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一品代嫁 > 第4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节

  一品代嫁

这园主人虽然是个商人,但这等数代经营的大商人,自幼也请了先生教导,不说能书会画,也并不是只有一身铜臭味儿。许碧又不是喜欢咬文嚼字的人,谈得还挺投机。尤其说起牡丹花来,那园主人更是有些忘记了两人的身份,眉飞色舞起来:“洛阳牡丹甲天下,小人这园子里的牡丹,皆是自洛阳引种而来,各品都有。春日里开放起来,不输洛阳那些名园。”他说起种植牡丹来头头是道,竟是不光雇佣了人来料理,自己也亲手种花,说得高兴,还道:“牡丹最喜肥,拿那豆饼之类细细沤了,再拌些粪肥,每年施三次——”他说到这里,知晴已经以手掩鼻:“快别说了,再说这汤饮也要喝不下了。”园主人这才发现自己失态,脸色顿时有些发白,连忙起身告罪。许碧忍不住好笑:“这有什么?别说种花了,就是种粮种菜,哪里不用粪肥?你若知道这个,难道还不吃粮米菜蔬了不成?对了,绿豆自然也是要用肥的,那绿豆汤你还喝不喝?”知晴直跺脚:“姑娘——”许碧哈哈直笑,又逗了知晴几句才换过话题:“今日包你这园子的是哪位?”园主人忙道:“是佑王府里的小郡主生辰。只因小人的园子在湖边,自这一段湖面泛舟也清静些。”佑王就是今上如今仅存的兄弟了。他素性恬淡,从未对大位起过心思,如今更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京城里都难得听到他的消息。不过也正因如此,皇帝对他亦是多有恩宠,封了亲王,又时时都有赏赐,便是对他的子女也格外恩厚些。这位小郡主,许碧是听九炼“科普”过的。其实不是佑王妃所出,只是侍妾生的。说起来,先帝子嗣倒还算好,长到十岁以上的就有五子三女。但不知是不是兄弟阋墙,老天也看不过,一场嫡位之争后,剩下的皇帝和佑王子嗣上就都单薄了起来。皇帝那是不必说了,佑王今年三十出头,也不过只得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既是独女,虽说生母只是侍妾,佑王也十分喜爱。按说即使是亲王女,也不是个个都能封郡主的,更不必说是庶出的了。但因佑王疼爱女儿,七岁上就上奏折请封,皇帝又宽厚,抬抬手就给了个郡主。如今宫里还没个公主,这位小郡主在这一代里头就算是最尊贵的女孩儿了。人自觉尊贵了,又太过娇宠,不免就有些张扬。在这京城里,佑王本人还没他这女儿显眼呢。只是佑王虽尊,却只是个富贵闲人,并无实权。而这小郡主又是庶女请封,虽然封号尊贵,却也有些世家嫡女并不怎么买她的账。以前也就罢了,今年正逢大选,有不少人家有女儿应选,现成的推辞借口,以至于小郡主过十四岁生辰,竟是请不到多少客人。小郡主心中不快,佑王便要讨女儿欢心,特地为她制了一艘画舫,教她就在湖上办这生辰宴,到时人虽少,却更新鲜。故而才包了这一处园子,图的就是这一带湖面好,等闲百姓又不得接近。“贵人们原是不游这园子的,只是既包了园子,小人……”园主人自觉方才说错了话,越发地加着小心。许碧看他这么战战兢兢的,倒有点不自在了,遂打发他去做自己的事:“凡事都有先来后到,我们不过是借个荫凉处歇歇脚,这里也足够了。”园主人千恩万谢地告退,许碧不由得叹道:“也难为他了,倒好似欠了我们似的……”知晴撇嘴道:“奴婢瞧着这人说话也孟浪……”怎么在姑娘面前就提起什么肥料来了。许碧暗笑,道:“得了,人家就是说说种花而已,又没说错什么。那边那几棵石榴开得好,树下该是不曾用肥,你要不要去看?”知晴又是跺脚又是笑:“姑娘如今可会怄人……”许碧笑着起身往石榴树那边走。那几棵石榴树正是盛花之时,从绿树掩映之中透出来艳红似火,看着很近,其实小路蜿蜒,绕过去却见几块湖石垒着,那石榴树还是种在湖石后边的。许碧等人刚刚走近,忽然间树枝晃动,却有个女子从湖石后头闪了出来。这女子十七八岁的模样,看衣着是个丫鬟模样,耳朵上戴的却是一对儿赤金丁香,头上的珠花也十分精致,只怕比普通人家的姑娘还要讲究些。她初初从湖石后头出来时还略有一丝慌张,待见了许碧等人却先是一怔,随即就扬起了下巴:“你们是什么人?”第56章 辩论许碧今日是来给杨姨娘做法事的, 自然要穿得素淡才好。只是她来京城的时候也没想到要做法事,衣裳倒还能挑出两件来,首饰却大都有些华丽, 最后只得挑了一根灵芝头银簪, 又戴了几朵米珠与绿松石串成的珠花, 乍一看从头到脚都简朴得很,还不如这丫鬟讲究呢。看这丫鬟面上神色变化,便知道是将许碧一行人当做了出来游玩的小户人家主仆,便颇有些趾高气扬起来。既然这园子是佑王府包下了, 许碧估摸着这丫鬟多半是佑王府的人。她倒是不怕,却不想给园主人惹祸, 便道:“我们是路过的,天气太热有些中了暑气,来向这里主人借口茶喝。”说着便要示意知雨等人往回走。那丫鬟却把下巴扬得高高的, 冷笑道:“这园子今日是我们郡主包下了, 你们是什么人,也配进来!还不赶紧走呢。”许碧本来是要走的,闻言倒停下了脚步:“听说佑王府的王妃娘娘前年在铁塔寺做法事,有人背了重病的老母来拜菩萨却被挡在门外, 王妃娘娘还特地许了他们进来。不知你们这位郡主是哪个王府里的,竟连佑王妃娘娘也比不得?还是说郡主就在这里, 是我们打扰了?”那丫鬟顿时噎住了。佑王妃做法事的那件事儿,京城里不少人都知道,连皇帝都夸一句佑王妃仁善。嫡母尚且能容病人入庙, 做女儿的却不许中了暑气的人进游赏的园子歇歇脚?何况小郡主这会儿只怕还在湖上,又哪里说得到打扰呢。眼看这丫鬟无话可说,许碧轻哂,转身正要走,忽然听见石榴树后头,湖石根儿下,突然有人打了喷嚏。距离甚近,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那分明是个男子声音。那丫鬟脸色一下就白了,许碧立时明白,原来这丫鬟是偷着空子出来会人的,难怪被他们撞见,这般急火火地就要赶人。这可实在是尴尬。许碧也无意去揭破别人家的事儿,连忙一示意知雨等人,拔脚就走。偏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什么人在那里?”这声音听着还远,那丫鬟却是浑身一颤,忽然也放开声音喊道:“宝山管事你挡着这些人,我去叫人来!”许碧一怔,那湖石后头已经钻出个打扮体面的男子来,也放开喉咙喊了一声:“快叫人来,不许这些人乱闯惊了郡主的驾!”这两人放开喉咙这么一喊,那边远处立刻有了动静,两个侍卫模样的人匆匆从小路上奔来:“什么人竟敢擅闯!”这麻烦简直来得毫无道理,许碧都快要气笑了。九炼上前一步挡在她身前,手按在腰间。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那丫鬟却是得意洋洋,大声道:“这几人明知郡主在此还要乱走乱闯,定是有不轨之意,快把他们拿下!”两名侍卫向许碧等人看过来,却有点犹豫。这一行人只有九炼一个男子,还是个年轻小厮,余者皆是女眷,要说是来游园的倒是更有可能,说有不轨之意……哪有这般大喇喇来行不轨之事的?其中一名侍卫心思更灵透些,向同伴使了个眼色,便板着脸道:“此处今日有郡主尊驾,尔等不可冲撞,快退出去罢。”这倒是个息事宁人的态度。许碧也不欲多事,便点了点头。谁知那丫鬟却道:“这几人悄悄入园来,定是有不轨之心,怎能就放他们走了?两位大哥还是先把人拘起来,待郡主回府再放了不迟。若不然,万一出了什么事,谁来担这责任?”两名侍卫一想也是。佑王对这女儿宠爱有加,小郡主难免脾气大些。偏这丫鬟洗月又是郡主身边得用的人,若是她在郡主面前添油加醋几句,最后怪到他们头上来,可是吃罪不起。一名侍卫便道:“几位还是跟我们往那边去罢。若你们是良家百姓,也无须害怕,只要等郡主移驾,便可回去了。”知晴早憋了一肚子气,这会儿见两名侍卫真要上前,立刻竖起眉毛:“瞎了你们的狗眼!我们少奶奶是镇边大将军府的人,由得你们想拘就拘?”本朝的大将军有好几位,但说到镇边大将军,说的就是沈家了。两名侍卫一听暗暗叫苦,不约而同都停了脚步——镇边大将军家的女眷自然比不得郡主,却也不是他们这些小小侍卫得罪得起的。这会儿郡主又不在,他们何必自己作主得罪人呢?洗月也怔了一下。她今日借着小郡主在湖上饮宴的空闲溜出来与宝山私会,不想却撞上了人,心慌意乱之中也没细看,只见这一行人穿着不起眼,便以为不过是平头百姓,叫侍卫将他们先捉起来,待郡主走了再放人,便可将自己之事掩过去。横竖就这几个人,谅他们也不敢到佑王府上去喊冤。谁知这会儿听见抬出什么大将军的名号来,她再仔细一瞧,才发现那少奶□□上虽戴的是银簪子,身上的衣裳却是上好料子,虽然素面无织花,颜色却极润泽。尤其腰上挂着一块玉禁步,用的是上好白玉,雕出弯月里一只捣药玉兔,玉色润泽如羊脂,宝光莹莹。洗月暗恨自己方才怎么没仔细看看。可这会儿人都已经得罪了,再后悔也晚了。她不由得没了主意,下意识地转头去看那管事宝山。宝山也傻了眼,心里大骂洗月眼瞎,也不看清楚了就喊起来,如今倒成了他们没法下台。不过他到底是在外头跑惯的,比洗月“能屈能伸”些,当即干咳一声,堆起笑脸道:“这,这真是误会了……”知晴忿然道:“什么误会,分明是你们——”许碧却不想再纠缠下去了,摆手止住知晴:“既然是误会,咱们走罢。”沈家这会儿正在风口浪尖上,即使暗地里有皇帝支持,也殊为不易,无谓为了争一口闲气,再得罪上佑王府。毕竟那是皇帝的亲兄长,真闹出什么来,皇帝也为难。知晴如今总算是有了长进,虽然还是悻悻的,但见许碧无意争执,也把到了嘴边的话又硬吞了回去,只狠狠拿眼刀子剜了洗月一下,才抢过去要扶许碧。谁知就在双方都要偃旗息鼓的时候,却偏偏又有人在喊了:“什么人在那边?”这回传过来的动静可比刚才更大,一听就来了不少人。许碧不由得长叹了一声,暗想今日出门没看黄历,这莫名其妙的麻烦惹上身还甩不脱了——听那边的动静,只怕就是小郡主游湖回来了。但这会儿可不能像刚才似的一走了之,许碧只得吩咐九炼:“去说一声儿,就说咱们不知道小郡主在此,只是有些不适进来歇歇脚,这会儿就离开。打扰了郡主,还请海涵。”她一边说,一边瞥了洗月一眼。这丫鬟要是个聪明的,就在郡主跟前帮着把事儿抹平,大家各走各路的好。洗月能在小郡主身边做大丫鬟,自然不是个笨蛋。刚才一时心慌,又以为许碧等人只是普通百姓,才错做了决定。这会儿听许碧的话,分明也是不欲闹出什么事的,不由得心中暗喜,连忙抢着过去向小郡主道:“是镇边大将军沈家的女眷,中了暑气,往这园子里来讨口茶喝的。听说郡主在这里,正紧着要退出去呢。”小郡主今日玩得尽兴,心情正好,闻言便摆摆手道:“既是中了暑气,就叫她们坐着罢,横竖我们也要回去了。”这园子她也来过,如今没了牡丹花,也不过就是个普通园子罢了,还不如佑王府的花园。既然已经在湖上宴饮过了,这园子她也不想多呆。洗月心中一松,正要转回去打发了许碧等人,忽听旁边一个少女问道:“镇边大将军沈家?不就是近来拿着倭寇之事大肆宣扬,要向皇上请功的那个沈家吗?”小郡主却对朝堂之事并不关心。整个佑王府里就没几个人会谈论朝堂之事,小郡主自然更不会去打听了,当下有些疑惑地反问:“倭寇?”洗月认得这是小郡主要好的手帕交之一,右佥都御史家的姑娘司秀文。司秀文之父司俨是朝中有名的“强项御史”。先帝在位时,他曾弹劾端王的舅父,一月之内连上六次奏章。端王私下使人去说情甚至威胁,统统无用,甚至连端王都被他以妨碍朝廷公务为由弹劾了一次。当时端王军功正著,又得先帝喜爱,舅父却被弹劾得被罢了官,自觉脸面上过不去,便在节庆宫宴之上借酒盖脸,要难为司俨。谁知司俨便是正面对上了亲王,都不曾说半句软话,先帝也只能笑着说他能与当年的强项令相比,将闹僵的场面轻轻抹了过去。自此司俨就多了一个“强项御史”的绰号。佑王自己为了不招皇帝的忌惮,恨不得关起门来过日子,可是却不想把女儿也拘在府里。那些手握实权的大臣家里的姑娘结交起来还要忌讳着些,似司俨这样的清流倒是全不必顾忌的。且司秀文也是家中独女,自幼与兄弟们一同教养,琴棋书画都来得,只因为是庶出的,在外头便有些被别家嫡女排斥。小郡主自觉自己也不逊那些世家的嫡出姑娘,在这一点上便与司秀文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反而对那些唯唯喏喏的庶出女孩儿有些看不上眼。佑王虽是天潢贵胄,却是个富贵闲人,司家与他来往也不算阿谀,亦不必有结党之忧,故而也不禁着女儿。一来二去的,两人倒成了闺中密友,小郡主有什么邀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司秀文。这次生辰,自然也不例外。此时洗月自也不敢怠慢,忙陪笑道:“司姑娘说的正是,就是那个沈家。”司秀文便轻笑了一声,向小郡主道:“可真是巧了,我正想着不知沈家人是个什么模样,今日竟就碰上了呢。郡主可能叫那位沈少奶奶过来见见?”小郡主不明所以,道:“这有什么不能的。洗月去请便是。只是这沈家究竟是什么人,难道是极有名气不成?”司秀文眼见许碧已经跟着洗月走过来,便笑道:“郡主在府里怕是不知,这沈家甚是可笑。自到了江浙便寸功未立,眼看着脸面上过不去,便将倭人的癣疥之疾百般夸大,无非是要争军功罢了。如今这名声,已经传得满京城都知晓了呢。”许碧这会儿已经走到不远之处,司秀文的声音又不曾放低,一字字都被她听了个清清楚楚,顿时就恼火起来,扬声道:“这位姑娘见识着实不凡,想必是去过江浙,见识过倭人劫掠的了?”司秀文轻嗤道:“我虽不曾去过江浙,但也听说过东瀛之事。那东瀛扶桑不过一小小海岛,离我盛朝又远,能有多少兵力?岂不就如癣疥一般。倒是有些人,肆意夸大,也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许碧报之以嗤笑:“这位姑娘幸好是站在京城之中说这些风凉话,若是将这话说给那些被倭寇劫掠残害的百姓听,说给那些与倭寇死斗致伤致残乃至于牺牲身亡的将士们听,只怕是要挨耳刮子的。”司秀文的脸猛地涨红了:“你——”她出身书香之家,平日往来也多是文雅的女孩儿们,说句话都要讲究个婉转,几时听过“挨耳刮子”这样直白无礼的话?许碧截口道:“岂不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位姑娘怕是平生连个东瀛人都不曾见过,却在这里大谈什么癣疥的话,岂不可笑?古有纸上谈兵,今有空中谈倭,我可真是长见识了。”司秀文素来自诩词锋犀利,有乃父之风,怎肯被这沈家少奶奶压倒,冷笑道:“若依你这般说,朝廷要处置诸事,都要亲眼得见不成?那只怕朝中诸公都不必做事,只管到处去巡视便是。”然而要说辩论,许碧从来不怕,立刻还口道:“若是事事皆信于人,朝廷为何要设监察御史巡察地方?只管听各地官员奏事便是了。”刚才她听洗月管这女孩儿叫司姑娘,就猜她会不会就是那个要跟袁家结亲的司御史家女儿,这会儿便故意拿御史来说事儿,觑着司秀文嗤笑道:“该不会姑娘如此有见识,却不知御史是做什么的吧?还是以为御史乃是风闻奏事,朝廷也就可以风闻断事了?听几句闲话,便当成实证,不加查验妄下结论,朝廷官员若都如姑娘这般,着实可怕。”司秀文父亲就是御史,怎可能不知御史的职责?一张清秀的小脸又红了一层,已然有些压不住怒气,冷笑道:“什么闲话!袁大将军镇守江浙十余年,便是与这些海寇周旋,屡立战功,难道还会说谎不成?”许碧暗道果然是这个丫头,顿时对她的印象又差了两分,报以冷笑道:“沈大将军亦是镇守西北十余年,打得北狄不敢大举入侵,难道这样人就会说谎?”镇守边境,战功累累,这些与说不说谎根本没有必然联系。不过司秀文既然是这个逻辑,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真要论起战功来,难道沈文就比袁翦差不成?司秀文果然噎了一下,但随即强辩道:“有些人到江浙一年,却是寸功未立;有人却能清剿海匪老巢,斩首数百,却不知究竟谁的话更可信呢?”许碧哼了一声:“我不晓得谁的话更可信,只知道这十余年海匪都未能清剿,却不知是谁人之责?”司秀文耳根都红透了,怒气冲冲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那茫茫大海,本就出战不易,海匪又熟悉地形,自然是难以清剿。自前朝起,数百年海匪未绝,如何能让人在十余年内便将其清剿!”许碧讥讽地一笑:“原来姑娘也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也知道海匪熟悉地形难以清剿,奈何厚此而薄彼,十余年未竟之功,竟必欲委于一年之内不成?”这下司秀文真是无话可说了。她晓得自己是有些失了冷静,说话太急,被这位沈少奶奶抓住了把柄——袁家是镇守江浙十余年,沈家却是才去了一年,拿战功说话,的确是很不公平。许碧还在侃侃而谈:“至于倭寇之事,彼虽国小,野心却极大。且正因国小物少,才更觊觎我盛朝。须知饥饿之兽,却比吃饱了的更为危险。姑娘既对东瀛所知不多,还是莫要轻下结论为妙,免得误听人言,自己倒成了笑话。”毕竟司俨的名声很好,许碧虽然觉得他“眼瞎”,但看在他硬骨头的份上,还是打算点一点司秀文。倘若能因此搅和了袁司两家的亲事,那倒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既给袁家扯了后腿,又积了德呢,毕竟袁胜玄这种人,谁嫁他谁倒霉!司秀文紧紧抿着嘴唇没有立刻说话。她没少读书,自然知道许碧这饥兽理论有些道理。然而想到那日偶遇的袁家二公子,心里不由得又动摇起来。那日她想去书斋挑几本新出的游记,半路上马车却被迎面驶来的车给撞了。她本有些不悦,那边却下来一个娇怯怯的女孩儿,自言是初来京城不熟道路才令马车相撞,言词甚是谦卑。司秀文从她的丫鬟口中听出这女孩儿也是个庶出的,平日里谨慎惯了,这会儿撞了别家车马,便十分惶恐……司秀文自己是庶出,自是难免对同为庶出的女孩儿有些怜惜,见状反安慰了她几句,方知对方姓袁,也要去书斋挑几本琴谱。既是撞坏了司家的马车,袁姑娘便请司秀文坐了她车一同前往。谁知在书斋正挑着书,那袁姑娘的兄长倒来接妹妹了,闻听妹妹撞了别家的马车,连忙又替妹妹说了几句赔情的话,且亲自护着马车,将司秀文送回了家。恰好司御史并不在家中,便由司秀文的二哥出面,与那袁公子交谈了片刻,方知道他原来是太后娘家的堂侄,如今镇守江浙的袁大将军次子袁胜玄。司秀文的二哥与他交谈之后,倒是说他腹中颇有些文墨,并非一般行伍之中的莽夫,倒是投了契。只是碍着司御史正要弹劾沈家,不好与他多做往来,但若在外头偶尔相遇,倒是也要攀谈一番的。论起来,司秀文至今也不过只见到了袁胜玄两次,然而那人的神态容貌,却是一想起来便如在目前,竟是记得格外清楚。司秀文自小在家中做男儿教养,亲戚中的堂表兄弟不必说,便是司俨一些同年家中的子弟也见过些,然而袁胜玄却与他们都不同。那些书香之家的子弟,多数白皙温雅,便是最不羁的少年,也还是文质彬彬的。可袁胜玄却是肤色黝黑,眉目张扬,笑起来露出雪白的牙齿,像似一头年轻的野兽,既让人觉得有几分危险,却又带着野性的吸引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