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 97. 物理(二) 力
字体:      护眼 关灯

97. 物理(二) 力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谁能想到呢,刘邦本意是向嬴政表态,现在反倒是让这两位意识到了原来大秦不仅会结束,而且还是很快就结束。


当没有“大秦会结束”这个意识的时候,两人即使是知道有“汉高祖刘邦”也在看范增,在看张良相关的消息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在撺掇这个“泗水亭长刘邦”造反的时候,也没有在意。


现在突然意识到,或许这俩真不是随便选的人。


这刘邦,真的有颠覆大秦的实力吗?


扶苏没看到结尾刘邦表忠心的话,还在想着敌我实力差距的问题,总不能真的让大秦在自己手里断送。


嬴政也有些看自家儿子笑话的意思,他老神在在地问扶苏,“你自己想,你跟他比差在哪里了?”


问就算了,还抽走了最后几卷,关于刘邦想要替大秦看住范增和张良的,以及发展沛县及其周边,刘小季的野心直接想做会稽郡郡守的。


扶苏很努力地分析敌我不同,“他的思想比较灵活,即使一开始嫌弃范增想给他找事,但是因为范增是老人处处忍让,之后更是主动和范增进行了合作,共同发展沛县的县学?”


“你不也一样吗?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不认同李相只做有利可图的事的举动,但是依旧跟在他学习,在认真地当个好学生,不是吗?”嬴政远比扶苏知道的更了解他,也能看出他的各种优点。


扶苏在他爹这儿,也不是没经受过鼓励教育,绞尽脑汁开始想下一点。


“他有很多交心的朋友,和朋友互相扶持,以后或许这就是他的团队?”


朋友……


嬴政在赵国为质子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交过朋友,燕太子丹,而现在被天书嘲笑的“王负剑”,正是姬丹安排来的刺客荆轲刺杀他的事情。


“你也有你的队伍,蒙恬、王离他们也与你交好。”


嬴政会给扶苏安排一些他觉得能用得上的人,当然,也会尊重扶苏的意愿,他负责送,扶苏决定要不要纳入他的圈子。


一般情况,扶苏是不会拒绝嬴政给他安排的人的,哪怕王离和蒙恬并不对付,他也会负责从中调和。


扶苏又接着想,“他……”


嬴政已经听不下去了,虽然是他让扶苏思考,为什么扶苏作为秦二世,却让这个刘邦夺得了天下的,但是他嬴政的儿子,也不至于处处不如一个前些年还在当混混的人。


“行了,朕帮你想。”


“或许是朕年纪大了,疑心病重,丹药又吃多了,身体远不如现在,对你没有这么信任了,秦二世或者就不是你呢?这样的话,不知道上位的是你哪个废物兄弟,没本事,被别人打败也情有可原。”


那当然不可原谅,嬴政说道“情有可原”四个字的时候,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但是他也明白,如果这个刘邦能覆灭秦朝,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应该是仁义,甚至还能踩一波他是暴君。


现在嘛,嬴政递出剩下的,“他有野心,也敢于实现,也挺识时务的,留给你当班底应该正合适。”


扶苏对自家父皇这种,什么有用的人、好东西、新鲜玩意儿都想往他这里塞的行为已经很习惯了,也不反对,当下就跟父皇一起研究起了给刘邦的升迁路线。


“那原先的会稽郡郡守,和项家走的很近,项家又和范增、张良都有联系,肯定不安好心,找个机会撤了也不是不行,就是刘季想升上去,光是这张良、范增,不行。”


扶苏一本正经地分析着,他说的问题也是嬴政已经知道的问题。


今天的案几上也还放着会稽郡守想要练兵的申请,自然是没通过,但是短时间内这人还是得留着。


大秦没人啊!


地方太大,就太缺人了。


想找个对当地有所了解,还能镇压住豪强的人,比刘邦现在就反叛,还爆冷打过了嬴政一样离谱。


所以,刘邦想要当吴郡的郡守,只要他表现出来足够的才能,以及忠诚,现在的大秦高兴还来不及呢!


刘老三想在手办达人的手底下再接再厉,当个高官的时候,江思瑶在玩小车,当然,是ppt里面的小车运动短视频。


【这俩小车沿着斜面向下,速度是一样的吗?


我们这个实验呢,就是要观察小车的瞬时速度,在最高点的速度,中间的,到平缓地面的速度。


但是啊,咱的眼睛毕竟只是眼睛,不是尺子,也不是钟表,需要有个更为直观的数据,小车上就可以用这个打点计时器,它会稳定地按照你的要求,每隔一段时间打下一个点,咱设置的是一秒钟。


可以看到,不受任何人控制的小车,依靠它的四个滚轮,从高处下落的时候,打点计时器在纸上打出的点位是从密集到慢慢稀疏,这说明什么?


速度在变快还是变慢呢?】


江思瑶停顿了一下,转身去拿冰饮喝,然后再回到桌前,看到的就是新时代的“关公战秦琼”,往上翻聊天记录,还能看到之前没怎么出现过的人物。


[夏启]:这应该是跟结绳一样吧?有点没懂。


[商武王子履]:越来越快,刚刚用石头试了一下。


[周武王姬发]:聪明点,一段时间走更长的路,不用想都是越来越快。


[汉高祖刘邦]:这叫瞬时速度,你们学得还没我快。


[知名不具的大唐人士]:就是,不愧是季汉,学习这么好啊,牛得嘞!


[一位热心的大汉子民]:咱老祖宗说话就是硬气啊,根本不看是谁的。


[默默努力的大秦黔首]:这是谁啊?


[不想透露姓名的大明人]:没事,不重要的人。


[默默无闻的大宋人]:这瞬时速度好理解,加速度还没懂,你们懂了吗?


……


然后是一连串的“没懂”,以及别的岔开的话题,江思瑶都看乐了。


这些人可真有意思,怎么又匿名又遵循人设,就硬不让那位大秦人知道刘邦。


现在不比一开始,最初的时候大家发言的都是皇帝,大秦的匿名跟没匿几乎没有区别。


当然,江思瑶不知道他们发言的规则,也没发现弹幕里一直没看到胡亥,其他人是都知道,大秦的皇帝,只有嬴政能发言的。


现在嘛,有医生这个群体给皇帝们打掩护,倒也没人知道,装不认识刘邦的,就是嬴政本人。


嬴政、扶苏和刘邦都知道,这一定就是嬴政本人发的。


前两位是一个亲自发的,一个亲眼看到的,后者嘛,自然是自信大秦的探子没有那么没用啦。


不过,刘邦看着天书上那个臭屁的发言,和自己斜放着的木板,和落在最底下的石块,对那个当皇帝的自己是十分不满了。


“哼,大家都是刘邦,我还就不信了,他比我聪明不成?我在做实验,他还能只听就懂了不成?”


刘邦左眼写着“不信”,右眼写着“是假的”,他身边的萧何认识他的时间最长,不过他是个会给刘邦留颜面的人,没有跟着刘邦一起说。


张良虽然看不上刘邦的性格,但是他也不是嘴碎的人。


所以现场唯有范增跟着刘邦一起吐槽已经当了皇帝的刘邦。


“我说刘季啊,你当皇帝之后,脸皮还能变得更厚,可真有你的啊,现在就已经厚到不成人样了,难道你是靠脸皮当的皇帝?”


“就是就是,这个汉高祖脸皮太厚了,不要脸了,估计这皇位啊,是谁脸皮厚谁能抢的到吧?”


刘邦当然知道不是这样,皇位,又不是什么路边随处可见的东西,更不是什么谁都能抢一下的。


想来他当上皇帝也经历了很多事情,说不定还死了,不,不是说不定,是一定,一定会有兄弟因此死亡。


权势这个东西,像是包裹了蜂蜜的刀子一样,拥有的权势越大,就像从刀尖尖往里走,而皇帝,无疑走到了终点,成了拿刀子的人,得多厉害,也得捅过去多少人。


当然,刘邦选择投靠嬴政,不是他畏惧当皇帝路上有可能会遇到的艰难险阻,而是他现在真的认同嬴政。


可能是被天书“洗脑”了,也觉得嬴政虽然是个暴君,但是太厉害了,给人的安全感比以往的皇帝都多。


天书能自信地认为,只要给嬴政一张地图,嬴政能统一世界。


她是打心眼里认可,即使大秦寿命极短,也只是因为嬴政这个驾车的人没有长生不老,如果给他一粒长生不老药,那么他将会真的把大秦延续下去。


诸如此类的言论,天书说了一遍又一遍,不仅仅是秦皇,还有汉武,还有唐宗宋祖,甚至那位在天书上根本没有发过言的成吉思汗。


天书喜欢有能力一统世界的,这谁不喜欢,如果再能带来个安稳甚至,那就是所有百姓都向往的生活了。


而刘邦,现在也不过是众多百姓中的一位。


范增,包括张良,他们都是和大秦有仇的,有坚定的灭秦的想法,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刘季也需要灭秦。


他们都是从小生活都很不错的,刘邦一眼就能看出来,特别是张良,有些龟毛的性子,之前说不是金尊玉养的大家族,他都不信。


而刘邦,祖上也阔过,但是现在也穷了,有一点点积蓄能送他去读书的。


他和卢绾一起就读的马公书院,书院名声不显,是马维马老先生办的私塾。


不过刘邦并不爱读书,虽然聪明,脑子灵活,读书也读的快,但是他读书的那段时间,世道不太平,总是打仗,他也十三岁左右就当了游侠,想着去信陵君门下混口饭吃。


但是这世道,即使是信陵君也没活到刘邦过去,信陵君招募门客,但没到刘邦,他就死了。


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此时恰好也招募,刘邦跟着他混过一段时间日子。


之后刘邦建立大汉,张耳也是开国功臣之一。


之后刘邦回到老父亲身边,又争取做了这大秦的泗水亭长,人有鸿鹄之志,但是也有安于小家的心,他的鸿鹄志,更倾向于信陵君那种。


交友无数,有门客三千,真性情,且仗义疏财,当个正直的好人。


能不打仗的话,刘邦是不愿意打仗的,特别是在接触小孩多了之后。


不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而是更想要这世道,大家都能活着,能安安稳稳按部就班地读书识字明理,当个正直的人。


而不是年纪轻轻就要提着刀拎着剑上战场。


能像他爷爷那样,年纪大了有个安生晚年能过。


而不是因为年老体弱,于是成了战争中无足轻重的人物,甚至于是成了其中的炮灰。


有个太平盛世,那就太好了。


刘邦也愿意为了这个目标努力,而不是为了现在并没有的,当皇帝的野心。


“就我这样的,还能当好皇帝?我怎么就那么不信呢。”


刘邦声音说得极小,嘴唇也没让人看见在动,后者是知道有探子之后产生的后遗症,不给别人对口型的机会。


“你就不能好好当个皇帝吗?”韩信抱着自己的盔甲,像是被王母娘娘拆散的牛郎和织女,痛苦地涕泗横流,根本不给人一点观赏的余地。


被韩信指责的刘邦,腆着个大脸,伸手就要去拽韩信的盔甲,就像是没有听到韩信的话一样。


“哎呀,那有什么的,你这盔甲借我玩玩啊,在这看天书也太无趣了。”


刚刘邦发表的“高见”,韩信还没忘记呢,他顺势问了,“你真弄明白了那瞬时速度、加速度是什么东西了?”


韩信是明白了,他听课是很认真的,一直在努力跟在天书的脚步在学,但是刘邦,刚刚就在搞东搞西,也没听得样子,突然就发个这个,真就让本地人也摸不着头脑。


“没有。”刘邦理直气壮,“不懂装懂,就是我,反正没有人知道,吹牛也不犯法的喽,这个知识啊,什么时候学都是一样的,干嘛非得现在呢?”


好家伙,还好即使是传染性极强的病,也不能隔着网线就传播,不然啊,说这话的刘邦高低被人打一顿。


至于什么加速度之类的话,刘邦自然也没怎么懂,他甚至都没开始学习,只是在和韩信两人一边听着一边给萧何、张良找麻烦罢了。


【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现在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随着时间在匀速增加,是匀加速,而随着时间在匀速减少则是匀减速。


匀加速运动在自然界有个直观的现象,比如说,一个桃子从书上掉下来。


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落,这种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当地点一致时,物体落下的加速度是相同的,这种也被称为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人对这自由落体、对加速度研究了很多,其中伽利略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重力加速度,他用木板和小球,反复进行实验,表明了铜球的滚动速度是和时间的平方相关的。


也在著名的比萨斜塔做过实验,实验的内容是物体的下落快慢问题。


大家原先一致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和物体的重量有关的。


就是说,同样的东西,轻的会慢慢飘落,重的会砸下来。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用大小两个不同质量的铜球进行了实验,最终两个是一起落地的,这证明了他自己的猜测,也推翻了众人,甚至当时还有个权威的科学家的猜测。


这说明什么,咱不能因为有些道理是大家都在做的,就盲目地拥护、不管对错,这年头,很有可能大家在积极拥护着一项错误的决定。


就像是大家都认可,重量不同的东西会是重的先落地一样,最后是一起落地,惊呆了众人。】


天书讲的例子并不算罕见,当然,大家甚至和天书有着一样的观念,都认为是重的先落地。


没别的,做实验来证明真假大家还是能做到的,也不做一些太难的实验,几乎都是站在树顶同时松手,石头会如何这样的实验。


也真是自己做过了实验,才发现几乎真的是一起落地,也会有点细微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并不能阻止他们得出这个结论。


“也太神奇了。”李世民看着地上还在滚动的石头,觉得天书发现的东西真的一般也难以发现吧。


“这种怎么会被发现的。”李承乾跟着自家父皇之后感叹。


确实,明明大家都会因为重的东西更重,而认为一定会先落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竟然违背了这个默认的观念,过于神气了些。


“太子,您说一斤棉花和一斤铁,谁更重?”魏征见自家太子震惊的表情一就在脸上,十分坏心眼地问了这个问题。


李承乾的脑子一时之间有点没转过弯来,“棉花,铁,棉花比铁轻……不对,都是一斤,是一样重!”


还好反应了过来,不过李承乾的表现依旧让他父皇的臣子笑得不行,太子的笑话也不是说看就能看到的,特别是在皇帝还有点护短的情况下。


大家也都是正派人,不会轻易地留下口舌,除了某些人想要青史留名想疯了,才会硬抓着孩子的错漏不放。


年少轻狂,会出错更是常有的事情,一直盯着太子上书的人,适合居心真的会让人有所怀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