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22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8节

  [明朝]科学发展观

又是孤家寡人一个了。朱厚熜坐在殿内,看着突然空荡荡的大殿,还有旁边跟雕像似的都不带喘气的黄公公,不知怎的开始想起虞璁来。他见过他的许多合照。这个现代的年轻人,活的快乐而恣意,有许多朋友,还喜欢到处旅行。跟麻雀似的性子,每张照片里都是阳光灿烂的笑脸。他……是怎么熬过,独自一人的十几年的漫漫长夜的?朱厚熜其实清楚他和陆炳的事情,毕竟太多蛛丝马迹可以盘查,从黄公公那里也可以探听到许多。只是,不管是黄公公的口述也好,还是相关的记载里也好,他陆炳这十几年里战功累累,无论是去蒙古草原还是扶桑之国,都颇使出了一番本事。之前跟朱载垕闲聊的时候,还听说过他万军从中取人敌首的逸闻。——怎么可能,你以为你陆叔叔是狙击手呢。朱厚熜没把这些奇奇怪怪的传闻放在心上,只一个人坐在冰凉的龙椅上,继续趁着烛光看窗外的落叶。孤家寡人呐。他今天听完这三个孩子的选择,还当真是有些惊讶。倒不是说女儿们的选择有多出乎意料,而是他们三人不谋而合的,都避开了发改委这个选择。·2·要知道,发改委这个地方,才是看起来最正确,也最符合所有旁观者预期的位置。也可以说,它的存在,就是个直接的危险诱导。这里不仅能接触到最前列的权臣,而且可以操控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当时沈如婉在通报规则的时候,说的字眼是‘分部’,而不是‘八部之中’,就是在隐晦的暗示他们可以选择发改委。可实际上,如果谁敢选择这个,其实第一轮就等同于被淘汰了。夜渐深,只有噼啪的烛火声打破寂静。朱厚熜的指节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桌面,露出欣慰的笑容来。有这样的子女,他也放心了。发改委,会联合智囊团和内阁核心成员指定每五年的发展纲领。朱厚熜知道,无论是虞璁还是自己,其实都可以找到最贴切的道路,并且努力的把这个国家往繁荣昌盛的方向引导。毕竟他和虞璁被赋予的,可不止是对全世界历史的认知。还有浩如烟海的政治学记忆。无论是马克思的理论,还是现代国家的治国理念,种种的东西哪怕没有看过书,也会随着日常生活镌刻入脑海之中。因为他们都已经逐渐习惯了开明而民主的氛围,也见识过了高度繁荣的国家应该是怎样的。这,就已经是划时代的金手指了。正因如此,如果这三个小孩自不量力,想在连坐班经验都没多少的情况下,贸然接受这控制国家的方向盘,甚至是试图靠制定国策来彰显自己的能力的话,只能成为朱厚熜第一个被否定的人。皇帝伸了个懒腰,忽然站了起来,缓缓的走了出去。凉风随之入怀,吹开了他宽大的袍袖。他抬起头来,看见了天上的繁星。北京,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璀璨的星河了。他微微的扬起笑容,无声的凝视那明亮的月光和星辰。犹如凝视这个崭新的国家。公主府灯火通明。戚继光还在外省历练,并没有归来。朱寿媖只站在窗边,同样仰望着那一片的星河。“你还不走?”她看着远处,不紧不慢道:“我说过了,有什么事,等睡好了以后再提。”“不。”朱载壡平静道:“如果你今晚不说清楚,我直接和父皇请辞。”“威胁我?”朱寿媖侧过头来,露出无奈的神情:“我都说过了,这不是和你一人有关的事情——明日我在和其他两个人在日坛当着群臣的面履行仪式之后,就去理工大召开会议。”“朱寿媖。”朱载壡皱眉道:“你想插手科研的事情?”“不错。”朱寿媖挑眉道:“你觉得有问题?”“何止是有问题?!”朱载壡素养极好,哪怕到了此刻,声音里也没有任何怒意,反而清冷犹如寒泉。“常安,你不应该碰这一块——你甚至不了解他们。”“哥。”朱寿媖转过身来,直视着他道:“你知道火车这个东西,对于这个国家而言,是怎样的存在吗。”“火车?”朱载壡反问道:“第一次剪彩试开的时候,你甚至没有去看一眼吧。”“那重要吗?”朱寿媖不紧不慢道:“如果我没有听错的话,火车至今也跑的比马还要慢,也拖不了多少人吧。”朱载壡被这一句问话给呛住,反而露出有些彷徨的神情,低声道:“我们已经尽力了。”无论是自己,还是理工大学上下的无数老工匠,几乎能精进的每一个部件都已经做到极致了。他们为了能改进这个东西,甚至去问了已经繁忙不堪的沈首辅,期待能听到两三句的指导。然而沈大人也表示无能为力。“我来,就是为了带领你们,把火车,双季稻,还有种痘针,这三样东西,全部推出来。”朱寿媖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语气平淡:“五年,已经够了。”怎么可能?朱载壡瘦削的脸庞只看向她,怔怔道:“你难道懂其中原理?”“不懂。”朱寿媖只顿了一下,再度反问道:“你仔细想一想,父皇从前治国的时候,是怎样的?”“从前我们还小,可那些事情都早已被写到书里了,还有无数的长诗为之传颂。”“父皇,他救了无数的饿殍灾民,他把藩王宗亲削去羽翼,他建立了军械库和兵工厂。”“他把河套草原夺了回来,征服了蒙古,驯化了女真,再踏平了朝鲜与扶桑。”“你觉得,父皇他懂其中细节吗?”朱载壡站在她的身前,竟觉得心在缓缓地沉下去。朱寿媖,她确实……和自己,完全不一样。自己确实聪慧,是第一个下赢严世藩的人,也是这整个理工大学里长进最快,成果最为丰硕的人。可是朱寿媖,她虽然不会下棋,可却如小时候一样,做的第一件事,永远是从座位上站起来,看一看这整片的棋盘。“朱载壡。”她平静道:“有时候,不是技术不够,而是制度出了问题。”“你不是才能不够,而是根本症结,并不在你凝视的地方。”第二天,在日坛之上,朱厚熜高调的公布了有关继承人选拔制度的具体项目,让群臣见证三个继承人和辅臣的授勋仪式。在这一天里,消息如同坠落的流星一般,用最快的速度以京城为中心向外扩散。不光是教部、户部、经部的群臣们彻夜难免,连百姓们也忍不住议论纷纷。——连赌局都在大街小巷里纷纷展开了。在好些年前,陛下公布了红蓝阵营之事,让八部几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频率,不断地在改变格局。有的人在扼腕叹息,觉得陛下视朝堂为儿戏,这样乱七八糟的点子都能乱来。也有的人为之暗自心惊胆战,心想要变天了。嘉靖元年,也就是朱厚熜出来乍到的时候,朝堂是一边倒的情况。杨廷和作为元老,直接控制了所有的权力,而朱厚熜的登基也是他一人决定和授意的。但是朱厚熜直接扶持了张孚敬和桂萼,带动了第一轮的改换。杨家父子都惨败于众人面前,被先后流放,而其他株连的臣子更是数不胜数。而在嘉靖七年,虞璁接手的那一刻,在历史上正是党争的开始。他亲自把杨慎和王守仁迎了回来,同时调遣张孚敬和桂萼的位置,再度达成平衡。这一举动,不仅仅是保住了杨老爷子的性命,让他不至于被张孚敬的肆意攻击直接刺激到猝然离世,还直接把党争的苗头掐死在了萌芽里,没有给张孚敬任何的机会。在文官势力逐渐稳固,而且跟着改革的风潮越做越大的时候,虞璁再次加强了三大营的开支,并且牢牢的掌握住了兵权和锦衣卫。这一举动的重点在于,让他有足够的底气,与这偌大的文官集团进行谈判。铁血,决绝,却也足够有效。文官再如何势力虬结,也抵不过锦衣卫和武官的双重震慑。二重平衡再次达成,国家继续平稳的发展。而到了嘉靖十年前后,势力再一次变化。王守仁的门人和追随者,已经多到令人感觉风头不对的程度了。伴随着王守仁荣升首辅和监国,有意无意投靠效忠他的士子越来越多,因此朝中也出现了许多的反对之声,并且试图把各种的脏水全部都泼到他的身上。正因如此,皇帝也只能吩咐锦衣卫把这些声音先压下几年,在留着张孚敬的情况下,等待一个新的契机。而沈如婉则提供了最有力的参考。既不会把国家过早的推到君主立宪或者议会国会制度这种东西上,又可以最有效的灵活平衡。和光浩气的诞生,皆是为国为民。和其光,浩其气。在公开竞争被明确鼓励的情况下,所有人都突然得到了自由。他们虽然都有自己已经投靠的权臣和势力,可是在这一刻,两大阵营的诞生在无形的把每个部门的人都拉拢在一起。要知道,最终的结算,是凭吏部的考量和评价的。而吏部的脖子,是被锦衣卫悬着刀刃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