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南北杂货 > 415.杀鸡焉用牛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415.杀鸡焉用牛刀

  南北杂货

罗用这一次回来,便不住在白府之中了,而是住在早前圣人赏赐给四娘的惠和县主府。


四娘五郎他们几个收拾收拾,过几日也都要搬家。


这县主府便在安业坊,处在朱雀大街旁边靠北的地段上,算是比价好的位置。


从这边往北走,经过丰乐坊、通化坊、善和坊,便能抵达宫城朱雀门,对于那些经常需要早起上朝的官员们来说,住得近就很有优势。


罗用作为长安县令,倒是不用经常上朝,一般也就是上个大朝,小朝不用去,他平日里主要就是每天早上要到长安县公府点卯。


从安业坊这个位置往西,过了崇德坊和崇贤坊,便是长寿坊,那长寿坊便是长安县公府所在。


总之罗用住在这个地方,上朝上班都挺近,南北杂货就在西北方向斜对角的兴化坊,沿着这个方向再过去一个对角,便是阿姊食铺老店所在的光德坊,光德坊西面便是西市。


作为一个县主府,说起来好像也有几分高大上的样子,实际上就是挺普通一个宅院,看起来跟周围那些人家也都差不多。


能住在这一片的,基本上也都算是比较可以的人家了,别的不说,屋顶一概都是用瓦片盖的,而不是茅草。


因为四娘她们搬家的事宜,白家娘子们这几日也是帮着忙前忙后,又是喊了家人仆妇过来细细打扫,又是帮四娘她们布置屋子。


若是瞅这院子缺了什么,几个人一合计,白家库房里就有现成的,于是就给搬过来了。


罗用与罗家郎君这两日常常坐在一起说话,白家人对罗用说了不少长安城这边的事情,中原各大家族眼下的状况,朝中的大事小事。


另外也说到那辽东战事,去岁以来,辽东那边的战事越打越艰难,高句丽百姓据城死守,北方的靺鞨人时有侵扰,战事拖延愈久,粮草供应愈是困难,兵士们疲于应战,渐渐也产生了厌战情绪,辽东百姓饱受战争侵扰,隐隐已是生出民怨。


朝中大臣纷纷上疏,请君王下令撤军,在造成更大损失之前,及时结束这一场战事。


那高句丽不过弹丸小国,如今有北方民族制衡,取之不易,还需徐徐图之,待他日扫平北方势力,那高句丽便也成了囊肿之物。


然而这徐徐图之,又是要图到什么时候,待那高句丽成为囊中之物的那一日,他李世民可还在世?


不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拿下高句丽,是李世民心中的一大憾事,不过看眼前情形,这场战争已经成为不断消耗将士生命以及双方国力的车轮战,不止是靺鞨,薛延陀、突厥皆有蠢蠢欲动之势,这时候再不收兵,只怕被人趁虚而入。


如今大军已经从胶东撤离,人疲马乏粮草耗尽,班师回朝之后却无战功封赏,最多就是慰劳,有些将领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被问责。


这回的唐击高句丽之战,徐世勣李道宗都去了,从战事的谋划准备,到最后的撤军,劳心劳力辛苦了一两年,最后却也讨不着什么好。


待他二人回归朝堂之后,这一场无功而返的战事,很可能会成为他们被政敌攻讦的软肋。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罗用上一次在长安城担任太学助教,说好听点也算出仕,实则还是个不入流的小虾米。


这回从那陇西归来,即将担任长安县令这一要职,距离那些上层势力之间的纷纷扰扰,自然也就近了许多。


罗用这两日回京后,先到吏部报到,然后就安心在家等待交接上任那一日的到来。


期间有宫人来穿,言是圣人宣罗用入宫觐见,罗用换上官府,随那前来传唤的内侍入了皇宫。


待进了宫门,便不可再乘马车,只好靠两条腿行走。这时候的人大多也没有乘坐轿子的习惯,轿子亦称肩舆,一般只是山行时才乘坐,平地上妇人老者亦有乘坐者,青年男子十分少见。


这个年代的文人亦尚武,骑马打猎都是日常,一个青壮男子这几步路走不动,还要让人用一定青布小轿抬起来,那还不得被人笑死。


罗用与那带路的寺人走在宫城之中,不是与他闲话几句,那寺人的态度倒也十分和善。


罗用问他:“不知徐内侍可还安好。”


那寺人大约:“徐内侍甚好,听闻罗县令归来,这几日颇高兴。”


罗用笑道:“那便好。”


待进了宫殿,见了圣人,圣人问罗用这一路上可是辛苦了,罗用道不辛苦,如今道路通畅,比七年前他西去那时候,已是好了许多。


一说到七年前罗用被迫离开长安的事情,老皇帝面上的笑容不禁也是滞了一滞,他虽知晓这块板材板儿不是个好货,却不料今日方才一见面,他便给自己提起了这一茬。


要说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君王,李世民的脾气也算是比较好的,至少表面上是好的。


他这时候倒也没跟罗用生气,而是嘉奖了他这些年的付出,慰劳了他这些年的不易,作为政治场上的一只老鸟,说起好听话来那着实也是熨帖得很。


罗用听得也很是感动,紧接着就对皇帝说起了掏心窝子的话。


他说自己就是这么一块料子,只想一心搞建设,争权夺利的心思那是没有的,圣人若是信得过,便留他在长安城中物尽其用,若是信不过,便叫他再回离石老家罢了(liao)。


这一通“掏心窝子的话”,听得老皇帝嘴角一阵抽抽:“罗爱卿,这好好的,你怎又说起要回离石老家的话来?可是遇着了什么难处?”


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回老家不当官了,朝中一些老油条常用这套路,如今这棺材板不知哪根筋没搭对,竟然也跟他玩起了苦情。


“眼下倒也并无难处。”他就是想干点大动作,这件事不得到皇帝的支持他干不成。


“那究竟是什么事,你便直说了吧。”皇帝那点子耐心这时候终于也耗尽了,懒怠跟他扮那仁慈君王模样。


“臣,欲兴办工学。”罗用言道。


皇帝一听,一时便不说话了,这不是一件小事,他得稍微想想。


之后,罗用便与他细细阐述了自己之所以要兴办工学的原因。


如今长安城中,除去针对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机构有弘文馆,还有罗用离开长安城第二年兴办起来的崇文广,另有培养官员子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又有以培养吏员为目的的数学、算学、律学,最后,各州又设有医学,长安城中亦有之。


然而,全国上下,却没有一所传授工程技术的学校,匠人技艺大多都是世代相传,敝帚自珍,缺乏交流和沟通,哪一支血脉若是断了,有些技艺便也随之失传,着实可惜。


罗用兴办这个工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集各家之所长,不断研究新技术,并且致力与传播先进技术,作为这件事情的发起人,为了表示诚意,他愿意让自己的弟子先拿出他们目前所掌握的一些技术。


“……相比圣人亦是有所耳闻,除了那风力水力,热力亦能为人所用,我的弟子们眼下打造出来的器械,已经在针坊之中投入使用,只需焚烧石炭便可实现拉丝切断这些劳作,无需投入多少人力。”


“而今河西能产白叠花,产量巨大,臣以为,应是可以用热能实现纺纱织布的过程,只是还需一些时日去研究专研,衣被天下,此为大业,我的弟子们能力有限,若能兴办此工学,召集天下最出色的匠人前来参与,集思广益,定有将此设想化为现实那一日,又可在工学之中培养青年工匠,使得这些技术可以经久流传,不断优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