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皇子妃奋斗史 > 第14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5章

  皇子妃奋斗史

很久之前, 济王就知晓储竺背后另有主子。


久到什么程度呢?


早在新帝登基不久,储竺断言束水攻沙之策不妥, 黄河必将决堤, 言语间隐隐煽动他不臣的时候。


济王当时就对此人起了疑心。


济王宫是他的多年地盘,他要查一个人, 没有查不到的。


很快,储竺传信的渠道便被他探知,其背后主子影影绰绰指向安王。


不过济王并没有什么动作, 他倒要看看这宾主二人意欲何为?


答案一步步揭晓了。


济王却还是一直没有处理这个储竺。


起兵造反,他确实不忿龙椅上那个一朝得志的皇帝;起兵的借口“先帝密信”, 还有那枚恰到好处的私印, 一路挥军向北。


他对储竺言听计从,那是因为他恰恰需要。


安王准备的还挺全面的,取用就是,省了他多少功夫?


后续几年,他和安王距离甚远并无利益牵扯, 不涉及背后主子,这储竺出谋划策还挺好使的,他就留着, 作迷惑安王或以后之用也不错。


很可惜的是,联盟以后, 还没等济王发掘到储竺的新用法,对方却先一步欲先狠阴他一把。


“上佳陈兵之地?可攻可退,自有妙处?”


济王冷嗤一声, 掏出丝帕,擦拭干净雪白匕刃上沾染的血迹,“唰”一声还匕入鞘,将污帕扔在储竺死不瞑目的尸身上。


“子明吗?”


济王也听见外头的声音,扬声道:“快快进来。”


他快步往前,营帐一掀,被守帐亲卫扶住的杨舒脸色苍白,他蹙眉:“子明你有伤在身,如何不好好养伤?若有要事,打发人来寻孤就是?”


此等待遇,真极为亲厚,杨舒目露感激,只是他面上焦急未减半分,“殿下!那储竺或……”有不妥!


只杨舒话未说完,余光忽见外帐上首大案侧躺了一个人,看不见上身,但那褐黄衣裳,却正是今日储竺所穿。


一泓殷红,正缓缓沿着暗脚流淌下来,鼻端是浓腥的鲜血气息。


杨舒一怔。


“子明勿惊。”


济王已见杨舒视线表情,他无声挥退亲卫,自己亲自扶着杨舒往里行去。


“储竺这厮,乃安王早年安插在孤身边的细作。”


济王扶杨舒坐下,自己也落座,储竺尸身就在一侧,他冷冷瞥了眼。


“安王设下奸计,欲引孤陈兵左翼。”


虽不知安王具体计策,但基本能断定欲以牺牲徐州军为代价的,“此人已不可留。”


“孤杀了他。”


轻描淡写一句话,其实济王本不是多好脾性的人,亲手刃之,也算一解容忍此人多年在眼前蹦跶的气闷。


只是解气过后,却还有难题。


“此人不得不除,只除了以后,那安王必会警觉。”


济王恨安王歹毒,安王警觉,本无兄弟情的二人隔阂越来越深。济王倒不在意安王,但他清楚,这状态对目前盟军是很不利的。


隐隐生忧,哪怕盟军目前兵力虽仍略胜于齐王。


长长吁了一口气,济王眉心紧蹙。


进疑无路,也退不得,深想教人焦躁暗生。


济王刚想问问杨舒看法,不想杨舒先说话了,“殿下,我方才正欲告知您,这储竺或有不妥。”


济王一诧,这事很隐秘,就他和经手的心腹知晓,余下幕僚大将无一得讯。


杨舒是怎么看出来的?


“就在方才,有人给我送了一封信,上述储竺不轨。”


济王这就真大惊了,不过不等他急急询问,杨舒已从怀里取出两封信,一封开启,一封火漆完好。


“此信乃我姨表兄弟邵柏所书,邵柏乃齐王妃之弟。”


杨舒坦言,半点不隐瞒:“信内言明储竺不妥,内里还夹了一封信。”


他将两封信就呈上,“邵柏言,此信,乃齐王亲书于殿下。”


济王已神色肃然,垂目盯着那两封信,不看印鉴,他也把魏景的笔迹认出来了。


他缓缓接过两封信,先看了邵柏那封,是表兄弟之间的叙旧,涉及储竺,另外还让转呈一封信。


济王定定看着第二封信,片刻拆开,一目十行。


“殿下?”


两张信笺,济王快速看罢第一张翻页,盯着第二页久久,神色晦暗不明,杨舒不禁轻声问。


“齐王,欲招降孤。”


济王一语罢,宾主二人对视一眼,俱不语,室内久久沉默。


杨舒体力不支,不得不倚在靠背,心绪转动却一点不慢。心中隐隐猜测被证实后,他迅速将利弊及齐王徐州都细思了一遍,这才问:“殿下,您意如何?”


不得不说,齐王的这封招降信,给了他们一个新思路。


但济王同是先帝之子,逐鹿中原至今,或许他宁可战死,也拒绝称臣。


杨舒轻声道:“若殿下无此意,回信拒了此事就是,杨舒不才,愿誓死追随殿下!”


中气不足,声音发虚,但语意斩钉截铁。


济王颇感欣慰,轻拍了拍杨舒肩膀,“子明之心,孤自知。”


他再看信笺一眼,目光复杂,问:“子明,此事你是如何看法?”


杨舒什么看法?


其实,济王和安王隔阂越深,盟军兵力最雄厚的两位,在看见储竺尸身的那刻,他也是忧虑隐生的。


齐王太强了。


“盟军可胜不可败,徐州如今兵力不足二十万。”


他只轻声说了一句。


此次联军,济王也倾尽全力,徐州内仅存三万守军。偏先前突围大损,如今营中徐州军仅剩十五万。加起来也就是十八万。


一旦盟军大败,哪怕徐州军一员不损,仅仅这十八万将士,是要如何阻挡住齐王雄师步伐?


其实如果济王愿意为臣,此时投齐王,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杨舒说的,济王其实都懂。


久久沉默后,他道:“孤要想一想。”


济王吩咐亲兵将杨舒扶回去。


大帐内的灯火燃了一夜,端坐楠木大案后的人影映在屏风上,一动不动。


一夜似乎很长,但又似乎很短,彻夜不眠的不止一人。


当天际泛起鱼肚白,济王“霍”一声站起,亲自研磨挥毫,写了一封信。


他大步去了杨舒帐篷,将信递给也未曾睡过的后者。


杨舒接过:“殿下?”


济王长吁一口气:“也罢,当初起兵,全因不服那小人得志的魏显罢了。”


若换了嫡出兄弟,扪心自问,他服气。


也罢,他麾下忠臣将士随他出生入死至今,为他们留一条生路,也算全了这份情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