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 89. 化学(五十三) 因为天书一句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89. 化学(五十三) 因为天书一句话,……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因为天书一句话,积极开始筹办属于华夏人自己的奖项的,远远不止皇帝组们,也有各种除了钱没别的拿手才艺的人,想要借这个机会出名的。


衣锦还乡之后,重修祖宅、祖坟也好,修桥补路也罢,都是为了博一个好名声。


而天书提出的这个,是大家都没有想过的操作。


也不是没有类似刷声望的东西,比如说著书类的,南朝时期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明成祖安排人修的《永乐大典》,都是能让自己也跟着书名垂青史。


也有办各种宴会的,古人宴会上喜欢吟诗作赋,也有借此刷名望的意思。一旦会有名垂青史的诗句流传的话,办宴会的主人也能蹭着点。


不过,这些都不如天书给的办法有用。


安排一个比赛,然后给获胜的人颁奖,这样以后有相似的比赛,都会提到他们这个比赛。


多合适,甚至可以在比赛结束之后,再办宴会,再刷一波声望值。


为了身后名气,有些人是不吝啬在金钱上的消耗的。


而且,天书都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范例了,这个名字奇奇怪怪的,叫做“诺贝尔”的外国人,能成功被大家记住,应该也有这个奖项一半的功劳。


另一半自然是造出来了火药,太神奇了,难道是国外的炼丹师?


江思瑶自然不知道,已经有人猜测诺贝尔是炼丹师了,她正兴致勃勃地接着学金属。


【矿物、气体等都讲了,我们讲些金属相关的吧。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最初的石器到了夏商时期的青铜器,之后进入了铁器时代。


有人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会使用工具,这工具在三皇五帝时期就被广泛运用了。


一开始有人用石头打磨成的石刀、石镰,之后,对工具的使用不仅仅局限在了打磨上,逐渐开始煅烧石头,发现了铜矿、铁矿之后,花样就变多了。


在夏商时候,锻造出了青铜器,比如传说中启有九鼎,嗯,一直不知道是真的九个鼎,还是铸造了一个名为“九鼎”的鼎,但是不妨事,能证明那个时候有了青铜器。】


启听到这种话,整个人都炸毛了,不为别的,他辛辛苦苦建造出来的东西!怎么会,怎么会连个鼎都没留下去?


本来嘛,材料不算多,启也是在想,这鼎是真的建九个,还是造一个叫做“九鼎”的鼎来偷懒,现在。


偷懒?这绝对不能偷懒!


一个鼎失踪的概率可太大了,九鼎的话,少一个还有八个!怎么都能让后人知道我们夏朝有这个实力造九鼎!


【商周的青铜器就很发达啦,比如咱一直知道的“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的事情,“司”和“后”是同一个字的事情,让鼎被迫拥有了两个名字。】


商王祖庚(或者是祖甲),看着天书上展示的破破烂烂的鼎,又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豪华的,为了祭祀母亲,特地设计的鼎。


语气有些迟疑,“上面那,是我的鼎?”


倒也不能怪他迟疑,他目光所及,没有一个朝臣敢和他对视的。


无他,实在是太斑驳了些。


现在鼎是刚刚建造出来,因为是祭祀,大家都很郑重。


古代嘛,也是有自己的信仰的,但是和周不同,夏商的信仰是天地、是祖先。


商纣王被叫做最后一位人皇不是没有原因的,周朝开始君权天授,《封神榜》里面,姜子牙代天封神。实际上,周也确实否定了商的祖先神,改成了上天神。


祖先神,就是咱的老祖宗们,商朝信这个,是真的相信会在天上庇佑的那种。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神话故事,但是,神话故事里面,权利最大、地位最高的是祖先神,然后还给其他神明都分封了职位。


会有后母戊鼎来祭祀妈妈,是太过正常的事情,鼎被打磨的锃光瓦亮,和有岁月痕迹的现在,简直判若两鼎。


朝臣们也有胆子大的,另辟蹊径开始夸。


当然得找个新角度,难道说,王啊,你的妈妈不给力,竟然这个鼎都已经磨损成这个样子了。


“王,鼎流传后世,说明王的威名也被后人所知啊,我们大商必定在王的手下蓬勃发展,王的威名也万载流芳。”


嘿,刚刚才想要不要举办一个奖项,来刷一波声望,现在天书就给安排了这个鼎,简直是最好的助攻。


就是,鼎的主人是谁,其实大家还在存疑,嫌疑人已经锁定在两人之中了!


不过能确定的是,他们的母亲是同一个,是武丁的妻子戊。


还好他们不知道,现在还能美滋滋地高兴着。


天书还在接着讲关于铁器时代的发展。


【到了春秋时候,就开始冶铁了,铁剑比青铜剑就要锋利很多。说起来,虽然一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大家都坚信圣人孔子是有佩剑的。


有一种传闻是佩剑名为紫薇,比人还高。


当然,长度上应该不可能,因为已经出土了越王勾践剑,长度是557厘米。而根据当时的生产力分析啊,南方的剑应该是比北方的更先进些的,北方的剑应该没机会比人还高。


另一种传闻是,孔子佩剑名为德,或许有小伙伴可以猜猜为什么会有这种传闻?】


江思瑶特地安排了个剧情和弹幕互动,学的进度有些快,她想着自己缓缓,和弹幕交流的形式就比较安全。


这个脑筋急转弯也不算难,应该弹幕是能猜出来的。


她倒是轻松了,孔子反而被为难住了。


子路上看下看,也没从师父身上看到佩剑,直接大声问了出来。


“师父您佩剑呢?是今天没有带出来吗?”


颜回扶额,“你也太不关心师父了,师父哪里是今天没带出来,是一直没有啊!”


孔丘正要夸颜回呢,就听到自己这个弟子自顾自地补充了自己的想法。


“天书是讲的未来的事情,可见啊,咱们师父在以后还会去锻造一把铁剑,名字可能是叫紫薇,也可能是叫德。所以,师父,叫紫薇我们都能理解,为什么叫德啊?”


颜回问的十分真挚,就像是这把剑真的是师父的,他在问师父起名原因一样。


孔丘很想解释,他没有佩剑,一时半会儿也不想每天背着剑,虽然会,但是一般情况下,拳头能解决,啊不,也没人跟他这个山东壮汉理论问题,如果有这样的人,那也太不识趣了。


不过他也很好奇,为什么要给佩剑起名叫德。


“难道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德行操守吗?”


孔丘好奇,看向弟子们,想知道他们有什么答案。


“我觉得也是这样哎!像是师父能做出来的事情,之前师父还让我在手上写个忍字,告诉我遇事要忍耐,不能轻易发脾气,说不定这个德也是这个意思。”


“又不是在佩剑上刻个德字,是给剑起名叫德,应该做不到,想提醒自己的时候就看一眼吧?”


“怎么做不到,和人比斗的时候,肯定要介绍自己的剑啊,一说剑名德,肯定已经明白,这场比试并不需要,可以不比!”


弟子们议论纷纷,大抵也都是和孔子一个思路,孔子就更想知道,天书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了。


弹幕上也挺配合的,不同的人纷纷打出自己的猜测。


[汉武帝刘彻]:提醒自己德行的重要性?


[汉高祖刘邦]:可能是还有一把叫做怨的剑,挺配,以德报怨!


……


众说纷纭,就是没有人猜测那四个字,江思瑶笑得想死,甚至怀疑是他们商量好的,把正确答案让给自己讲,这种想法在刘邦提“以德报怨”的时候达到了巅峰。


这都已经有脑筋急转弯的思路了,肯定猜到了,刘小季!


【不是以德报怨哦,不过刘季不愧是刘季,脑子就是转的快啊,这皇位就该你来做!】


这夸奖真的,让刘季这个脸皮极厚的人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主要是,谁夸人是这么夸的啊!第一次有人这么跟刘邦说,你脑子转的快,所以当皇帝是应该的。


萧何听这话反而有些想笑,看到刘邦一脸菜色,就更想笑了。


难得有人能克制刘邦这个嘴贫的,天书要是在大汉,萧何高低得为了她以权谋私,给她安排个能上朝的官职当当,怼怼刘邦也是极好的。


有利于其他大臣,包括萧何自己的身心发展。


【以德报怨,很接近了,不过是一个意思给剑取名为“德”,自然是以德服人!咱啊,就应该用德来教育别人,没事少比比,可以直接武力解决!】


孔子差点没被这样的解释给呛死,特别是他的弟子里,还有人对这个答案十分信服,疯狂点头,赞同这个“创意”。


“子路、颜回、子由,你们点头不会是,也想给自己的剑起名叫德吧?”


孔子本以为会听到三声“是”,这很像是他的这些弟子们会有的反应,谁曾想到,竟然三个都回答了“不是”。


“德剑还是留给师父的佩剑,我们的佩剑用怨、直这些就很好啦?”


有一丝尊师重道,但是并不是很多的样子。


孔子无语。


听到了新鲜的孔子笑话,很多人都是一边嘴上念叨着“罪过”,一边大笑特笑。


这天书实在是太逗了,无论是把孔子说成一个一言不合就打架的人,还是会给剑起这样的名字,都挺逗的。


嬴政说实话,释怀了很多,人是会让步的。


一开始从天书那里被迫抖搂了自己的黑历史,而且这历史被广而告之,那肯定是会生气的,一点点气。


但是发现天书实际上很欣赏自己,气就被掩盖了。


现在有了自己也知道的“受害者”,气就消失大半了。


嬴政这样的想法,刘彻也有。


嬴政“王负剑”,刘彻“小名彘儿”,大家简直是大哥不笑二哥级别。好消息是刘彻的这个是假的,坏消息是,没人信刘彻这个是假的。


那可就更让人生气了,这么些天,刘彻一直是靠看别人乐子支撑下来的。


比如说那什么康熙养儿子像是在养蛊,几个优秀的儿子斗的你死我活的事情,刘彻不知道刘据最后会被自己放弃,可是抱着儿子念叨了好久,什么“父皇最爱据儿了”“才不会培养别的蛊虫欺负据儿”“没有九子夺嫡的,据儿不用害怕,那是别人家的坏父皇”。


说是洗脑、cpu也有人信啊,至少这样的行为,已经被陈阿娇紧急叫停了。


太耽误孩子睡觉了,这叨逼叨叨逼叨的,陈阿娇让刘彻闭嘴的办法也有很多,一起一吵架,刘彻就优先选择冷战,很轻易的就能闭嘴,现在嘛。


一叫“彘儿”“猪猪”的,刘彻当即就会拉下脸来,然后闭嘴。


怨念颇深了可以说。


除了这个关于后代的,也有关于他们自己的,刘彻是个相当勤勉的帝王,很努力很负责很认真,当然,天书说汉朝皇帝男女通杀,刘彻也没办法否认,是事实。


但是他勤政啊,而且还张弛有度。既不会因为接连不断的熬夜批奏折而猝死在皇位上,也不会占着皇帝的位置不干人事,做什么木工、书法、丹青,耽误当好皇帝的时间。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天书的好处是会讲很多听不懂,但着实有用的知识,而这知识,虽然乍一听的时候,不如脑子,但是时间一久,虽然没有入自己的脑子,但是会入别人的脑子,总有厉害的人能听明白的。


坏处对于有名气的人也很明显,特别是帝王。


比如说知道李白好酒,也知道苏轼的仕途不顺总需要弟弟捞捞,还有就是那些一个比一个不靠谱的皇帝。


大宋的皇帝和大明的皇帝都不太靠谱,但是宋比明惨一点,这一点是赵匡胤这么认为的。


因为,天书每次说到宋,要么说怂,要么说是他弟弟的基因问题,这……对于一个隐形的弟控来说,还不如说是他有问题呢!


但是和天书争论这个,又会被太多人看到,那就丢脸丢大了。


于是只好,“忍气吞声”,看点别人的乐子调剂一下。


常言道,当你不为别人出头的时候,遇到事情,也不会有人替你出头。


放在天书和这些被天书迫害的人身上,也是特别合适的。


只不过,有些事情,他们不替自己辩驳,也不替别人争论,那么天书吐槽、或者造谣之后,大家都默默揭过这一环节,最多是和自己的臣民们解释一波。


当然,像是刘彻那种,疯狂解释,但是没人信的也大有人在。


赵匡胤就替自己弟弟疯狂解释了,跟各种人说,弟弟不是那样的人,如果他想要把皇位留给弟弟,那么肯定是正当的,不是什么阴谋诡计。


刘彻的痛,陈阿娇不想知道,只想顺着天书的话造谣。


赵匡胤解释了没人信的痛,他的儿子们也不想知道,他们已经在另谋出路了,既然这皇位没有他们的份,那自然是想办法找个后路。


总不能在父皇活着的时候,混吃等死,当个皇子,然后父皇一死,他们也积极主动,跟着一块去死,那就太奇葩,也太不值得了,还是找条退路。他们在地图上翻来覆去的看,最终看中了相邻的国家。


地方不大,主要是离着也不算远,如果在这称王的话,应该是出了事情,小叔能及时援救过来的程度,怎么看怎么合适。


就差父皇能够批准他们的出海申请了,这样他们就能带着人把邻居拿下来。


野心勃勃的皇子不在少数,大家都想着,既然世界这么大,那么这个家总是要有人去看看的,“我”去看看正合适。


江思瑶也有这样去了解世界的想法,但是她又没有独自旅游的心,所以今年的话还在等闺蜜腾出时间呢。


【金属一般来说都是存在地壳中的,以固体的形式,当然,也有一些是游离态。


金属一半是化合态的形式,比如说铝,它在大自然的存在方式,就是铝土矿的化合态,铁也是,一半是铁矿石。


游离态呢,则是单质存在,铜、铁、金、银以及大部分气体,它们的存在方式都是游离态。


金属导电、导热有不同的特质,我们获取金属也得根据它们的特制来获取,不同金属的活泼性也不同,获取难度也不一样。


我们国家实际上矿产资源并不算充裕,地方大,拥有的矿产也很多,但是这些矿呢,都不算是富矿,甚至贫矿比较多。


矿产资源丰富是丰富,但是规模小,大宗的矿产并不多,人均少,穷矿还多。


就拿金银来说,我们国家一直是金比银贵的,但是吧,有些黄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比如埃及,他们因为黄金多,甚至曾经是黄金比白银便宜的。


有书把我们华夏介绍成遍地金子的地方,甚至渲染了一下我们人傻钱多速来的形象,按我说啊,就我们这个矿,挖谁的也不至于挖到我们的头上,不如去挖埃及的!多多!


加上我们人实在是太多了,西安到现在也不怎么敢开发地底,因为啊,每次一挖就是一个新的文物出土。


地方大,但是人多的坏处就在这里,以前是土葬巨多,草席一卷扔乱葬岗的还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有口薄棺材的,帝王将相更是不得了,不少是有自己的陵寝的。


西安,啊以前也叫做长安,也是个文化气息、历史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谁也不知道脚底下究竟埋藏的是什么。


当然,大家都小心翼翼维护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都是小心保护的,生怕因为一个鲁莽,让秦始皇陵没办法现世捏。】


讲矿产的时候,大家都还不为所动,特别是秦始皇,他一开始可能还想着在自家地方上挖,但是自从啊,有撒手没往别人家地盘上跑,嬴政就没想过挖自己家的地了。


别人家的地方不香吗?


谁有证据说,我们不能挖别人了?


特别是生活在草原、沙漠这些地方的,这么大的地方,他们都是哪里有草、哪里有水往哪里迁移,自己都居无定所呢,更别提像是大秦一样,有属于自己的舆图了,悄悄咪咪地占据点别人的地方,他们难道会知道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