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 143. 地理(十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143. 地理(十三)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张良一直是不愿意承认的,不想承认这样凶残的秦朝会是一个被大众认可的国家。


太残忍了,不是吗?


西周是统一的,但是东周从春秋开始便是各国争霸,轮流在这片土地上称王,战国也这样,有什么不好的嘛?


没有秦国来进行这个大一统的行为,他们韩国,项家的楚国,甚至是赵国、魏国等等国家,都好好的存在着。


就是因为秦国的国君,尤其是这个嬴政,有了不该有的私欲,才会让这么多国家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就比如张良自己,时常走在宽阔的道路上,身边人来人往,但是依旧觉得自己是没有归属感的人,不像那些秦国的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国家战死。


他早该在韩国覆灭的时候,就跟着一起死了,又或者是,那个时候的张良已经死了,现在只不过是复仇的火焰在支撑着。


而原本,他以往所有的六国人都应该是一个态度,但是事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他自己看到的大秦的场景,和天书分析的情感,无处不暴露出来,这些人无论是韩赵魏,又或者是楚燕齐,都已经放下了国破的惨痛,甚至是因为这个家亡的,也有不少选择了和自己和解。


张良没办法和解,即使知道了,这些人不是碍于大秦的强盛,也不是一时的虚伪,而是真的觉得,大秦很好。


张良默默无言。


理智上他也认可这样的结论,就像是天书说的那样,百姓不会考虑在皇位上的天子究竟喜欢吃酸的还是吃甜的,他们只想着这个皇帝有没有关心到底层百姓。


这里的关心不是说逢年过节来看看,他们对皇帝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也没有陪伴的市区,只是想在政策上,会有关照百姓的可能。


甚至,他们能接受一些政策的不完美,但是不能接受全盘的欺骗。


这也是他们的诉求,有时候想要清醒的了解更多的事情,哪怕不识字,只听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也不错。


张良见到的笑着的黔首变多了,带着笑容种地,这是多么喜悦才干的出来的事情,而这样的人在沛县比比皆是。


“我们沛县啊,比隔壁县都做的好多了,按照天书的话来说,我们的幸福指数都要高很多。”范增回来这么多天,也收拾好了心情,对于他来说从一开始的难以置信,到现在的坦然接受,也就经历了一场旅游的时间门。


问他为什么之前在沛县县学的时候没发现?


那自然是阶级不对,范增虽然年老,但是一直有钱,花在自己身上的更是从来不会吝啬,也就不知道县学对很多贫苦大众来说,不是认识世界,也也不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奥秘,而是觉得学了能赚更多的钱,过上好日子。


这很简单,看着谁就会把目光投射到谁身上去,他代入的最多是曾经求学经历上的自己,自然不会知道,学习这个机会,足够让很多人欢欣雀跃,觉得从此生活都有了奔头。


在离开沛县的这些天,见识到了很多东西,回到沛县也不是逃避。


和张良不同的是,范增已经做好了决定。


这个决定呢,一不像张良,只想着龟缩在沛县的一亩三分地,甚至原先他是最主动和家长沟通聊天的。


范增和张良都心知肚明,当时的张良是利用小孩这些跳板,比其他所有的手段和大秦的人的接触都要更接近一些。


而现在不再沟通,也是发现了,没什么用,这些家长并不是原先认为的那样,因为理解不了所以对他的话都如同耳旁风那样。


而是他们不认为秦朝会有事,所以不会做第二手准备。


而一些认同张良的观点的,秦朝就二世,甚至都没有第二个皇帝能顶着大秦的标志在弹幕聊天,他们认可大秦没有未来。


但是即使是这么一批人,也不愿意做二手准备,哪怕只是囤些粮。


嗯,张良原本是想骗着这些人在要交出去的粮食的税上动手脚的,在合理的范围内,先囤一部分,这样要缴的税收就会少点,而沛县这里的官员在萧何的带领下都勉强能算是好人,不太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但是正等到他以为自己的劝说卓有成效的时候,发现这些人根本就是先答应下来,然后不管。


估计是以为他对秦朝的法律不熟悉,是个专注于研究知识的,也对他比较宽容。


但是,张良并不需要这种宽容,也不需要这些人不理解但是尊重他的“个人爱好”,更不需要他们替他在萧何面前求情。


这太离谱。


在外面的也是,那些人因为没有教学的这层关系在,对他就没有那么宽容,直接是被各种撵。


回来也是因为对那些人都没了期待,准备在沛县,先解决这些更好说话的人。


说不定帮助他们认清这大秦的真面目,就会跟着他一起造反呢?


刻意骗过自己的事情,被天书一下子揭穿了,这些人不是不懂,正是因为太懂了。


他们是发自内心觉得,秦朝比战国时期的统治更好!


这……这怎么可能,秦朝该有的压迫一样没少啊?


那长城,明明可以让蒙家军修,那么多人呢,但是非要加重黔首的徭役,这种行为怎么会被大众接受?


还有那些水利设施,比在秦国时期更多的水力,投入进去的,全是要服役的黔首。


更别提赋税什么都没减轻,管的还比之前都严格,这些究竟是怎么忍耐的,为什么能忍耐。


是黔首不如贵族有气节吗?


张良回忆之前,实际上他自己也没有发现贵族的气节在哪里。


大秦攻陷六国,一开始并没有让贵族也献上自己的东西,只不过是对贵族的出行有了限制,处于各种考虑。


但是贵族的尊严并不会因为别人指手画脚的区域是大是小而改变,但是会因为这样而决心反叛。


也就是那个时候,有很多人跟张良说,灌输作为第一个被灭的国家有多么憋屈,这背后都是大秦的暴虐导致的,是大秦的私欲。


就那样,一遍遍地被迫了解两国直接的“血海深仇”,张良成了现在这样。


不愿意相信大秦对人,比原来的六国要好很多,即使他现在参与的,就是大秦的“福利设施”中的一部分。


六国有关心到底层的教育问题吗?会只收一点东西,就无私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吗?


这些都不要过脑子,张良都知道不会。


但是他坚定地觉得,如果没有天书,嬴政也不会,这想法,倒也没错。


只不过,用自己脑内的预想,来揣测已经做了开办学校这样行为的嬴政,换个世界背景会不会依旧开办秦朝,而如果没开,这个世界也是作秀而已。


这样的想法,实在是不可取。


毕竟“论心无完人”,这个道理没有人比张良更懂,也没有人比张良更不愿意懂。


张良在天书的屡次提点下,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那就是他似乎是没办法推翻大秦了。


在沛县,同样要面临这样问题的,还有范增。


之前也说了,范增比张良更快地接受了这件事,那就是推翻大秦这个任务完不成了。


张良痛苦,不愿意相信,所以逃避。


范增也痛苦,不过范增选择相信,然后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范增选中了跟着刘邦混吃混喝,努力多货些时日,一点能见到大秦分崩离析的现场。


毕竟从天书的评价里面,嬴政到了晚年也依旧没有昏聩,但是他总会死!


也是卑微,范增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只能等着嬴政有一天死掉,这样继承人即位。


即使是被夸的天花乱坠的公子扶苏,范增也清楚他是没有那个能力的。


嬴政虽然是那种说一不二的强硬性格,但是在他在位期间门,有满朝文武作为他的武器。


嬴政的个人魅力,从天书也顺着他就能看出来了,是真的很顶。


满朝文武会努力让大秦发展得更加平稳,但是他们不会用同样的情绪为公子扶苏服务。


而大秦的问题,也会在公子扶苏当政的时候,范增准备努力活着,看看自己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


实际上张良比他更有这个时间门,因为张良年轻,看到的机会就更大些。


张良……


张良无语,什么时候自己得靠这样的手段来维持内心了,好怪。


张良在试图说服自己,只要能让大秦有自己的“报应”,那么就不亏。


与此同时,天书在接着讲剩下的知识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


这个还真没有考虑过。


刘邦转头看向张良,“子房,你知道吗?”


好问题,这谁能知道呢?


但是因为问的不是自己,韩信在心里高呼三声,好问题,真是个好问题,然后试图围观张良的窘迫,但是张良是谁?


张良老神在在地说了句,“陛下何故担心,无论是能容纳多少人,我们大汉的人数都远远不够。”


是哦,刘邦一下子就无所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就像是看童话故事一样,一开始会担心公主和王子会不会好好生活,而长大了之后再听。


嗯,我们这些既不是王子又不是公主,每天为了生活奔波的,考虑这些做什么呢?


和自己无关,一下子就轻松了很多。


哇,真是狡猾。


韩信和萧何对视了一眼,双方都确定,张良这个转移话题的能力是真的强。


但是也真的抓中了刘邦会听的点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