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五百六十三章:投机客的左那个啥和右那个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六十三章:投机客的左那个啥和右那个啥

  皇兄何故造反?

花厅外头,一轮圆月高悬夜空,银白的月光洒向大地,映照在白莹莹的积雪上,点点碎光闪烁,仿若星河落地,寂静悠远。


李贤抬头,望着眼前之人,长久之后,叹了口气,道。


“元玉,你身负奇才,但仕宦之心太重,这不是好事,如今老夫都将奔赴云贵之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头,你比老夫还要年轻两岁,何必如此浮躁?”


坐在李贤对面的人脸色一滞,烛火映照下,半边脸色隐没在黑暗中,让人莫名感觉到有些寒意。


徐珵,现在叫徐有贞,字元玉。


他和李贤,哦,还有那个可恶的小白脸项文曜,同为宣德八年进士出身,同科的进士,以后往往在官场上都是人脉,所以自然亲近些。


曾经,他们三人因为年纪相仿,脾气相投,又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好友关系。


可现在……


“李兄问我为何如此浮躁,这话,不妨问问李兄自己?”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徐有贞转了转眼前的杯子,抬起头自嘲一笑,道。


“此处没有旁人,我也不怕李兄笑话,我初入仕之时,也曾自负才学出众,有经世济民之心,定国安邦之志。”


“然而,朝堂凶险,一时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当初在本仁殿中,我不过说错了一句话而已,却成了一生摆脱不了的烙印,眼看着你……还有项应昌步步高升,已是三品侍郎。”


“而我,却始终盘桓于翰林院中,出不得进不得,有功不赏,无过遭罚,换了是你,李兄,你可甘心?”


这番话徐有贞是笑着说的,但是,越是如此,李贤便越知道他此刻的心绪有多么激动。


似乎是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徐有贞又是长长的吐了口气,慢慢的将已经快要被他捏裂的杯子松开,苦笑一声,道。


“此次工部治河,我虽是协理,但是,一应的勘探,图纸,选料,筑堤,人手调派,有一大半,都是我主持的,然而回京之后,如此浩大的工程,些许财帛赏赐,就将我和陈师给打发了。”


“如此也罢,毕竟,到了陈师的地步,地位稳固最重要,其他都是身外之物,有那大渠立着,陈师的工部尚书,便能坐稳,所谓有事弟子服其劳,能为陈师出力,我也心甘情愿。”


“但是,李兄,你可知道,如今即便是在这翰林院中,也几无徐某立身之地,就在前日,陛下命萧学士总裁各地资料,编纂《寰宇通志》,翰林院中资历不如徐某之人,大多中选,唯独徐某,却被排除在外。”


“李兄,你觉得,如此局面,换了你能不焦躁吗?”


不错,换了是他,只怕比徐有贞还不如。


要知道,当初科考会试,他们三人一同中试,尤其以徐有贞的成绩最好,所谓文采风流,有济世之才,并非虚言。


殿试当场,他便被先皇数度夸赞,更是被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的陈循收归门下,直入翰林院中。


而相对的,李贤和项文曜则因为殿试成绩没有那么出色,被放到了六部当中从主事做起。


彼时,翰林院清流华选,近侍之臣,是所有读书人趋之若鹜的地方,相对来说,六部的主事虽然也是好去处,但是显然和翰林清流没法相比。


然而,各人际遇不同,谁能想到,到了今上登基继位,对于最该亲近的翰林院一直不冷不热的,反倒从六部,科道当中提拔了不少官员。


甚至于就连清流的领袖陈循,也主动转迁到了六部当中去。


这对于李贤,项文曜来说,自然是天大的机遇,土木之役后,朝廷严重缺少官员,他们几乎是顶着铨选的底线,一路扶摇直上,不过四十出头,就变成了六部侍郎,三品大员。


可反过来,对于徐有贞来说,这就是他噩梦的开始。


先是在本仁殿中,提议南迁遭到了全体大臣的反对,尔后被旁置冷落,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治河的机会,却发现自己早已经恶了天子。


有句话徐有贞说的没错,这次工部修筑大渠,他是出了大力的。


一方面,陈循出身翰林,对于这些实务并不精通,所以,他愿意放权,另一方面,徐有贞自己也倍加珍惜这个机会,希望能够借此挽回自己的仕途。


然而……


一切都没有改变!


回京之后,陈循还得了几句褒奖,但是,徐有贞却连名字都没有出现在朝堂上。


并非是陈循冒功,对于他这种层次的大臣来说,本就不必事必躬亲,事情做的不好担责任,做的好了自然是御下有方,真正事事亲自出马,反而是落了下乘。


所以,陈循自然是如实禀明了徐有贞的功绩的,但是,朝廷却没有丝毫的表示,只给了些赏赐,便打发了他。


真正的升迁转调,官职变化,全都没有!


他徐有贞,出京的时候是个翰林,回京了之后还是个翰林。


这次编纂《寰宇通志》,更让徐有贞意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翰林!


这让他感到绝望,所以……


“元玉,身在官场,没有人不图仕宦,但是……”


李贤的神色复杂,似乎有些踌躇。


片刻之后,不知道是出于何种考虑,总之,李贤最后还是咬了咬牙,开口道。


“此处没有旁人,你我也算相交多年,话说到了此处,为兄便跟你露个实底,此次前往云贵之地,本就是为兄最想要的结果,你可能明白?”


徐有贞皱了皱眉,有些沉默。


他和李贤性情相投,相交多年,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于是,李贤叹了口气,接着道。


“如今的朝局,十年之内,不会安稳下来的,这等波云诡谲的朝局,为兄自认没有办法次次侥幸,当此之际,远离朝堂,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元玉,你我都还年轻,纵使是蹉跎十年,也不过是五十出头,到时朝局稳定,东宫长成,一切风平浪静,再图后计,又有何妨?”


如果说前一句话还算是比较隐晦的话,这两句话,几乎就要戳破窗户纸了。


要是刚刚离开的朱鉴听到这番话,一定会觉得自己的一腔愧疚,白白错付了。


谁能想到,李贤离开朝局不是被迫,而是自己顺势为之。


对于李贤来说,他根本就不想和朱鉴等人为伍,事实上,朱鉴最开始找上他的时候,他便犹豫过,要不要答应。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是什么。


要知道,朝廷有那么多的官员,为什么独独提拔他出来,当这个礼部侍郎?


当然是因为,他曾是太上皇的随侍大臣。


太上皇南归,需要有他这个出身的人,前去迎接,而且,官职还不能太低,所以,才挑出他。


换句话说,他是因太上皇恩典,才有了如今的官位。


这一点就决定了,他无法在如今的朝局当中独善其身。


因为就算他什么都不做,朝中也会将他视为太上皇的人,甚至于,如果他在此事上袖手旁观,别人只会觉得他忘恩负义,刻薄无情。


李贤虽然不是清流华选的翰林,但也是正经的读书人出身,名声若是坏了,此后必然难在士林立足。


所以,他只能答应下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