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第122章 江山如此多娇(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2章 江山如此多娇(八)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赵匡胤茫然的抬起头,然后神智归位,听懂了仙画在说什么,一下子就跳了起来。那句“你胡说!”堵在嗓子眼里,差点就要冲口而出。


但很快,赵匡胤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变幻,表情一下子就变得奇怪了起来。旁边的赵普也像是想到了什么,神色同样精彩。


……


【赵匡胤是北方发家,一开始的核心团队都是北人。】【这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他自己呢,觉得南方人心思细腻,性格过于柔弱,带头在朝内搞起了地域歧视,明着说坚决不用南人为相。】


一块刻着“南人不得坐吾此堂”的石碑被抬进了宋朝宰相办公的政事堂内。


赵匡胤: &34;就放这儿。&34;


几十年后,寇准担任科举主考官的时候,在山东的蔡齐和江西的萧贯之间摇摆不定。


“南方是下国,不宜多冠士。”寇准最后点了蔡齐为状元。


旁边恭喜: &34;恭喜寇相为中原又争得一状元。&34;


又几十年后,同样来自江西的王钦若终于当成了大宋的第一任南人宰相。他让人将赵匡胤放到政事堂中的石碑给搬了出去。


然后对旁边痛心疾首的道: “哎,有小吏一不小心将那石碑搞坏了,只能先搬到他处了。”从此,这块石碑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赵匡胤的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宋朝之后南北两派的党争不断,远超前朝,直接拖累了宋朝的内部发展,贻害无穷。】


【就像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保守之争,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南北之争。】


【你说赵匡胤身为帝王,不想着弥合国内的族群矛盾与冲突,反而带头搞地域歧视,他是不是脑子也有点大病?】


天幕上出现让百姓们喜闻乐见的表情包。地铁老人脸:?????


【所以,也别老是只骂高梁河车神和雪乡二圣。北宋的衰亡实际上和赵匡胤也脱不了关系!】


赵匡胤颓然的往自己的御椅上一坐。


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但是却不知该从何说起。那句话是他说的吗?是!那块石碑是他搬过去的吗?是!所以,根本无从辩驳。


他不得不说,自己的确是对南人有着那么一点点的偏见的——他是


北人啊!不喜欢南人这不很正常的么!


但是他也没想到自己这么一搞能搞出一个后世的党争来啊!这些后世子孙们,怎么就这么不消停啊。


赵普咳嗽两声,他虽然不想在这个时候去打断赵匡胤的情绪,但身为宰相,有些话不得不说:&34;陛下,这南方也需要尽快安抚才是。&34;


他们的根据地是在中原没错,南方是后来打下来的,经过这些年的统治之后才民心初定。现在被仙画这么一讲,赵普都不敢想南方那一片会是什么反应。


赵匡胤这才立刻醒悟过来,忙道: &34;对对对,要安抚!即刻着人前往南方各道。&34;这一晚上,他忙得和救火队员一样。明朝。


和赵匡胤一样有地域歧视,只是是歧视的是北人的朱元璋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他就很看不上北方这片土地。河、洛、关、陕被胡虏统治了那么多年,连中国祖宗的姓氏都忘掉了!真是没骨气!


还是南人有血性!尤其是他凤阳老家的人,个个都是好汉子。


于是他在明初的时候直接和南方的儒生们搞了一场“指导日常生活运动”,规定了许多琐碎的细节,如何穿衣、如何喝酒、如何起名……


就是想让被蒙古影响的北人思想给强硬扭转过来。只是现在看来,这运动并不怎么成功。


甚至,他连让儒家给全民洗脑的心思都放下了,现在反倒是开始扶持“科学”来分化儒家。


真是世事奇妙啊。


在一旁的朱棣忍不住道: “父皇,南北都位于大明的统御之下,对任何一方抱有偏见,都容易形成争斗,反倒容易让外敌趁虚而入。&34;


他一向在北方防守,对北人倒无偏见。


朱元璋老脸一红,清了清嗓子,又欣慰的看着他: &34;朕知道了。&34;


哎,其实老四也挺好的。


汉朝,


刘彻觉得自己的膝盖上也中了一箭。


毕竟,他也有着一些地域歧视,比如觉得齐鲁之地出孝子,燕赵之地出反贼。刘彻委屈,燕赵之地的确出反贼啊!臧荼、卢绾、陈豨这些都是燕赵人士!他就这么一说,也没有大范围的歧视,应该惹不来党争吧?唐朝。


≈


34;党争……&34;李世民玩味的道。


他对这个词也不怎么陌生。那些陇西贵族们,那些傲慢的世家们,哪个不是结成团?再远一点,东汉的党锢之祸更是前车之鉴。


当一群人开始无视道理,无视正确与错误,只是为了排除异己、争权夺利的时候,这个王朝就已经步入黄昏。


不过,好在大唐目前情况不错,朝堂之上他还控得住场,没人敢生什么小心思。李世民打算日后好好的给李治上一课。


【扯远了。】


【总之,在宋哲宗登基后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中,改道的东流派还是胜利了!】


【咱也不知道为啥,可能辽国的威胁比洪水还要更可怕吧。毕竟,对于这些权贵们来说,洪水淹不到他们,但辽军若是北下,是真的能威胁到他们。】


【哲宗也更倾向于让黄河改道东流。】


【于是,北宋又双最开始轰轰烈烈的折腾黄河了!】


无数的民夫扛着沙石在新修河堤。


私底下也窃窃私语: &34;你说这次的河堤管不管用啊?&34;


回话的人愁眉苦脸: &34;谁知道呢,只希望不要再来一次洪水吧。&34;


【这次坚持了五年,五年后,新建的堤坝再一次决口,黄河不管不顾的重新向北流了。】


【这一次的洪水,比前两次还要厉害。】【据记载,建在山顶的庙都被淹没了。】


洪水极高,带起黄色滔天的巨浪。


百姓们背着行囊四处逃难。


到处都是断木和浮尸,有牲畜,也有人,甚至还有原本生活在深山中的野兽。这次,连高山都无法幸免,眼看着洪水逐渐没过山顶。原本的城镇、山峰逐渐成为了一汪黄色的湖泊。【黄河被折腾了那么几回,也来脾气了。不让我从天津走,我还非得就从天津走!】


【结果,搞了这么七八十年,黄河最后还是朝着北宋君臣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那条路走了,从天津入海,到了辽国境内。】


【傻眼!】


【而北宋河北、山东、苏北这一片,本来是重要的农业和生产区,财税膏腴之地,经过这么几十年三番四次的折腾,直接被折腾废了。】


原本的农田变成了沼泽,山林也皆


尽被毁。


有人收拾起行襄开始离开家门: “如今十里八乡都贫困不堪,孩儿欲去南边讨生活。请二老放心,等我在南边儿安顿下来,定会立刻将您二位接过去。&34;


垂泪与家人告别后,青年和乡邻一起踏上谋生之路。途经之处,乡村被废弃,城池变得破败。


这片土地,繁华已经不再,只剩下这几十年来洪水留下的沧桑与颓废。


【国力遭到了重创,又不抓紧军备,光顾着折腾黄河去了,还想要打赢外敌?】【做梦吧!】


……


看到这里,所有的人几乎都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总算是结束了。


真是担心北宋这些不靠谱的人还能再折腾出什么花样来。前面几代生活在和平盛世的百姓们忍不住唏嘘:


&34;太惨了!&34;


&34;北宋的老乡们实在是太惨了!&34;“是啊,还好我们生活在大唐。”


大唐也可以替换成大汉、大秦。


虽然现在小老百姓们的日子也不能说有多好,但最起码不用担心上头的人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将你旁边的那条大河改个流向啊。


好不容易安稳了,结果洪灾来了,又安稳了,洪灾又来了。


好家伙!


搁这儿玩什么循环呢?宋朝相关的皇帝和官员们,一个个如丧考妣。


得,这会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们干了什么事了,这简直是诛心呐!


&34;大人!&34;


文彦博家中本来宴客,仙画一来,他索性往后一倒,昏了过去。


管家和心腹大惊失色的上来,却发现他的手在袖子中点了几下,立刻就明白过了,自家老爷是装昏呢。


也是,不然这个场面无法下台。


总之,闹了一晚后,文彦博决定,还是赶紧辞官吧。朝堂,怕是混不下去了!


想到这里,这才真正的吐出两口血来。



【这场旷日持久的闹剧,因为李垂而起。他也被冠上了“文章灭国”的称号。】


【而且,一灭灭三朝。】


【接下来的金和元,都在治理黄河以及收拾这片


烂摊子上花了大量的心血,焦头烂额,不得不大量征调民夫去治河。根据史料推算,金朝征调的民夫基本是当时全国大半的壮年劳力。】


【元朝同样,民夫们过得太苦了,又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导河形胜书》,堪称“灭国神器”!】


【李垂其人,恐怖如斯!】


明朝。


朱元璋破口大骂: “什么狗屁不通的《导河形胜书》!拿去当草纸朕都嫌他不够格,也就北宋那些雾种们会信!&34;


朱元璋气啊!


要不是李垂搞出这么个东西,现在的黄河也不至于变成这个样子。别说金国和元朝在收拾烂摊子,连他大明都还在继续给他收拾烂摊子!每年为了治河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他恨恨道: “要是这李垂在我大明,朕一定会将他的皮给剐了。”


嘉靖朝。


黄河边的潘季驯也很气愤。


只是他骂人显然没有自家先帝陛下来得顺溜,刚想发表点什么感想,就听到仙画中提起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明朝的潘季驯活在那个年代,恐怕会痛心疾首的跑出来说: “黄河不是这么治的啊!”】【说到潘季驯,那就要提一下这两千多年来,咱们华夏历史上出的一些治黄专家。】


【西汉的贾让,有史以来第一位对治理黄河提出了全面方略的人,东汉的王景,治理的黄河坚持了七八百年,一直到北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