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 46. 四大发明:印刷术3 农学家王祯,你可……
字体:      护眼 关灯

46. 四大发明:印刷术3 农学家王祯,你可……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当白纸翻转过来的时候,人们看见纸上印刷工整的黑色文字,握拳激动万分。


无怪乎之前展示给他们看的那些木板,上面的文字都是黑色的。原来那是已使用过的木板。


而文字的黑色,则是墨汁的残留。


刘彻发现,印刷术的刻板与印刷过程,确实与印章的使用十分相似。


区别只是在于刻的字更多、印的位置相反。还有阴文、阳文的不同。


嬴政也明白印刷术与石碑刻字之间的联系了。或者不如说是,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石碑的碑文,通常是阴文正字,而雕版印刷的文字则是阳文反字。


如果要拓印石碑,就要在纸上蘸墨。到此处的雕版印刷,则是往木板上刷墨。


这种“雕版印刷”的技术十分简单,许多人看过一遍之后,很快也就学会了。


脑子学会,手会不会另说。


尽管还没有开始尝试,但也可以预料到,简单的过程中,兴许还会遇到一些小麻烦。


而在这个时候,视频也转化为天音叙述。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同样的文字内容只需要雕一次木板,便能够印出许多部,比起手写快上不知多少倍。五代与宋元时期,雕版印刷术全面繁荣。当时一版可以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的书,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然而,这样的刻版费时费工,存放又占空间,还会因为变形、虫蛀而损坏。倘若发现错别字,经常还需要重新刻版。如果是印量少的书,则更加不划算。而且每印一种书,都要雕一次木板,这样耗费的人工还是很多。】


范蠡、子贡、墨子、鲁班等人,听到这里各自暗暗惊讶:这样还费时费工?


耗费的人工很多???


他们沉思半晌,默默回想自己时空里的“手抄”速度,不禁两行热泪。居然还有更省时省力的?


刘彻与嬴政,也是眸中一亮。


后人不愧是后人,在省时省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肯定还有更加高效神速的方法。


那应该便是“活字印刷术”吧?!


这些人都想到这里,脑海里也随之飘过先前的图案,那是一个个刻有文字的小方块。


回想起来,那些文字也是凸出来的“阳文”。


果然,天幕上的画面,转化为与他们脑海里的十分相似的图片,也就是文字小方块。


那些文字小方块的材质,看起来并不像是木头的质地,似乎更像是一种泥制的。


在图片的右边,浮现出“活字印刷术”的字样。


【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一种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一个字刻一个印,然后用火烧之,让胶泥变得坚固。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烧制好胶泥之后,准备一块铁板,在铁板上铺一层松香、蜡与纸灰合成的粘合剂。然后将刻有文字的胶泥依次排放。等到粘合剂冷却,就用平板将字面压平,让刻字胶泥在铁板上固定住。最后便是如同雕版那样,开始印刷了。】


鲁班连连赞叹,竖起大拇指:妙啊!


这样的活字制版,可以随时拆版、拼版,这些刻有文字的胶泥,甚至还可以重复使用。


不仅如此,肯定也更加利于存储。


比起雕版印刷术,这样的活字印刷术,确实是更好、更妙,更上一层楼!


范蠡与子贡也禁不住点赞:绝了。


不错!太好了!他们还觉得,自己可以同时准备两块铁板,一块付印,一块排版。


如此轮流排印,便更加高效!!


孔子欣喜地点点头,他之前还在想,有些书的字数那么多,要雕好久好久才能雕好。


活字印刷术,不错!!


范蠡:是的。我之前在想,要是哪部书只印了几次,市场反馈不好、不再印了——


那雕好的木板,岂不是白雕?!


范蠡看完“雕版印刷术”之后,便想到了这些。如今他又看见“胶泥活字印刷术”。


胶泥的材质,会不会容易碎呢?


范蠡是要经商、批量生产,自然便要考虑到在这些过程里,方方面面的细节与问题。


随即,只听一阵天音,徐徐道来——


【由于是用土来烧制,因此泥活字是很容易破碎的。后来,元代的王祯将泥活字改为木活字。这种方法是先在整块的木板上刻字,既而将木板逐字切开,切成小块,修理整齐后便可使用了。】


【王祯的这种木活字,用来印刷六万字的《旌德县志》,一个月可以印刷一百多部。】


范蠡先是会心一笑。


听到后面,他微微一怔,六万字的内容,一个月可以印刷一百多部。这是何等神速?


他思考了下,因为还没有使用过雕版印刷,所以只能与手抄的速度进行对比。


比手抄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改良后的“木活字”,确实应该会比原先的“胶泥活字”更加耐用。这也是效率与成本问题。


墨子:木活字,倒是不错。


而且先在整块的木板上刻字,刻完了再切成单独的文字块,这种思路也非常好。


听起来,印刷的速度也是非常快。


但是为啥你们从“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居然要隔了朝代那么长的时间啊?


——胶泥活字,是宋代的毕昇。


——木活字,是元代的王祯。


这两个朝代要是不挨在一起,那就更说不过去了。或者该不会是宋朝跟秦朝一样短命吧!


鲁班:附议。明明“雕版印刷”就是用木板。


为啥从“胶泥活字”到“木活字”要跨越朝代?


他们忽然同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难道胶泥活字或者活字印刷术,存在某些局限性?


然后,在那些时期,其实还是用雕版印刷术比较多?仔细想想,不无这个可能。


苍穹之上,出现一种排字的“转盘”。


那是一种简单的装置,由底架承托着一个圆形的转盘,转盘里摆放着活字字模。


伴随着天音与仙乐,转盘兀自转动的时候,响起一阵清脆的、咔咔的音效。


【除了“木活字”之外,农学家王祯还发明了一种排字的转盘,我们称其为“转轮排字盘”。】


天幕的画面放大,可以清晰地看见“转轮排字盘”里面,木活字依韵摆放。


随后,转盘咔咔地转动起来,一只简笔画卡通右手在上面移动,检取所需之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