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17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3节

  [明朝]科学发展观

还有如今被蝴蝶了人生的严世藩,剧本之外的秘书郎虞鹤,甚至是这些孩子,他有时候在接触他们的时候,心里都会涌上几分不合时宜的茫然。“观察?”朱寿瑛依旧望着他,喃喃道:“这是第一件要学的吗?”“你可能,需要很久很久。”虞璁俯身摸了摸她的小脑袋,温和道:“不要紧,慢慢来。”于是虞鹤又多了一项任务,安排皇帝每十天一次的带娃出巡。每次大概两到四个孩子,争取所有孩子都可以逛一遍京城的各大景点,同时掌握纸币公交车等新兴事物的适用方法。也算是为来年的出巡做准备,让这些雏鸟般的孩子们先试飞一小段,感受下外面的天空。在此期间,虞璁也并没有闲着。他如今把主要的压力都分了出去,让工教改三科代为分析运作和规划,自己只用担任总设计师的职位,进行审批和修改。在政务渐渐减轻,人也终于能睡个好觉的同时,也终于能动点旁的心思了。赵璜再次被虞璁叫去的时候,心里紧张又期待。他感觉自己跟宫里的野猫似的,平日里虽然没什么存在感,可是一旦被皇上想起来,就能领到一条大肥鱼。这工部尚书的位置,跟三四年前相比,已经有了许多的不同。不管是利润的进账还是管理事务的日益繁杂,他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也在与日俱进。能看见整个京城乃至于国家在工部的努力下蒸蒸日上,比俸禄提升了多少都令人高兴。乾清殿里很罕见的支了个炉子,白色的蒸汽在缓缓飘着。陛下穿着龙袍倚在炉子旁边的椅子上,正翻着书等他。赵璜下意识的看了眼那个炉子,上前行礼作揖:“参见万岁。”“免礼。”虞璁瞥了眼那还在冒着蒸汽的炉子,示意他看看那不断被顶起来的盖子:“你看看这个。”他缓缓站起身来,并没有给赵璜思考的时间,而是自顾自的开口道:“看到了吗?这股气,可以不断的把锅盖给顶开——如果这炉子不是这点大小,而是如同半截公交车那样大呢?”利用蒸汽的力?赵璜愣了下,条件反射道:“那恐怕要……烧煤了。”“不仅仅是烧煤的问题。”虞璁心里为他的反应力点了个赞,继续引导道:“你看这蒸汽,所有的力都分散在推动这偌大的盖面上,如果把力集中起来,可以推动多重的东西?”“微臣愚钝,”赵璜低头道:“不知该如何将分散的力汇作一股?”虞璁抬眸轻笑,不紧不慢的转身看向他。“活塞。”第111章蒸汽机的原理, 虞璁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搞明白。他直接画了简易的图纸,把运作的方式一个个流程的教给赵璜。首先是汽缸和活塞的存在, 汽缸在这个时代不合适用精钢, 那就需要高强韧度的陶瓷来承受高温的烘烤。而蒸汽推动活塞运动, 活塞再将力反馈给连杆和曲柄,带动整体的一个联合运动。赵璜懵着听他讲了两遍, 又问了几句,不解道:“陛下,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虞璁早就等着这句话了。他意味深长地开口道:“朕要的,是全国交通运输的通畅。”这个东西,可以被改制成火车轮船,带动各种工具的进步。大明朝的颓疲和衰落, 有时候真不是人均智商和教育普及率的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国情。最险要的第一个问题, 就在于身份的划分。这个帝国继承了元朝的旧制,将人分化成了工农军三籍,这三籍是世袭而且无法更改, 而且地位并不怎样。王守仁和杨一清当年联手第一轮赋税徭役改革的时候,趁着军队规制和身份灵活化的东风,直接破除了这个桎梏, 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跟随市场的需求和朝廷高昂的佣金去从事工军二职。路引的取消让人口流动开始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繁多。何况, 在吃饱饭面前,高低贵贱并没有那么重要。随着全国上下的思想学习兴起,‘实业兴邦’的思想已经在这接近五年的时间里推遍全国, 当初设立工科大学的时候虽然还有许多顽臣反对,可是大部分人都已经懂了虞璁的核心思想,光是心得报告都写了无数篇。有军权,有君权,多方利益集团还没有稳固的情况下,想要扭转这个格局实在再轻松不过。虞璁不止一次的庆幸自己没有出生在党争残酷的万历或者崇祯朝,真到了那个时候想要改革,恐怕会被文官集团吆喝着推下龙椅,搞不好性命都保不住。这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工匠和技术的地位在与时俱进,人们都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哪怕略有微词也无法阻止大方向的改变。而第二个问题,就更加残酷。那就是,需求。比如说转向轮这个东西,到了明朝都没有造出来。贵族们坐车发现转向不便,直接改坐轿子去了——有现成的脚夫,麻烦那么多干嘛?可是当虞璁下令要造这么个公交车出来的时候,别说转向架,连链接车厢的生铁轴承都被造出来了。真的是技术问题吗?不,是低廉劳动力造成的需求问题。中国相对于英国,人口更多,聪明人相对而言也会更多。可是为什么同样是有资本主义萌芽,英国造出了蒸汽机,中国却没有?问题就出在这人口上。当人口红利足够的时候,技术是很难被自然规律推动的。就好比日本在古代的某个时期,不给战马钉马掌,而是用人力编织的草鞋,原因在于铁制马掌的成本,远远高于几十人数百人的人力劳动。中国本土的人力成本实在是太过廉价,根本没有动力去需求这样的技术。每家每户都能生能养,随着如今经济改革的脚步人口会进一步扩大。要等待工场工厂和各种政府工程的推动带来的需求增加,估计虞璁那时候胡子都白了。自然社会规律不能催生这个技术的诞生,可是他可以。因为他是皇帝,是万人之上的天子。苏公公铺了宣纸,虞璁执了笔示意他凑近点看。“这公交车,怎么说也是马拉的,中途要换马休憩也很麻烦。”他低头画着犹如长蛇般的火车,把火车头画的栩栩如生:“可如果不用活物来驱动,而是靠煤炭呢?”赵璜颇有种天雷轰顶的感觉,半晌都说不出话来。陛下竟然聪慧至此!“如今读书和做工匠的人越来越多,迟早会有人手不够用的时候——如果未来打仗募军,现有的壮年男子恐怕也会被征了去。”虞璁松了笔,示意他看看这火车的模样,不紧不慢道:“有这么个东西,哪怕专门用来给朝廷输送兵马,也相当便利。”“这——臣不知道做不做的出来啊!”“谁让你一年内就做出来了?”虞璁噗嗤一笑,在车头的核心部位画了个圈:“你先把这玩意造出来,再考虑车不车的事情——工科大学里那么多士子,尽管招呼着用。”赵璜忙不迭的点点头,又试探着问道:“蒸汽机是吗?”“能五年内造出来,朕就封你为右柱国。”虞璁淡淡道:“此物将如神器般利民万家,绝不能轻视。”从一品的右柱国!赵璜脸都白了,只深深作揖,颤声道:“谢万岁抬举!”“好了,去吧。”虞璁把几张手稿揭下来递给他,拍了拍肩膀道:“朕看好你哦。”随着赵尚书准备告退,他又叫住他道:“你等等。”“是?”“你现在准备去哪里?”赵璜想了想,如实道:“准备去工科大学,挑些中用的士子来研究这个。”虞璁勾起嘴角道:“那让朕蹭个顺风车,同去一次。”他突然想起来,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之前开发的两个技术,一个扔给了太医院,一个扔给了工科大学。显微镜在造出来了之后,还在精度的反复调和中,不仅仅是透光度和打磨弧度的问题,如何兼用以及那些细胞到底是什么,也让人能研究几百年。好在军用望远镜的调试和发展一直没有落下,还有人试着在弓上也装个几倍镜辅助射击。但是眼下不可忽视的,就是农耕的发展。虞璁虽然清楚,这良田在几年里基本上都归还完毕,而且有巡农使的技术推广,一切相对而言会更加好办。可是如果遇到洪涝灾害,或者各种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干旱或者虫害,问题还是会很多。这些东西都是防不胜防的,相对而言朝廷能做到的,就是推送更加优良的品种和技术。这也是工科大学建立的初衷之一。工,不仅是大器之工,精物之工,也可以是农桑之工。这年代推广什么播种机收割机不太可能,但是做基本的技术研究,还是绰绰有余的。针对这两个大学的争议还有很多,哪怕到了现在,工科大学也只招生了三十余人,同时资深讲师就五个。虞璁跟随赵璜去大学里视察的时候,看见那些老工匠敬畏的眼神,心里都不是滋味。他们不应该是这样的地位。哪怕到了现在,到了招工署已经运作了上千人的工作往来的情况下,也没有任何的真实改变。人们甚至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要特意为了工匠建一个大学——寻仙考或者科举的士子们甚至觉得,这是下下策的去处。他这一次来大学,本来是想要推展更多方面的想法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