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613 吾等愿往 (二合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613 吾等愿往 (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

明良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京师。


一名报童手上拿着一大叠《文报》,一边挥舞着一边喊道:“快讯!快讯!内阁首辅沉宫保登报刊文,发表文章《公仆疏》,驳斥内阁杨阁老弹劾的七宗罪。”


《文报》本就在京师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再加上这是沉忆辰第一次正式刊文,并且还是驳斥对于自己“权臣”的弹劾,无疑是在朝野间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朝堂百官,坊间市井,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几乎能够触及到的任何地方,人人都在激烈的讨论着沉忆辰文章内容,一时间竟然造成了“洛阳纸贵”的局面。


“闻道,最晚连夜刊印的五千册报纸已经告罄,现在报社外面都已经被人给堵着大门了,第二版何时才是印刷出来?”


岳正用着一种兴奋跟急切夹杂的语气,朝着何闻道询问了一句。


本来他跟彭时两个昨日与沉忆辰商议完后,就该回府等待着第二日到衙门当值。结果何闻道预料到《公仆疏》这篇文章一出,定然会引发满城轰动,出现报纸供不应求的场景。


于是乎干脆把他们两个留了下来搭把手,同时还就《公仆疏》的内容写了两篇文章,进一步的梳理跟讲解,让百姓们能更好的理解官员本质是什么。


但何闻道还是远远低估了沉忆辰的影响力,他发表文章根本不需要看内容是什么,单单“沉忆辰”这三个字出现在文章署名上面,就足以令无数人竞折腰。


要知道沉忆辰可是大明魁首,他的科举文章被无数人引以为经典,更别说那堪称空前绝后的“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哪怕凭借单纯的好奇心理,都足以买一份《文报》来看看到底写了什么。


“第二版已经在加班加点的印刷,应该还需要一两个时辰,况且还得备足分发给各地州府的量,恐怕就是发行出来依旧是杯水车薪。”


《文报》供应的可不仅仅是京师,而是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现在的发行量已经是金属活字印刷术的极限,何闻道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听着何闻道的为难言语,岳正用着感慨语气回道:“越多人看到《公仆疏》,那么距离老师的理想世界就更近一步,当官员不再是统治者,百姓就能卸下身上的重压。”


“还有皇帝!”


何闻道简洁了补充了一句,他已经从沉忆辰的《公仆疏》中,意识到了人人平等的内核。如果说士大夫是高高在上的特权存在,那么皇帝毫无疑问超越了士绅阶层。


“闻道,慎言。”


岳正赶紧提醒了一句,目前老师去挑战整个士绅阶层,已经相当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要是把帝王给牵扯进来,那真的就难以在朝堂立足了。


“放心,我不会给恩师惹麻烦的。”


何闻道笑了笑,现在是面对岳正才敢如此直言,面对外人定然是不会说出这番言语,“民贵君轻”这句流传了千百年的箴言,他相信会在恩师的手中实现!


相比较何闻道跟岳正这群最为虔诚的“沉学”门生,已经逐渐摸索到了沉忆辰的理念内核,朝堂的其他文武官员对《公仆疏》的讨论,更多还是流于表面。


午门左右城阙的朝房,就是六科官员的值房,于是乎这条走廊也被称之为六科廊。身为沉忆辰科道清流外派的当事者,他们更为关注《公仆疏》的内容,毕竟这篇文章说不定事关自己的前途利益。


“诸位,沉宫保这篇文章把士大夫定义为百姓的服务者,是不是契合了孟子的‘仁政’学说,强调以民为本?”


一名户部给事中朝着在场同僚询问了一句,公仆这个概念着实太新颖了,有些超乎传统儒家文人的理解范畴,他们只能把这套理念往先圣学说上面靠,看能不能从中引经据典得到解释。


其实孟子学说中,就有着“民本”、“仁政”、“王道”等等概念的描述。沉忆辰《公仆疏》里面的内容,隐约有些孟子学说的理念,但好像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孟圣的仁政强调民本,可不是颠倒本末,天底下哪有士大夫是仆人的说法,简直就是歪理邪说!”


另外一名须发皆白的礼部给事中,听到这句询问简直是怒发冲冠,他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遵从的就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理念。


自古只有士大夫代天子牧民的说法,绝无文武百官给民众当仆人的道理,沉忆辰这篇文章完全是在颠覆纲理伦常,绝对不能容忍这等妖言惑众!


“张给事说的好,咱们就先不说仁政民本是不是契合公仆论,沉宫保的行事作风就不可能师承孟圣。要知道孟圣明确反对战争,曾言过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帅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沉宫保穷兵黩武,这些年执掌朝政战事不断,怎会听得进去孔孟圣人言?”


一名十三道监察御史站出来,附和了礼部给事中的观念,并且神情展现的大义凛然。


但是在这满口仁义道德的表象下,实则虚伪至极!


他之所以会如此激烈的反对沉忆辰外派京官,就在于以往外派的监察地方官吏的权力,是掌控在都察院的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就等同于“钦差大臣”一般的存在。


科道言官虽然在朝堂上面是个整体,可终究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衙门,到了地方就必然会存在着激烈的利益冲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往监察御史到地方外派,各地官员无不是阿谀奉承,想尽办法招待行贿。现在多了一个或者几个六科给事中同行,那受贿难度就大了许多,等同于多了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


就算退一万步,派到同一个地方的几人同流合污,地方官员能拿出来的好处是有上限的,以往自己一个人能吃的盆满钵满,现在几个人分账就少了许多。


监察御史是心中一万个不愿意,让六科给事中参与进来分权。


更别说除了六科给事中,沉忆辰还打算外派翰林到地方,那一群人可是真正的清贵,加之前途无量,想要拉拢他们一同堕落难度颇大。


就在这群人议论纷纷的时候,一名身穿青袍的官员走了进来,众官员看清楚来者是谁后,纷纷躬身拱手行礼,表现的无比尊重。


要知道科道言官一般情况下,除非是到了阁部大臣级别,否则常规了三四品绯袍大员都不放在眼中。毕竟他们的职责,就是挑高官的刺开喷,越是不畏权贵不摧眉折腰,就越能引得朝野内外的声名。


但这名青袍官员可不是一般人,他乃翰林掌院倪谦,相当于属于言官清流中的领袖。并且按照《大明会典》规定,翰林掌院是五品官员中,唯一合乎规则可以越级身穿三品绯袍的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