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 > 第25章 第 25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第 25 章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

京城水深, 胤祯还是更喜欢待在丰台大营, 每个月也就是抽出两三天的功夫回京。


除紫禁城外, 四哥和五姐那里是他必去的地方,尤其是四哥府上,他被皇阿玛罚抄百卷佛经, 负责监督的人就是四哥。


还有四哥的长子弘晖, 小家伙已经三岁半了,现在练拳脚功夫还早了些, 不过陪玩胤祯还是很乐意的。


不是他自吹自擂,整个大清朝比他更会玩的人都找不到几个, 当然,别把纨绔子弟吃喝嫖赌那一套拿过来, 这他是比不了的。


放风筝、捉迷藏、抽陀螺、解九连环、玩鲁班锁……


胤祯甚至还把群体游戏都搬到四贝勒府了, 什么老鹰捉小鸡、木头人不许动、丢手绢……


只要是胤祯过来, 四贝勒府的演武场上, 欢声笑语那都不带间断的,连隔壁的八贝勒府都知道, 这位哄孩子玩儿相当有一套。


是以, 在听到那些流言的时候,八贝勒倒不觉得这些话可以全信。


天资聪颖,允文允武, 待人和善, 勤奋刻苦, 这些品质是很多阿哥身上都有的, 套用在太子和直郡王身上合适,套用在他和十三身上也合适。


就算是放在三哥和四哥身上,勉强也能说得过去,这两位虽然武学在上书房的时候是垫底的,但那也要看是跟谁比,跟普通人比可不就是允文允武。


十四弟就是之前的风头出太大了,所以才会遭人怀疑,但‘扮猪吃老虎’还不至于。


四哥多精明的人,他就不信,今年只有十二周岁的十四弟,能把四哥也骗得过去。


直郡王未免有些草木皆兵了,太子还在那里立着呢,该操心的人是太子才对。


要是底下的弟弟都起了心思,于直郡王反倒是好事,大家齐心协力,先把太子拉下马,日后再各凭本事嘛。


八贝勒只是语气委婉的劝了劝,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的表明自己的意见。


这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他自己当时都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做,事后想想,倒也觉得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太子也好,直郡王也好,这两位若一直如日中天,哪还有他们这些弟弟什么事儿。


胤祯在朝堂上可以说是相当特殊的存在,他无需上朝旁听,也没有交好任何一个朝臣,跟朝廷的哪一个部门都没甚关系。


而丰台大营,那是隶属皇上管辖的,连兵部的人都无权插手,太子和直郡王同样也是如此。


就像是一条滑不溜手的泥鳅,让人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上手。


太子也好,直郡王也罢,谁也没真正把十四放在眼里,只不过是想着偶尔出手打压一二,别不知道天高地厚,更别想着再做什么扮猪吃老虎的事儿。


可就这么一个他们没太放在眼里的人,偏偏还打压不了。


丰台衙门伸不进手去,十四又是单帮一个人,想断了左膀右臂,都找不着。


伴读和哈哈珠子,当然是不能算作是十四的左膀右臂,都还关家里头读书呢,一群小屁孩儿。


德妃已是四妃之一,在宫里经营多年,与皇阿妈又有情分在,这也动不了。


乌雅家倒是软柿子,想捏一下容易,但这可不光牵扯到十四,还有老四呢。


这对于太子来说是自己人,对于直郡王来说,他也不想把人得罪彻底了,万一让老四跟十三一样明目张胆的站在太子那一派,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至于温宪,谁也没想着动她,没到这份上。


是以,在康熙三十九年最后几个月里,胤祯的小日子快活的很,在丰台大营,人人态度都对他好的不得了,包括被触动了利益的满蒙军旗子弟。


这也算是一打出名了,舜安颜绝对是京城官家子弟的代表人物,同样也是满军旗子弟当中,出身数一数二的人物了,佟半朝的名声可不是吹嘘来得。


古人云:擒贼先擒王。


这道理如今也可以在这件事情上套用,鞭打了一个舜安颜,佟国维跑到乾清宫去告状,都没什么像样的惩罚下来。


在丰台大营,满蒙军旗子弟里,没有人的出身比舜安颜更高了,不然早就去宫里当侍卫去了,又怎么会安排到这丰台大营来。


虽是驻守京城的重要军队,但驻扎在这城郊,训练辛苦,日子清苦,还接触不到紫禁城里的贵人,十四贝勒来此绝对是个意外。


原本怨声载道的一大群人,如今个个都老实了,生怕有什么闲言闲语传到十四贝勒耳边去,这位可是一言不合就把人抽个半死的人物。


胤祯不在意私底下被人埋怨,反正在此之前,也没人敢在他面前说什么,但也不排斥现在这样的生活。


他说满汉一家亲,甭管私底下如何,但明面上的效果斐然。


汉军旗和普通的汉人兵丁,不光是待遇有所提高,直追满蒙军旗在丰台大营的待遇,关键是在年底的提拔名单里,汉军旗加上汉人,足足占到了四成。


往年汉军旗和汉人的比例,从未超过两成。


这份名单可不是他写的,这是更高位置的调动,他作为佐领,并没有这份权利。


这是都统写了折子上交给提督的,再由提督上交给皇阿玛,如今就看皇阿玛批不批了。


若是皇阿玛能够同意这份奏折,那到时候,丰台大营的评选标准,肯定更是会更公平一些。


年前是等不到结果了,胤祯在腊月二十九就被四哥写信叫回了京城。


过年嘛,一年当中最隆重也是最忙碌的节日了,他还记得去年过年的时候,膝盖都跪青了,脑门一摁就疼。


若是可以选择,他倒是更想在丰台大营过年,最起码用不着下跪磕头。


跪祖宗,跪皇阿玛,跪太后。


知道避免不了,那就只能提前做些安排了,兔皮做成的护膝,里面还加了棉花,虽然不能完全避免痛苦,但好歹也能儿作用。


至于额头,那就真的没法子了,总不能在脑门上绑条抹额吧,他自己也倒是不怕丢了面子,就怕皇阿玛斥责,不敬祖先的罪名一旦下来,那可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能揭得过去的事儿。


没有出宫开府,在过年的这几天,反倒是好事情,像四贝勒他们,半夜就得爬起来,一家人坐着马车到紫禁城,刮风也好,下雨也好,晚上下雪,甚至是下冰雹,那也得出去。


康熙三十九年,已经从上书房结业的皇子阿哥们,出现了明显的分层。


从直郡王到八贝勒,皇上还没如今这么偏心呢,太子是早早就被立下来的,剩下的六个儿子,要么是郡王,要么是贝勒,而且大都是同一阶段被册封的。


后边的儿子们,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像九爷和十爷,捞到个正经差事都不容易。


十三爷虽然备受皇恩,可至今都还是个光头阿哥,也就十四了,一系列的骚操作简直跟开了挂一样。


谨言慎行、勤勤恳恳的人,还没被封爵呢,敢在圣上面前大放厥词的人,却凭着一把被改造过的火枪,直接就成了贝勒爷。


这事儿上哪儿说理去。


不过,胤祯被封爵这事儿已经过去半年了,早就已经不是紫禁城的风头人物了,现如今大家讨论更多的还是八贝勒。


八贝勒的生母良贵人,绝对是貌美之人,在花团锦簇的紫禁城,都能够排在前列,而且还为皇上生了一子,但这么多年了,一直都只是个贵人,住在惠妃延禧宫的偏殿,连一宫的主位都不是。


年轻的时候,都没能让皇上给她册封高位,现在按理来说,那就更不可能了。


良贵人没有比德妃年轻几岁,都是早就已经没了恩宠的人,但皇上与德妃有年轻时的情分在,每个月虽然很少留宿,但总会过去坐坐。


良贵人就真的只剩下八贝勒这个儿子了,若不是生了这个儿子,已然被皇上抛之脑后的小小贵人,早就被大家遗忘了。


而在康熙三十九年的最后一个月,在紫禁城已经没有多少存在感的良贵人,突然就成了良嫔。


而在此之前,皇上连瞧都没去瞧一眼,从贵人到嫔,肯定不是良嫔自己的原因,而是因为生了一个好儿子。


后宫里边,子以母贵是常事,比如太子,一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了,肯定不是因为贤德,而是因为出身。


母以子贵才是少见的事情,在贵人位份上呆了那么多年的良贵人,突然就翻了身,宫里宫外,关注这事儿的人还挺多。


但肯定不包括胤祯,皇阿玛的妃嫔,跟他有什么关系,再说了,不管是贵人,还是嫔,都没越过自家额娘去,而且到了这般年岁,彼此之间也不存在有什么竞争了。


家宴之上,让胤祯留心更多的人是舜安颜。


自从上次的事情后,他还没见过舜安颜呢,外边人都传他把舜安颜打了个半死,有些过于夸张了。


他手上拿的是鞭子,又不是棍子,何至于能把人打到半死,都是皮肉伤,不过看着应该挺吓人的,毕竟已经见血了,而且是全身上下,除了脸以外全都见血的情况。


舜安颜是作为五姐的额附,才有资格参加除夕夜的家宴。


夫妻俩共用一条长桌,一左一右,中间的距离还能再坐得下两个人。


不过这俩人感情不好,也是满城皆知的事情,舜安颜连驸马府都住不进去。


之前两口子一块住在佟府,在外人看来,绝对是给佟府面上添光的事,连和硕公主都拿佟家的长辈当正经长辈孝敬,连公主府都不住。


但只有额附一个人住在佟府,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光是十四贝勒,温宪和硕公主也在把佟家的面子往脚底下踩,不过人家事出有因,外边也没多少人指责,多数是在笑话佟家,佟家的家风谁不知道。


因为两边离的距离也确实有些远,胤祯也不太能够看清楚舜安颜的气色如何,不过应该恢复的差不多了。


他可是给佟家送过去了不少的药材,连上好的人参都装了几支,佟家也不是请不到太医的人家,区区鞭伤,应该还是很容易能养好的。


再说满心不愿的舜安颜,这不光是他数月之后第一次见十四贝勒,也是第一次见温宪,大殿之上的绝大多数人,他都是头一次见。


一则,他这段时间是在养伤,向衙门一连请了好几个月的假,二则也是因为这事儿太丢人了。


甭管是皇家,还是哪一家,他既是娶了温宪,那十四就是他的小舅子,被小舅子在春风楼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抽鞭子,围观的全是他昔日的好友,而且这事儿是弄得沸沸扬扬,满城皆知。


太丢面儿了。


若不是祖父和父亲非让他参加宫里的家宴,早多少天,他就向内务府报假了。


如今坐在这里,觉得人人都在看他笑话,尤其是十四贝勒,他都注意到了,这人没少往他这方向看。


欺人太甚。


今日在家宴上喝蜜水的,除了尚在读书的小孩子,也就九爷和十四贝勒了。


十四贝勒不喜喝酒,常用蜜水来代替,这事儿大伙已经见怪不怪了。


倒是九爷,这一年跟转了性一样,深居简出,除了研究西学,就是抄佛经,明明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结果人家还结合的都挺好,日常生活全都被这两件事给填充了。


九爷是主动来找胤祯的,他们俩素来也没什么恩怨,但说话这么亲近的时候也是少见:“昨儿我就想去找你了,但想着你刚从丰台大营回来,肯定得需要好好休息,本来都走到你院子门口了,我又走回去了。”


这份体贴在九哥身上还是挺难得的,毕竟胤祯他排行十四,并非第八。


“九哥有事就说。”


本来嘛,九爷在过来之前就已经打好了腹语,说话是讲究艺术和节奏的,尤其是求人的时候,那得先多铺垫,套套交情,然后再循序渐进的把真正的目的说出来。


十四弟倒是好,一句话把他之前想的那些铺垫全都打回去了。


那便直接说吧,本来他也不想说那么多无关紧要的话。


“是有个事儿想请你帮忙参谋参谋。”九爷忍不住有些得意,会改造器物的可不止十四弟一个人,“我亲自设计了一种战车的式样,已经让人画出图纸来了,可行性很高,就是不知道怎样呈给皇阿玛更合适,还想请十四弟帮我出出主意。”


皇阿玛的心思,他是真琢磨不透,为了避免呈上去的东西只换来几句轻飘飘的赞扬,而不是实质性的奖励,他思来想去,又与十弟商量了很久,还是觉得找十四弟比较靠谱。


八哥当然也是靠谱的,只是这一年他拉着十弟从八哥身边退开了,原本说好的事儿,自己先反悔了,他实在不好意思再去找八哥帮忙。


只能来找十四弟了,就算是欠十四弟一个人情,日后还回去也就是了,天高水长,总是有机会的。


九哥的心思不难猜,胤祯当初被封为贝勒,就是因为改造火·枪有功,最起码在明面上如此。


可事实上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他不过是皇阿玛推出来的吉祥物,贝勒的爵位也是由此而来,改造火·枪之功,不过是皇阿玛的说辞罢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