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42 家国天下为重(二合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242 家国天下为重(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

“东主,陛下终究还是没有打消疑心,我们得做好后手准备了。”


一直默默站在沈忆宸身后的卞和,靠了过来面色凝重的说了句。


“我知道。”


沈忆宸点了点头,他感到自己还是低估了诛王之事的影响力。哪怕鲁王作恶多端还有谋逆嫌疑,放在皇帝眼中只要没举兵造反的实证,依然还是那个高贵的大明亲王,就不能死的不明不白。


“能不能从收买成敬下手?”


最稳妥的方式,自然就是搞定成敬。卞和呆在沈忆宸身边久了,也学到了一条至理名言,那就是能用钱搞定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很难。”


沈忆宸摇了摇头,成敬连王振的面子都没给,凭什么能给自己收买?


就算能,目前沈忆宸也拿不出可以让成敬满意的筹码。


“那就从他儿子下手。”


卞和语气变得冰冷起来,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成敬与其他太监的不同点,除了功名学识区别外,还有就是在他净身之前,已经有了子嗣。


有了子嗣,就意味着有了香火传承,不至于绝后。同样的子嗣存在,也成为了成敬最大的软肋,他不可能不顾自己儿子。


要知道成敬能遭受腐刑成为太监,某种意义上就是因为他的儿子。


当年成敬考中进士后被选为翰林庶吉士,一时风光无两前途无量。永乐帝派他到山西晋王府奉祠,成为了晋王朱济熺属下官员。


可他运气真不太行,刚到山西晋王府,就碰到了晋王朱济熺与汉王朱高煦勾结谋反。明宣宗平叛后将朱济熺废为庶人,关禁在凤阳,王府下属官员均被视为同谋,处死!


成敬本来是应该处死,可看在他刚到任不久,对谋逆之事并不知情,于是网开一面准备判他永久充军。


但成敬得知这个结果后,并没有为保住一命而庆幸,反而认为充军将堕入军户贱籍,祸及子孙后代科举,不如求死一了百了。


明宣宗看到上疏后,认为他是一个有原则跟才华的人,起了爱才之心。最终没判充军,而是处以腐刑,于是乎就成了现在的内官监总理太监。


所以究其根源,成敬会成为太监,就是想为子孙后代保留一条科举之路。


“你怎会知道成敬有儿子?”


沈忆宸诧异的反问了一句,自己好歹有着后世的历史先知,卞和又没有接触过成敬,为何会对他如此熟悉?


“成敬乃司马迁之后,第二位由文官转为太监的特例,天下文人士子皆知,属下自然知道他有儿子。”


是吗?


沈忆宸表情有些复杂,他毕竟不是专修明史的,仅仅是从明代宗朱祁钰的记载中,得知了关于成敬的一些事迹,还真没注意对方有子嗣。


“再看看吧。”


沈忆宸叹了口气,并没有立马赞同卞和的建议,毕竟骨子里面他就不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


以成敬家人作为威胁筹码,有些突破沈忆宸道德底线,他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


“东主,成敬河堤巡视过程中自己都曾对你说过,大丈夫岂可有妇人之仁,成大事者当放眼家国天下。”


“诛王之事,我们承受不起任何一丝风险,必须把隐患消除于未然!”


这次一向沉稳的卞和,展现出比沈忆宸更加激进的态度。


鲁王之事过了则有不世之功,反之株连九族,别说是牺牲一个成敬儿子,就连牺牲自己这条性命,卞和都毫无怨言。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日后沈忆宸若能顺利执掌朝堂,受益的将是天下百姓!


“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再说我也派了苍火头等人去监视,卞先生再看看吧。”


看着沈忆宸依然没有准许,卞和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拱手称是。


可是在沈忆宸进入房间后,卞和却与站在门前护卫的矿工王能说道:“找几个信得过的弟兄,前往成敬老家盯住他儿子,一旦收到情况不对的消息就先行拿下。”


听到卞和的吩咐,王能脸上满满意外,刚才对话他可全听在耳中。


沈公子明明没有准许,卞先生这是打算擅自行动吗?


“卞先生,真的要这么做?”


“东主秉持公心大义,这等事情就当由我们代劳。若是日后东主怪罪或者需要给成敬一个交代,韩勇身为运军都能牺牲,王能你莫非还不如?”


卞和甚至都想到了行事之后,为了平息沈忆宸或者成敬的怒火,需要承担的后果。


哪怕付出自己或者王能性命的代价,都不能去赌成敬查不到任何线索证据。


诛王之事,任何一丁点风险,沈忆宸都担当不起!


“我这条命早就交给了沈公子,有何可怕的。卞先生苦心小的已经明白,定会办的妥妥当当。”


说完之后,王能便离开召集心腹人手,前往成敬老家盯住他儿子。一旦存在事情暴露的风险,这便是威胁成敬最好的人质。


沈忆宸并不知道卞和在背后做的这一切,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面,他甚至连鲁世子之事都没太关注,更多把精力放在了河工防汛上面。


七到九月为山东主汛期,只要过了九月,雨量跟水势将呈现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整条黄河大堤,经受住了今年山东汛期的考验。


要知道这可是大明建国几十年来,山东地界第一次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洪灾泛滥,等同于救了万千黎民百姓。


用“不世之功”四字来形容,毫不夸张!


金秋十月,相比较南方稻田的一片金黄,处于北方的山东农田中,却是一片郁郁葱葱,正在播种着冬小麦。


汛期的彻底过去,无疑是搬开众人心头的一座大山。上至官吏下至平民,无不是重重松了口气,同时更加憧憬着来年的美好生活。


沈忆宸这次没有在河堤上巡视,而是漫步在田坎上,望着田间地头正在辛勤种植的农民,望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终于做到了当初离京时的承诺,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庇佑了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再让他们流离失所!


“按照这麦苗的长势,来年应该是一个丰年。”


沈忆宸蹲在麦田边上,朝着身旁已经升任知县的姜沛说了一句。


“定会如此,佥宪主持修建的这些水渠,可不是白修的。”


姜沛信心十足的回了一句,张秋镇重建完成后,沈忆宸并没有解散民力。


相反还趁着冬小麦播种前的这段休息期,把整个山东地界空闲劳动力都调动了起来,包吃包住发放工钱兴修水利设施。


以往很多田地产量低下,除了种子不行跟没有化肥,这种受限于时代生产力的因素外,更多还是在于水利设施不行。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想要保证农田产粮,修建水库、水渠这属于最基本的操作。以往山东地界,水利设施修建层面,仅限于村镇级单位争水。


更高层的州、府、布政司,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极少组织民力去做这种事情。就算组织了,更多也是在徭役上祸害地方。


事情没办多少,家破人亡的惨剧比比皆是。


如今有了沈忆宸治水打下的口碑,征召起民力来,那真可谓是应者云集,劳动积极性暴涨!


短短时间内,就挖掘出来几条干流水渠,其他什么支流小水渠,更是数不胜数。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山东地界将是个罕见的大丰年。


就在沈忆宸跟姜沛闲谈之际,一名张秋镇码头吏员,骑着马匹来到此处报信。


“佥宪,成公公的官船刚才抵达了码头,您看是不是要回去?”


成敬来了吗?


听到这个名字,沈忆宸站起身来,拍了怕裤腿上的泥土回道:“上次巡视河堤没有迎接,这次怎么说也不能失了礼仪。”


“姜县尊,我们回去吧。”


“是,佥宪。”


相比较沈忆宸的坦然,卞和神情却要紧张不少,他甚至下意识与王能对望了一眼。


这段时间虽然有苍火头等人去监视成敬,但鲁王府毕竟不是那么好混进去的,很难得知鲁世子到底说了些什么,是否把鲁王自尽的罪责,“栽赃”到沈忆宸身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