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17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9节

  [明朝]科学发展观

“父皇。”朱福媛走了上来,忍不住又扭头看了眼姐姐。“儿臣以为,有两点需要改进。”她指了指那些舒服宽敞的椅子,开口道:“这些椅子,不应该做的这么宽。”虞璁怔了下,还真没想到这种问题,好奇道:“为什么这么说?”比起前两个孩子的早熟和聪慧,她的这个问题好像有些拘于小节了。也有几分孩子气。“侧厅一共有一百把椅子,”朱福媛并不在意其他小孩的笑声,而是认真道:“都如宫中的椅子没有什么区别,宽阔舒服,甚至可以睡一觉。”“但是,真正要的,不是让他们坐的舒服,而是有足够多的病人可以坐下来休息。”是用宽阔带扶手的好椅子去让一小部分人感到舒服,还是用朴实无华的窄椅子,让更多人可以休息?“还有呢?”“还有就是……”朱福媛低头想了想道:“这里应该有可以住下的地方。”这话一出,别说小孩了,其他医官们也忍不住笑了出来。小孩到底是小孩啊,怎么会想到这种乱七八糟的点子?这医院可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断然不可能跟客栈一样的让旁人住下!再说了,楼下连等候诊疗的椅子都不够数,天天挤满了人在那候着——还谈什么住下来?虞璁安静了几秒钟,观察着这个孩子每一个细小的神情,开口道:“你继续说。”“儿臣之前去云禄集逛的时候,听鹤哥哥说,这里往来的客商颇多。”朱福媛说的很慢,还有些语序混乱:“但是,如果说太医院和中央医院的圣明在以后广为流传的话……恐怕会有全国各地的人过来求医吧。”刚才笑的那些人都纷纷愣住,面面相觑而露出尴尬的神情。“这样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重疾跋涉千里来看更好的郎中,”朱福媛扬起头来:“除了医院附近可以增设客栈之外,如果有重病的人,肯定不方便天天往来医院,爬楼找医生的——若是直接在医院养病,郎中忙完了过去看看他,出了问题也可以及时扎针熏药。”这老朱家的孩子……脑子都很清楚啊。虞璁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鼓励道:“你想的很好,先下去吧。”朱福媛见父亲有亲近之意,心里松了口气,回头示威似的看了眼姐姐,也回了自己的位置。轮到朱载圳的时候,小孩神情不太好。“第一个想说的,已经被大哥说过了。”他低头闷闷道:“还有就是,儿臣觉得……应该设立更昂贵的诊室和药物。”虞璁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下。其他孩子想的,都是利民利人的种种法子。可是他为什么会往利润的地方去想?“儿臣听说,父皇连着三年加俸,如今年关将至,还给诸多老臣们发放奖励。”朱载圳跟虞鹤和严世藩都接触的少,但总是会问他们一些朝堂上的事情。两个年轻人虽然有些犹豫,但斟酌之后还是肯告诉他一些想法。“儿臣问过沈娘娘,为何要加俸,助长奢逸之风。”“沈娘娘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朱载圳看了眼那些神情复杂的医官,又看向眼神深不可测的父皇,神情恬淡里带着几分漠然。“等医院彻底建设好了,高官甚至皇亲恐怕都会来找这里的名医。”“给百姓们廉价好用的药方,自然药材也最好简单又管用。”“可如紫参雪莲之类的东西,同样也可以通过这医院出售出去——货真价实,又可以拿这笔银子和利润去建更多的医院。”“何况名医出诊,价格同样也可以跟普通的郎中有所区分,只不过医院也要分成。”虞璁看了眼虞鹤记了满纸的童稚之语,略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角。“好了,你下去吧。”按道理,这些孩子都如此年幼,怎么可能想出这些东西?唯一的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幼年,都是沈如婉陪伴教导出来的。从开始牙牙学语的二岁,到如今的五六岁,这四年里那个女人到底告诉过他们,简直令人欣慰又讶异。他们保留了孩童的天真和善良,但是又多了几分成人的洞察和清晰。也不知是福是祸。第117章余下的两个孩子, 是老二和老三。老三明显参与热情不高,也是在巡视的过程中第一个回来的。相比于其他孩子而言, 他更加像个普通人, 也相对而言更正常一些。长公主和二公主天生有几分异于常人, 她们的早熟,以及性格上的种种特质, 都已经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会表露出来的了。“垕儿,有什么想说的吗?”朱载垕抬起头来, 嗫喏了一会儿,才慢慢道:“父皇,我想不出来。”“我累了,可以回宫休息么。”虞璁怔了下, 没有露出失望的表情, 而是温和的笑着揉了揉他的小脑袋:“隔壁厅里准备了水果吃食,你先过去休息吧。”朱载垕点了点头,又看向大哥朱载基:“哥哥过去吃桃子么?”朱载基明显也有些疲倦, 但是很警惕的咽了下口水,摇头道:“不去了。”于是三皇子打了个哈欠,慢悠悠的过去先休息了。他虽然也有兴趣出宫玩, 但也就那样……不至于为此付出太多。现在只剩下朱载壡没有开口,他缓缓走上前来, 展开了手中的一副地图。地图?虞璁愣了下,心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这种东西。这个地图明显是以前绘制的,而且是这个孩子在参考了西殿挂着的北平城地图的情况下, 自行描绘出来的。虽然精度没有官方的高,只是大概点清了几个重要的地方和街道的格局。他在地图上画了几个点,就如同从前观摩父亲跟臣子商讨要务时一样。虞璁接过那卷轴,仔细看了一下。几个红点把人口密集的地方,和不密集的地方,按疏密分多少,一共有十个。“这些是?”“儿臣问了下崔太医,和其他几个医官。”朱载壡认真道:“中央医院虽然人满为患,但主要服务的都是本地的人。”外流的商人大部分都集中在云禄集和竹茂集,以及附近毗邻的新城区里。按人口密度来说,人越多,生病的人越多。但是,平民是有空去看病的——禾苗庄稼都在地里,坐个公交车就可以到中心医院来。商人和生意人,经常是走不开的。他们要跟上下处处打交道,如果是生意做大了,有伙计接管还好说,可是普通的小商贩还是更多的拖着病体,去继续伺候业务上的各种事情。“如果在这几个点开设小的医馆,由太医院筛选资质过硬的医生或者是医官,可以让中心医院减轻负担,又惠及更多的人。”虞璁清晰的记得一个数据,洪武八年,北京城有接近十五万人。而到了嘉靖年间,北京附近算上驻京军队的亲眷,有十八万户,接近八十五万人。八十五万人,一家医院,绝对不够。这也是为什么挂号基本上会提前两三天就空了的原因。如今有了官方钦定的医院,那些游医的信誉就相对降低,稍微家境好点的人家宁可去让小厮排队领号,自己挤挤见见太医,也算是能蹭到点皇家的恩泽。所以……这个想法还真的很重要。分散的小医馆虽然条件没有中央医院这么好,但是毕竟这个年代不用什么大手术又或者刮骨疗毒,能够分散医资力量进行分流,可以更好的照顾到整个北京城的流动人口。虞璁看了半天这卷轴,忍不住唤了崔太医和其他几个高官来,一起看看这孩子设计的布局。天赋异禀啊,能有这样的见地和思路——不简单。“这卷轴,父皇收下了。”他知道这个事要从长计议,只微笑道:“你做的很好。”“还有第二个没有说,”朱载壡抬头道:“父皇有考虑过,在这里建立一个大的药材市场吗?”“药材市场?”虞璁眼睛一亮,看着这眸如墨玉的孩子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当时父皇带儿臣去云禄集巡查的时候,”朱载壡回忆道:“因为那里卖丝绸和布料的商人很多,与之相关的蚕桑商人会在不远处进行接洽。”任何商品,都有配套和相关的产物。如果说在医院旁边开设一个云禄集般的药材市场,可能会更方便调节整体的价格——这时候不光是虞璁招子放光,其他大臣们也忍不住纷纷点头。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垄断这种东西,是客观上一直存在的。云禄集和竹茂集的产生,在不断地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因为市场秩序会进行一个良性的自我调节,虞璁还在不断地和经部一起调节监管机制。整体生产力和市场交流都在上涨的情况下,完善医院的配套市场,可以完善人口的稳定性。如果真的能有充沛的医科生,给太医院补充新鲜血液,还有成熟的配套医馆和药材市场帮忙分担压力的话,未来就算真的出现天灾人祸,或者疫病流行,城市的疫病传播也可以被迅速的遏制。他们包了整个倦月楼,宴请所有的大臣和孩子们在宫外吃了一顿。又送了每个孩子许多打赏,算是今天的奖励。等回宫之后,虞璁屏退左右,一个人想了很久。这几个孩子,除了老三挺犬儒之外,基本上每个都很有见地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