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再世权臣 > 第31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7节

  再世权臣

苏晏自顾自地琢磨,没注意到苏小京的异样,忽然听“嗷呜”一声叫唤,波斯猫从小京臂弯里跳下来,飞快地蹿过了走廊。苏小京意识到自己因为心绪起伏,一时失手把猫捏痛了,忙道:“我叫几个下人一同去追猫,大人先回屋歇着。”苏晏知道自己连猫都跑不过,也就不亲自下场去追了。刚进屋洗了把脸,荆红追敲门进来,手指拎着波斯猫的脖颈肉,那猫跟僵了似的一动不动。“大人,你新买的西夷猫?”荆红追问。苏晏上前接住了猫,说:“我哪儿买得起,沈柒送的。”荆红追沉默了一下,又问:“大人喜不喜欢狗子?我会驯。”……我已经有好几只了!苏晏干笑道:“不必了阿追,猫狗会打架,我不想家里都是声音。”翌日一大早,苏晏吃过早饭,荆红追驾车送他去衙门上值。苏小京说去集市采购食材,与小北打了声招呼就出门了。但他没到集市就在街头拐了个弯,转而去了外城东的一户大宅子。繁嬷嬷就在这宅子里当差,但主家老的老、小的小,她身兼教养、管事等职,整个府邸基本上是她说了算。见苏小京主动来找,繁嬷嬷高兴极了,把他请到屋中叩拜行礼,一口一个“小主人”地叫着。苏小京问:“你这儿有桃花酿么?亲手酿的那种。”繁嬷嬷一怔,答:“有是有,不过不是府内酿的,是外面酒肆买的。”“无妨,拿一瓶……不,拿一坛给我。”很快就有婢女送来了一坛桃花酿,苏小京取了个大酒杯,一杯接一杯地喝。桃花酿虽然不算烈,但繁嬷嬷担心他喝得冲了伤身,劝道:“小主人缓点喝罢,要不老身再叫人上些菜肴、点心,垫垫肚子不容易喝醉?”“不用。”苏小京喝得半醉了,用力摇头,“我就要喝这酒……想喝几杯,就喝几杯!”繁嬷嬷叹口气:“老身知道小主人心中的愁苦……要不,咱们不管京城的事了,去投奔小主人的叔父,宁王殿下?”苏小京打个几个响亮的酒嗝:“人家是个亲,嗝,亲王,就算认了我这个野路子的侄儿,又凭什么养我?我先得替我亲爹平,嗝,平反才行。”繁嬷嬷道:“要不,还是先给宁王殿下写封信罢。说实在的,他的封地远在河南,听说又身患肺痨,是一尊自顾不暇的泥菩萨。但他与信王殿下自幼感情深厚,必不会对小主人你坐视不理的,就算没法马上接你过去,至少也能派人送钱物过来。到时小主人置产置业,老身负责通知信王府的老人们回来,咱们自立门户。小主人,你看如何?”苏小京搁下杯子,抱着小酒坛对口灌,忽然酒坛脱手,往桌面一趴,满面酡红,目光迷蒙。繁嬷嬷扶正酒坛,看他醉得七七八八了,问道:“小主人难道还想在那苏十二府上当小厮?”“小厮……不当小厮……我不是小厮!”苏小京含糊不清地喃喃。“那老身就斗胆,替小主人把这封信写了。在宁王殿下回复之前,还请小主人委屈一下,暂且在苏府待着。”繁嬷嬷俯下身,凑近苏小京,低声道,“对了,苏府这两天没出什么事儿罢?”“什么事儿……大人新得了只漂亮的白猫……”“还有呢?”“没了……”“沈柒没来找过他?还有今上,我记得你说过,他还是太子时经常微服来苏府,如今还来不来?”“没来……大人今早去北镇抚司了,回来抱了只猫……”繁嬷嬷还想再追问,苏小京彻底没了回应,鼾声如雷地睡着了。沉吟片刻,繁嬷嬷叫了两名婢女进来,将苏小京扶到了床榻上。她放下床帐,正待离开,忽然看了一眼两名婢女,下令道:“你们两个,脱光了衣衫,上床好好伺候着。”婢女像是训练有素,十分顺从地诺了声,开始宽衣解带。繁嬷嬷出了屋,把门带上。穿过走廊时,迎面而来的仆役们纷纷躬身避到侧旁。她目不斜视地走到主人房,厅内首位上坐的、正在喝茶的一名白发老叟当即离座,朝她行礼。“记住,你是又老又病的主家,不必在他面前露脸。”繁嬷嬷吩咐,“他万一向仆人们打听,你得事先教好说辞。”白发老叟一一应下,待到她离开,才微微松了口气。-苏晏上午在吏部官署,下午去了文渊阁,顺道让內侍给朱贺霖递了个简报,说明戚敬塘的事。朱贺霖因为派的信使扑了个空,回来禀报说戚敬塘不知行踪,正打算下诏给登州,让他们把人给翻出来。收到这份简报看完后,哈哈大笑:“谢阁老竟也有如此魄力的时候!这个姓戚的倒是有点意思。”他转头吩咐內侍:“抬肩舆过来,朕要去一趟文渊阁。”说是要去内阁视事,结果根本没进文渊阁的大殿,圣驾直接落在旁边空置的东阁里了。苏晏奉命来见驾,见朱贺霖坐在榻上,怀里抱着梨花。梨花一见苏晏,就从朱贺霖大腿上跳下来缠他。苏晏忍不住弯腰,伸手撸猫。梨花在他手上嗅来嗅去,突然尖锐地叫了一声,扭头不搭理他。苏晏有些意外,将梨花抱起来,想埋它肚皮。结果梨花发飙了,呼啦一爪子挠在苏晏脸上。朱贺霖惊呼一声。还好苏晏反应及时,把脸向旁边偏了偏,这一爪子在他侧脸的下颌位置与脖颈上抓出了三道血痕。血痕很浅,愈合了也不会留疤。但朱贺霖大为生气,从榻面一跃而下,冲过来拎起梨花往地板上一扔。猫轻盈又敏捷,这么一扔自然是伤不着的。梨花仿佛也生气起来,竖起尾巴,却不是对着朱贺霖,而是朝苏晏气愤地喵喵叫:你在外面有别的猫了!你不爱我了!“这畜生!”朱贺霖恼火地骂了声,手指将苏晏的下颌轻轻抬高,检查他脖颈上的伤口,又叫富宝取药匣子过来。一点轻微的皮肉伤,苏晏并不在意,哪个养猫的没被猫挠过?但朱贺霖硬把他拉到罗汉榻上涂药。药要上两种,第一种是稠汁状,为防流下来弄脏衣领,苏晏只好平躺下来,侧过脸让朱贺霖先给他伤口消过毒,然后上第二种膏状药。上完药他揽镜一看,侧脸下颌与脖颈上一道道青紫药迹,比不涂更吓人。朱贺霖道:“拿纱布来给你缠上?”苏晏失笑:“我又不是被割喉,包扎得那么夸张做什么?就这么敞着好,明天就结痂了。”朱贺霖处理完他的伤口,放了心,转身去找不孝的畜生算账。可惜梨花机灵得很,知道自己干了坏事,早就逃出殿去了。朱贺霖余怒未消地吩咐內侍:“去找。找到就关进猫舍,一天不许她出来。”苏晏劝道:“小爷,真不必如此,养猫被猫挠是很常见的。”朱贺霖道:“那怎么行,她现在是恃宠而骄。之前发脾气时也想挠我来着,没得逞,就对你下爪了,不给她点惩罚,以后就越发欺软怕硬了。”苏晏:……我软?朱贺霖道:“对了,你说打算提拔戚敬塘给于彻之当副手?谢时燕若是知道,十有八九要记恨你的。”苏晏道:“我也知道这么做会得罪谢阁老,但也不能任由他把戚敬塘砍了吧。任命之前,我会让小戚登门去向他赔礼道歉。谢阁老向来脾气糯,应该会谅解的。”朱贺霖摇了摇头:“谢时燕虽然专爱和稀泥、当和事佬,其实心眼小,这事在他身上没这么容易过去。”苏晏笑着说:“那我也没辙了。戚敬塘我是非用不可,小爷你看着办吧。”朱贺霖也笑道:“我还能怎样,你说怎样就怎样了。回头我派个御医,带些补药去探望谢时燕,先给他吹个风,让他不要再追究了。”这事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至于谢阁老愉不愉快,我们的苏大人对此还有些歉疚,但新帝并不在意——说来还是谢时燕自己贪图疗效、吃多了春药,他能派个御医去诊治,已经是皇恩浩荡了。苏晏离开前,朱贺霖想起了信使所禀报的一个细节,说之前有批黑衣刺客似乎是去刺杀戚敬塘的,也扑了个空。黑衣刺客?苏晏有所警觉。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回头向戚敬塘提起时,对方却是虱子多了不咬,满不在乎地答:“在登州,想杀我的人多得去了,贼匪、浪人,还有海盗。我这些年见识过不少刺客,武功比我高的运气不如我,运气不错的武功比我差,所以我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苏大人不必担心。”苏晏听了,也挺佩服他看得开。这件事虽然没有再深查下去,苏晏倒没忘将之告诉沈柒。沈柒听了没多说什么,只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新的剿匪部署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朱贺霖下旨,派于彻之与戚敬塘提督军务,统领卫所边兵和京营官军,阻击在北直隶会师的廖、王联军。朱贺霖颇为重视这次的反击,光是京军三大营,就出动了战力最强的五军营其中的左、右、中三军,整整七万人马。还亲赐御酒,给于彻之和戚敬塘送行。重视归重视,但比起到处游击的“义军”,在各地愈演愈烈的谣言更令他心烦。随着那本妖书屡禁不绝,京城同样陷入一片疑云,就连部分官员也忍不住在暗中议论此事。不怕死的御史们,又开始策划着一场直谏,想请太皇太后出面说明真相。朱贺霖怎么可能再让太皇太后出现在朝堂上?更何况她未必会说,说了也未必有人信。为了想出解决之道,他一连三夜去父皇床前叨咕。遗憾的是,这件关于帝位正统的大事,对他父皇而言似乎刺激程度还不够。陈实毓回复说,皇爷状态的确有好转,时而见眼球在眼皮下快速转动,指尖偶尔也会微动,但那也可能只是无意识的身体反应,这在昏迷病人身上颇为常见,未必就一定是醒来的征兆。朱贺霖只好死了向父皇求援的心。接着他又去了趟太庙,给母后烧香,问她是否有计可施?或许可以托个梦,给他一点灵感提示。结果连母后也不理睬他。也许是气他跟自己的父亲争男人,不成体统,朱贺霖忧愁地想。回宫后,他一洗愁容,又是一脸锐意勃发的模样——只有身为国君的他先沉住气,才能稳住臣民们心中的惊疑,朱贺霖这么告诉自己。至于苏晏,为了想对策,已经辗转反侧两夜了。第322章 拉一笔大单子苏晏侧下颌与脖颈上被猫抓出的伤口结了痂,时不时发痒。朝会上,他边偷偷用指尖轻挠,边听着几名言官义正辞严地向皇帝奏请,要求赦免被锦衣卫抓捕的百姓。原来北镇抚司在调查妖书案时,不仅在京城找到并查封了地下印厂,抓到几十名制书者,还抓捕了一大批四下分发书册、传播谣言的市井小民,统统都关进了诏狱,拷问幕后指使者。抓妖言惑众、非法出版的贼人,言官们没意见,可牵连了一批百姓,他们就有意见了。在部分言官看来,这些百姓属于被煽动的不知者。他们认为谣言止于智者,朝廷只需张榜告示天下,为太皇太后的清誉做个申明,谣言自然会绝迹,不必对普通百姓大动干戈,北镇抚司有滥用职权之嫌。这算是变相弹劾了。沈柒虽已升任锦衣卫指挥使,但最有实权的北镇抚司仍被他牢牢握在手里。如此大面积的抓捕,显然是他的授意。朱贺霖当即让沈柒出列,当面对质。沈柒对此的解释是:这些百姓主动参与传播谣言、分发妖书,并非“不知者”三个字可以撇清,更何况初步调查后发现,其中一部分人曾经是真空教的信徒。剩下的还没来得及查完,但十有八九与真空教脱不了干系。证据?有啊,嫌犯的口供。这下不仅几名言官有意见,一些刑部官员也提出质疑:只有口供,没有物证?谁能确保北镇抚司不是严刑逼供?毕竟锦衣卫在前任指挥使冯去恶执掌时,曾有过炮制冤案、冒功领赏的前科。面对质疑,沈柒似笑非笑地答:“这些人不顾朝廷禁令,暗中信教、入教,真空教又没给他们造册登记,除了老实招供与互相揭发,还有什么物证来证明他们的信徒身份?诸公非要证据的话,有些人家中地窖藏匿妖书数百册,算不算证据?若是连这些都不算,难道要把他们的一颗愚昧之心挖出来证明?”他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但字里行间掩不住的血腥味总让许多在场官员感到不适,故而加入了恳求皇帝明辨忠奸,不可使锦衣卫借机生事的劝谏队伍。只有苏晏相信,沈柒不会胡乱抓捕无辜,也不会擅自动用大刑。这批所谓的“无知百姓”,借用后世一个段子的说法,“全拉出去枪毙可能有冤枉的,但隔一个毙一个肯定有漏网的”。既然有嫌疑,就先抓起来审讯,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当机立断总比瞻前顾后要好。万一真抓错了,可以放,还可以做些经济补偿。既是刑侦,不必墨守于仁爱二字,跟慈不掌兵是一个道理。故而苏晏等一干官员争论得差不多了以后,慢悠悠出列表了态:“诸位大人的眼睛不要只看见几句谣言、一本妖书,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这些谣言背后隐藏的阴谋——有人这是在借谣言生事,想谋逆造反!”“谋逆造反”四个字像一道晴天霹雳,在朝臣们头顶炸响。在封建时代,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中最严重的一项罪名,获罪被夷三族、诛九族的案例比比皆是。苏次辅把这个案子定性得如此严重,朝臣们怎么还敢轻易抗辩,唯恐被划到“为谋逆者代言”的禁区里去。另一名次辅谢时燕仍在请病假,首辅杨亭还在斟酌该如何追问,慢了一拍,又听苏晏继续道:“非常时期动用非常手段,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哪位大人对此有疑议,或是技高一筹,可以把这个案子扛走——当然,允不允准,还得看圣意如何。”说着,他朝高坐御案后方的朱贺霖拱了拱手。朱贺霖便顺着苏晏的话问:“哪位爱卿想接手,负责侦办此案?”事关帝位正统,怎么看都凶险得很。破不了案没能力要完蛋,破了案万一真相不容大白,知道太多的更要完蛋。这何止烫手山芋,简直是不能触碰的火药桶。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指责别人总是很容易,轮到自己上了就各种权衡利弊找理由。众臣踌躇之际,一个出乎意料的人物站了出来,竟然是区区五品的通政司参议崔锦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