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10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8节

  [明朝]科学发展观

在明朝的时候,普通的四轮大车就足以装载五十石的重量。一石约等于170斤,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如今经过工部的改制和优化,八轮宫车被运用到运输里,可以装载大量的火器、兵器以及压缩饼干。之所以选择在冬季提前出发,而不是炎热的夏季,就是因为火器火炮太多,压缩食品和火药都不能受潮。这个时代没有真空包装也没有压缩机,一切都是土法炮制的东西。不能说非常管用——但总比原有的那些要好很多。土木堡之变一共损失马匹二十万余头,导致了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军备的马匹都不太够。之前为了保证运输的效率,以及整体的行军速度,三大营不得不购置些骡子毛驴,来帮忙拖拉马车。虞璁换了方便行军的衣服,同陆炳坐同一架辇,特地吩咐过按最优路线来走,一切从简,不要管那些繁文缛节。关于过去的那段记忆,虞璁在去年七月时特地开过会,把每一个细节都跟武官们重新抠了一遍。当年王振那个死太监带着英宗率军亲征,看见瓦剌军北撤的时候坚持追击,听闻前方惨败了又忙不迭要撤退。退兵的时候,因为离他家乡蔚州不远不近,王振又坚持要大军修改路线,从蔚州经过,以“驾幸其第”,显摆下自己有多威风。路线改来改去,这剩下的几十万军队也疲惫不堪,哪里还有精力打仗啊。更神经病的是,这大军听从指令走了一半,王太监又担心军马人群会损坏他的田园庄稼,又吩咐改掉撤退路线。当时的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撤军尽快驰回居庸关,保证皇帝的安全,问题是王振非要往土木堡那个方向走,没过多远就被人家也先带着虎狼之骑追上,来了一出诈和。要知道,土木堡这个破地方,地高而且无水。将领们率兵掘地三丈,都没有任何水可以喝。而唯一一条河,在土木堡之南的十五里处,还被也先的军队把守着。一听说蒙古军队要求和,明英宗哪里有脑子思考真假,就命令起草诏书。王振一听说可以喝水了,就吩咐军士移营就水。被渴坏了的大军直接争先恐后扑到河里头,根本没有秩序可言,也先那边瞅准了机会,直接就杀了过来。然后……然后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整个事情的槽点太多,包括土木堡之变当初的引火线,就是王振不肯答应也先的索贡,还把原有的赏赐削了两成,才导致瓦剌进犯明朝。王振这种死鬼,就是既坏又蠢,根本没读过什么书。而明英宗智商捉急的程度,也是……非常罕见的。明英宗不英,明武宗不武。所以说明朝这些文臣在拟谥号的时候,反讽能力到了极点。这位英宗英明到什么程度呢,他为了正名的荒诞之说,杀了守住京城乃至于整个国家的大忠臣于谦,给俘虏自己的蒙古人也先修庙。这段历史荒诞的程度,让人无言以对。由于军队行进速度比从前快很多,轻装上阵又不接见各地任何官员的朝见,一路上都没有耽误。但哪怕不耽误,从京城这儿浩浩荡荡的跑到陕西附近,也得一个月。一共一千多公里,虽然能骑马,但是也要顾及整体军队的速度。三股斥候从三个方向乘蒙古快马出发,提前去刺探情况,确定按照哪个方案行事。这一个月里,鹤奴小可爱不在自己的身边讲笑话逗趣,陆炳又闷得慌,还真是想刷个微博乐呵乐呵。皇上看书看得没劲,又躺阿彷大腿上,蹭了两下懒懒道:“这老百姓要是长途跋涉,又不可能人人备有地图,可怎么办啊。”陆炳想了想,开口道:“有商旅之书,和歌谣。”哈?虞璁还真没听说过这些,坐起来好奇道:“你跟我讲讲?”“谓之程图,比方说《士商类要》。”陆炳认真道:“上面会画可以参考的几段地图,而且指明有哪些陆路水路,何处有盗寇之乱。”“还有这么一回事?”虞璁心想这还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啊,纳闷道:“连盗寇这种事都注明了?”“臣看过好几本,比如说从常州到浙江这一段,牙行难防,价值难听,接客之徒诳诱,不识休买。”陆炳回忆着从前看到的文字,解释道:“不光是盗寇,哪里小偷多,人贩子多,也都写的很清楚。”“至于歌谣,就比如《水驿捷要歌》这种,都是按平仄编了,琅琅上口,好记忆来去。”正聊到这儿,窗外忽然传来颇急的马蹄声。“陛下!臣有奏相报!”虞璁理了理衣冠,掀开帘子一看,是俞大猷骑了马赶过来。“什么事?”“三大营的探子还没回来,但是执罡军的已经回来了。”俞大猷明显有些兴奋,脸都被冻的红扑扑的:“他们说,这前头是一座空城!”“怎么可能?”虞璁皱眉道:“走进去探问过了?”“确实如此!”俞大猷抓稳缰绳,认真道:“这城怕是被抢掠之后,无人敢再回来,就被弃置在这里了——臣担心有诈,特意过去看了一圈!”“等等,那你看了附近的情况吗?地势如何?”“空城之外,皆是平原一片,并无山峦叠谷,”俞大猷想了想又道:“我刚才问了下我师父,他说不光此处是空城,等会往前继续走,恐怕还有四五座!”虞璁一怔,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还真不是埋伏。河套这个地区,当初是被朱棣给甩手送了的。在汉代的时候,河套走廊是用来安置匈奴和胡族的。后来鲜卑一统,把汉军打的落花流水,这块地方的统治权就乱了。问题在于,游牧民族跟农耕民族的行为方式不一样。——他们压根不占地盘,因为人家不种地!打了就跑,偶尔这儿暖和的时候过来放放羊。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就是这么乱来。你说怎么收复一个根本没有被占领的地方?河套地区大,也是接近南边的地方有残留的城池和农田。而这些城池里的原住民,早就因为长期的边陲骚扰自行搬家逃难去了。要知道,曹操执政的时候,考虑到河套一带破坏严重,气候变冷而难以农耕,都把这里的郡县撤销,汉人和匈奴人一律迁到山西。所以本质上,这不是个领土问题,而是个制度问题。现有的管理没法把这个地方看守好,守不住又送不出去,索性就扔那了。在出发之前,虞璁就有种奇异的预感。这次把河套一带抢下来,不会很难。难的是以后该怎么守。其实从战略大局来看,一切都是串起来的。蒙古整体上分作两股势力,东边是鞑靼,西边是瓦剌。在最初的时候,是分为林中百姓、草原百姓、毡帐百姓这三股势力的。后来鞑靼不断强盛,瓦剌在也先死后日益衰落,逐渐走到了今天的局面。鞑靼被当时的中兴之主统领,不断扩大版图的同时,也在追杀右翼封建主的残余势力。而河套在这个时候,就意外的成为了三不管的地带。旧势力已经苟延残喘,新势力又上位了新的继承人,也就是那个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孙子俺答。那么在这种时候拿下河套,简直是最优时间。——仗肯定是要打,蒙古人也肯定不会随便就放手,毕竟这里可是个放牧的好地方。而虞璁和唐顺之一致选择在二月出兵,三月开怼,实在是再心机不过。用阴毒两字来形容,都颇有几分夸奖的感觉。-3-别说蒙古士兵清不清楚,虞璁把《狼图腾》整本看完,心里都非常有数。虽然狼并不是草原图腾,而且现代文明也可以驯化狼群,这两点让整本书都有种中二又文艺的胡扯气息。但是,这本书介绍了游牧民族的生活轨迹,某种程度上非常的还原。俗话说,“夏抓肉膘,秋抓油膘,有肉有油,冬春不愁。”放牧的重点时间,是在夏秋。而过完冬之后的羊群,是体弱而贫乏的。一方面,冬天母羊们要下崽子,肯定免不了一翻折腾。另一方面,也没啥保暖设备能让他们暖和点,吃的也尽是枯草老草,自然没有平日里那么肥硕。冬春之际都是下羔子的时候,蒙古人要在这时候管新马驹的接生,还要携接羔袋。也就是说,冬春季节,是蒙古人收获重要产物的关键时间,要在这个节点上承前启后。不光是提供肉和毛的羊群,蒙古马也有这么一个同样的特点。“春危、夏复、秋肥、冬瘦。”如今冬末春初,这马羊都还未复苏长圆,把膘都消耗到了抵抗寒冷、顺利过冬这件大事上。那么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最低点。听完俞大猷的一番解释,虞璁隐约明白了现在的情况。第一,这附近确实人烟罕至,而且蒙古人也确实没管这一带。第二,再往前有一片牧区,由于地方太大,不确定是个什么情况。“但是往东南走三百里,有一座大城,叫建献”俞大猷想起来了什么,一拍脑袋道:“那边是临河而建,还算肥沃,有重兵看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