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再世权臣 > 第21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3节

  再世权臣

又是十二条?这是要坐实了“苏十二”啊。不少朝臣用一言难尽的眼神望向苏晏。还有“大义灭亲”这个词,不是咸安侯刚刚用的?这苏十二故意的吧,着实刻薄。苏晏不管旁人眼光,一鼓作气,炮竹串子似的噼里啪啦往下说:“万鑫揭发咸安侯与奉安侯通过奏讨庄田、残盐买补、开设私店等手段攫取暴利,是通济钱庄背后最大的老板。“所谓残盐买补,实乃侵夺正课,将国家税收窃为私财,是国之蠹虫。另外我朝律令,官员不得经商与民争利。可两位侯爵却蔑视法度、横行无忌,挑动后宫说项,向陛下讨要庄田不成,便公然抢夺民产,因此打死、打伤平民不下数十人!”周围官员纷纷抽了口气——本朝官员勋贵们贪墨受贿或是假公济私常见,但背负几十条人命债的却是罕见得很。哪怕是当初气焰熏天的冯去恶,想收拾什么人也得先罗织罪名,按流程下驾帖才派出缇骑捉拿。倘若咸安侯与奉安侯因抢夺田产就公然打死百姓,可谓嚣张以极!卫演当即叱责:“血口喷人!老夫与奉安侯什么时候占田害民?为何这么多年不见有人去衙门鸣冤告状?分明是你编造罪名诬陷老夫。污蔑构陷国戚侯伯是什么罪?你苏十二既然熟读大铭律,不妨也来说一说!”苏晏微微冷笑:“我既然会说出口,自然有实证。两位侯爷若以为将苦主家属驱逐至外地,贬为贱籍丐户任人捶楚,就能掩盖自己的罪行,那么我不妨告诉你,我已找到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如今都在顺天府衙门外,排着队等着状告两位侯爷呢!”“……那是你苏晏找的托儿!”卫演道,“因为奉安侯曾经弹劾过你勾结江湖草寇,蓄养死士谋刺他,你便怀恨在心,不仅要置他于死地,还想把整个卫家拖下水。这是你排除异己的惯用手段!看似大义凛然,实际上最为假仁假义的人就是你!”苏晏反问:“那还请咸安侯仔细说说,我如何假仁假义?是像二位侯爷这样,每年朝廷发禄米1200石,开销却是俸禄的千倍不止,名下住宅与园林加起来比皇宫东西两苑还大,养了数千仆婢以供自己享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不是强取豪夺来的,难道还是天上掉下来的?那天上怎么不也掉个庄园给我,以至于我拿着24石的月俸,只能住200两银子买的一套小宅子?”府邸与庄园是明摆着的,不仅京师,各地还有卫家的田产,这方面卫演无从辩驳,只能一口咬定:“那些都是老夫祖上传下来的!”苏晏大笑:骗鬼呢,豫王早在去年,在梧桐水榭,就已经把你卫家的老底都揭给我看啦!“早年庆州沦陷于鞑靼马蹄下,卫老爷子去世后,二位无力率领庆州军,接连溃败之下不得不逃至京城恳请先帝收留。别说偌大家产了,哪怕还有些金银细软,都不至于抵达京城时整个队伍只剩百余人,连盔甲都穿不齐!你的祖上财产莫不是随风邮寄过来的?”卫演冷不防被人揭了老底,窘迫得面红耳赤。“整整二十年,你们卫家在我大铭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才把自己养肥成一个盛阀大族?”苏晏毫不客气地指着他们的鼻子,“下梁不正下梁外,你们卫家的族子舍人在京杭运河上阻挠贸易,为垄断漕运利益拷掠无辜,简直是水匪恶霸,弄得两岸百姓谤怨载途。状子告到有司衙门,被你们强行压下。如今有部分状纸辗转到了我手里,咸安侯可要亲眼看看,也让诸位大人见识一下卫家的厉害?”朝臣们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几乎盖过了卫演急促的辩白。两侧侍立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以金瓜的长柄顿地,发出统一的震响,才将这股声浪压制下来。苏晏趁热打铁,再次逼问:“还有奉安侯,这些年来强抢奸淫了多少民女?他的侯府内建有专供淫乐的房,不少反抗激烈不顺他心意的女子,暗中被杀、被逼自尽。整个奉安侯府深夜尽是女子冤魂的啼哭声,你身为兄长有没有听见?”最后一句阴森森的有如冤魂附体,卫演不由自主地后退半步,仍咬着牙道:“奉安侯如今病体难支,哪怕你随便捏造什么罪名,他也难当面对质。但他再怎么老病,侯爵依然是侯爵,不是你空口白牙就能污蔑的!”苏晏冷笑:“证据?我当然也有。我身边有个侍卫叫荆红追,他的亲姐姐荆红桃,就是在奉安侯手上被一条衣带活活绞死的!苦主如今也在顺天府衙门外,等着告卫浚的状呢!”他朝场边的一名校尉抬手示意,便有一队锦衣卫搬了好几个木箱走进广场,放在砖石地面上。苏晏打开箱盖,向众臣展示箱中各种状子、证词、血书与遗物。众人围上前观看,更是哗然。卫演有如芒刺在背,也想看个究竟,又觉得堵心,同时还焦急难当,在心底埋怨着该来的人怎么还不来。一名负责传话的內侍在此刻悄悄走到蓝喜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蓝喜转而对景隆帝禀道:“皇爷,长宁伯卫阙在午门外求见。因为过了入朝时间,禁军不放他进来。但他自称,有极为要紧的事,要禀明皇爷。卫阙是卫演的儿子,卫贵妃的长兄。此来必为苏晏弹劾卫家之事。但于情于理,又不能不准他上朝说话,于是景隆帝颔首道:“宣。”不多时,卫阙一身伯爵朝服,手持笏板与奏本,大步流星地来到奉天门广场,向御座行礼。与父亲和叔父比起来,长宁伯卫阙要低调与收敛得多,甚至被戏称为“老实人”。他平时在朝堂上很少说话,偶尔参与政事讨论,言辞也谦逊,故而朝臣们对他印象颇佳。景隆帝问:“长宁伯早朝不是告了假,怎么又半途赶来了?”卫阙道:“臣有本要奏。”景隆帝微微颔首,左右內侍下去将奏本取来,上呈给皇帝。皇帝打开迅速浏览,只看到中段,就把奏本一合,说道:“奏本朕收了。但今日朝会拖得太久,朕略感疲乏,需要歇口气。退朝后,长宁伯来一趟御书房,再与朕详细分说。”他起身要离开御座,卫阙却提高了声量,一嗓子吼道:“臣卫阙——弹劾大理寺少卿苏晏苏清河,不仅容留隐剑门余孽,收为心腹死士,更指使其与真空教勾结,名义上查案,实为伪绩邀功,愚弄陛下与天下臣民!陛下曾经颁发过旨意,凡与隐剑门过从密切者,无论权贵均以余孽论处,不知这旨意还做不做数?”作者有话说:章节标题的出处是宋代吴芾所著《寄龚漕六首其一》,前后词语稍作对调:自古知心不易逢,君心还与我心同。纵令自择交成契,更有何人得似公。第225章 讲个先来后到一语震惊场中文武百官。众人原本以为,长宁伯卫阙是来为卫家陈辩的。毕竟苏晏指控的罪名十分严重,提供的证据也都清晰可查,这种事一旦摊到了台面上,哪怕皇帝看在卫贵妃的面子上要保卫家,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要付出圣名大损的代价。除了极力撇清干系,再求皇帝与太后顾念亲戚之情与卫老爷子的功勋之外,似乎并没有更有效的脱身办法。谁知卫阙非但没有向皇帝做任何辩解或请求,反而将炮口对准苏晏,狠狠轰了他一炮。看不出来啊,“老实人”竟还有这么狠辣的一招!背后是哪位高人指点?还是说,某位高高在上的存在终于忍无可忍,要借着卫家的手把这个上下蹦跶的苏十二给收拾了?朝堂老油条们立刻想到了太后,再看御座上的皇帝八风不动的神情、不置可否的模样,决定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先保持观望态度。老谋深算的与左右逢源的都沉默了,剩下那些立场分明的顿时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攀附卫家的纷纷站出来附和卫阙,有说苏晏私藏钦犯图谋不轨,说他贼喊捉贼、勾结真空教策划了白纸坊爆炸案。他们也曾上疏过,可那些奏本却一律留中不发,究竟陛下圣意如何,还请明示云云。还有说卫途率领庆州军曾为先帝扫荡北疆,是从龙的勋臣,如今陛下若是因为“一些过失”而治罪他的儿子,显得朝廷寡恩,怕会寒了天下勋臣的心。且卫演是卫贵妃的父亲、二皇子的外祖父,他的正妻又是太后的亲妹妹,就算为了天家颜面着想,也不宜苛责。——这部分大多是与卫家沾亲带故的勋贵与国戚,以及隶属次辅焦阳、王千禾一派系的文官。其中不少人参与了利益分配。还有些老臣经历过先帝秦王时期的正妃之争、今上初登基时期的国策之争,与太后在经年累月的利益交换与人情纠葛中早已结成同盟,最后选择站在太后所支持的卫家这边。另一边,力挺苏晏的官员们也站出来,对卫家目无法纪、蠹国害民的罪行表示极大愤慨,请求皇帝依律惩处,否则如何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说卫家对苏晏的指控捕风捉影,分明是被弹劾后的恶意报复打击。——这部分的主力是以都察院御史楚丘为首的一众言官,以及隶属首辅李乘风、次辅杨庭派系的文官。今科状元郎、通政司参议崔锦屏也没能忍住。同年、同门、同乡,这“三同”本来就是朝中官员们最重要的关系纽带,崔状元自觉与苏晏有同年之谊、朋友之义,加之邸报一事他已经表明了站在太子这边,于是抓住这次表现的机会,不顾顶头上司拼命使眼色阻止,袖子一撸也下场开火。两边唾沫星子对喷中,苏晏与卫家父子互视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觉悟与决心。玉阶上,蓝喜尖着嗓子叫了声:“肃静!御前奏对,谁敢失仪?”朝会上两拨冲撞的狂浪终于被压制住,暂时恢复了平静。所有臣僚的视线都投向了御座,似乎在等待皇帝表态,哪怕只是轻微的一个动作,或者简单的几个字,都会引发这些久浸朝堂的人精们对圣意的揣测。苏晏在卫阙刚开口时心底一凛,但又立刻意识到,这并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罪名,尤其是阿追隐剑门出身的身份,就像个定时炸弹,迟早是要引爆的。曾经他考虑过要向皇帝坦白,但话临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一来担心自己对阿追的维护是在送人头,使得皇帝又有了除沈柒之外的发落对象;二来也是希望阿追再多立些功劳,将来万一暴露了,好抵消身份的原罪。此事当时若是坦白了,给皇爷一个缓冲和心理准备,也许比在朝堂上猛地被人掀盖子要好。不知皇爷现下是什么心情……这个念头在苏晏脑中一闪而逝,但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只能尽他所能地把“势”扳回来。苏晏趁众臣的注意力都在皇帝身上,朝站在证物箱旁的一名锦衣卫校尉挪近两步,极轻、极快地说了句:“去找沈柒。”……苏大人这是让他去找同知大人?他要说什么、做什么?那名校尉怔了怔,但旁边的官员已经望了过来,他不好多问,便微微点头表示得令,觑隙悄悄退出广场。御座上,景隆帝的声音喜怒莫测,只一脉庄严:“朕看诸卿在弹劾与指谪他人之前,得先学学朝堂的规矩——还是说,你们觉得习惯成自然,就不需要规矩了?”众臣连忙屈身行礼,口称:“臣不敢,请陛下恕罪。”卫阙拱手道:“还请陛下容臣继续禀奏,弹劾苏少卿并非捕风捉影,臣有铁证——”“——卫伯爷!”苏晏骤然开口,声音清亮高亢,打断了卫阙的话,“陛下方才说的,你没听见?”卫阙正按部就班地进入下一个环节,被这莫名其妙的当头棒敲得有些发蒙:“陛下说的……我听见了呀。”“没有吧。”苏晏逼近几步,气势十足,“陛下方才明明说了,要讲‘规矩’。请问朝堂上奏对的规矩是什么?是不是臣子奉旨向陛下复命时,其他人仗着自己官衔更高就可以随意打断、转移话题,不让陛下将回复听完?“是不是陛下听什么、不听什么、听到几分几成,都要由你来说了算?“老百姓尚且知道什么叫‘先来后到’,家中父亲向幼子询问时,长子随意插嘴打断被视为无礼仪、无教养的举动,你不知道?这就是你们卫家的门风?这就是你卫阙对陛下的忠敬之心?难怪都说卫家跋扈,甚至不把陛下放在眼里!”连珠炮似的逼问把卫阙彻底绕进去了:“我没有,我不是,我对陛下的忠敬之心,天日可表……”卫演见儿子乱了阵脚,心里暗骂这苏晏刁钻得很,无论说什么他都能鸡蛋里挑骨头,一顶顶帽子堂而皇之地往下扣,果然是个天生吃言官饭的。可不能由着他把控了节奏!卫演上前两步,正要开口把风向掰回来。不料苏晏无视他的存在,直接把脸转向御座,朗声道:“向陛下的复命被人随意打断,臣有轻忽之过。请陛下宽恕,容臣继续禀奏。”景隆帝压住了嘴角扬起的些微弧度:“是得讲个先来后到,朕只有两只耳朵,事总得一件一件地听。长宁伯,你等苏少卿说完了,再说不迟。”卫阙如同喉咙里噎了个鸡蛋,憋屈地望向他老爹。卫演低声道:“稳住。他这是故意拖延。但再怎么拖也有个头,等他说完我们再发难不迟。”卫阙深吸口气,点头。苏晏朝御座拱手后,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仿佛卫阙方才的弹劾对他而言连放屁都不是。众臣见他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也不由得猜测此人究竟是脸皮太厚、心理素质太过强大;还是早有准备,卫阙对他的攻讦其实正落在他的算计中?也罢,继续看。“罪行其五,去年端午节东苑射柳,卫浚趁陛下与百官皆在校场,色欲熏心于龙德殿后殿的廊庑内奸淫宫女,事后又逼迫奉冯去恶之命来保护他的锦衣卫替他杀人善后。所幸那名锦衣卫心存仁义,虽迫于卫浚与冯去恶的淫威不敢举报,私下将那可怜的宫女从投缳自尽的绝境中救下,暂时送出宫去避祸。如今此女仍在人世,手中更有卫浚施暴时从他衣上扯下的绶环可以为证……”宫女往通俗里说,可以看做是尚未有名分的皇帝的女人,一旦被皇帝看中后临幸,便有了升为嫔妾的资格。故而在这个时代,奸淫宫女的罪名可比奸淫民女大得多,那是往皇帝头上戴隐形的绿帽——也无怪乎苏晏此言一出,场中众臣满脸错愕,望向卫家父子的眼神,就好像他们身上涂了一层屎,自己要是不及时避开,也会被那股恶臭沾染到。卫演涨红了脸,一半因为苏晏咄咄逼人,一半是被自家弟弟气的。他知道卫浚好色,但没想到竟狗胆包天地动了宫中的女子,还留下了当事人与物证!这叫他们该如何自辩澄清?卫阙还有几分廉耻心,更是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罪行其六……”“罪行其七……”桩桩件件,苏晏都说得条理清晰、证据确凿,不由得听的人不信。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言细节非常详尽,以至于光是三个罪名,就讲了足足一个时辰。直到日上中天,他还没讲完。朝臣们三更起床,四更天就集中午门准备上朝,吃的那点早餐到现在早就消化光了。此刻若是走到人群中,能听见一片饥肠辘辘的空鸣声,可碍于朝会礼仪,又不能在言行举止上显露出来。不少人又累又饿,满心期盼着朝会早点结束,至于苏十二和卫家的这场战斗——爱谁赢谁赢吧,本官只想回家吃饭!可惜这位苏少卿兼御史斗志昂扬,还在滔滔不绝地开炮,一口水没喝,依然口齿清晰、字正腔圆,眼见日头开始偏斜了才讲到“罪行其十”,这是要耗一整天的节奏啊!体弱的朝臣眼前一阵阵发黑,终于有个低血糖发作,身体一晃,软倒在地,激起一片惊呼。景隆帝朝蓝喜递了个眼神。蓝喜心领神会,拂尘一甩,高声唱道:“日已过午,陛下退朝。尚未及禀奏之事,明日早朝继续——”明日?苏十二这场弹劾,该不会跟折子戏似的,还得一连唱三天吧?这谁耗得起啊!卫演和卫阙眼前也发黑了——别说拖到明日,只要一下朝,这小瘪犊子就能找到机会,去处理那个余孽侍卫,到时他们没了人证,还怎么弹劾?不行,得尽快通知鹤先生,将荆红追及时拿下!卫阙捏着奏本的手指微微颤抖。卫演深吸口气,低声对儿子说:“放心,鹤先生深谋远虑,既然教你这般弹劾,定然另有后手。说不定那个隐剑门余孽已经被他抓住了。”卫阙颔首:“但愿如此。但叔父奸淫宫女那事——”卫演气恨道:“他自己不争气,平白着把这么荒唐龌龊的罪行往敌人手里送,自作孽不可活。实在保不住他的话,那就再安排,总之不能拖累你我父子和你妹妹。”皇帝下了御座离开,百官按顺序退朝,苏晏让几名锦衣卫扛起证物箱子跟他走,准备明日再战。眼下他有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但愿七郎与我心有灵犀,知道我担心的是什么,苏晏暗想。从卫阙上朝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多小时,可千万要赶得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