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 81. 化学(四十五) 氮
字体:      护眼 关灯

81. 化学(四十五) 氮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历史直播]

比起陈阿娇这个例子,刘彻更难以接受的是,竟然还有人同意。


有时候,一个人在未央宫生活挺无助的,特别是跟不上周围人的笑话的时候。


所以,陈阿娇你最好是在讲笑话。


那些点头的大臣,你们最好是听懂了这个笑话才点头的!


关键时刻,还是东方朔这个搞点玄学的出来解释了一下,“动静相对,想必是允许有一定上下变动的平衡状态吧。”


得到了刘彻的满口称赞,陈阿娇不忿,她趴到卫子夫的耳边,小声叨叨。


“彘儿就是看不惯我,哼,这东方朔和我的解释明明就是一个意思。”


声音虽然不大,但是这宫殿之内本身就没几个人说话,又不是吵架,阿不,又不是辩论的时候那么嘈杂,基本上陈阿娇说话的声音,耳聪目明的武将们反正是都听到了,不少文官也听到了。


大家对这废后又多了新的认知,当然,最突破他们认知极限的,还是卫子夫和陈阿娇看起来关系不错这件事,毕竟刚刚这话二人凑的极近。


实际上,满朝文武都知道陈阿娇不是个贤后。


刘彻对于美人是见一个爱一个的,而且男女不忌,并没有这方面的道德感,或者说,他们老刘家鲜少有这方面的道德感的。


无论是单拎出来刘彻,或者是整个西汉刘室,大多如此。


而陈阿娇又是个善妒的性子,嗯,这善妒是古人的理解,实际上陈阿娇只不过是在三妻四妾的时代,妄想了一份爱情,还是最好时时有回应的爱情。


但是刘彻做不到,于是陈阿娇又折腾刘彻、又折腾刘彻的后宫,大猪蹄子的耐心是有限的,就从妒后变成了废后。


陈阿娇被废的时候,她的靠山馆陶公主虽然还活着,但是依旧没有了曾经那种可以给她撑腰的底气了。


或者说,这种时期,刘彻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皇子了,而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了,馆陶公主已经影响不到他了。


刘彻废后的时候,满朝文武也有拒绝的,略有些许胆大妄为,想要插手刘彻家务事的大臣想要劝劝这段貌离神也离的婚姻。


当然,不是什么礼义廉耻啊,什么爱情之类的,都是担心陈阿娇这个一直以来都让大臣们觉得偏激的性子,会因为被废而发疯。


没想到人不仅活的好好的,现在还已经在垂帘听政了。


想都不用想,坐在那帘子后的一现任皇后,一废后,一现任太子,一定是陈阿娇出了这个垂帘听政的主意,然后卫子夫协助实施了。


大臣们极度后悔,早知道啊,在陛下要立卫子夫为后的时候,也拦一下了,也不知道会出现这种事情啊!


实际上,她们仨会出现在这片帘子后面,是刘彻大力邀请的,他纯纯是想要有个更适合自己的后宫环境。


希望陈阿娇和卫子夫再度发现自己的魅力,至少别天天怼他了,受不住,真的受不住。


不过,在陈阿娇的吐槽被刘彻听到了之后,他有些明白了。


两人的观念一时半会儿是改不过来了,慢慢磨合吧。


在彻底决裂之后,开始慢慢磨合两人的性子,怎么说呢,这也挺无助的,刘彻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和大臣们默契地开始讨论朝政,陈阿娇和卫子夫在吃着刘彻安排人送来的甜点。


一场宾主尽欢的垂帘听政,大臣们自觉自己吃到了新瓜,新后和旧后关系竟然这么好。


刘彻觉得自己有了一点点收获,自己和陈阿娇不和,应该是性格问题!


卫子夫带着大龄儿童和真婴儿的“游玩”,十分快乐,又是不用自己照顾孩子的一天,主要是不用照顾大龄儿童。


“大龄儿童”本人则是十分开心,她发现刘彻过得是真不容易。


既然过得不容易,那她就开心了!


江思瑶可不知道这些事情,她还在认认真真地推自己学习的进度。


当然,比较抓马的是,必修二实际上也不是“必修”,她梅开二度地再次被这个书名给欺骗,甚至继续为了需要写的题目少而开心,学习起来都更加有劲儿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次题目也少了很多,大概是化学和生物不同吧,不需要那么多的题目训练?嗯,我个人揣测啊,希望别下一节就出现很多题目来打我脸。


先继续学氮元素在生活中的运用吧!】


诸葛亮听到江思瑶这个分析,直接笑了。


黄月英不明就里,主要是平时诸葛亮在天书的内容上还会比她慢上半拍,怎么这回还笑了,她没听到有什么笑点啊。


“怎么突然笑了起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诸葛亮自然也不吝啬解释,“自然是天书又要白学了。”


“你怎么知道的?”难道这就是学习比较快的原因,竟然什么都没说,就能知道天书又白学了?


黄月英不信。


赵云也不信,别误会,不是赵云刻意偷听这小两口讲话,实在是他们又到了船上。


这次是商船,船很大,但是不算豪华,主打一个质朴,还挂了好几家的旗帜。


这旗帜就是诸葛亮的主意了,这人为了避免和别人发生摩擦,在自己的船上,先是用漆涂了个大大的“汉”字,证明是本国,不是外国的。


然后挂了东吴的旗,特别大的孙字,就挂在曹字的后面。


嗯,这人一下子借用两家的名号,属实把“不要脸”这三个字给诠释到位了。


不要脸,但是很有用。这一路行船,真的没有水匪来劫道,甚至靠岸补给的时候,赵云还听到有人委婉地劝这位黄少爷,做事也别太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结果被这位黄少爷一通话,说道甚至提议的人自己当场问黄少爷要了面孙家的旗。


离谱的事情,诸葛亮还真给了,当然,有的地方就是要曹操的旗帜,也有。


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赵云一方面感慨,这样会说话,难怪左右逢源的人设屹立不倒。


另一方面又在质疑自己,他真的能够把这位黄先生给劝到主公的阵营了吗。


离开主公已经有三个月了,也不知道主公现在过得如何。


在船上被迫跟着一边钓鱼,一边听小夫妻拌嘴,自己不参战的赵云默默思念自家主公。


而被他思念的主公刘备,现在还在寻找谋士,但是屡次碰壁的路上。


三国的时间线已经发生了些许的偏移,一时间没有找到诸葛亮的刘备,感觉自己在诺大的土地上没了归属,忙忙碌碌地带着两个兄弟,试图寻找一个新的外置大脑。


可惜,并不成功。


再度试图访谈隐士,但是被人委婉表示并不想出山之后,刘备、关羽和张飞坐在了一家酒楼之中,感叹这世界怎么也没有个靠谱的谋士。


顺便,刘备祈祷赵云遇见的那个姓黄的公子,能够被赵云拉拢到。


“就赵云那个不喜欢说话的性子,俺觉得没戏。”


张飞倒也不是灭自己威风,现在的他早就没有了原本的那种,在诸葛亮家门口等着,等到想提刀杀人的心。


他是大老粗,但是吧,性格也还算纯朴,通俗的来讲就是,别人说,他就真敢信。


比如刘备是不信诸葛亮能续命的,如果真的可以,除了那什么七星灯,比如是有别的严谨手段的,最后还没成功就更离谱了,所以这续命是虚构的。


关羽也不信,他不信神鬼之说,当然也是敬鬼神而远之,并不会不信所以敷衍。


张飞……他原本就真的信啊!


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的猛将,这和相信光的我们有什么区别?没有。


所以他相信了诸葛亮会招魂会续命,甚至想着,现在见不到,但是以后万一有机会碰见了,问问诸葛亮,能不能帮他试试看,招招死在战场上的兄弟们的魂魄,想再见见。


然后也相信了,那些后续再找到隐士,一定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能力!


肯定不比诸葛亮差到哪里去,所以现在啊,在跟在刘备连连碰壁之后,张飞对这些文人的态度已经提高了不少。


是一种,哇,是神仙吧!


这样的态度,所以宽和了许多。


也因此,他不太相信赵云能够说服那位姓黄的文人。


因为推己及人,他自认自己和赵云的口才不相上下,但是如果让他来劝服这遇见的每一位文人,他都不能表现得比自家大哥更好了,而大哥表现得已经很不错了,都没有劝说的了那些人,更何况赵云。


希望有心软的神吧,能够眷顾他们。


纵然是张飞也没能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文人会反向拉拢武将。


人和人是有圈子的,这圈子也叫做“人以群分”,这就像荀彧能够给曹老板带去好几位谋士一样,这就是他的交友圈子。


而诸葛亮的交友圈子,比荀彧都纯,基本上都是脑力派。


就像是刘备他们仨结义兄弟,都是武力派一样。


这种朋友圈的纯度之下,遇到个属性不一样的,比如脑力派遇到个武力值强的,还是用脑子都想不出来的强势,这种情况下,想要拉拢这样的人才为自己所用的心就变得比较的强。


诸葛亮虽然还没想好以后投哪个明主,当然他现在是想去曹操那里再看看。


还有机会。诸葛亮觉得曹操还有被他和荀彧劝下来匡扶汉室的机会。


先不管汉献帝那个号现在是何用途,中间是有汉献帝自己的发言的,曹操能给这个机会,说明也不是完全的把汉献帝当做傀儡,至少是能有一定自主权权利的傀儡。


这种情况下,劝说曹操依旧养着傀儡,还是不错的。


而且,诸葛亮对汉室的归属感,大多是建立在其是正义面之上,这种正义是对董卓的不满。


但是汉室说实话,一方面在天书哪里,已经算是被判了死刑了。


天书说的关于大汉的年限,正是算上了刘邦作为开国皇帝建立的西汉,以及刘秀的东汉,直到现在,总计的年限。


大汉的年限到头了,而大汉最后的皇帝们也不干正事。


但凡是正经好皇帝,各地的农民起义也就不会有那么多。


而另一方面呢,则是已经看到过那么多的皇帝,诸葛亮发现皇帝也都这样,有看不懂的东西,然后也不一定会为之努力,有不少是摆烂靠臣子的。


再加上已经知道了下一届是曹丕建立的魏国,这就让诸葛亮有种并不是很想改变历史进程的心思。


人是对抗不了天的,诸葛亮清晰地知道这一点,他自认没有那个抗拒天命的本事。


所以嘛,先去看看曹操,看看曹丕再做决定。


三国时期,像是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他们有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也在偷偷地用自己的办法,从各地奔赴到曹操所在的许昌。


不过,诸葛亮虽然出发的早,嗯,因为天书直接造谣他会续命这个原因,导致诸葛亮离开家比谁都早。


但是到达的很晚,他现在还在慢悠悠地晃着呢,有人已经到许昌了。


不过,就算是谋士,都是动脑子的人,人和人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啊,嘴上瞧不起郭嘉,实际上脑子并不如郭嘉灵活。


才到许昌,就被郭嘉用三寸不烂之舌,用十分自然的态度,给骗去建立许昌自己的学校去了。


郭嘉想建立的是一所能够包罗万象的学校,从小孩子开始教,一直到孩子长大,到了长大成人,需要肩负家庭重担的时候,给孩子提供一个就职的地方。


而这样的学校,很需要老师。


来了这么些人,郭嘉就很感动,这是什么?这是从天而降的外卖啊!


郭嘉来者不拒,全都以曹操的名义收下了,而且他还私下里跟几乎所有人都贴心交流过,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被曹操看重的。


也是很牛了。


资本家郭嘉在努力忽悠新员工的时候,江思瑶还在感慨万千。


【从小到大都是数理化很重要,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论调,但是以前学数学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太夸张了。


毕竟,谁在菜市场买菜会用到微积分啊?这不就是纯纯的杀鸡用牛刀,九九乘法表以及一点点加减法就够我横行菜市场了。】


菜市场,对古人来说并不算陌生的词汇,当然,这个古人至少得从春秋战国开始,再早的就有些不确定年限了。


孟子就说过菜市场,“市朝菜色”。


可见那个时候便已经有了。不过也有没有的。


夏朝就还没有形成正规的“菜市场”,但是他们已经在以物换物品,也在逐渐用钱币交换。


不少夏朝的百姓,特别是有习惯经常性和别人固定场所交换物品的百姓,对这三个字还算是有些敏感的。


“不如我们就用菜市场,作为我们平时换东西的那地方的名字吧?”


有人提议。


“得问问启同不同意。”


“那我们去问问吧。”


夏朝有个好处是,没有很多的文字,这就导致了公文有很少人去写,即使是刻在竹子上,也是很费劲的。


也有个坏处,大家会选择面见当权者来讨论自己的需求。


夏启虽然少了很多份奏折,可是却多了很多位来当面向他提意见的人,那时间是越发不够用了。


恨不得亲自去世界树掰点多余的时间给自己花,如果有世界树的话。


【不过,真的在学的时候,发现还真是,不学的话真的生活到处是魔法,显得就我是个没有魔力的麻瓜,这太夸张了!


而氮元素,咱更是非了解不可,因为不了解,在大家用的时候,我们如果震惊,那就是真麻瓜啊。】


“麻瓜?这是什么瓜,能吃吗?”朱元璋不理解,他大为震撼,这世界上还有他不知道的瓜?


朱标结合了上下文语境,给了自家爹一个合理的推测,“应该不是说的瓜,而是人,麻瓜,一种不会魔法的人。”


“魔法又是什么?是和那些人编排的什么,武功一样吗?”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了解了很多东西,其中有一项就是,原来这个世界是会有很多酸腐秀才,写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的。


这也不是他因为自己没文化,所以胡编乱造,摸黑人家秀才。


朱元璋还挺羡慕秀才的,以前羡慕秀才的待遇好,即使是在元朝,秀才也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具体在当个人方面有什么不一样,朱元璋不知道。


不过在待遇上是真的,他那时候给地主家放牛也不忘学习,也是抱着想当上秀才的梦的。


不过……


当时他《三字经》都学不利索,一度丧失了学习的自信。


而在后来,遇到了李善长,遇到了其他谋士之后,教给了他一些很有用的学习办法,朱元璋也开始学习,肚子里逐渐有了墨水。也看得懂很多乱七八糟的书了,嗯,是在兵营里偶尔收上来的书。


一开始朱元璋还震惊呢,毕竟啊,谁带的兵谁知道,他那些手下哪里是什么会好好学习的料子?


于是他每收缴上来一本,就自己看一本,主打一个试图走进自己下属的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