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 113. 物理(十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113. 物理(十八)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不少人从天书短短几句话之中发现了商机,甚至天书还给他们找了受众。


展示的那些装订的,不是书画就是儒学经典佛道典籍,都是要么有钱,要么咬咬牙也会掏钱的群体,太合适不过了。


纸张还没做出来,已经有嗅到商机的商家,开始联系有审美有名气的画家,给这装订的几个不同的办法,都做上新奇又好看的造型了。


这些大多是秦汉的商人,因为啊,宋朝的商人都已经把这些玩出花样来了,倒是觉得有的书上打的流苏,造型十分别致,可以照着卖一卖。


这就属于眼光独到类型,一眼能看到和编的具有现代特色的流苏,也是很难得的。


诸葛亮摇着羽扇,看着天书上展示的各种华丽款式装裱,心里计算着要是夫人和自己设计,能赚回来多少钱。


离家在外才知道钱有多重要,特别是来了曹操治下的许都,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曹操是正站在上风的。


甚至他还在对内争天下的时候,对外用计谋收服了,在李傕、郭汜起兵后,趁机参与中原混战的南匈奴,并且从匈奴手中救回了才华横溢的蔡文姬。


天下动乱,但是曹操这儿是安全的,毕竟就诸葛亮的谋略,和这些天呆在这儿的体感来说,只有曹操他们谋算着怎么打别人的份。


甚至考虑的是,怎么花最少的钱,打最漂亮的战斗。


不得不说,几乎无后顾之忧的战斗,看起来就比那《出师表》里面,他自己殚精竭虑的日子过得舒心。


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天,胸有大志,但是年纪尚轻的诸葛亮,还是没能想明白,那文章里的“先帝”和幼主,难道是救过他的命吗。


又或者,诸葛亮看着前面在微服私访,体会民情的刘协,看着身侧不自觉比以往更加注意体态的荀彧。


难道是移情作用?死去的先帝,年幼的少主,“蜀汉”之名?


没亲身体会过诸葛亮没办法代入那个人到中老年之后,依旧满心期待着扶持蜀汉的那个蜀汉的丞相。


但是,他能看到现在的风雨飘摇的大汉,是乱世,但乱世之下也有和谐安康的地方。


被挟持的幼主没有权利,没学过帝王之学,微服私访没一会儿就已经沉浸在了新奇的玩意中。


荀彧能接受信誓旦旦要出来体会民生疾苦的幼帝,欢天喜地地遗忘了本心,一味往新奇之物上看的样子。


但是,诸葛亮没办法,他受不了自己寄予厚望的汉主是这个模样。


他想,或许想要维持大汉的荣光,也不一定要有名义上的大汉,名义上的有汉王室血脉的帝王。


就像是天书所说,即使在千年、万年之后,人们依旧会因为曾经历史上有个辉煌的大汉王朝,于是自信地向世界宣告,自己是汉人。


这才是大汉的骄傲所在。


诸葛亮头脑风暴了一会儿,又暂时压下去了内心的想法,现在曹操没有强制让他表态,那么他当做黄月英的丈夫,在曹营生活也是极好的。


准备装聋作哑的诸葛亮,十分坦然地接着跟刘协走,他和刘协负责买买买,荀彧负责付钱。


这一天的行程下来,传到曹操耳朵里的时候,直骂诸葛亮狡黠。


郭嘉在旁喝着茶水,没酒的日子每一秒都是度日如年,说出的话也格外地风凉。


“谁让主公您看中了人家的名气、仁义和脑子呢?”


曹操算是对自己这个谋士无语了,自从天书出现之后,郭嘉一天比一天嚣张,看看现在,都敢跟他没大没小地说这话了。


“难道不是你想看看诸葛亮这个人的吗?”


听到曹操这个话,郭嘉脸都绿了。


“别人不知道,主公你还不知道?”


曹操听这句话就想笑,没别的,他可太知道了。


“谁能想到诸葛亮和我们差这么多?”


郭嘉看到诸葛亮的时候,那张脸嫩的能滴出水来。


他就说,怎么之前没听说过诸葛亮的名头,诸葛家走动的人也不少,一直只当做是隐士,没想到竟然是年纪小,根本还没来得及扬名。


在这个年纪小的基础上,郭嘉就对诸葛亮能刚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里读完书,就能耐着性子在家种地这件事敬佩不已。


大家都是聪明人,谁不知道谁呢,他郭嘉一开始恃才傲物,也是有着想要在这乱世里做出一番成就来的想法的,当然现在也有。


郭嘉没有耐心在家种地,更没耐心像是姜太公一般,等着愿者上钩,更不会在天书给他扬名的时候,直接避开风头,选择亲自体会民情。


诸葛亮去过江东的事情,别说是曹操了,郭嘉都知道。


而且啊,郭嘉还知道,现在在江东混得风生水起的那个年轻的县官庞统,正是诸葛亮的同窗,似乎两人还并称“卧龙凤雏”。


郭嘉扼腕叹息,诸葛亮从江东离开的时候,就应该把庞统也一起带出来才对。


现在曹操的领土越来越大,太缺有脑子敢谋算的谋臣了,特别是能治民的,稀缺人才。


三国的人各有各的成算,江思瑶也是,她秉承着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则,也一并将印刷术也说了。


【如果说指南针的出现让人们在大海上的航行更有方向感,从而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还有帮助咱李广大将军封侯!”


武将之间不像是文官,总有说不完的新角度,他们比较专一,逮着一个话题啊就能一直说下去。


李广也不生气,这么说好啊,这么说不就意味着,“老李我啊,在后世可是有名有姓的,不像是个别人,说不定在史书里就出个名字,连路痴这样的故事都没有咧!”


李广是会戳人心窝子的,在场的除了卫青、霍去病,也就刘彻是在后世也声名赫赫的。


刘彻哈哈大笑,也没说李广说得如何,但也顺着他的话在说,“就是就是,在后世没个名气的人,连被看笑话的资格都没有。”


被看笑话还是件好事不成?


李广一双虎目都快瞪圆乎了,刘彻不接招,只装模作样地拿着手里的奏折,反复地观看。


半晌,来了句,“还是天书给看的,那个纸好啊,装订的也好。”


要不是这是皇帝,文武百官都能怼上一句了。


还用你说?


天书的声音还在继续。


【火药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掌握爆炸的能力,对科技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没有火药的秦汉不知道火药出现了会带来什么科技作用,但是已经有火药的宋,大家其实都不懂天书说的科技,在没讲物理之前,大宋有没有出现过。


“难道科技不是天书带来的吗?”


苏轼现在乖觉的很,他和弟弟以及父亲一门三进士之后,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


这波澜倒不是觉得他们家在科考“舞弊”,自是没有那一回事的,而是啊,很多人觉得,既然他苏轼在仕途上也走得不顺,干脆就别给要职,就放个闲职,让他做做就挺好的。


甚至还有说他弟弟苏辙的,当官不好好当官,只顾着自家的私情,一年到头“捞哥哥”能有什么政绩。


可把苏轼给气迷糊了,他自己是个什么人他自己清楚,弟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更清楚。


他确实,在人情世故上,在官场这一块应该是没有那个能力身居高位的,但是如果弟弟有,却被自己耽误了,那么他能气自己一辈子!


苏辙倒是无所谓,甚至来宽慰他。


“哥,要是真给咱俩闲职,也是好事。”


“好在何处?你不是最想要为民请愿,想给百姓做点实事吗?要是真在官场当个活摆件,能高兴?”苏轼愁眉苦脸,但是也没辙,他倒是想写诗词抨击这件事,但如果。


如果这是皇上也默许的呢?他这一抨击,不就正是自己被贬的第一个原因吗?


“好在,我不用费劲心力做更好的实绩,来捞你呀。”苏辙一本正经地说这话,得到了苏轼当场回怼的四个字“想都别想”。


苏轼一边开始找纸笔准备创作,一边在嘴里嘟囔着,“我可是你的亲哥哥,难道你还不打算捞我不成?”


“捞捞捞,一定捞,我发誓,哪怕是为了哥哥做到宰执,也要努力把哥哥捞出来。”


兄弟俩毫不避讳地说着被贬,晋升之类的话,实际上并没有把天书的“预言”当回事。


或者说,他们并不信。


有些人或许会因为,从天书口中得知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就放弃努力。


或许知道自己会烂到地心里,就干脆摆烂,但是他们兄弟俩不会。


就像是,如果在李白面前提前作出了他的诗句,那么你会成为李白,他会变得碌碌无为吗?


不会,李白的才华足以让他写出别的,甚至更好的,说不定有你之后,他意识到了文学之路更适合他,放弃对仕途的追求。


毕竟他和骆宾王一样,都不太适合走仕途的样子。


知道自己的未来,苏轼一家也没有唉声叹气,亦或者是沾沾自喜,面对朝堂的“排挤”,苏轼选择展露自己的才华反击。


写词,没有什么人比大宋潮流分享官苏轼更爱写词的了,他不准备正面回应朝堂里的腥风血雨。


反正他们一家的进士是实打实的,才华是实打实的,与其进行辩论,不如写一首让人耳目一新的词出来。


官场上的那些人暂且不论,在百姓这里的口碑要保持好,毕竟。


苏轼可是有点在意自己的身后名的,要努力洗刷掉啃弟弟的风评!


有人为自己的风评担忧,江思瑶自然是不背这个黑锅,因为想扣给她,她都没这个意识。


【造纸术让人类得到了一种全新的保留历史和文明的载体,使得人类文明不再轻易断代。


而印刷术,在造纸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播。


就像是,会了九九乘法表的人,很难想象结绳计数会怎么操作,大家会想,一个个数,不浪费时间吗?


有了文字的人,也对没有文字的表示惊讶,只靠口口相传,能确保信息的准确吗?


三皇五帝的结绳记事演化到了夏商时期的龟甲、兽骨留存文字,再到竹简、木刻、石刻等等记录的手段,一个个都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正是因为有文字记录,才会有下一代的人通过文字了解曾经发生的事情。


造纸术造出来的纸便宜大碗,当然,如果要高端的,也有商家加入一些精巧的构思,让纸从白色变成别的颜色,带上花纹,带上香味,都是能做到的。


走高端路线,可以满足贵族们对审美的要求,走低端路线,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成本,让寒门学子不再为学习的高昂投入而发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