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第一百零一章


一旦开始比赛,时间就会流淌的很快,尤其还在热身等待上场的时候,好像身体还没怎么准备好,就轮到了自己。


孙毅被叫出去的时候,余乐也停下了热身,对孙毅伸出了手。孙毅疑惑地看着他,然后又很快明悟,抬手一巴掌打在余乐的手心上。


余乐的手掌一麻,蹙眉。


这小子是用了多大的力气!趁机报复吗?


但是下一秒,自己的手又被大力抓住,紧紧扣上,手心薄薄的一层汗水,也因此融合在一起,质变般的呈现某种粘性,将两只手牢牢地粘合在了一起。


余乐抬眸,看见了那双猫儿似睁的圆圆的眼睛,里面闪烁着坚定的光,孙毅对他说:“加油。”


余乐便笑道:“加油!”


孙毅出去,余乐也不再热身,他已经准备好了,从身体到心理,已经调整到正合适的状态。


转过身看向白一鸣:“你也加油,滑个第一名。”


白一鸣:“……”


这要求简直强人所难。


余乐“哈哈”笑着,“那u型场地,要奔着第一去吧?你可是天才。”


白一鸣:“……”


余乐眼睛一睁,这小孩儿怎么一点斗志都没有!!说好的热血青春呢!?


白一鸣抿紧嘴角,点头:“尽量。”


余乐的眉眼又舒缓下来,“行,我等好消息。”


两人比着坡面障碍技巧,却聊着u型场地的比赛,张开闭口的冠军,太不敬业。


工作人员像是知道他们的“不务正业”,探头喊道:“67号。”


余乐对白一鸣挥了一下手,抱着滑雪板,走了出去。


阿尔卑斯山的清晨美的不行,昨夜下了场大雪却放空了天,余乐走出木屋,就看见瓦蓝的天空上漂浮着丝丝缕缕的云。


太阳就挂在山顶上,白雪将光倒映,耀的人眼睛简直睁不开。


余乐眯着眼,吸入一口冰冷的空气,再吐出的时候卷着一股浓郁的白雾,变换着形状升腾至天空,消失不见。


收回视线,看向孙毅,就像昨日一样,孙毅已经在出发点站定,在余乐看向他的时候,他也看向余乐,目光交汇,余乐点了一下头,脸上的笑容都是鼓励。


孙毅戴着的滑雪镜有反光的涂层,看不太清楚他的眼,但在余乐点头的下一秒,他也轻轻,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裁判就站在孙毅的左手边,说了几句简单的英文口令,孙毅就出发了。


余乐这个时候才能走进出发平台。


平台上有裁判、工作人员和摄像师,余乐走过去的时候,摄像师迎上前给了余乐一个特写。


昨天下午余乐的成绩远远不够一鸣惊人,但是作为最新出现在国际赛场的一名华国队新人,第一次比赛就拿下76分,还是多少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关注。


这是谁?


为什么之前完全没听过他的名字?


要知道一名优秀的滑雪运动员,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够培养出来,能够拿下这个分数,不可能在国际赛场上完全默默无名。


可问过身边每一个人,确实对这位华国选手毫无印象。


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位的排名也还挂在第10名的位置上啊!


一番调查结果出来,余乐的身份也就跟着水落石出。


这就……唔……跳水拿过世锦赛第三名?


【黑人问号脸】


这是什么章程,为什么我看不懂?


看不懂无所谓,媒体的敏感度向来最高,这位摄像师小哥的耳朵里挂着的耳机,早在选手抵达赛场的时候,就通知他留意第67号选手。


摄像师不明所以,听令行事,期间进出过小屋两次,每次都拍了好些余乐的镜头。


这次比赛没有卖出直播版权,但转播权却已经卖了十三个国家,剪切后应该会有不少余乐的镜头出现。


如今余乐上场,摄像师谨记导演要求,扛着摄像机上前,给了余乐一个特写。


镜头下的余乐还没来得及戴上滑雪镜,那双狭长的眼睛映出太阳的光,眉宇浓丽,嘴唇上薄下厚,嘴角含笑,即便因为欧亚审美上有所偏差,依旧不能否认镜头里的这个人是个很精神阳光的小伙儿,尤其那张笑唇,还能够释放出莫名的亲切感。


余乐一路往出发点走,摄像师就一路跟着他,看他戴上雪镜,看他来到坡边,看他低头最后调试设备,出发点的裁判一声令下,便似一匹神俊的黑马,踏雪无痕,滑下远去。


距离远了,镜头无法再捕捉到余乐的身影,这位摄像师将镜头对准地面准备切换人物,下一位68号可是一位真的值得大拍特拍的明星运动员啊!蝉联两届u型场地的青年组冠军,还不值得拍摄吗?


但这样想着,这位摄像师的目光却还是没忍住追着远处的身影,不明白为什么拍他?是因为外形比较好?还是因为会成为黑马?唔……


余乐出发了。


哪里顾得上摄像师有没有在看他,头顶上的无人机“嗡嗡”地响,还有游走在缆绳上的移动摄像机,追着他一路往下滑,将他的身影同步送至裁判面前。


经过昨天的比赛,余乐今天被关注的目光更多。


正因为他转项前的身份曝光,这委实神奇的经历,已经在裁判口耳边传开。


“跳水?”


“为什么?”


“不过这么短的时间天赋真的很强。”


裁判在上岗之前,交流了一下,大部分时候都在讨论余乐。


这些传奇的经历当然不会为他带来更高分,更甚至因为他是一名有着丰富大赛经验的成熟运动员,裁判对他的表现也会更加苛刻。


不过这份特殊未必是坏事,至少裁判们都记住了他,只要他表现的足够出色,裁判对他的整体印象会提升地更快。


就比如有裁判这么说:“我对他的昨天的那场印象很深,流畅度非常高,这么稳定的发挥,我想只有不断通过大赛的锤炼,才能够达到的心理素质。”


还有裁判说:“比起流畅度,我更在意的是他的空中爆发力,或许你们都注意到,他对空中动作进行过拆解,先转体然后摸板。这当然不值得鼓励,但他的爆发力真的太强了,我还第一次看见在上升阶段完成1080的选手,他只需要摆好姿势等待落地就够了。”


也有裁判说:“华国在翻腾类的技巧上向来有优势,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u型池两周没有抓板。其实我已经看出了他的勉强,时间还是太短了,毕竟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运动啊。”


“这么短的时间,达到这个程度,我倒是比较期待他以后的发展。”


“他只是在消耗他在跳水时候的积累,坡面障碍技巧在进入高手场之后,他的成长速度一定会慢下来。”


裁判很快分成了两派,看好余乐和不看好余乐。


这没什么,很正常,就算是白一鸣,也有裁判不是很喜欢他。


他们又不是“欧元”,总是喜欢用审视目光看待选手的裁判,更会有各自的立场。


但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余乐的第二场比赛已经出发了。


他这场出发选择的是正滑,朝着他需要挑战的第一个道具,“彩虹桥”滑去。


彩虹桥是朝上弓出的形状,大赛组为了让赛场更好看,在彩虹桥的下方还立了类似于彩虹形状的装饰物,红黄蓝绿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当余乐从正前方,以270°的旋转,轻盈跳上去的时候,身体在倏忽间猛地站直,就仿佛真的在彩虹上漫步。


平衡性太强了!


身体姿势也很好看。


这是和传统坡面障碍技巧运动员完全不一样的身姿,很养眼,有种说不上来的潇洒自如。


彩虹桥上一般做不了【桥上跳】的技巧,余乐也没在这个道具上练过,自然不会勉强自己。


只是当他从高处滑下来的时候,身体还是微微弯曲了下去。


他可以更潇洒地完成这个道具,但他有自己想要挑战的动作,450°左侧转体反向下桥,是他在今天为自己设计的一个难度动作。


毕竟450°他还无法完全掌握,再说初速度不太够,如果他不能在瞬间爆发出更强的力量,也做不出这个技巧。


因而身体姿势必须变化,这正是个蓄力的姿态。


转瞬间,来到彩虹桥的末尾,余乐憋住一口气,用了全身的力气往上一跳!


就连旋转的姿势都优雅。


滑雪是一个需要足够松弛的运动,而跳水却要紧张起来在瞬间做出一个复杂的动作组合,余乐确实不能像正常的滑雪者那么松弛,他的身体线条和动作姿态,在多年的跳水运动里已经被固化了。


但也因此,余乐也有了很强的个人特色。


下桥旋转的时候他跳的很高,脊背是绷直的,双腿也是,因而一旦他旋转的周数足够的多,那倒立“竹蜻蜓”的形状就更加地明显。


滑雪板变成旋转的螺旋桨,身体绷紧又直又紧,在旋转一周多的同时,滑雪板在脚下出现瞬间的残影,雪似乎都飞扬了起来。


随后。


身体一曲,一直,反向落地。


450°的下桥成功了!!


余乐再度展现出他优秀的旋转和平衡能力。


固然下桥的450°比上桥的450°更简单,但在这个赛场上能够完成这个难度的选手,还是相当有限,只有位于金字塔最顶端的高手才会在赛场上拿出这么稳定的表现。


很好!


看好余乐的裁判,很高兴能够看见余乐在第二场,完成更高难度的技巧,对余乐的整体能力又有了一个新的评估。


才转项滑雪这么点时间,就可以掌握这么高难度的动作,还真是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啊!


而且,真的太稳了!


余乐完成第一个道具,就往第二个道具滑去。


这个街区有“屋顶”的设计,类似于变形的弧形桥,大赛组希望每个选手都能去挑战它。


只是,如果已经挑战成功了一次,再去滑这个道具显然就是一种重复的动作,除非有更高难度的技巧,分数只会比第一次低。


余乐当然不会再去滑“屋顶”道具。


这一次,他选择的是一个有一层阶梯形状的平桥。


270°右转上桥,270°左转下桥。


【麻花】!


非常的稳,流畅丝滑,无惊无险,轻松完成。


旋转能力无敌了!!


余乐落地,在他眼前出现的就是2周四米的跳台。


也是这个赛道为数不多的两个跳台。


但余乐这次没有选择跳台。


他在上一场比赛,已经完成了他能够做到的最高难度的动作,除非他改变摸板方式,否则分不会更高。


但这显然不可能。


这个跳台太矮了,他的速度也不快,所以高度会非常有限,他的爆发力再高,也不可能把这个跳台动作拆开来做。


与其做重复的动作,或者冒着可能失败的风险去做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动作,余乐只能将目光瞄准两侧的道具。


右侧又是一个简单的梯形平桥,他上一次已经做过了,这一次他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左侧的12米长桥。


12米长。


平桥。


冷不丁一看,这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具。


只有外行人会这么想。


之所以把最简单的平桥,设计成12米长,难道只是为了给实力不够的选手,一个比较简单的选择吗?


当然不是。


桥越长,说明裁判希望你在桥上能够完成的花样儿越多。


最差也该有个【桥上跳】的动作吧?


而且这个桥设计成这样,还有一个明显的暗示。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做【大灾难】的桥。


【大灾难】,选手需要在足够的速度支撑下,从侧面上桥,并且飞行过最少6米的距离,之后稳稳落在桥上。


非常难。


桥上的脚感不同,更光滑,一旦重心有丝毫的偏斜,这个动作就会失败。


飞行最少6米啊!


这个距离太依赖选手的判断力,和寻找重心的能力了。


余乐在国内的比赛里做过【大灾难】,但这个动作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上次做的时候他落地就发生过失误,险些骑在桥尾上。


这一次,他也不会更好。


来到奥国后,他一直在适应当地的环境,等接触到赛道训练,他又一直在学习u型场地,几乎没有练过【大灾难】。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