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盛唐小女官 > 第66章 第66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章 第66章

  盛唐小女官

猎物不仅肉能吃,皮毛也很重要,虽然今年冬天快过去了,可谁也不会嫌上好的毛皮太多。


主要还是春衫之类的可以花样百出,光料子都能缯绡绫罗轮流上,可到了冬日里头人们对衣裳的最大需求就是保暖。要是一出门就冻得面青唇白,再好看的人都扛不过去。


寻常百姓大多只能穿上厚实的粗布麻衣,试图用厚度来抵挡那吹到骨子里的寒风冻雪。至于被褥,那更是把稻草、柳絮、杨花、鸡鸭毛等等能用上的都给用上。


人都冻得活不下去了,自然只能抄起箭囊进山打猎,争取猎些厚实的皮毛来取暖。


哪怕是达官贵人也没有被风雪饶过的殊荣,他们到了冬天也得过得严严实实,连耳朵都不放过。


三娘猎了两只狐狸,便打算把皮毛处理出来,大块的给长辈们做暖脖,余下的便给兄弟姐妹们做护耳。哪怕是到了二月,春寒还是不可小觑,今年正好还能用上。


她正有条不紊地把料理猎物的事安排下去,她四妹郭映就跑过来了。


郭映今年十二岁,在姊妹中排行第四,在人丁兴旺的郭家这一辈却已经排行第九,长辈和底下的人都唤她一声九娘。


她从小就爱黏着三娘听故事,渐渐也有了自己的主意。


和三娘喜欢读书不同,郭映更喜欢侍弄花草和各种作物,感觉把种子种下去再到它们长出来的整个过程都很奇妙。所以每次她都会央着三娘给她带些种子回来,不管是什么种子都好,她都想试着种一种。


若是种出来的东西适合养在家中园圃她就继续养,若是不适合便移栽到别处去。为了记录各种花草和作物的发芽规律,她还认真跟三娘学了作画来着。


兴趣不愧是最好的老师,郭映才十岁出头就已经拥有一手好字和相当不错的画技。


这不,一见三娘打猎回来,她就迫不及待地问三娘有没有带回什么种子来。


三娘当然不会忘记宝贝妹妹的嘱托,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向人买些种子,偶尔在山林间碰上了还会帮妹妹采集回来。她把这次在城外弄到的种子都拿给妹妹,坐下翻看起妹妹兴高采烈掌过来与她分享的作物观察笔记。


姐妹俩正凑在一起说话,就听人说她们八叔回来了。


这几年里不仅三娘上头两个姐姐出嫁了,郭幼明这个八叔也成亲了,娶的不


是别人,是曾经与她们当了邻居的裴家女儿裴朝秀。


这段姻缘说来还得是靠郭幼明那张脸和总爱往裴家跑的三娘。小儿女谈婚论嫁往往不管什么人品家世,最先看的就是一张脸。而当父母的则恰好相反,看的就是人品和家世。


当时郭幼明虽然文不成武不就,可郭家家底殷实、人丁兴旺,虽不算个个都很有出息,可出了什么事总能相互照应。


更重要的是看他对三娘这个侄女足够好,每天都任劳任怨地送她去读书,从种种表现看来他无疑是个会疼人的好儿郎。


所以当郭家祖父替儿子提婚事的时候,裴家还真认真考虑起结亲的可能性来。裴父再一问女儿的意思,好么,说是看脸还挺中意的。


于是两家的婚事就这么敲定下来。如今他俩都已经顺利成婚了。


不知是不是成婚让郭幼明有了点责任感,他在他岳父的引荐下寻了个正常差使赚钱养家,不再心安理得地天天待家里啃老了。因着办差要在洛阳那边,所以他大多时候都在岳父家蹭吃蹭喝。


郭家祖父对此喜闻乐见,自己教儿子太难了,亲家愿意帮忙教绝对是该给祖宗烧高香的大好事!三娘姐妹俩听说郭幼明夫妻俩回来了,皆是开开心心地跑出去迎接。


真到了要办事的时候,其实并不在于读的书多不多、武艺练得好不好。


郭幼明就是那种看书看不下去、拉弓拉不太开的存在,可他属于特别会来事的那类人,朋友格外地多,那些个狐朋狗友就不说了,三教九流的人他也认得不少,办起事来相当有一套,小小年纪就很得上峰看重。


只需要再磨炼几年,兴许就能谋个出身了。


他岳父这个举荐人面上有光,平时都快拿他当亲儿子看待。


三娘与裴朝秀本来就关系极好,如今裴朝秀成了自己的八婶,她当然只有欢喜的份。


有时候三娘都忍不住满心感慨:没想到成个亲居然能让她八叔有这么大的改变,可见娶个好媳妇的重要性!


叔侄几个坐下一起喝些温好的米酒暖暖身子,等到身上那股子寒意都被驱散了,郭幼明才掏出厚厚一叠信给三娘,说是她在洛阳的朋友们捎给她的。


裴朝秀笑道:“最上面一封是我表哥写的,他知道你今年要应试,写了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给你。&34;她说的表哥就是杜甫,杜甫


前几年也去考进士,结果没考中,又出去游历了几年,尽情徜徉于齐赵诸地。


还是去年她阿娘感觉身体有恙,生怕见不到自己养大的侄子娶妻生子,连写了许多封信去催促他归家娶妻生子,这才让他去年在洛阳的首阳山下安了个家。


这一年里头忙着成婚和建房的事,杜甫也就错过了去年的乡贡,没拿到今年参加春闱的资格。听说三娘竟由国子监选送去应试,杜甫觉得意外之余又为三娘高兴,当即写了这封信给三娘传授应试经验。


虽然他上次考试没考过,不过整体流程都是体验过的,可以让三娘做到心里有数。


三娘当初就是因为杜甫从吴越回来了,才一得空就往裴家跑,坚持不懈地拿着小本本问人家杜甫都见识了什么样的风土人情。


后来《两京文选》面世,杜甫还被她撺掇着写了不少齐赵游记刊登在上面。


如今杜甫在两京已经拥有了一批游记粉丝。


谁会不喜欢足不出户畅游齐赵!


何况杜甫七岁就能赋诗,文采那是绝对没得说的,游记写得那叫一个引人入胜。


去年杜甫回老家成婚,还有不少读者来信问:杜甫去哪儿了?是不是把我们当外人了?有什么是我们这些《两京文选》忠实读者不能看的吗?


杜甫收到三娘转寄的读者来信,从善如流地写了篇自己如何在首阳山下筑新居的文章,既展现了他新居落成的喜悦,又暗搓搓炫耀了自己喜得良配的快乐。


就,字里行间全是新婚燕尔的快活。


冷不丁被秀了一脸的游记粉丝们:………我们要退订!!!!!


悔不该催他写新文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