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美人妈相亲后带我躺赢[七零] > 230.第 230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230.第 230 章

  美人妈相亲后带我躺赢[七零]

第230章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这几乎是一条铁的定律。


但是这里面刨除一种人,那就是结婚带孩子的知青,而这一项也就导致了, 八十年代的初期, 不少知青为了回城,抛弃妻女。


当然,也有为了回城的女知青, 抛夫弃子,也有为了丈夫和孩子,彻底留在原地当知青的人。


这些人不过是政策下的沧海一粟,甚至, 沈美云他们自己也是。


只是, 这些话她不能说, 也不敢说,只能说安静地看着时代的洪流朝着前走。


一如他们这样。


见沈美云长久不说话。


陈秋荷突然道,“我们回去后还是住大杂院吗?不知道上面把房子还给我们了吗?”


这才是麻烦的事情。


当然,这也是沈美云和季长峥为什么会跟着一起回来的原因,他们怕这边的人刁难陈秋荷和沈怀山,两人都是在外面呆了多年,家中亲戚又靠不上, 那被欺负的时候,才叫一个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


这个沈美云倒是没回答, 回答她的是季长峥。


季长峥低声道,“按照政策来说,是返回到原处,但是这里面具体的操作细则, 要看当地街道办如何操作。”


这下,陈秋荷和沈怀山也不由得忧心了几分,“那若是街道办为难??”


剩下的话还没说完。


就被沈美云给打断了,她握着陈秋荷的手,“妈,有我们在,你放心。”


这才是她和季长峥要跟着来的原因。


这种坚定的话,是极为安慰人心的,就好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火车疾驰,车窗外的的景色呼啸而过,陈秋荷神色怔怔地看着面前的女儿。


人还是那么一个人。


可是当年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能够为父母遮风挡雨。


这让陈秋荷心中感动,感慨,以及五味杂陈,她只是用力的回握着沈美云的手。


这一路上,她都不在是言语,女儿在身边便是最为强有力的靠山。


因为他们一家人在一起!


从哈市到北京火车站,走了将近一天一夜,等下火车后。


沈怀山和陈秋荷看着那阔别七年的北京火车站,二人都有些复杂,他们站在台阶之上,看着下面的人来人往。


“七年了,北京火车站好像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变化。”


还是那般雄伟大气。


沈美云牵着陈秋荷的手,“是啊。”


“我们也没有变化。”


这是真的,她看向陈秋荷和沈怀山,两人在前进大队七年,瞧着精神头反而还养的足足的,比当年才离开北京的时候,状态好了很多。


这也是必然的。


在前进大队前头有陈荷塘撑着家,后面有沈美云支援钱和票,陈秋荷在家做一日三餐,种个小菜,日子安逸。


沈怀山则是每天去卫生所出诊,社员们把他当做头号恩人,牛大夫性情爽朗直白,在那上班几乎没有任何勾心斗角,也不用去做政治关系往上爬。


这样的七年下来,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修身养性了。


两人的头发比以前更黑了一些,面容也沉静了不少,眼神聚光而有力,带着几分坦然。


这是经过苦难之后的平静。


所以,这七年对于他们家来说,也不算是坏事,日子清苦,但是精神却放松。


听了沈美云的话,陈秋荷想了想,“也不是没有变化。”她的目光放在季长峥和陈荷塘身上。


“去前进大队的七年,找到了大哥,也有了长峥。”


“我们家又多了两个新成员。”


对于陈秋荷来说,不管是陈荷塘还是季长峥,如今都是她的亲人,这是在他们之前四口之家上,又多出的存在。


这话引得季长峥和陈荷塘都忍不住笑了笑。


“所以,兜兜转转这才是缘分。”


他是北京人,但是却没有在北京认识沈美云,而是在漠河市认识美云,和她定情结婚相守,这里面说起来都是缘分。


而陈秋荷也是,政策让她无法出北京,但是政策又让她出了北京,去前进大队下乡,找到了失散多年大哥。


这也是缘分。


一行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笑了。


“舅舅,你要不要在火车站四处看一看?”


他们这里面这多人,就属于陈荷塘是第一次来北京火车站的,沈美云这一问,大家都忍不住看向陈荷塘。


其实,陈荷塘从下车的时候,就已经被北京火车站外面的景色给震惊住了。


要知道,他的一辈子都是在漠河市前进大队的,在沈美云他们来之前,他甚至都没出过前进大队。


而这一次他却来到了北京火车站,他从未见过如此宏伟,如此人流多的地方。


这里的每一处对于陈荷塘来说,都是新奇的。


听到大家问他话,陈荷塘收回震惊的目光,他摇摇头,“不了,既然决定来到北京,以后多的是机会看北京火车站。”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回家。”


这是实话。


阔别七年,他比谁都知道,妹妹和妹夫有多想回家的。


有了这话后,陈秋荷便说,“也行,以后在北京定居了,大哥你想来火车站,每个周末我都可以带你过来看。”


陈荷塘点了点头。


既然敲定了这些,便打算直接玉桥胡同了,但是在此之前要先解决五脏庙,毕竟,他们还是昨晚上在火车上吃的晚饭,一直到现在十几个小时过去了,几乎是滴水未进。


好在火车站的吃食多。


沈美云按照往日的习惯,又找到了那个当年在这里卖芝麻吊饼的摊子,还是那么一位老人。


那位老人还记得沈美云,“小姑娘,你回来了?”


沈美云是经常回北京的,而不管是漠河市还是哈市的火车站,抵达到北京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早上这个时间段。


每次出了火车站她都是需要来祭五脏庙,一来二去,这卖饼的老人也就认识她了。


实在是沈美云太过出挑了,那一张脸让人过目不忘。


沈美云笑了笑,“大娘,我都三十了,可别叫我小姑娘了,是回来了。”


她指着身后的人,“你看看摊子上还有什么,给我们上一些芝麻吊饼,豆腐脑,不拘着什么,能顶饱就行。”


这会也不奢望去国营饭店了,离的远,光过去都饿的够难受的。


眼前这大娘的小摊子,看着不起眼,但是她做的那一手芝麻吊饼,却是极为好吃的。


刚出炉的时候烫嘴,焦焦脆脆,芝麻酥香,面饼香甜,味道真是绝了。


“要多少个?”


这——


沈美云看了一眼季长峥和陈荷塘,这两人都是食量大,她想了想,“先一人来两个芝麻吊饼,在每人一碗豆腐脑或者是疙瘩汤?”


“舅舅,你喝豆汁吗?”


这可真是北京特产了。


“这个不太好喝,味道很浓。”


陈荷塘是个怕糟践粮食的人,他想了想,“那我还是吃疙瘩汤。”他更喜欢那种吃到肚子里面,厚实的感觉。


沈美云,“成。”她看沈怀山,沈怀山目光怀念,“我喝豆汁。”


他真是好久没喝过了。


沈美云朝着那大娘道,“我们要一碗豆汁,三碗豆腐脑,两碗疙瘩汤,另外芝麻吊饼,就按照一人两个来算。”


她和绵绵吃不完的那份,便给季长峥和陈荷塘。


这算是大户了,他们一家子要的数量,都赶得上老大娘卖半个小时了。


她手脚麻利的从油漆火桶里面,用着火钳一口气夹了好几个芝麻吊饼出来,数着数量递给了沈美云。


沈美云他们接过来后,当即便忍不住咬了一口,刚出炉的芝麻吊饼咬在嘴里,酥酥脆脆,因为层层分离的缘故,所以还会掉渣。


在来一口咸香的嫩豆腐脑,那滋味真是绝了。


沈美云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活了过来,她一口芝麻吊饼,一口嫩豆腐脑,好幸福。


她的食量一碗豆腐脑或者一张芝麻吊饼就解决了。


倒是季长峥和陈荷塘,两人吃完后,还有些意犹未尽,这芝麻饼的味道确实不错,两人临走的时候,又一人买了两张打包,在回去的路上吃。


毕竟,错过这个机会下次来火车站,要好久了。


实在是家里离火车站远。


哪怕是走好远了,陈荷塘还忍不住回头,那一块小摊子上,就属老大娘那的人最多,都九点了,还有人围着小桌子坐着吃豆腐脑。


“他们家的味道是真不错。”


说这话,陈荷塘还咬了一口饼,酥酥脆脆,香到掉渣,他一个人已经吃了三个了,这是第四个。


沈美云笑了笑,“是吧,我每次回来都喜欢到她家吃,舅舅,以后你周末有空就和我妈一起过来吃饭。”


“要早点过来,能赶上热乎的。”


来晚了,不一定能买得到了。


陈荷塘默默的算了一笔账,一个芝麻饼一毛,外加一碗豆腐脑五分钱,这加起来就是两毛了。


而他的饭量大,一口气能吃五个饼,他一个人吃个早饭都要小一块钱了,这谁吃得起?


陈荷塘摇摇头,“吃一次就够了,没必要天天吃。”


这是舍不得钱。


沈美云一下子就懂了,她朝着陈秋荷交换了一个眼色,陈秋荷点了点头。


示意以后自己会有机会带着陈荷塘来吃的,一行人吃完早饭回到玉桥胡同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多了。


这个点的大杂院其实没什么人了,该上班的都去上班了,家里余下的都是一些退休,或者是没工作大娘和大叔。


或者是倒夜班在家休息的工人同志。


沈美云他们进来的时候,整个四合院都是静悄悄的,因为太热,不少大娘和大叔都躲在过道里面纳凉,也不是单纯的纳凉,各个手头都是有活做的,有人在糊火柴盒,有人在串珠子。


贴补下家用。


等沈美云一行人进来的时候,坐在过道里面纳凉的众人,顿时意外了,他们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沈大夫?陈老师?你们回来了?”


这一声惊讶大嗓门,顿时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给转移过来了。


“咦,还真是,我没看错吧?你们这是?”


大家顿时惊讶急了,都顾不得做手头的活,全部都站起来,围着沈怀山和陈秋荷。


看到往日多年的老邻居,这让陈秋荷都跟着感慨万千,“是啊,我们回来了。”


得了准确的话,大家也都跟着为他们高兴起来。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得到消息的吴奶奶,更是拄着拐杖,迈着蹒跚的步子,想要飞速跑出来,但是奈何实在是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但是就算是这样,还是扶着墙走的飞快。


一边走,一边问。


“哪里哪里?沈大夫和陈老师回来了?”


“就在前面呢。”


得了准话,吴奶奶跑的更快了,看的沈美云头皮发麻,三两步迎了过去,搀扶着吴奶奶的手,“吴奶奶,慢点,您慢点啊。”


老太太今年都七十多了,马上都是奔八十的人了,还跑这般快,这要是摔跤了,那可算是完了。


吴奶奶被扶着了,她喘着气,“我听人说,你爸妈回来了,人呢?”


沈美云指着后面被围着的陈秋荷和沈怀山,“那呢,和大家说话。”


吴奶奶顺着沈美云指着的地方看了过去,果然看到了沈怀山和陈秋荷,她当即眼眶一热,“回来了?”


莫名的,陈秋荷就感觉到了,她从人群中朝着吴奶奶走过来,含笑点头,“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一连着三声,可想而知,吴奶奶激动的心情,要知道她保管着沈家屋子的钥匙,一年又一年,而她的年纪也一年大一年,她还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等到他们两口子回来了。


万万没想到,竟然等到了。


吴奶奶泪眼涟涟,拉着陈秋荷的手,“这些年在下面怎么样?”


这一句话,她不知道想了多少年,终于问出来。


陈秋荷笑了笑,当着吴奶奶的面转了一圈,“您看我样子就知道了,在下面找到了我亲大哥,有他照顾着,没吃啥大亏。”


说这话,便把陈荷塘拉了出来,“这个就是我大哥。”


陈荷塘不知道两人的关系,但是见到妹妹如此郑重的介绍,他跟着点了点头,“大姐。”


这一声喊的。


陈秋荷和吴奶奶都忍不住看了过来。


“你问我喊大姐?”


吴奶奶震惊道,她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太太了,面前这个小伙子问她喊大姐?


陈荷塘,“是啊,我也是半截入土的人了,喊一声大姐,也不为过。”


他今年都五十出头了。


都是老人。


这个理由让吴奶奶无法辩驳,她忍不住笑了笑,心里的那一丝伤感和感怀也没了,忍不住朝着陈秋荷道,“你这个大哥啊,是个妙人。”


这可能是陈荷塘得到过的外人里面最高的评价了,毕竟,他的样貌生得凶悍无比,但是吴奶奶竟然没有害怕,还夸他有趣。


这着实让陈荷塘意外,也让他来北京生活,多了一丝安定。


旁边的陈秋荷听到吴奶奶这般评价自家大哥,她笑了笑,“我大哥这人妙的很,等你以后熟悉了就知道了。”


“走了,走了,不要堵在院子里面说话了,咱们进去吧。”


这话一说,大家顿时让开了路,院墙根下的槐树被风一吹,叶子簌簌落落的响起,带起来了知了的叫声。


这让陈秋荷的脚步也忍不住轻快了几分,走在前面带路开门。


沈美云落在后面,忍不住和季长峥咬耳朵,“你发现没,我妈进来这个院子后,整个人都放松了几分。”


之前的前进大队在好,但是那是个陌生的地方,对于陈秋荷来说,这个小院子才是她的家。


她在这里住了小二十年。


人家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