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 103. 物理(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103. 物理(八)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扶苏没有打仗的机会,实际上他们还有釜底抽薪的手段,就是让嬴政自己去打仗,扶苏留家里看家。


不过,自从知道嬴政活不过刘邦之后,他们就有些抗拒嬴政出行的事情了。


毕竟,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要是没了,这群人是真的会发疯。


李斯对嬴政是忠心的,这种忠心建立在嬴政活着的时候,在他心里的排行,差不多会是嬴政第一,他第二,儿子那些都得靠后排了,但是嬴政死了,他自己就顺位上去了。


像李斯这样的人,在大秦不在少数。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七国各有特色,但是秦国在里面,就像是一个纯血战士闯进了文人、剑客的交流圈子,最初甚至有人觉得秦国是蛮夷之邦。


就连李斯也说过“士不产于秦”,意思就是那些文人墨客、谋臣学者,不是本土的秦国人。


这是他在《谏逐客书》中所言,写这份谏言的背景,是我们都熟知的“郑国渠事件”。


郑国给秦修郑国渠,他是个有真材实料的治水能人,郑国渠本身也修的很好,虽然郑国渠现在已经被废弃了。


当然,这不怪郑国渠,实在是黄河母亲的脾气比较莫测,在刘彻时期就又泥沙堵塞问题了,白公提出在郑国渠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再修一条水渠,就是现在的白渠。就连白渠也经过了废弃、重建、废弃、重建这个步骤,现在应该是废弃了。


不过这条曾经是“嬴政、刘彻史诗级合作项目之一”的郑国渠,在秦朝也是给大家伙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毕竟旱灾、洪涝在古代堪比核武器,百姓存活率基地,优秀的水利工程是极佳的利民措施。


如果,郑国没被秦国发现他的动机不纯的话。那么甚至会是个君臣相和的故事,但是被发现了,这位水利专家甚至一度遇见了职场危机。


他作为一个韩派来的,试图用修水渠的政策“疲秦”从而无力攻打韩的这么一位水工,原本是会被叛国罪处死的,正是李斯用这些话劝了下来。


李斯说,大秦没有这样的人才,但是这样的人才来到大秦之后,会忠于王上。


嬴政听了李斯的劝,没有把来秦国的他国能人都赶出去,李斯这个楚国人也得以留在大秦,最终成为大秦的丞相。


大秦没有人才,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培养人才的良好渠道,缺乏底蕴一回事,本身也不注重是另一回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七国的实力都不俗,如果不是大秦专注武力值上的发育,也没机会打败六国。


而李斯这些外来的能人,对大秦的归属感,最初建立的点,应当也是有雄才大略的嬴政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宏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而这个平台,在嬴政并没有因为韩的“间谍”而耿耿于怀,而是从谏如流,依旧愿意相信他们这些“外国”的能臣,也没有穿小鞋之类的,一视同仁地对待。


这让愿意留下来的人不说是愿意为了嬴政肝脑涂地吧,怎么也是是忠诚度极高,虽然是特定接收人是嬴政的忠诚。


原本也没有这么强烈的和匈奴一决高下的心,实在是,在他们知道嬴政有很大概率会早死的时候,就很想找出来是什么原因。


经过严密的分析,有可能是吃丹药吃过头了,导致身体的亏空,于是身体强健如嬴政也短寿了。


这就是他们在睁眼说瞎话了,毕竟战国时期的人均寿命只有31岁,嬴政十三岁即位,差不多是现在刚上初中的水准,到了二十三岁,我们大学毕业的年纪,他就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


政哥虽然死的仓促了些,但是五十岁已经不短了,就是如果真的能长生,就再好不过了。


从政哥这个业绩来看,十年统一六国,再多给一段时间,未必不能比元朝更生猛。


好消息是,现在的政哥还算年轻,三十多岁,也算风华正茂,想做什么都还来得及。


大臣们分析出来了丹药这方面的问题,自然也不会放任自流。他们已经再次去踩了一下徐福,保证这个人以后即使科研搞好了,也没有机会到嬴政的面前妖言惑众了。


那赵高更是,就算嬴政可以原谅他,其他人都原谅不了了。


李斯手里还捏着赵高想扶持胡亥,插手皇室继承权的时期,他准备这次如果陛下同意去攻打匈奴,花点心思也得把这个人从宫殿内弄出去。


以大战的名义,实则把这个大秦的祸害给处理掉。


而除了丹药,另一个问题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刺客。


六国余孽直到现在都没有死心,一直在派刺客来谋害陛下。


而陛下又有巡视疆土的习惯,不巡视也不行,国土面积变大,除了藏在暗处的、试图复国的六国余孽,还有很多心思浮动的,想要惹起动乱,乘机浑水摸鱼的人。


嬴政的巡视,一方面是安心,安了想要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大秦人们的心,另一方面则是需要他来镇压宵小。


当然,纵观历史,也很少有被困在皇宫的皇帝,大家都会去避暑、去东游、去南巡,去各种地方,呆在皇宫的时间并不算多。


但是皇宫确实比外面安全很多,像是荆轲这种,所以大家都猜测,如果出什么意外的话,会是在路上丧生。


嬴政本人十分无语,他什么风浪没见过?


这些人怎么就这么不把他当大王,像是会悄悄死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一样。


如果他真的这么容易死掉,早在赵国当质子的时候,就活不下来了。


真是小题大做。


要嬴政说,也就是那个自己吃丹药吃过头了,碰见个小病就没了,他现在什么都不吃,还活不过那个嬴政?


“行了行了,别在我面前刷宝了,有时间还是看看天书讲的,大秦很需要。”


嬴政把扶苏的脑袋转向天上,天书讲的内容比他们研究出来的有用多了。


说实话,比他们研究出来的要更加实用多了。


不光是秦,其他的地方也缺个正经选拔人的渠道。


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演变到了东周成了求贤纳士,用各种渠道养门客。


就像是刘邦想要去投信陵君一样,信陵君广招门客,就像是现在发招聘广告一样。


而这些制度到了秦国,实际上是被商鞅优化了,优化成了军功制度,但是有武官也得有文官。


后来啊,秦朝官员的选任变成了荐举制。


这也是刘邦为什么要和萧何商量的原因,他想当合法合规的泗水亭长,是需要经过保举之后,才能任职。


不过,保举和被保举的人是不能有太过紧密的关联的,如果被保举的人有罪,那么也会连累到保举的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