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退圈后我成了国宝级厨神[穿书] > 20. 第 20 章 【三合一】炝炒田螺和辣……
字体:      护眼 关灯

20. 第 20 章 【三合一】炝炒田螺和辣……

  退圈后我成了国宝级厨神[穿书]

一瞬间门,她感觉到种失重感,再睁开眼,眼前空间门已不是她的卧室。


裴宴瞪大眼睛,看着以前跟商铺一模一样,只不过变成毛坯房的空间门:!!!


摸一下,都能感受到水泥墙壁的触感。


黑科技,这就是黑科技吗!


也太神奇了!


裴宴暗自激动了一会,才按照耳边响起的提示音,设定好心理价格,开始设计。


她参考了在古代见过的一些酒楼内部装潢,一楼客堂摆12张4人桌,用的是颜色略深、带有自然纹路、厚重不显廉价的木材;座椅同材料,加了一圈圆弧形的低矮靠背,高度能托住人的腰部。


地面铺一层浅灰色瓷砖,白墙左边挂三幅画民间门饮食的国画,右墙则挂一幅卷轴,提几句苏轼的《老饕赋》。


收银台同是木制,后有窗口和窄门通往后厨,窗口旁挂一小黑板用来写菜单。


右边浅色屏风挡住木质楼梯,楼梯后是洗手池和一间门男女共用的厕所。楼梯上去,二层隔成两个小包间门,因空间门小不设门,用布帘充当隔断。


门是普遍的玻璃门,招牌则是古色古香牌匾,用镶金大字上书“裴氏食府”,旁挂两盏古典宫灯,入夜可以点起。


整体古色古香,十分符合槐南街的氛围。


挂画、卷轴、收银台旁的流水青松盆景就连桌上摆的筷桶都是裴宴精心挑选,虽说按着系统推荐,所有软装都用了最便宜那档,但组合起来却半点不显廉价,还十分有意趣。


裴宴对这效果很满意。


确定没什么遗漏后,系统给出设计图纸、推荐装修团队表和软装购买清单。


装修团队裴宴挑了排名前十里最便宜那家,询问清硬装所需时间门后再下单软装,让商家等地砖铺好、腻子刮好后再配送。


这前前后后弄好,大概要一个月时间门。


期间门系统一直没下发新主线任务,裴宴跟客服报错,才知道要等装修好后才会下发任务。


裴宴:“。”没有任务做,好不习惯。


不过这下她终于有空带裴珠去医院复查。


结果十分喜人,医生盯着裴珠看了好几眼:“您恢复得特别好,以后复查可以减少到半年一次,目前看来基本没复发可能。如果心里还不放心,可以去中医院配点中药调理,针对性的西药是没必要吃了。”


裴珠一出诊室就对裴宴说:“这下你能答应我给你帮忙了吧?”


裴宴看着报告,心中欢喜。


她辛辛苦苦做任务,提高气运,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裴珠。


裴珠身体变好,说明她的努力十分有效。


虽说她心里更希望裴珠享清福,但想想裴珠今年其实才四十不到,离退休年龄还早,这几个月闲着,都快闲出心病来了:“那,你去新店那边帮我多盯盯装修队,顺便看下周围房源。等正式开店,我们要在周围租房。”


“家里房子不卖?”


“到底是外公外婆留给你的,镇上的房卖也卖不了多少。”


裴珠连连点头,当天就跑去看房。


没任务做,裴宴也没闲着,除去到熙来街摆摊,还抽空将攒下来的食材检索券用了。


一张用来检索“大米”,另一张则用来检索“辣椒”。


大米自不用说,浔阳是南方城市,主食就是米饭;而辣椒则是调味料里,用得最多、且品质影响较大的。


最重要的是——之前面粉囊括低筋、中筋、高筋,让裴宴生出一些想法。


这次检索辣椒,出来的排名表格果然囊括了各种辣椒品种。灯笼椒、子弹头、小米辣


要知道,不同的辣味菜肴,需要用不同辣椒。


这张检索券用得十分划算。


挑选之下,大米和大部分辣椒,都有网络渠道购买、价格适中且排名前列的选项。


唯独“小米辣”和“二荆条”除外。倒也不是没有排名靠前列的,只是


小米辣排名第三,二荆条排名第二的,购买方式都写着“川省眉江市x县x山小涓村,得到农户邱老儿认可后可购”。


怎么这年头买个辣椒还得得到农户认可的?


裴宴真有点好奇。


搜了下这个小涓村,虽说在山里头,但川地多山,小涓村并不算偏僻,周边有几家农家乐,也有直达的中巴路线,交通还算便利。


这两种辣椒排名更前的,都显示“已被承包,难以购买”,裴宴思索之下,决定去小涓村看看。


一是因为好奇,二是等后面正式开店,恐怕就没时间门专门去川省一趟。


有机会拿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辣椒,裴宴可没有退而求其次的习惯。


当天便定好机票,摆摊时跟客人们打了个招呼,说要出去几天办事。


客人也都习惯了,裴宴忙开店的事,有空才会来熙来街摆摊。他们自知留不住裴宴,自然不会多抱怨,只希望她能多留一天是一天。


第二天清早,从浔阳机场直飞川省,转大巴到了眉江市。


眉江市是个面积不大的三线城市,位于川东,临近渝州,因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常有外地人来旅游。


一下大巴,就听见当地人操着□□和川地方言拉客:“女娃娃,住店噻?”


“妹儿,要不要坐车?”


今日日头有些烈,裴宴轻装上阵,只背了个大帆布包放换洗衣服。包底部有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进去的墨镜,她翻出来戴上了,抿着嘴绕过这些不知底细的拉客人,径自往外找专门打车处。


三月份,淡季,天气乍暖。打车处停着一排车,大多开着车窗聊天。


裴宴挑了个口音纯熟的本地师傅,上车便问:“师傅,你们这儿有那种开了好多年的老字号大排档么?”


师傅讶异地看她一眼,这女娃娃虽然打扮时髦,但浑身气质极佳,墨镜一戴,还以为是哪来的女明星。


他还以为这女娃娃要去的是什么高级酒店,连锁大餐厅,没想到竟问他大排档?


“妹儿,大排档烟火气足,吃饭的什么三教九流都有。”看上去纤纤细细的小姑娘,能习惯这种地方?


裴宴笑道:“师傅,下河帮川菜,不去大排档,难不成去找高级餐厅么?”


师傅越发惊讶,他通过后视镜仔仔细细看了裴宴几眼:“看不出来,妹儿你还是个会吃的、懂行的。”


川菜由三种流派组成,分别是“上河帮”“下河帮”和“小河帮”。


上河帮的代表是川省省会锦城的“官府菜”,以高档宫廷菜为主,用料讲究,菜品精致,代表有宫保鸡丁、回锅肉等。


小河帮分布在川南地区,古代是重要盐产地,盐商云集,经济发达,小河帮菜注重调味,以水煮为主,高端大气,代表有水煮牛肉、冷吃兔等。


而下河帮则分布于川东和渝州地区,古时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经济不怎么发达,在此讨生活的多为码头上运货的伙夫船夫。下河帮菜起源于重劳力中,用料不讲究,甚至多为动物内脏等下水。调味粗犷大胆,也被称为“江湖菜”,代表有灯影牛肉、泡椒鸡杂。


吃上河帮、小河帮菜,得找正经餐厅。


下河帮菜则反其道而行之,本就是从民间门出来的流派,自然要去民间门找。


码头,河边,大排档。


裴宴虽说以买到辣椒为目的,但却没直奔目的地。


她厨艺虽强,但世上高人不知凡几,她不会自傲到认为自己天下第一。


活到老,学到老,从前升上尚膳后,她也经常出宫找民间门名厨切磋学习。


彼时大庸在建昭帝和姬凭阑的努力下发展得十分昌盛,水路陆路都建设得很好,皇帝一年总会微服出巡几趟。她抓住机会将江南、岳东、广粤几大菜系的发源地走了个遍,却唯独没去过巴蜀地区。


巴蜀并非贫穷艰苦之地,蜀商赫赫有名,川菜也传遍中原。然蜀道艰险,并无官道直通巴蜀,从京城到蜀中短则几月,长则难以计算。皇帝不可能去,裴宴也不可能玩忽职守,放着整个尚膳局的工作不管,人间门蒸发一年半年。


如今虽没时间门将三种流派吃遍,但既然眉江市正巧是下河帮发源地之一,她于情于理,都得淘一下最原汁原味的下河帮手艺,运气好,还能参悟一二。


裴宴提前在网上做过功课,但网络信息繁杂,不如像现在,直接和当地人打听。


师傅将裴宴拉到本地人才知道的大排档一条街,这地方开在旧城区中,临近古时码头。摊位挤挤攘攘,卖什么的都有,口子上甚至还有现杀活鱼。摊位间门是一排排金属桌椅,排布得七零八落,正值饭点,街上熙熙攘攘,什么人都有:中午休息的小白领,叽叽喳喳的大学生,身上还有泥点子白灰的农民工,还有露着纹了青龙的健硕胳膊,一脸凶悍,给人感觉做什么一点都不和谐行当的大汉


论干净整洁,跟管理严格的熙来街天上地下,更没有高级餐厅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就是这种人间门烟火气里,才隐藏着下河帮独一无二的美味。


墨镜挡住大半天光,本就超乎常人的嗅觉变得更加灵敏。


裴宴微阖着眼,在周围繁杂的气味中剥丝抽茧。去除人味、劣质的香气,寻找最能吸引她的那一缕气味——


她睁开眼,目的性极强地绕过几个歪七扭八的摊位,找到深处一家面积不小的铺子。


大排档,摊上没有专门厨房,煎炒蒸煮都在众目睽睽之下。


裴宴站在角落,直直盯着大师傅炒过五六个菜,才上前点单:“辣子肥肠,炝炒田螺,再一瓶冰矿泉水。”


随后在角落位置坐下。


炝炒田螺先上。


裴宴闭眼感受了一下香味,随后夹起一个田螺,先将肉往里吹一点,再一吸。


鲜美的螺肉伴着汤汁流入口中,微微咀嚼,螺肉极其劲道。田螺处理得很好,沙吐得干净,也新鲜。辣椒香料也掌握好了度,既掩盖住田螺自带的一丝河水腥气,增添了独特的香辣风味,又不会掩盖住螺肉的鲜味。


她一连吸了十几个田螺,感觉到再连续吃下去,叠加的味道会过重,这才喝了一口冰水。


冰水不像热水,不会让口中辣味提升,却能洗去舌苔上酱料的咸味。


这道田螺做得极好,从前宫里头不流行这种吃起来麻烦的,裴宴经验不足,让她来肯定比不上这个。


她一面仔细品味,一面观察大师傅的手法,试图看出这家大排档有没有第三样招牌。


裴宴目光专注,精神集中,因而没有注意到,另一头,有人正观察着她。


大排档面积不算小,饭点人声鼎沸,三步外除非大喊,否则难以听见。


白小川神思不属地吸了几个田螺,唉声叹气地趴到桌上:“表哥,你说我真是我爸亲儿子,我爷爷的亲孙子不?”


“我才24岁,他们就把我丢去家传老店‘白记川菜’的新分店当一厨。嘴上说得可好听,说只是历练,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人生经验,还说都知道咱家走亲民路线,族里人多,新店也多,每年只要一家新店拿到奖,就不会被认为白家手艺走下坡路,让我不用急着争奖。实际呢?要是三年内我没拿下‘新店之星’,铁定得吃一顿‘竹笋炒肉’1,以后在圈里还有面子么?”


“我说我太年轻,当不起这重任,他们就拿我大堂姐说事。是,我大堂姐24岁就拿了‘新店之星’,但那可是咱白家一堆小辈里no1,在所有世家小辈里仅此于表哥你的天才白佳丽小姐!我能跟她比么?”


“‘新店之星’一年就18个名额,世家要占几个吧?那些给人打了半辈子工,出来单干的独立名厨要占几个吧?更别说每年都会冒出来几个听都没听过的野生厨艺大师——都知道是地狱级难度,别人家都是派干了几十年的徒弟子孙去争‘新店之星’,拿到奖再把小辈送去历练。我爷我爸倒好,直接把我丢去刚开的新店,他们这是要我死啊!”


白小川口中的“表哥”黎白昕,是个眼如繁星,却胡子拉碴,略长的头发散乱,看上去十分不修边幅的青年。


他正盯着某个方向出神,闻言笑了笑,声音清越:“你家大概是为了世界厨师联合大赛,作为拿到新店之星奖项餐厅的主厨,可以跳过海选,直接参加全国小组赛。”


各国美食协会统一组成“世界美食联合总会”,由各国协会派人合作管理。


“世界厨师联合大赛”便是由世界美食联合总会举办的全球性赛事,四年一届,是全世界厨师的盛会。


若是能在大赛上拿到名次,那可是能吹一辈子的。


白小川这位表哥黎白昕,就是在上上届大赛拿到了世界冠军,从此在圈内风头无二,出去世家里那几位老爷子,哪怕大他几轮的名厨,都不敢随意和他比试,就怕丢人。


黎白昕从此颇有点“独孤求败,百无聊赖”的意思,除去偶尔回家里老店打个卡,其他时候满世界探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转行当了美食评论家。


白小川更加崩溃:“大赛全国前三才能出线去国际上参赛,我的水平顶多拿个国内名次,从海选打又怎么了?还能多打两场呢!”


他哀嚎半天,黎白昕又开始神游天外。


白小川这才发觉表哥没在听他说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表哥,你啥时候对美女感兴趣了?”


那确实是个美女。


身材纤细,五官精致,气质宛若冷玉,往那一坐,不像在大排档,像在高级餐厅吃法餐。


黎白昕瞥他一眼,嘴角带笑:“她进来,没点菜,先盯着大师傅看了十几分钟,然后直接点了田螺和辣子肥肠。”


白小川坐直了:“不是看了什么推荐?”


这家大排档开了有二十来年,菜单上十几样菜,唯独这两道做得最好,整个下河帮流派都能排上号。


“看过推荐,就不会先盯十几分钟,”黎白昕托着腮,“更何况,她没点主食,只吃菜,吃螺蛳时不用牙签挑,娴熟吸肉。咸味积攒到一定程度,还会专门喝冰水冲淡。”


白小川盯着那漂亮姑娘,皱起眉:“食评家?但没听说过这号人。”


按黎白昕说法,这姑娘纯靠自己精准挑出店内招牌,在美食评论家里都能算优秀的,还年轻漂亮,真有这号人,在圈子里早该打出名气。


他们这些出身厨艺世家的,对有点名气的食评家都如数家珍,以防对方上门来时没认出人,招待不周,被大批一通。


白小川一顿,又想起什么:“完了!若真是食评家——”


这家大排档可是出了名的反感食评家!


白小川话音未落,就见大师傅兼大排档老板端着一盘辣子肥肠,极重地砸在裴宴面前,语气恶劣:“吃完就滚!我们小本生意,可坐不下食评家小姐您这座大佛!”


大师傅姓杨。


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接手家中大排档。


他们家大排档是老字号,出了名的味道好,鼎盛时期还上过《华国美食周刊》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板块,虽是小本生意,也十分风光。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年纪上来后中风,味觉、嗅觉下降,做出来的味道不比以前。


有个小有名气的食评家听闻此事,如鬣狗嗅到腐肉,名义上前来鉴赏,实际借机将大排档大批一通,父亲在报刊上看到对方撰稿,郁郁寡欢,不出几月就去世。


杨师傅悲痛万分,恨屋及乌,从此痛恨食评家这一群体,对寻常探店博主都不给好脸色。


此时没直接将裴宴扫地出门,还是看在她年轻,恐怕也没做这行当多久的份上。


裴宴正美滋滋吃着田螺,骤然被一声大吼,愣了几秒才道:“我不是食评家。”


杨师傅冷笑:“你不点主食,吃几口还要喝水冲淡味道,不是食评家,谁信?”


裴宴:“……”天降大锅,就不许有喜欢独自品鉴的食客?


若非好奇辣子肥肠是否与田螺一般美味,她肯定拍桌就走。


见杨师傅横眉冷目,她辩解肯定没用。


裴宴也懒得多费口舌,打算吃完就走。


她在杨师傅冒火的目光中慢条斯理夹起一块肥肠,咀嚼。


咀嚼的动作逐渐变慢,裴宴微微皱起眉。


一直盯着她的杨师傅见状冷笑:“怎么?不好吃?”


他长得膀大腰圆,寻常人被他冷斥一声,再多的话也说不出口。然而裴宴仿佛没看到他有多愤怒似的,点头:“确实不够好,跟炝炒田螺不是一个水准。”


杨师傅心中一突。


他年轻时不着四六,跟父亲学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父亲中风,五感不再清明,脑子也有些糊涂,有些秘方配料——如这道曾经征服无数老顾客的辣子肥肠,在中风后便消失于云雾中,再也不见。


那段时间门他拼了命学,然而一直到父亲去世,也只学到父亲鼎盛时六七份本事。


这倒肥肠,更是怎么做都觉得缺了什么,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然而杨师傅并不认为裴宴真尝出肥肠缺陷。


这么一个年轻姑娘,年纪在这,再怎么摆着食评家的架势,也不可能有食评家的本事。


食评家想精确评判一道菜好坏,不仅要靠舌头、靠天赋,更要靠经验。


这姑娘最多20岁吧?乳臭未干,能有什么经验?


杨师傅讨厌所有食评家,其中最讨厌眼前年轻姑娘这般装腔作势的半吊子——这种人没什么本事,只会哗众取宠。言语如刀,不知害了多少父亲这样的人。


他握紧拳头,露出胳膊上肌肉,面目凶悍:“那你说说,这肥肠到底哪里不好?若是你说不出个四五六七,让我满意,今天我这大排档的门,你可就不那么好出了。”


他倒要看看,这半吊子能胡诌出什么东西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