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皇子妃奋斗史 > 第14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1章

  皇子妃奋斗史

魏景和季桓, 还真没有猜错。


早在齐王突袭南屏关, 告破, 消息传回冀州时, 卫诩便评价:“齐王智勇双全, 雄才也。”


齐王雄才, 对于安王来说并不是个什么好消息。他和魏景乃死仇,对方已雄踞半壁江山, 而他只占下半个冀州。


若等魏景取下豫徐兖再北望冀州时, 他才考虑对敌,那就太晚太晚了。


安王早有提前动作的心思,但暂限于距离远且无良机, 他一直紧盯着豫州战场。


他终于等到一个良机, 望原大战, 桢泉徐州两军大败, 王吉率万余残兵狼狈逃窜。


他立即率军南下, “借”了兖州北。


有好处但他吃不完, 遂卖了个好给现阶段需交好的盟友周洪,二人结伴南下。


不费吹灰之力, 得了一大块地盘,但事情远没完。


“齐王取了徐州后, 必北上兖州。”卫诩断言。


地盘是趁机占了, 但若守不住且损兵折将,那将毫无意义。他缓缓道:“徐州得之,兵临黄河, 非难事矣。”


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地处南北之间,不管北方伐南,还是南方伐北,它都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跳板。


如今南方一统,齐王兵临豫州,其势已成,若再被其得了徐州,这被大大小小势力割据的北方危矣。


卫诩看向安王,缓缓道:“上策,中原及北方诸势力合军一处,对战齐王于其取下徐州之前。”


冀州,周洪加安王,麾下共三十万大军;幽州甘元,麾下十五万大军;徐州济王有二十七八万;青州王吉近十万。


另外还有并州,并州比前两年的冀州还要混乱,大势力无,但中小势力足有十来二十个。这里游说一下,未必不能拼凑个十余万兵力。


百万联军,共伐齐王。


此乃最大可能,也是唯一上善,可击败甚至歼杀齐王的战策。


望原大战后,游说时机已成熟,也是联军最好的时间点,否则一旦齐王取下徐州,只怕晚矣。


安王“霍”一声站起:“没错!”


他脸色涨红,额际青筋跳动,面容看着有几分欲噬人的狰狞,“谨之所言甚是。”


安王毫不犹豫,立即连续亲笔十来封书信,点了郭淮姜信张平等臣,分别出使并幽青徐四州。


提起济王,昔日飞扬跋扈的赤袍少年立即在眼前闪过,安王忍不住皱了皱眉。


一个生母高贵,自幼骄横从不收敛;另一个生母卑微,还得仰人鼻息。济王打小就看不起安王的,他还嘲讽欺压过后者。这两人关系实在不怎么好。


“叔禾,你见了济王后,务必陈明利弊,促成结盟。”


但所有的旧日不和,如今都皆可暂退一射之地。济王兵力雄厚,不可或缺。故而,徐州安王点了最才思敏捷的郭淮去,并特地嘱咐一遍。


稍候,他还会传信储竺。


郭淮肃然拱手:“某必不辱命!”


“好!”


……


郭淮日夜兼程,穿兖州,渡合水,在第四天清晨抵达豫州下邑,求见济王。


济王颇不喜安王,同是宫人上位的母妃所出,安王这唯唯诺诺的模样令他厌恶。这几年他倒明白了原因,但印象已深无法改观,且他极不耻这种认贼为母兄的发展方式,鄙夷有增无减。


是储竺劝了他:“殿下,无事不登三宝殿,如今徐州大敌当前,或有御敌契机未定,见见何妨?”


“既如此,那就见见。”


济王端坐上首,看郭淮被引入见礼,他挑挑眉:“听闻安王新妻即将临盆,你家主子不在河间等待新世子降生,遣你来有何事?”


当日安王抛弃妻子,独身逃出京城,后又娶妻高氏稳立冀州。是够当机立断,但也挺招人诟病,极欣赏者有,但鄙夷的也不少。


济王一照面就提了“新妻”“新世子”,言下不无嘲讽,郭淮顿了顿,拱手笑道:“我家主子在兖州,特地修书一封命在下面呈济王殿下。”


书信呈到济王面前,济王不甚感兴趣地瞥了眼,但还是打开了。


“逆王挟五十万雄兵北伐,其势之大,无人能比。若不尽早拟良策驱之歼之,中原乃至黄河以北诸州,危矣!”


郭淮肃然拱手:“拒敌之策,唯有联军!”


“联军?”


本漫不经心的济王倏地坐直身体,郭淮猛迈进一步,高声道:“逆王之胁,已迫在眉睫,我家主子已去信并幽青三州,济王殿下当三思而行!”


郭淮跟随安王多年,早知济王骄横傲慢,也不用寻常法子苦劝,而是单刀直入,简明扼要陈明所有厉害。


“逆王已稳坐豫州,明日剑锋所指,必是徐州!”


在场的所有徐州臣将,俱面色一沉。


济王垂眸思索,看了郭淮一眼,不置可否,只让把人带下去。


他固然不喜安王,只是联军与否,却是现阶段一个极其重大的军事决策,他不得不郑重考虑。


一屏退郭淮,他立即召诸臣属部将齐聚议事厅,商议此事。


“殿下,某以为联军乃上上之策!”


储竺昨夜就接了讯,他自是不遗余力推动联盟结成,“霍”地站起:“齐王马上就会征伐徐州,其兵力胜我足足一倍啊,挡之极艰。一旦有失,徐州难保。”


“此时若能借诸侯之力,大善也!”


储竺出发点是私心,但不得不说,他所述都是实情。作为齐王的下一个目标,徐州已无法避免战事,能将北方诸势力都绑上战车,是解目前燃眉之急的一个最好法子。


在座诸臣将,附和者众。


济王看向杨舒。


杨舒已沉思良久,见济王看来,缓缓点了点头。


……


中原北方暗潮涌动,后方的郦陵却风平浪静。


邵箐是二月中旬接到魏景家信的,他在信上提起公务之事,说自己很思念妻女,但姁儿还小,也不知出门好是不好。他苦恼,询问她的意见,又道,若她欲携女儿来,切记先咨询颜明。


姁儿十个月大了,是个康健活泼的小宝宝。其实吧,邵箐觉得出门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不算太远,气候变化不大,况且她家这条件,也不可能让孩子吃什么苦累。


一个舒适的地方,挪到另一个舒适的地方而已。


问颜明,颜明更表示孩童不能过分娇养,连风都不敢见,房门都不敢出,有害无益。姁儿很健康,无妨的。


邵箐就放心带着女儿同行了。


穿过南屏关,抵达豫州,一路往平阳而去。


“等会就见到阿爹啦,姁儿高兴不高兴呀?”


平阳越来越近,邵箐欢喜,抱着女儿笑道:“等会儿,姁儿记得要喊爹,知道不知道?”


姁儿爬到飞快,摆弄玩具模仿动作灵活得很,能听懂一些母亲的话了,情绪也日益丰富,但分离两个月,她已经将自己老子忘到脑后了,全靠邵箐日日教她喊“爹”,才学会下来。


这小丫头,一个多月前,就会模糊喊人了。


“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