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 第74章 超级U型池决赛(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章 超级U型池决赛(下)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第七十四章


快!


还是一个字。


只剩下一米的距离,就这么突兀地完成了一个半周转体,有点儿像是突兀去做,又有点像是蓄谋已久。


当难以判断时候,就看最后的成功率。


杭峰成功了!


虽然在最后一刻完成这半周的动作,但对他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雪板稳稳落地的同时,肩膀和头同时转过来。


一般人会晕吧?


这么快的速度,光滑的地面,还是从高空落下来,普通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会摔倒,就是职业选手估计都有不低的失败率。


杭峰做的很好。


雪板稳稳地定在地上,他站在雪板上,连晃一下就没有,就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对面的下一个挑战点滑去。


所以他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


看在成功并且这么稳的情况下,就当是刻意的安排吧。


杭峰确实是刻意做的安排。


虽然所有人都说他可以保持自己的风格,但是年轻人最无法压制的就是他们的好奇心。


巴蒙德喜欢在最后一刻转圈,很多选手也喜欢这么做,莫泊桑也在尝试。这几天的训练和比赛,杭峰看的多了,难免去想一想,试一试。


然后发现,这个动作很简单,但不适合他。


巴蒙德有“拖延症”,他的旋转很慢,整个空中部分都在不停地转,一直到落地前,还会去赶个一周半周的。


但杭峰走的是截然相反的“迅猛风”,他喜欢能有多早就有多早的把动作做完,只要等着落地就好了。


所以单是把技巧过程拉长,就能要了杭峰的“小命”。


他差点儿就不会滑u型池了。


不过在尝试之后发现,落地前转那半周一周的并不难,他在落地前有足够的时间门去思考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稳。


每次做都很容易就成功,或者说杭峰第一个做的四周半就是这么来的。


可最后无论是他,还是简,都没把这个动作编排进比赛了。


无非就是觉得“断截”了。


好好的一个空中动作,硬生生被杭峰做成了两个,裁判未必会接受这种风格,保险起见就决定不在比赛里做。


可杭峰的“四周池”再深,也有挖完的时候,高难度的做完,为了保证分数,也不能降级去做简单的四周。


最后杭峰就决定做这个“奇怪”的四周半。


成功率非常高。


赛前稍作准备,起跳的时候把扭矩力算好,几乎是轻而易举的完成。


然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主持人笑了。


“哦!还有个半周!”


“四周半,很x-gas。”


“他做出来很惊喜对不对?”


“是的,最后那一转太疯狂了!”


裁判也觉得挺疯狂。


以为已经结束的动作,结果临到最后,还有个让人惊喜的变化。


不管是延绵不绝的风格,还是快如闪电的风格,都是一种独特的展现方式,即便这个明显被分成两个部分的空中动作,它到底还是在一个技巧动作里,姑且称为“二段式”吧,不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技巧吗?


“非常棒!”


被刺激了的裁判纷纷点头,他们喜欢这种创新。


无论是否简单,亦或者是“动作分裂”,既然出现,并且完成,那就是它的展现方式。


杭峰这一扭,不但得到了裁判和主持人的认可,观众也为他发出欢呼。


杭峰的转速太快了,观众根本无法分辨他转了多少圈,但最后落地这突兀的一下看懂了,“x-gas”的赛场从不缺乏热情疯狂的观众。


掌声为杭峰响起。


杭峰倒是很想仔细思考一下,这个掌声出现的意义。


但前面就是第六跳了。


第六跳依旧是他唯一熟练的内刃接外刃的四周半技巧。


他这一轮表现的很好,有更多的次数去做四周半,所以他打算做一个和第一轮重复的动作。


当然,抓板方式要发生变化。


杭峰这一次不是抓的板尾,而是反手扣的外刃的板尾上,这样他的身体需要躬出更近的距离,但这个动作真的很帅!


右侧的肩膀向后移,头却看向前方,翻腾的同时双腿和脊背一起向后躬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形,右侧的手向后笔直身出,反向扣住雪板的外刃。


翻转的身体正过来的时候,他就像定格在空中,向前要抛出武器一样,像强悍的战士,又像一条跃出水面的鱼。


“哇哦!”主持人再次发出赞叹。


这个抓板方式很好看,并不多见。


很多选手抓板尾,会选择把身体收的很紧,手以斜下方的方向去抓板尾。


杭峰却是打开的。


这个动作对柔韧性有些要求,而且在空中翻腾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将膝盖往前缩,而不是向后展开。


“向后展开的“大动作”,真的很漂亮。”这位主持人说着,“我实在太爱看了。”


杭峰预赛和决赛的第一轮,都做过类似的动作,但显然因为抓板方式的变化,此刻的这个动作更漂亮。


圆月弯刀。


就像挂在天空的月牙儿。


“不愧是优秀的年轻运动员,整场比赛都在给我们惊喜。”


伴随着这声惊喜,是杭峰的最后一跳。


老实说,杭峰淡定的比到现在,终于有点紧张了。


前面表现太好,越到后面越害怕失误。


而且留在最后一跳的是他并不擅长的外刃接内刃的四周半。


上一轮他就失败了。


这个动作的成功率本来就不高,简直就是在看脸在跳。也说明杭峰还没有找到这个技巧的关键核心点,很多时候都是在靠感觉完成。


在比赛里做这个动作是冒险。


可杭峰必须去冒险。


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高分动作,还想要拿到更好的分数,就必须拿出更高的难度。


必须是这个外刃转内刃的四周半。


他至少有几率完成。


杭峰要冲击曾经失误过的动作,这很明显。


主持人在最后一刻尖叫:“他来了!!!!!”


在一个拉长的咆哮声中,杭峰飞了起来。


破釜沉舟的一跳!!


双腿劈出开山裂地的力量,向着天空高高飞去。


在起跳的最后一刻,最后脱离地面的板刃在他的背后,很明显的外刃起跳,身体向后旋转。


向后旋转相对向前旋转难多了,因为选手看不见身后的地面,在没有视野的情况下去做动作,不仅失误率会大大提高,对心态的影响也很明显。


向后旋转是一个很需要肌肉记忆的动作,看不见只能靠练,不停的练,让身体记住这个力量,尝试完成动作。


杭峰后背有风在碰撞。


视野在翻转。


护目镜后的眼睛睁的很大。


他紧紧地抓住自己的板头,脑袋向右侧板尾的方向,像是在用耳朵使劲,将整个身体带动向后旋转。


一圈,两圈完成。


他还在往上飞。


再来一圈。


外刃的1080完成了!


向左偏斜的脑袋,在最后半圈的时候已经在收力,继而向左下方用劲。


对,这是一个往左侧的外刃偏轴转体动作。


在他完成内刃1080的同时,身体同时也有做一个外刃的偏轴转体。


具体形容起来就像是他身体在横向转动的时候,同时还会在空中翻一个跟头。


也就是世界大战决赛组所必须要求的“变化性”。


单纯转体,或者是翻腾动作,并不能拿更高的分。


决赛场上,只有这种类型的动作可以拿分。


杭峰会做很多的“四周转体+偏轴”的动作,他的基础很好,并不存在明显的短板。


可也正是因为基础太牢固,想要再加入半圈,就需要去打破原本的框架,重新添上新的力量、周数、包括空中的时间门和落地时候的平衡。


如果解锁新动作很简单,巴蒙德不会这么多年了,还是只在比赛上冲击过一次2160的六周,那之后长期停留在五周。


受限于人类的体能,技术达到一个程度后,哪怕是抓板的位置变化一点点,都会增加很大的失误几率,就更不要说加上半圈。


杭峰在转到1080+360的时候,到目前为止,都还算很舒服。


这是他能够完成的四周难度。


今天也在比赛里完成过。


换成平时,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将身体用力,控制自己停下来,以及松开手,让自己展开等待落地。


但现在不行。


还有半圈。


他必须让身体继续转动。


而且一定要保证是一个内刃的反向落地。


飞起来的时候,杭峰给出了足够的力量,让他能够再翻转半圈。


半圈而已,也很简单的完成。


接着就是落地。


这就是最难的地方。


空中只要力量够,去做多少圈都不是问题,重点是落地。


落地。


不仅仅是平衡问题,而导致失误的根本原因是空中旋转的“轴心”是否始终稳定,往往“轴心”在起跳的瞬间门,就已经决定了成败。


再加上空中转的太慢,转的太散,核心力量不够,落地平衡性不够等等,林林总总的各种因素,究竟是否将这些要素都掌控了,落地的一刻才是检验成果的时刻。


杭峰对这个难度的技巧没有太多经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一跳是否能够成功。


但既然做了,就肯定要努力成功。


最后半圈完成,明显已经过了他最舒适的高度。


他喜欢在抛物线结束前完成动作,这一次却在抛物线结束的时候完成,他感觉到了明显的下坠感。


风从脚下升起,撩过他的下巴和衣领,灌进鼻孔里,冷的像是冰凌往脑子里钻。


还有失重的感觉,从五米左右的高度往下落,光滑的冰壁几乎在脚下垂直,他的滑板必须倾斜到一个最容易卸力的角度。


然而他看不见。


这是一个反向的落地。


他的眼前只有不断上冲的白色冰壁,完全看不见落脚点。


只能靠感觉!靠经验!


过去十一年的u型池经验,支撑起这个身体,去“撞”向冰面。


“嗒!”板尾先一步接触到冰面。


“咔!”接着是其他更大范围的板底与冰面相撞,带着杭峰130斤的体重,压进有着一点凹陷弧度的冰面。


压下去,弹回来。


杭峰清楚地感觉到雪板上弹的力量,他的板底甚至有一瞬间门完全离开了冰面。


接着,再落下去。


最可怕的部分来了。


平衡!


他的重心是不是始终在脚下?


他的轴心是不是与冰面与板面达到了一个契合的角度?


他能不能将这弹压瞬间门的力量完全卸去?


在与冰面撞击的同时保持平衡已经很难了,与此同时,他还要在丧失视野的情况下,面对往后滑出的滑行力。


没有一个运动在达到高深程度是简单的。


到了世界大赛的级别,就是对人体的体格极致开发,每一个程度都做到了最大。


百米短跑一秒的提升,全人类用了16年才完成。


超级u型池的六周记录,巴蒙德做出来一次后就再做不出来第二次。


杭峰目前的身体开发就到这个程度,他必须把自己当成一个精密的仪器,身体的每一缕肌肉,每一寸骨骼,都是完美无瑕的零件,才能够最终运行成功。


老实说,杭峰在落地的瞬间门,真的有种可能会再次失误的感觉。


还是那种熟悉的往前扑的感觉。


这说明他落地的时候,内刃的角度大了,所以他才会往前扑,才会双手撑地。


就像上一场一样。


还是要失败吗?


当然不想!


不甘心!


前面做的那么好!


他已经是第二次滑这个动作,怎么能够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不行!!


是上一场失误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来自灵魂深处的反抗。


腰胯开始用力,在千钧一发之际,拧动身体,往踩在板头的腿上,送出了最后一股力气。


不是找视野。


也不是双手扶地保护自己。


而是用出全身的力气,在最短的时间门调整板头的位置。


于是,在那往后疾冲的速度下,本应该走直线的杭峰,向后滑出了一个小小的弧形。


漂亮的自救!


向后仰的感觉在弧线出现的瞬间门,将他的肩膀掰了回来,于是向前的力量戛然而止,后仰的力量也被对冲到几乎消失。


剩下的那点儿摇晃,杭峰只是轻轻动了一下肩膀,就完全卸掉了。


心脏在砰砰地乱跳。


呼吸有点乱。


是一种劫后余生般的空茫。


有那么一点点时间门,杭峰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眼前白茫茫的一片,耳朵也能听见自己心脏的跳动,“咚咚!咚咚!咚咚!”


就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终于,有什么东西撞进了他的眼帘,意识在这一刻才被捕捉回笼。


他的眼前都是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