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一品代嫁 > 第6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节

  一品代嫁

“先生——”其中一个就忍不住叫出了旧日称呼,“如今,该如何是好?”司俨便叹了口气:“说起来,既然沈家没有夸大,我当日的弹劾便是错的,该向陛下告罪才是……”那学生忍不住便道:“虽说沈家对当日战绩没有夸大,可他后头的话却也未免有些危言耸听。自前朝那次倭患之后,倭寇也并未有大举入侵,并不似沈家所说,将为肘腋之患。如此,先生弹劾他也并不算错。”另一人也点头道:“且咱们做御史的,原有弹劾之职,风闻奏事亦是寻常。大人若是因此告罪,言官因言获罪,日后谁还敢直言呢?到时候恐怕人人钳口,反不利于言路开阔了。”司俨便默然,似乎有些心动。他素来名声好,简直就是清流中一杆大旗,跟着他的人无不希望这杆旗屹立不倒,不染点尘,如此既是保了司俨之名,对他们这些景从之人亦有好处,于是纷纷附和。司俨听他们七嘴八舌说了几句,便叹了口气道:“容我再想想。今日中秋,原该阖家团聚尽享天伦的日子,倒是劳动各位跟着我出来。我已托驿丞备下酒菜,各位不妨小饮几杯。南节先慢一步走,我还有话问你。”诸人便皆起身道谢。其实他们这些在京中做小官的,多有家中清贫者,说个布衣蔬食也不算过份。司俨家中富裕,既备酒菜自不会吝啬,倒也是难得打打牙祭的机会,便说说笑笑都出去了,只留下韩南节一人在书房之中与司俨相对。韩南节便是那日被沈云殊绑去桂池村,叫他亲眼看见丁守备率人打扮成海匪模样进村的那个年轻官吏。他是个八品小御史,在京城里没根没基,司俨却是甚为欣赏他,便将他也塞进了这次钦差队伍之中,不想却偏偏正被他看见了这事儿,回来便秘密回报给司俨,除此之外不曾向任何人透露过。司俨听房外静了,便道:“这几日可有人向你问过此事?”他不必细说,韩南节也明白:“是有人拐弯抹角打听过。下官只说去过,但见村民在修缮房屋,说是有官军来村里抓过海匪,后查知乃是有人陷害,虽是烧了几间屋子,却也留下了赔偿的银子。”他也不说自己没去过桂池村,却将时间往后延了一日。司俨便点点头:“做得不错。”桂池村不小,若一味说不曾去过反易于引人疑心,倒不如这般说,倒能打消那些人的怀疑。韩南节便试探着道:“大人这奏折——”他总觉得司俨不会不上请罪折子。这位大人素来都是推崇君子坦荡荡的,便是有错也不该藏着掖着,那反而落了下乘。司俨难得地笑了一笑:“这奏折,我暂时不上。”韩南节先是一怔,随即便有些了悟:“大人是疑心……”若不然为什么只留他一个人呢?这显然是对丁守备的说辞根本不相信啊。不过说真的,连他都不相信呢。只不过若说那丁守备身后还有人,可就有点太骇人了,那可是手握江浙一带军权的……司俨却是在此时似乎明白了为何沈家父子会被调到江浙来,只是这话他还不欲与韩南节说。从自己女儿身上,他算是知道了口风不严的危害,韩南节也还年轻,虽然品性是他看好的,却也怕他还缺历练,不如少知道些的好。不过有些事却是他一直知道的,那倒可以跟他谈谈:“此事,细想起来颇多可疑之处。”这还要从那王御医向自己传递消息开始。当时他听见“杀良冒功”四字便觉得头皮发炸,全被吸引住了,此时回想起来,其实直到如今也并没听得市井之中有此传闻,那王御医是从哪里听来的?似这等耸人听闻之事,只消有一半点儿消息就会传得满城风雨,如何一个养在府中的御医都知道了,市井之中却无传闻呢?如此一想,司俨不得不怀疑,王御医乃是被人指使才透露消息给他的。恰好官府那边的历年记录又确与沈家上报数目相差一百余人,那么屠掉桂池村,这一百多头颅也就补上了。倘若沈云殊没有阻拦那丁守备,只怕此时他就会认定沈家的确杀良冒功了。而沈云殊当时若是拖延一二,等那丁守备真将村子屠了一半再出现,可就是铁证了。正因这铁证没有到手,司俨才真心地觉得,沈家的确是保国卫民之人,不忍用百姓的鲜血去换来自己能扳倒对手的“铁证”,这样的人,断不会夸大其辞以争夺功劳,更不会行杀良冒功之举!那么,如果沈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就是袁家了。若依他的脾气,此刻就要上表弹劾,请朝廷自丁守备下手,查一查袁家了。可是,如果皇上调沈家父子前来江浙,那皇上多半也是疑心了袁家,但为什么却不明说,还要在朝堂上做出倾向于袁家的举动来呢?司俨若只是个一味只知梗着脖子的人,也走不到如今了。他想了又想,越想越觉得此事甚为复杂,他现在若是就这么直愣愣地捅出来,未必就是件好事。“我想,先上奏折向陛下言明,倭患为实。”司俨思虑再三,决定还是不对韩南节说太多,“袁家镇守江浙,对此先见不明,理当弹劾。更有那丁守备,险些因误听消息而杀害良民,也该惩处。”韩南节连连点头,却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司俨要特意将自己留下却只说这些。便听司俨缓缓道:“你带着我的奏折先回京城,就说我还要在此地再细细调查倭寇之患,届时,你要借递奏折之机向陛下秘奏,你在桂池村所见。”他看着韩南节似乎有所悟的目光,又叮嘱了一句:“只要将事实奏于陛下一人即可。”这年轻人踏实能干,也有机灵劲儿,听说家里父母俱亡,若是司秀文能嫁了他,倒可少受些束缚,日子也能过得自在些。第74章 过节同是中秋, 京城里的节庆味儿似乎是更浓些,尤其佑王府里,这还未完全天黑, 各式花灯就都点了起来, 盏盏都是宫中手艺, 瞧着绣彩辉煌,真是一片天家气象。袁胜莲坐在床上,从窗口望着外头。她这廊下也挂了灯,因要应节, 灯上不是嫦娥奔月就是玉兔捣药,虽则画得都不相同, 其实大同小异,看多了也有些无聊。不过这是当然的。每年宫里虽然都会赏下新巧样的花灯,但那都是要供有名儿的主子们观赏的。佑王夫妻不必说, 世子和小郡王小郡主们自也是尊贵的, 再就是两位侧妃也能得着,至于她这里,不过就是拿旧年的花灯来敷衍罢了。腿上的伤处又传来一阵阵的疼。原本伤筋动骨一百天,可她只在床上养了不到一个月就起身了, 又在与那醉酒侍卫的踢打中扯动伤处,自是伤上加伤, 请来的郎中都说了,这若再不好生养着,只怕将来走路就要瘸了。想到那天的情景, 袁胜莲就觉得心中之痛犹胜于腿上的疼痛,仿佛鼻端还能闻到那侍卫身上发出的酒臭与汗臭,身上还能感觉到那双粗糙的手……一阵恶心,袁胜莲不禁扭过头去干呕了两声。恰好门帘一掀,一个穿檀色褙子的丫鬟提了食盒走进来,见她这样便尖尖地“哟”了一声,假模假样地凑上来:“姨娘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自在?该不是有孕了吧?奴婢这就去回王妃,请个太医来给姨娘瞧瞧可好?”袁胜莲知晓她是在故意恶心自己。这丫鬟是佑王妃赏下来的,名叫红袖,据说是特意按着红衣的名字挑过来的。不过袁胜莲心里明白,这就是佑王妃安排过来盯着她的!她并没真的失身,那侍卫酒醉得厉害,也不过就是撕扯揉搓了她几把,就被人撞破了。佑王妃大约还是顾忌她是袁家女,没敢做得太绝。可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了。那时她衣裳都被扯得粉碎,全落在人眼中,难道她还能去求袁太后,给她寻个嬷嬷来验身不成?纵然是验了,难道还要去京城里贴个告示,昭告她尚是完璧?就是此刻,只怕袁太后和袁家人都恨不得她死呢。宫里派出来的那个嬷嬷,言语之间不就是这么暗示的么?最好是她一头撞死在佑王府自证了清白,还能给活着的姐妹们加一层贞烈的名声。袁胜莲冷冷地笑了。她为什么要死?生为庶女,难道她就有罪不成?不是她想托生在姨娘的肚子里,若是这天下男人都不纳妾,又哪来的庶出子女呢?要说造孽,不也都是这些人造的孽吗?自她生下来,有谁替她打算过?自己的亲爹,不也只想着拿她去换好处吗?自己看不上庶出的女儿,却还要让她去做妾,将来生了儿女,还是庶出……既然如此,她替自己打算有什么错?想要她死?她偏不死!唯一后悔的就是,她不该肖想太多。原本她是盯着佑王去的。看佑王府后院姬妾众多,小郡主一个庶出女儿又养得这般娇贵,便知道佑王妃对后宅还算宽厚,佑王再多抬一个人进府她不会在意。可是偏偏佑王早有了两名侧妃,还都是先帝在时指下的,根本动摇不得,那她进了佑王府,就还是个无品无级的姨娘,永远看不到前途。这一点不甘,让她把主意打到了佑王世子身上。原本这其实也不难,要说动小郡主帮着给自己哥哥传情,要比让她给自己父亲多找个姬妾容易多了。可她却是忘记了,孩儿是母亲的逆鳞。在佑王妃看来,她可以去勾引佑王,却不能动佑王世子。袁胜莲觉得她应该恨死了佑王妃,可是此刻她最恨的却是袁家。若不是袁家不肯替她找一门正经的亲事,她又怎么会铤而走险,落到今天的地步?今日是团圆佳节,她却独个儿坐在这冷清清的小院里。连红衣都以学王府规矩为由被带走了,大约要等佑王妃确定她死了心,不会再打佑王世子的主意,才会把红衣送回来。而这时候,杭州城那边不必说,定然是合家团圆,推杯换盏。就是宫里头她那位好妹妹,也定然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在皇帝眼前献媚呢。人人都团圆,人人都欢笑,却只有她……袁胜莲把升到喉咙口的苦涩硬咽了下去。她一定会好好活着,活着看袁胜兰究竟能不能宠冠六宫,母仪天下!袁胜兰现在倒还没有想到母仪天下的事儿。皇宫的中秋宴,其实对后妃们来说就是竞艳逞技的机会,至于吃什么,谁会在乎?因皇室人丁少,到现在活着的就一个佑王外加一个敬郡王,所以倒也不必分什么前殿后殿,一总在玉液池边设宴。袁胜兰穿了一身石榴红的新衣裙,裙角用深深浅浅的金线绣着百蝶穿花,行动中那些金线就映着殿内的灯烛之光闪动,真好像一群蝴蝶在飞动一般。石榴红是极鲜艳的颜色,灯光下更是热烈如一团火,相比之下,坐在上方的皇后穿的大红宫装倒被衬得略沉重了些,虽然端庄,却少了几分青春洋溢之感。袁胜兰略有些自得,但看到正陪着皇后说话的梅若婉,脸色就不禁往下沉。梅若婉穿的却是洋红色长袄。这颜色甚是挑人,似袁胜兰这般肤色不够白腻的便不大敢穿,怕会显得脸色发黄,或是要抹上厚厚的一层粉。但这颜色穿在梅若婉身上,却十分耀目。兼且她平日里多是淡雅颜色,今日骤然穿得这般艳色,不由得引人注意。倒是袁胜兰,因整日里都是大红大紫,看得多了也就不新鲜了。按梅若婉的位份,本该在袁胜兰之下,可她有梅皇后这个姐姐,过去陪着姐姐说话也是顺理成章,可不就离皇帝也近了些?袁胜兰恨恨瞪了梅若婉一眼,转头四顾寻找太后。若是太后来了,她也可去陪太后说话,岂不也能离皇帝更近?只是太后的位子到现在还空着,也不知几时才能过来。袁胜兰不由得有些后悔。今日自宫里出来,她原该就去寿宁宫,奉着太后一起过来才是。偏她急着来玉液池见皇帝,如今倒落在了梅若婉后头。进宫这些日子,袁胜兰也学到了些规矩。此刻虽尚未正式开席,但佑王已然带着王妃和子女都到了,此刻正与皇帝说话。这种情况之下她若是没个由头就往皇帝身边凑,也实在太没规矩,因此虽然心中恨恨,却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无聊地左右环视。这殿内众人,除了佑王府的人之外,在袁胜兰看来都是要与她抢皇帝的,自然都是不怀好意的。这会儿袁胜兰往下一看,正见顾充媛身边围着两个小小的宝林,一边说话一边还不时往她这里看一眼,显然所说的内容与她有关。对顾充媛,袁胜兰也是没半点好感。虽则顾充媛年纪已长,又不是什么绝色美人,只因伺候皇帝日久才得此位份,早就无宠了,可皇帝为表尊重,一月里也总有一天要去看看她的。在袁胜兰看来,这就等于是抢去了她的一夜。后宫女子承宠,也都是有规矩的。譬如初一十五,皇帝必去皇后宫里。再比如皇帝也不是每夜都来后宫,总有两三日是要在自己寝殿内修身养性的。于是后宫现在人虽然还不多,但日子也并不够分,如顾充媛这样自己不吃又占着的,当然也会招人恨的。而且,顾充媛对那些低位小嫔妃们格外和气,因此新入宫的这些人都与她亲近。袁胜兰自是不屑与这些人亲近,可看她们不来自己身边趋奉,心中也是不快的。“充媛在说什么呢?”可恨许瑶不知为什么也还没到,袁胜兰连个说话的人也找不到,心气不顺之下就向顾充媛开口,倒要看看她们在议论她什么。顾充媛果然就露出一丝为难来,略有些勉强地笑了一下:“没有什么,不过是说说闲话解闷儿。”“是什么闲话?横竖无聊,充媛不如说出来,让我也听听解闷?”顾充媛就更为难了:“昭仪——其实就是佑王府的一件喜事……”袁胜兰顿时就想笑了,原来是在嚼佑王府的舌头呢。佑王是个无权无势的闲王不假,可皇帝对佑王素来不错,总是兄弟和睦的模样,所以也没人敢轻易去招惹佑王。这几个小嫔妃议论佑王府,也不敢随意说出来,只拿喜事来搪塞她,想也是怕皇帝和佑王听见。可袁胜兰本就是要生事的,哪里肯让顾充媛就此过关,当即提高了声音笑道:“既是喜事,充媛更该说出来了,也好让我向佑王妃道个喜啊。”拿佑王府的家事来嚼舌头打发时间,被皇帝知道,顾充媛也就罢了,这两个小小的宝林至少是个禁足,到时候不就少了两个人来争皇帝么。此刻宫宴尚未正式开始,殿中只有低低的丝竹之声,袁胜兰位置离皇帝又近,声音一提高,皇帝那边也就听见了,也往这里看了一眼:“什么喜事?”顾充媛便连忙起身,温婉地笑着答道:“臣妾与凌宝林赵宝林在说佑王府的喜事,袁昭仪大约是还不知晓,所以问臣妾等究竟是什么喜事,好向佑王妃道喜。”“哦?”皇帝便也笑了一下,“佑王府里又有喜事了?”佑王脸上就露出几分尴尬来:“也——其实就是一件小事……不值一提。”皇帝便笑了笑,要把话题岔开:“既是小事,朕也不过问了——”袁胜兰却不甘心:“都传到宫里来了,顾充媛说得兴致勃勃的,哪里会是小事呢?”皇帝这是偏着顾充媛,要替她打圆场呢。皇帝眉头微微一皱,不说话了。袁胜兰看佑王和佑王妃都低着头没有说话的意思,便向顾充媛追问道:“到底是什么喜事,充媛怎不明说呢?”顾充媛似乎被她挤兑得无可奈何了,才道:“只是听说佑王府重礼聘了一位侍妾,姐妹们有几分好奇,不知是谁家姑娘……”说着便向皇帝低头道,“是臣妾等多嘴了……”以佑王府的地位,一个侍妾还要重礼去聘,的确是件会引人议论的事儿,所以顾充媛她们谈论一下其实也不出奇,且这会儿顾充媛都先认了错,皇帝也就笑了一下,转头向佑王道:“这也是件喜事,她们难免谈论几句,佑王不要生气。”袁胜兰心里便是一阵不甘,总觉得皇帝是定要偏向顾充媛了,忍不住便追问道:“不知佑王爷到底礼聘的是哪家闺秀?”既是重礼相聘,身份定然不低,却只做个侍妾,多半是有了什么苟且之事,她偏要问问。若是佑王觉得丢脸,就去怪议论此事的顾充媛罢。佑王表情甚是尴尬,半晌才道:“原来昭仪娘娘不知?”“知道什么?”袁胜兰这会儿才觉得不对劲了。想起刚才顾充媛等人说话的时候还在看她,若只是佑王府礼聘侍妾,又与她何干呢?佑王讷讷道:“就是,就是昭仪娘娘的妹妹……”袁胜兰霎时就怔住了。旁边的佑王妃似乎是怕触怒了她,连忙补了一句:“莲姨娘虽是侍妾,但我们王爷也是重礼相聘,一应待遇都与侧妃相同。”便是与侧妃相同,那也不是侧妃,只是个侍妾啊!她堂堂一个昭仪,妹妹却给人做了侍妾,且听起来进府必定有些蹊跷,这,这岂不丢尽了她的脸?殿内一时无声。袁胜兰目光扫过去,只觉得在座的嫔妃们都在眼藏讥笑。她顿时觉得自己脸上火辣辣的,却完全不知该怎么办。“皇祖母快些!”殿门外传来孩子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尴尬气氛,袁太后被敬郡王拉着手,从外头走了进来。“姑母——”袁胜兰立刻就快步走了过去,眼圈已经微微有点发红。只是这件事太过丢脸,她想开口向袁太后诉委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袁太后却只顾着对敬郡王笑:“好了好了,急什么呢,这不是已经到了?”她目送敬郡王由宫女服侍着一蹦一跳地跑去向皇帝行礼,满脸都是笑容,只随意向袁胜兰点了点头。“姑母——”袁胜兰委屈地又唤了一声,但殿内众人已经都起身向袁太后问安,皇帝亲自过来搀扶袁太后,袁胜兰便顾不得别的,连忙也搀了太后另一只手,准备与皇帝一起将太后扶入席间。皇帝一过来,原本扶着太后的人就放了手往后退去,还向皇帝盈盈福了一礼。袁胜兰这才发现那竟是许瑶,只不过她一直站在太后身侧的阴影里,并不引人注目。这下退开去倒是退入了灯烛光下,一件银红色织云纹的长袄顿时就显出了粉润来,衬着头上一根翡翠簪子绿得似乎能滴下水来,说不出的娇嫩鲜亮。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