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第72章 后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后续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仙画戛然而止,天幕也黯淡了下来。


聚在家门口或者是街道上的人却还舍不得散去,不停的和周围的人,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津津乐道着仙画里的内容——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古代,仙画这样的话题足够他们谈论好几年,甚至可能一辈子。


他们津津乐道于&34;解剖”、 &34;心脏、 “血液循环”、 “偷尸体”、 “手术”这样有着强大冲击力的话题。想象着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人竟然如此大胆,想象着在几千年几百年后的华夏,人们治病的日常。


就连最热闹的勾栏瓦肆里,都停止了享乐,每个人都在谈论着仙画和医学。有人意味深长的感慨道: &34;或许以后,这医家的天就不一样了!&34;无数的文人们将这一晚的故事记录在册。


甚至有很多戏班和说书人,将仙画里的各种小故事抄录下来,编成戏。或许在不远的一天,就能看到秦朝版的“王清任”,唐朝版的“塞尔维特偷尸体”等等百戏。


最辗转难眠的可能就是帝国的上层设计者,以及和自身息息相关的大夫们。


夏无且很高兴。


他虽然是太医令,但其实秦朝是没有太医署的,他虽然得到了嬴政的宠信但并没有实权。


如今陛下打算效仿后世建立太医署,他将拥有实权。


据说陛下还有意在咸阳也建一所学宫,将仙画中提到的一些科目全都放进去。各郡县已经开始在选拔举荐一些会种地的人来咸阳了,农学的搭建已经崭露头角,


虽然这个学宫的层次肯定是不如之前讨论国之大事的稷下学宫,但即便如此,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甚至连阳滋公主都想要拜师学医。夏无且觉得医的地位以后会越来越高。


他和太医丞一商议,打算照抄后世范仲淹的做法,在各地选拔医工来太医署,将其中优秀的送去咸阳宫学深造,一定要抓住这次的机会,让秦医摆脱之前的困境。


当然,他也遇到了一些烦恼。


比如有些医侍害怕以后会需要去迁疠所,或者是去解剖尸体,提出了请辞。


夏无且一拍桌子,气恼极了: &34;让他们走!堂堂太医署还怕找不到优秀的医生吗?&34;不知不觉,他也被仙画影响了,开始以“医生”自称。


/现在正是刚成立的太医署最忙的时候,这些请辞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上了夏无且的黑名单,以后就算是他们来求他也别想要再进太医署!


正好过来的赢阴嫚好奇的问: “果真要学习那&34;解剖&34;之术吗?”


夏无且连忙向她行了一礼: “确然。陛下已命咸阳令将死刑犯的尸首与太医署交接,待到太医署全部建立妥当之后,就会着手进行。&34;


赢阴嫚好奇的问: &34;有哪位太医会解剖之术?&34;


夏无且轻咳了两声:&34;……还有几位负责行刑的吏目也会来太医署。&34;嬴阴嫚懂了,这是自己还不敢动手,需要刽子手先来示范。


&34;公主殿下不用担心,”夏无且见她无言,以为她是害怕,便道, &34;您随微臣学诊脉和针灸之术即可。&34;


谁敢让公主真的碰尸体这些东西?


赢阴嫚却笑了笑:“太医令无需顾忌我的身份,其他的医工和学徒需要做什么,我也做一样的就是。&34;


她学医术,可不是只为了好玩而已。


葛洪看完仙画之后将自己关在了书房之内,一天一夜没有出来。鲍姑知道他是在思索事情,恰巧她也在想事情。


到了第三天,葛洪终于出现了,狼吞虎咽的喝了一碗小米粥,他对鲍姑说道: “我想好了……”&34;你等等,先别说,&34;鲍姑打断他, &34;让我猜一下,你想要出山收徒?&34;葛洪惊讶的看着她,然后佩服的拱拱手: &34;知我者,鲍姑也。&34;


鲍姑一笑: &34;因为我也想要出山收徒,将我的针灸之术好好的推广开来,再好好的传承下去。&34;


看了这么多期仙画,鲍姑为医学史上那些求道并且给后世留下宝贵遗产的大医名医们所感动,为人类频繁遭受到的苦难而揪心。


同时也有些惋惜,这里面竟然没有提到一位女医生。


鲍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针灸心得也要好好的传下去才好,说不定后世之人也能在自己的针灸术上得到一些灵感和精进。


葛洪哈哈一笑,果然俩人又想到了一起。


他环视了一下自己隐居的地方,唏嘘道:&34;本以为可以在这


儿得道成仙……&34;鲍姑噗嗤笑出声来。


&34;不提了,不提了。&34;葛洪道, &34;这次我不打算只收几个弟子,我打算开学堂!&34;


他左想右想,觉得收一两个徒弟没有用,现在这时局,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场战乱就人没了。这么些年,他经历过的离散惨剧多了去了。


永嘉南渡,多少人死在路途之中,就连世家大族也不能幸免。


不如广撒网!


至于和朝廷合作,葛洪是没想过的。建康城中的那些贵族和世家子弟们,贪图享乐,对世情无知之极。若不是因为这,他也不会一心求道,隐居山中。


所以他打算自己来。


他和鲍姑有些积蓄,另外他在南海郡这边的士族之中也有些名气,开个学堂并不难。


两人一直都是想做就立刻做的性格,颇得道家洒脱随性真髓,想清楚了要入世之后,立刻收拾行襄,下了罗浮山。


乱世闻得仙画语,从此不再问长生。和葛洪同是道教的孙思邈却正在急匆匆的往长安赶。


而且他从仙画上能够看出来,很多事情完全是需要国家层面来介入才可以实施的。比如医学院的设立,从各地甄选医学人才,乃至各地医官的选拔…等等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身在贞观的孙思邈比葛洪要幸运得多。他遇到的是清明世道,是明君良臣。孙思邈终于到了长安,受到了李世民和长孙后还有各大权贵府邸的热烈欢迎,邀请纷沓而至。孙思邈推辞了一大半,只是在长孙后的请求下,留在了太极宫的别苑内,每日替李世民诊脉调养身体,然后抽空聊了一下太医署和医学院的事情。


“陛下身上的旧伤还需要调理二三。”孙思邈道, &34;不过,整体状况已经比我想象中好很多了,只是饮食上和休息上要注意,千万不能过度劳累。&34;


他和李世民还有长孙后讨论了一下养生话题之后,长孙无忌等重臣来了,几人就开始讨论大唐的医学制度改革。


说起来大唐的医疗制度从贞观初年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央太医署总管一切,下面分别有医、针、咒禁、按摩四科,从博士到学生总共一百多人。


是的,这时候的太医署已经有学生了,由太医署博士负责教课,学的就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


经》和《针灸甲乙经》等医书。


而且,贞观三年的时候,李世民还在各州也都设置了医学堂,将太医署的这一套经验给推广了出去。


“医生”在唐朝,指的就是在太医署中学习的学生,所以大唐众臣在乍一听到仙画中将所有行医者都称为“医生”,一开始还有些惊讶。


孙思邈一直在民间行医,对民间的医疗状况最为了解,比较有发言权: &34;后世范仲淹所说,其实大唐也有类似的情况,经常有游方郎中冒充神医招摇撞骗,或者只是学了几天医术,懂了皮毛就能出来行医坐堂,庸医误人之事时有发生。&34;


魏征拧眉一想: &34;不管是太医署还是州府学堂,都是官学,学生出来之后大多也是担任相关职位。&34;


&34;不错。”孙思邈颔首: “且州府的医学堂一般也只能顾全一州首府,到了其他府县,我说的情况也就更严重。&34;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受过完整医学教育的人才太少了。


太极宫中,群臣们来来去去,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讨论出来的。像是房玄龄和魏征这样的重臣,在经过几次大讨论之后,才恍然发现,似乎这是史上第一次把“医”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它不再是微末之道,而是与治国息息相关的术。这个共识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也逐渐的隐约的成了型。


而后,又从医官既然要试选,那其他的官吏是不是也要全部都试选才能不错漏一个人才,才能满足职责所需。


孙思邈并不是每场都参加,毕竟这宫中还有太医署呢,太医令和医正们也是要出力的。他拿了李世民的手令,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去工部的将作监溜达溜达。


&34;您想磨这个?&34;将作监的匠人们听了他的想法,乐了, &34;您看看,我们这儿都有。&34;工匠从库内拿了一堆琉璃镜出来。


孙思邈一看,有些疑惑: &34;将作监居然还做这样的小玩意儿吗?&34;


工匠哈哈一笑: &34;孙道长有所不知,咱们这儿本来是只管各项宫殿和府衙工事,还有一些皇家御用之物。不过仙画出来后,尚书大人特意叮嘱,只要在仙画中出现过的物件,都需要描摹下来然后一一尝试制造。&34;



管他们将作监的侍郎直接拨了几百个工匠为一个组,专门负责这些事情。这几个月来,他们已经做了不少的东西出来了。


孙思邈可是大唐人心中的老神仙,见他感兴趣,工匠直接带他去看了这段时间他们的成果。光是从仙画中临摹的物件图样就厚厚的一摞!


小到一闪而过的画面里的一个小闹钟,再到各种出现过的现代家具式样,大到在路上奔驰的汽车,甚至还有惊鸿一瞥的火箭、飞机和船只等等……


有的是很完整的图样,有的则只有个大概,甚至是残缺不齐的,孙思邈猜可能是因为闪过的时间太短了,还来不及临摹下来。


他叹一声: “你们是真的有心。”


工匠挺了挺胸膛,又见四周无人,小声说道:“那可得用点心,自从仙画出来后,我们这些工匠的待遇都好了不少。道长您是医,应该也有所察觉的吧?&34;


孙思邈点点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