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么伸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么伸冤

  皇兄何故造反?

文华殿中,随着天子的一声令下,数十名锦衣卫一拥而上,将殿中的十几位勋臣押了出去。


廷杖最初始于汉代,但是真正成为一种制度,却是在明代。


从洪武到正统,除了太宗皇帝忙于北征,没怎么动用过廷杖之外,宣德,正统两朝,皆有大臣受廷杖。


尤其是王振当权的那几年,之所以能够让朝臣闻风丧胆,靠的就是廷杖之刑。


那个时候,别说是普通的大臣,就算是尚书侍郎,王振也是照打不误。


所以在大明,进谏是一件颇有风险的事情,真正是要豁出命才敢做的事情。


当然,人都是健忘的。


随着王振死于土木,当今天子登基之后,仁慈怀柔,德泽群臣,已经让很多人忘了,冒犯皇权的后果是什么。


看着匆匆从殿外赶来的东厂提督舒良领旨出去监刑,在场的老大人们脸色颇有些复杂。


眼前的场面,着实让他们不知道该用什么情绪来对待。


从洪武到宣德年间,廷杖都没有什么政治意义,只是和禁足,罚俸一样对犯了错的朝臣的处罚。


但是从正统年间开始,因为王振动辄以廷杖来打压言路,惩罚弹劾他的朝臣。


所以廷杖开始逐渐被朝臣们当做为国牺牲,敢言直谏的标志,受了廷杖的大臣,只要不死,在士林当中的风评会骤然提升。


然而现在,同样是因为进谏被廷杖,对象却是一大帮勋贵,这让老大人们感到这个世界颇为奇幻。


往常这个时候,必然要出现很多大臣说情,但是这一回,老大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纷纷选择了作壁上观,只在心中默默的为这帮勋贵感到同情。


显然,这次天子是动了真怒。


如今天子手下的几大太监,成敬中正平和,舒良却恰恰相反,手段狠辣,口蜜腹剑。


当初这位舒公公刚刚执掌东厂的时候,那手段内廷外朝可都有所传闻。


这次廷杖,如果说是成敬监刑,说不定还会高抬贵手,但是舒良来监刑……


老大人们只能说,希望这些勋贵们体格够好,能撑得住。


天子没有说要拖出午门,所以舒公公直接就命人在文华殿外的广场上开打。


朝堂上出奇的安静,没过片刻,殿外响起一阵阵惨叫声,同时响起的,还有负责计数的内侍的高喊声。


计数的声音不急不缓,但是随着数字变大,惨叫的声音却渐渐变小。


一直到计数的内侍数到十的时候,外头有内侍进来禀报道“陛下,安远侯,安顺伯,武进伯三人,受刑不住,昏过去了。”


见此状况,武臣序列当中,丰国公李贤叹了口气,上前道。


“陛下,众勋臣聚集宫外,鼓噪闹事,固然不妥,但是勋贵之家毕竟是社稷功臣,外头的不少勋臣,又是因土木之役,父祖战死,方才袭爵不久,请陛下念在他们年少无知,稍加惩戒,以儆效尤便是。”


跟在后头,昌平侯杨洪也出言道。


“不错,这些人虽然言行不妥,但是想必如今也已知错,倘若再打下去,真的出个好歹,恐外间对陛下也有所议论,反倒不美,请陛下恩宽,暂赦诸人之罪。”


这两人都是天子面前的红人,众臣本以为他们出面说情,天子便会就着台阶下了。


毕竟,那可是京城将近一半的勋贵,这三十杖要是真的往狠了打,这些人不死也得半残。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天子并没有像往日一样借坡下驴,反倒对着刚刚进来禀报的内侍问道。


“太医怎么说?”


廷杖这种事情,为了防止打死人,太医都是在旁候着的。


那内侍显然也是得了吩咐进来的,没怎么犹豫,便道“回禀陛下,太医说,几位只是皮外伤,没什么大碍,恐是一时受了惊吓,方才昏了过去。”


老大人们当下有些默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