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红楼]公子林砚 > 第5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节

  [红楼]公子林砚

林砚一震,这便是准许他用这种方法了。林砚心里有了底。“皇上,此事急不得!二十台立式望远镜已经都准备就绪。可以随时运往边关。手/弩已进入制作环节,想来也快了。可这些东西过去了,总还要当地驻军学会使用,也要擅于使用。所以,话本子舆论方面,可以再等一等。”司徒坤点头,“朕明白。”正说着,外头小黄门进来,“皇上,敏郡王在外求见。”林砚与司徒岳一愣,彼此对视了一眼,便听司徒坤道:“你们两个先下去吧。”二人躬身应是,退了出来。司徒岳忍不住回头望了进殿的司徒峰一眼,皱眉凑近林砚耳边,“你说他不会是察觉到我们的茶楼是故意做起来和他们打擂台的,来告状了吧?”“殿下觉得可能吗?”《柳毅传书》的话本子是皇上评价过的,不管这评价是怎么来的,至少说明,这“太虚”先生同皇上有些交际。五皇子不蠢,自然猜得到一二。而也正是猜得到,他才更不敢说什么,也更不敢去打一品茶楼的主意。更何况,生意场的事,告状?五皇子脑子还没坏!司徒岳被林砚这一副“你是傻子吗”的表情刺激了个够呛,不悦地翻了个白眼,“我就是随口说说!你至于这副样子吗?”司徒岳皱眉,“你说他到底来干嘛的?”林砚摊手耸肩,将手里的话本子递过去,“总会知道的。何须如此着急。殿下先想法子让说书的把这两个话本子熟悉了吧。《柳毅传书》已经说了四五天了,热度也已过了巅峰,呈现下滑之势。我们要快些推出新话本,稳住才行。”司徒岳应了,又嘟囔着吐槽了一番,自己就是给林砚卖命的。林砚笑嘻嘻没做理会。二人在宫门口分了手。司徒岳去了茶楼,林砚却是回了贾府。他可比不得司徒岳清闲,手上还有国子监的课业要做。尤其,林如海还特意寄了一大堆的功课过来。想到此,林砚心情瞬间低落下来。都怪宫里那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司徒坤!做皇帝的这么喜欢看戏,还这么喜欢看他的戏,真的好吗?林砚耷拉着脑袋回院,却发现门口灌木丛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林砚转过去一看,却是贾宝玉在哭。“这是怎么了?你怎地一个人在这里,身边跟着的丫头呢?”一边问着,一边将他拉进屋。红曲瞧见,诧异道:“宝二爷如何在大爷这?老太太那边都找疯了。方才,袭人还来问过呢!”林砚看向贾宝玉,面色越发疑惑了。贾宝玉却跳起来抱住林砚不撒手,“我不回去!林表哥不要把我送回去!”逆反情绪如此之大,林砚有些吃惊,给了红曲一个眼神。红曲转头退了出去。贾宝玉这才放松下来。没一会儿,有小丫头打了热水进来。贾宝玉一颗心又提了上来,见小丫头放下水便走了,暗暗松了口气。林砚瞧在眼里,不说不问,只亲自拧了帕子给他擦泪。他是不太喜欢书中的贾宝玉,可如今的贾宝玉不过六岁,尚且懵懂,有几分聪慧,几分天真,粉雕玉琢,还真让人不怎么讨厌的起来。况且,林砚也不打算把一切推到还什么都没有做的人身上。就好比贾母。即便书中的贾母执意接黛玉进府,而最终导致黛玉的结局。可此时贾母什么都还没做,且对他尚算不错。他即便做不到投桃报李,却也不想自己因为过于忌惮原著,过于沉浸在已知的故事里,而乱了心性。可巧,贾宝玉是个感性的,林砚越是如此,他便哭得越发厉害了,反倒自己说起前因后果来。“大姐姐自打从梅花庵回来,便拘着我读书。我不肯,她便告诉父亲,父亲总要骂我一顿。我同老太太说,老太太却也不如往常那般护着我了,反叫我好好进学。说大姐姐是为了我好!”林砚目光幽闪。二房终究是不一样了!书里,二房占据当家人地位,有贾母撑腰,有贵妃靠山,宝玉自然可以仗着年纪小胡闹。可如今,二房落入尴尬境地,虽有贾元春“至孝”之举,却也只是对她个人有些效果,无法惠及二房。贾政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这点,想来贾政自己清楚,贾元春清楚,贾母更清楚。而贾兰?不说从贾母贾政到贾元春都对这个孩子的关注不够,更别说贾兰还不满两岁,看得出什么?因此,他们也只有将期盼放在已经到了年纪进学,且还算聪慧有灵性的宝玉身上。也唯有他立起来,二房才有希望。老太太想以幼代长的心思还有机会实现。所以,便是老太太再宠宝玉,如今也必是要他出息的。林砚笑起来,果然,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境遇之下,命运会截然不同。“我已许久没见过太太了。他们都说太太去天上了。我今日碰见大伯,大伯还说……还说太太死了,说太太是蛇蝎毒妇,说我是她儿子,也不是个好东西。”林砚一滞,这般瞧来,并不只是为了读书的问题。而以贾宝玉的年纪,让他承受家庭巨变,生母去世,还背负罪名,确实难为了他。可对于王氏,他不能说太多,毕竟倘或真说起来,这场棋局从一开始便有他的出谋划策在内。因此,他只能自动忽略掉,反问说:“你不喜欢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大姐姐说我将来要去考功名,要做一品大官。可在我瞧来,那些都是禄蠹!”六岁的孩子,倒知道什么是禄蠹。林砚突然笑了,“我父亲你姑父也是读书人,更是你口中的大官。便是我,往后也是从科举入仕,也都是禄蠹吗?”贾宝玉愣了,其实他不过这么一说,并没有骂林如海和林砚的意思。听得林砚这么问,想到自己此语好似是连他们一起骂进去的了,很是不好意思,一张脸涨得通红。“林表哥自然同他们不一样。我虽未见过姑父,但从表哥来看,姑父也必定是光风霁月之人。”他虽同林砚交往不多,可对这个长得好看的表哥一直是很喜欢的。林砚摇头,“这么说来,你也承认朝中官员并非都是贪求官位俸禄,为权势利益弯腰,成为其奴隶的人,是吗?”贾宝玉未曾想过这个问题,一时有些懵。林砚又问,“再有,难道在你眼里,读书便只是为了做官,而你不想做官,便可以不读书了吗?”“那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以明理,以增智,以修身。知是非而分善恶,晓黑白而辨忠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仰着小脑袋,“就是表哥曾说过的,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林砚一愣,“你小小年纪,也知道这个?”“我已上了族学了,夫子有说。夫子时常夸表哥,说表哥是有大才之人,且难得的是还有大义。”林砚讶然,摸了摸鼻子有些心虚,他现在这么有名了吗?二人正说着,红曲已通知贾母院里,贾元春已亲自过来寻了。贾宝玉瞧见,一张脸瞬间垮了下来。“宝玉,同姐姐回去吧!”贾宝玉心下不愿,却到底还是走了过去。贾元春松了口气,牵着他,福身谢过林砚。待他们二人走了,秋鸣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林砚急忙接过拆开一瞧,却见里头只一句话。林如海遇刺!生死不知!林砚心尖仿佛被人狠狠砸了一锤子,面色大白,身形摇晃,手一抖,信笺松开,飘落下来。作者有话要说:林哥哥不是圣父。对贾宝玉,只是因为这时候贾宝玉还小。刚巧碰上来,有感而发,说上几句。若贾宝玉能想得明白,自然是好事。若想不明白。林哥哥也没有去做知心哥哥引导贾宝玉的意思。林哥哥事情太多,很忙。顾不到贾宝玉。而之所以有这一段剧情,是我想借此说明二房的处境变化,为后文做铺垫。也是想体现林哥哥的行事和心境。就好比一些重生文吧。从主角的角度出发,前世害得他那么惨的人,他报复并没有错。可对于配角来说,前生是前生,我这辈子对你还什么都没干了。就糟了你的报复是不是很冤?而主角如果沉浸在上辈子的痛苦里,一味报复,也便已丧失了心性。我不希望林哥哥因为知道红楼,而成为这样的人。就是王氏。林哥哥有不喜,但最初也没打算出手。只是想顺手帮一下贾琏。所以带着贾琏去了沈府。而在贾琏与沈家关系越来越亲密了之后,林哥哥便是因为沈家的缘故,也会同贾琏站在同一阵线。这是立场的问题,而非林哥哥因为书中的人物偏见而去害人。再有,王氏那一出事的开始是他们设计好的,可结局却不是。这点我后文会说。有些线,我有铺,但还没展开。大家不要急。再有,说一下宝玉。我可能黑了贾元春,黑了贾政,黑了王氏,但不太想去黑他。因为我总觉得即便他有种种不好,但其心是好的。他的身上仍旧可以看到很多的优点。他和贾母和王氏永远不可能等同。换句话说,我觉得他其实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可惜,孩童时期最好的教养便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而贾政和王氏教了什么?贾府又是什么环境?贾宝玉每日见到的贾府的男人都是什么德行?这般环境之下,贾政又只知强硬的打骂,而贾母却只知一味的宠溺。多种原因造就了他无法担当起责任的性格。而即便如此,即便是在贾府这样的乌糟糟的环境之下,他还是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保有他的天真,他的纯良。黛玉不会配给贾宝玉。但贾宝玉,我不打算去黑。后面贾宝玉会怎么样,看后文发展吧。第58章 江南事了宣政殿。“放肆!好大的胆子!堂堂巡盐御史府邸也敢夜闯,朝廷命官都敢刺杀!甄家这是要反了吗?”司徒峰跪着,额头贴着青石板,“父皇息怒!儿臣……儿臣也不知甄家会做出这等事。今日一早,王府的总管说甄家来人求见。儿臣本以为只是寻常来往,却谁知,他竟带了两大箱子的金银。儿臣吓了一跳,深觉此事不寻常,几番套话,才晓得原来是林大人握住了甄家贪赃枉法,谋财害命的铁证,便是去岁父皇遣往江南查办的钦差也是死在他们的手里。此乃大罪。甄家怕林大人揭发出来,便生了杀心,买通了好几个江湖匪类欲假做强盗,欲深夜潜入巡盐御史府邸。儿臣得知此等事情,当真是吓得神魂俱散。直接把人扣押了起来,入宫禀报父皇,不敢耽搁。还请父皇派人通知,否则儿臣只怕林大人已经……已经……”司徒坤抓起桌上的镇纸扔过去,司徒峰也不敢避,那玉狮子镇纸砸在背上,连哼都没敢哼一声。“人在哪?”既问甄家的人,便代表至少眼前这一关,算是过了。司徒峰松了口气,“儿臣让人关在府上。”司徒坤咬牙,“戴权,传旨刑部……不,叫贺煊随老五回府拿人,秘审!”贺煊乃是御前一等带刀侍卫,司徒坤的心腹。说了刑部二字又转了个弯,特意交代秘审,怕是恐甄家的人得了信,越发狗急跳墙吧?司徒峰哆哆嗦嗦地应了,退了出去。司徒坤这才招手让暗卫出来,暗卫将一封折子递上,“半个时辰前刚得的消息,属下本想尽快送上来,谁知敏郡王正巧在。”司徒坤神色一闪,接过来,果然,说的正是江南之事。巡盐御史府邸遇匪,他派去的两大暗卫一死一重伤,林如海昏迷不醒。司徒坤手一抖,“白芷那边怎么说,林砚可知道了?”“恐不知道。白芷未传消息过来。属下这边的消息来得快。而敏郡王晓得,怕是因甄家上京藏银的人是在未行事时便提前动身,因而敏郡王觉得此事还可回转,特来禀报。”这话说得轻巧,可司徒坤心里如何不明白。甄家携带大批金银都到京了,那么江南怎会还没有动手?遣送家财本就是甄家的破釜沉舟之举。恐怕送银的人一离开,那边就已行事了。这点他想得到,老五不可能想不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