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再世权臣 > 第40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7节

  再世权臣

片刻后,喘息声渐止,朱贺霖用略显沙哑的嗓子,委屈地指责:“你耍诈!”苏晏怀疑他真吃过回春丹,嗤了声:“你用外挂!”“外挂”一词不明其意,但这不影响朱贺霖表面委屈,实则暗喜不已,心道这回且放他半马,由他用手验枪,回头也给他喂个补药丸子,那时可就上下都得用齐了。苏晏比其他阁臣迟了半时辰才出殿,被初春的小冷风一吹,恍然回过神来:妈的,我方才为什么不推开他,不使劲揍他?还真给老老实实地验了一回枪!想来想去,也只能归结为这小子越发有皇帝威严,自己在气势上被压制了。再一想,又觉得其实与威严无关,自己只是看不得对方那湿漉漉的委屈眼神里,逐渐透出沮丧与失落之色。苏晏心情复杂地叹了口气,喃喃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唉!”-皇帝在斋宫守了荤戒,却破了半个色戒,因此更加食髓知味,想要趁热打铁把剩下的一半也破了。而懊恼自己又造了孽的苏大人,这些天又开始躲着皇帝,议事也伙同其他臣子一起,尽量避免私下面圣。朱贺霖有心给他也进进补,可惜眼下似乎不是时候。派出的京军三大营在北直隶的固安附近,与杨会所率的乱军前锋打了几场仗,基本都赢了,但没杀死或俘获到杨会。杨会也秉持了一贯谨慎而老练的风格,从不恋战,一败就退,退远了又绕回来,在山东、河南与北直隶的夹角区域打起了游击。“他是来试探京畿兵力部署,找突破口的。”苏晏研究着对方的行军路线图时,说道,“同时他也在等待王五王六甩开戚敬塘的围堵,前来与他会师,然后以全军之力撕开京畿防线,直扑城下。”“想要捕捉游鱼,便得编织一张大网。”于彻之提议,“我们得增派兵力,四面包抄,赶在乱军主力到来前灭了他的前锋。”“三大营已尽数出动,边军精骑尚未抵京,再增派,就只能动用上率亲卫了。”杨亭摇头,“我还是觉得京城一再削弱守备,太冒险。”朱贺霖却毫不犹豫地道:“京畿若是失陷,京城城墙就算固若金汤又能多撑几时?把朕的腾骧四卫也派出去。”于是四万腾骧卫在指挥使龙泉的率领下离开京城,南下直奔近京地区,与三大营联手成合围之势,困住了乱军前锋。在几场鏖战之后,乱军前锋部队大败,杨会被俘,准备押往京城受审。就在京畿官民松了口气之际,一支打着“贤”字旗的队伍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保定府,从西路逼近了京畿。与此同时,一封“讨伪帝檄”的檄文传遍北直隶及周边地区。檄文是以显祖皇帝长子(即已伏法的信王)遗孤的口吻而写,言辞极犀利尖刻地揭发了先帝景隆帝与今上清和帝并非显祖血脉,为窃帝位而谋害皇嗣的罪行,提出要为谋叛而死的信王平反、恢复身份。同时呼吁宗室们与各方仁义之师同他联手,一起推翻伪帝统治,迎请正朔归朝。檄文的署名是——信王遗孤,宁王世子朱贤。第一个响应这份檄文的,便是王氏兄弟的“义军”,称信王之子朱贤就是他们要扶的那个“贤”,他们兵临京畿,就是为了逼迫伪帝退位,迎回大铭太祖、显祖皇帝的真正子孙。紧接着,宁王发了一纸声明,大意是朱贤虽被他收为养子,顶了个宁王世子的头衔,但自己重病在身,对其所作所为既不清楚,也不支持。檄文之事与他无关,恳请朝廷看在他身为宗室、又命不久矣的份上,原谅他的失察之过。这纸声明满满的求生欲与自保之意,只说自己病重不知情,至于世子朱贤是对是错、如何处置,一概不提。像打开了一扇时局混乱的大门,藩王们闻声而动,卫王、谷王、珲王……纷纷向朝廷上书,要求入京“清君侧”。这个清君侧,含义十分之微妙。从字面上看,是“铲除君主身边的小人,匡扶君主”的意思,仿佛要帮他们的侄子朱贺霖诛杀奸佞,好让他继续坐稳龙椅。然而自古以来,那些打着“诛某某,清君侧”名义的军事行动,无一不演变成自立为王的叛乱。久而久之,“清君侧”就成了逼宫的代名词,不过是野心家一开始拿来粉饰自身、掩盖图谋的遮羞布而已。这是藩王们的一场集体逼宫。除了病重的宁王、不久前被赐死的辽王、重回边陲的豫王之外,其他所有显祖皇帝的儿子——那些曾经镇守九边、手握兵权,却被景隆帝逐一削藩的亲王们,终于在他们忌惮的景隆帝驾崩之后,在年轻的清和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在信王遗孤打开了天潢玉牒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气势汹汹的反扑之机。朱贺霖看着这些落井下石的叔父们“清君侧”的请愿书,满纸大义凛然、为国为民,甚至还对他表示了莫大的关怀与效忠,口口声声要进京锄奸、为君分忧,执信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富宝以为皇帝气得手抖,唯恐怒极伤身,忙过来劝解。近身后却见皇帝并非暴怒,而是在无声地笑。笑得满脸讥诮与不屑,笑到手抖。京师之危机,或许并不应在王武、王辰身上,而是应在别的什么上。苏晏的推测言犹在耳,字字珠玑。“来吧……都来。”朱贺霖说着,将这几封请愿书往地面一甩,从龙椅上起身,隔着空旷大殿问天下,“——还有谁?”第418章 谁跟他有一腿“阿勒坦十万骑兵阵列于河套之外;王氏乱军揭竿造反,兵迫京畿;信王余孽在各州府散布檄文,谤君讪上;藩王们蠢蠢欲动,怕是很快就会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进京逼宫……社稷危在旦夕!皇爷,事态紧急,该出手了!”梧桐水榭之内,褚渊躬身抱拳,一脸焦急地恳求。景隆帝俯身在桌案前作画,是一幅“日照江山图”,纸面上山川城池恢弘浩丽,一轮红日升出群山,照耀着九州大地。他正以朱砂渲染朝阳的红晕,待晕染完辉光,方才搁下朱笔,换了一支沾墨紫毫,在旁边裁成小幅的素笺上写道:“弈者是何人?”褚渊一怔:“这……臣不知。”景隆帝又写道:“那就让火继续烧。”褚渊深吸了口气,依然不能平息心中疑虑:“难道皇爷就不担心这四面大火烧得太凶太烈,危及大铭江山,也危及小爷?”景隆帝写道:“灭火是治标,擒住纵火者才是治本。至于人君,若无定风波之能,何以御天下?”若不是皇爷只有小爷这么一个嫡子,褚渊几乎要以为这是把小爷抛出去,去做吸引火力的靶子了……等等,也许他这一丝惊念窥破了某种真相——新君在位,先帝如何还朝?褚渊暗骂自己荒谬,皇爷与小爷父子情深,断不至于此……然而李渊与李世民,李隆基与李亨,哪一对不是曾经的父子情深呢?结果该夺位的时候、该软禁的时候,谁也没手软过。皇爷曾因绝症发作时动了开颅奇术,不得已才传位储君,难道龙体痊愈之后,就没有考虑过帝位归属的问题吗?天家之事,岂能以寻常父子情度之!自己一再劝皇爷重视小爷安危,万一被当做心生贰意……褚渊背上冷汗浆出,低头道:“皇爷说得是,事已至此,不继续钓出幕后黑手,就前功尽弃了。臣相信以小爷的洪福,定能逢凶化吉。”最后一句纯属套话了,若只靠福气运气就能化险为夷,天底下哪里还有劫难?但褚渊在短暂的混乱后依然选择了效忠他唯一的君王,所以这句套话再空泛,也说得坚决。景隆帝抬头望了褚渊一眼,目光中的深意无人能参透。他翻过一页新笺,缓缓写道:“你认为是否该离开此处?”褚渊知道景隆帝动了移驾的念头,是因为元宵之夜意外折断的灯杆,将本来隐匿在暗中的身形暴露在了苏晏眼前。即使苏大人那时正因脑伤服药,神志未必十分清醒,可之后有便衣的暗探于东市附近出没,虽未能查出皇爷行踪与此处水榭,毕竟是个隐患。想了想,他谨慎地答:“此处藏于野山密林间,偏僻隐秘,但时间久了也难保不会被勘破。皇爷若有此意,臣再去寻个更加隐秘之地,不过恐怕得离京城有一段距离。”景隆帝沉吟片刻,写道:“再去城东打探,若发现那些便衣暗探撤了回去,就暂留不动。反之则即刻转移。”褚渊领命而去,没几个时辰回来复命,说他所发现的那些暗探果然撤得一干二净,就像元宵之夜的相逢一面从未发生过一样。清河知道朕不愿露面必有隐情,他选择遵从朕的意愿,所以才阻止贺霖派人暗查……景隆帝既欣慰又有些怅然。他将之前所写的几张素笺丢入炭盆,另换了一张帛条,笔触凌厉地写了两个字:——惊蛰。褚渊接过帛条,并不好奇这密语背后的含义,也十分熟稔地知道该送去哪里,毫不犹豫地告退了。景隆帝又重回到独处的高寒中,望了望窗外密云不雨的天色,张嘴似乎想说句什么。但嘴唇开阖之间,极力运用喉舌仍发不出任何声音,最后他无奈地轻叹口气,提笔在“日照江山图”的重楼上,在迎着朝阳的高台边,用笔尖点出了两个背影。背影如小而淡的两个墨点,却依稀能看出是并肩而坐的姿势。除了背影的原主,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是谁,为何偌大的江山之上唯有这两个并肩的人影。直至这幅御宝流传到五百年后,仍有许多史学家、考古学家对这两个人影的身份,与画作者大铭圣宗皇帝的笔下之意争论不休。有人说他是缅怀亡妻,也有人说是对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的反注释,还有为数不多的一些人,坚定地认为这就是那对著名的君臣关系暧昧的又一铁证。随即跳出另一拨愤怒的人马,反驳说——不要张冠李戴!那对著名君臣里的“君”明明是大铭武宗皇帝,怎么可能是他那中道崩殂的爹?于是又引出了骂仗的第三方,骂之前两拨人磕cp磕到瞎了狗眼,愣把那么证据确凿的文臣武将知己情给无视了……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冒出了零零散散的几个野史考据党,没什么底气地说:中道崩殂其实是假的,圣宗皇帝的帝陵入口有二次开启的痕迹,与安葬封陵的时间隔了数十年。期间圣宗也是去五台山出家……然后被以上全员调转枪头,以造谣的罪名合力骂了个狗血淋头。当然,这是很遥远、很遥远以后的事了。眼下,这幅名作墨迹未干,作画之人笔下有帝王雄心与深阻的城府,亦有难以割舍之情。-“胡古雁率部叛逃,南下入侵山西,据说遭到铭军阻截,不知胜负如何。阿勒坦随即领兵十万有余,驻扎于云内平川,似有犯阙之意,却又按兵不动。”探子禀报道。“豫王呢?”鹤先生问。探子不太有把握地说:“靖北军在偏头关附近出没过,但不太清楚是不是全军。豫王并未出兵攻打阿勒坦,也许是因忌惮对方兵力强大,也许是因阿勒坦并未踏入国境线。”“豫王呢?”鹤先生又问了一遍,优雅的语气里有股微妙的不悦。探子立刻低头坦白:“不知具体行踪。属下继续尽力打探。”鹤先生挥手打发他出去,转身对沈柒说道:“豫王这种好战分子,在敌酋大兵压境时竟然没有反攻,你不觉得奇怪么?”沈柒披着七杀营主的血袍,即使室内并无外人,面具也须臾不离身,从面具后传出沉闷的声音:“你在怀疑,阿勒坦大兵压境的背后另有图谋,还是怀疑豫王养寇自重,用以要挟朝廷?”鹤先生微微一笑:“都不是。我怀疑阿勒坦和豫王有一腿。”虽然戴着青铜面具,但似乎能感觉到面具后面的那张脸错愕了一下,露出了一瞬间的匪夷所思的表情。鹤先生仿佛恶作剧得逞,矜持地加深了笑意:“能使处变不惊的营主大人稍稍变色,余倍觉荣幸。”沈柒越发觉得鹤先生有病,以前是假模假样的虚伪病,最近依然假得很,又平添了故意硌硬他的新爱好,似乎对于他的冷言冷语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报复方法。“那你就这么去对弈者禀告。”沈柒言罢调头就走。鹤先生在他背后提高了点声量:“说真的,你认为阿勒坦会不会遵守与我们的盟约?”沈柒冷冷抛下一句:“谁跟他有一腿,你去问谁。”鹤先生哂道:“可真是个不讨喜的人啊。这种性子,究竟是怎么成情种的?”他不再搭理沈柒,趿着一双古意十足的木屐,大袖飘飞地前往弈者的居所。弈者下榻之处飘忽不定,天底下也许只有鹤先生一人能在寝室内找到他。正准备就寝的弈者没有戴笠幔,鹤先生通过重重哨卡,叩门而入,两侧青铜灯架上的烛火在他衣袖荡起的夜风中忽闪。弈者对鹤先生的突然造访并不意外,起身慢条斯理地挽起长发,随意簪了个道士髻,问道:“有事?”鹤先生在弈者面前袖手站定,开口道:“朱栩竟会是个大麻烦。”弈者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微微颔首:“的确,此人屯兵塞上,虎视眈眈。即使阿勒坦守约,配合我们的行动,也难保不被他搅扰。”鹤先生道:“必须有人拖住他,或是超度他,以防他到时驰援京师。”弈者道:“朱槿城手握重兵,又用兵如神,想要他的命并非易事。”“世人皆有软肋,皆有所图,所谓的‘战神’也一样,总不会无懈可击。”“你认为他的软肋是什么?”鹤先生略一思索,说:“他有个独子,养在封地怀仁的王府里。”弈者慢慢笑了起来:“祸不殃及家人。朱槿城的儿子才五六岁,你可真够狠毒。”鹤先生亦笑,笑容雅洁有出尘之姿:“我五六岁时,可没人教给我什么叫‘祸不殃及家人’。还有,你始终叫他‘朱槿城’而非‘朱栩竟’,是有什么讲究?”弈者收敛神情,从眼底渗出一丝冷意:“朱槿隚,朱槿城,一对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兄弟。如今兄长身亡,作为胞弟的,又怎能不去殉他呢。”鹤先生道:“看来你比我狠毒。真空教与太祖皇帝的恩恩怨怨,也许早已随着百年时光淡去,如今的我,心中只有宏愿,而无私仇。而你却不同,你的执念再过三十年也不会淡去分毫。”弈者伸出双手,做了个接纳某物的姿态,平静地说道:“说少了。便是身化白骨,这股执念也将成为不散之阴魂,百年、千年矢志不移。”鹤先生微叹口气,抬起双手放在他的手心上:“你我皆有所图,既然目标一致,且不论今后能不能长久,现在不妨再说一句——合作愉快。”弈者用一种要捏碎骨骼的力道,狠狠攥住鹤先生的手骨,刻毒的恨意终于从平静里破土而出:“合作愉快。”第419章 他是一道曙光长城外被年年烧荒的“黑界地”,牧草鲜嫩的芽尖从将融的薄雪下探出。河套以北、阴山以南的云内平川,迎来了清和二年初春的第一场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