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黑莲花太医求生指南 > 33. 第三十三章(加更) 借文清辞的眼睛,……
字体:      护眼 关灯

33. 第三十三章(加更) 借文清辞的眼睛,……

  黑莲花太医求生指南

三日后,船过险滩,河道豁然开阔。


南巡第一站登诚府到了。


这里原本就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殷川大运河修成后,更是发展迅速,一跃成为江南重镇,为当今圣上的骄傲所在。


到达当日,皇帝便乘马车,四处巡游起来。


对运河重镇登诚府的百姓而言,谢钊临绝对是个做实事的好皇帝。


卫朝民风开放,这一路上百姓掷花欢呼,将气氛衬得无比热闹。


皇帝不禁龙颜大悦,就连头疼的症状,都有所缓解。


“……陛下您看,我们登诚府的粮食,就是在这个港口装船运往各地的,”登诚知府四指并拢,一脸堆笑地朝皇帝介绍着前方的景象,“眼前的这些商船,就是准备去往雍都的。”


以翰林身份随行的文清辞,就站在皇帝身后不远处。


他也顺着知府所指的方向,朝河道上看了过去。


殷川大运河宽阔的河道上全是满载的货船。


入眼一番百舸争流的热闹场景。


见状,皇帝颇为欣慰地笑了起来。


但他身后的文清辞,却忍不住在心底里吐槽……


自己上辈子生活的小城,和登诚府的气候很像。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文清辞好歹了解一点水稻的生长周期。


现在不过是初夏,距离早稻收割的季节都早,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商船争先恐后运送米稻的场景?


眼前的一切,都是这个知府在给皇帝做戏。


而谢钊临本人,也乐在其中。


身为皇帝,“好大喜功”这一点在他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就在文清辞发呆的功夫,登诚知府的话题,不知怎的就从商船,转到了前几天的事情上。


“……二皇子不但将南巡之事安排妥帖,甚至还想到了纤夫,给他们分送了药物,”登诚知府语气略为夸张地夸奖道,“这可真是年少有为啊!”


卫朝上下都知道,二皇子自小受宠,是几个皇子内最有可能被册封太子的。


因此这个登诚知府也跟风抱起了他的大腿。


皇帝脸上表情不变:“的确如此……”


按惯例,皇帝巡游的时候,皇后应时刻随行。


由于本朝还没有立皇后,皇帝身边的人,便换成了兰妃。


听到这里,一直没有说话的她也一脸欣慰地笑着点头:“二皇子的确有几分陛下年轻时的风采。”


皇帝脸上的表情,忽然僵了一瞬。


要不是文清辞一直在背后默默地观察他,或许也会错过这一刹那的变化。


“爱妃也这样觉得?”他忽然转身,有些突兀地问。


兰妃不由一顿,接着忙笑答:“如此细心、体恤下属,可不是有陛下年轻时的样子吗?”


皇帝眯着眼睛,朝运河上看去,末了缓缓念道:“是有,是有……”


他的声音略微沙哑,将全部的情绪,都藏在了其中。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说二皇子有皇帝年轻时的风采,但却是兰妃头一回这么说。


和朝堂上这群人不同。


兰妃与皇帝,早在他还是肃州王世子的时候,便已经认识了。


假如兰妃都这样说了,那么是不是证明……谢观止和自己年轻时的样子,真有几分相似?


想到这里,皇帝忽然头疼起来。


他伸手用力按了按太阳穴,接着便吞下芙旋花丹转身说:“好了,运河风大,朕头有些疼,去别处歇着吧。”


闻言,众人连忙称是,并一道向河岸不远处的高台走去。


转身的那一刻,兰妃不由默默地松了一口气。


并与走在队伍最后方的谢不逢,匆匆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方才那番话,都是少年教她这样说的。


此前兰妃不懂谢不逢这样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但在她将这句话说出口后,皇帝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忌惮,似乎令她明白了过来。


谢不逢在借自己之口,让皇帝与二皇子之间生出间隙。


兰妃的脚步不由顿了一下。


……自己这个儿子,似乎总能摸准皇帝那些不为人知,难以捕捉的负面心思。


想到这里,她的手心不由冒出了一点冷汗。


虽是自己亲身的骨肉,但有的时候,兰妃竟然也会害怕谢不逢。


他那双眼睛,似乎能看穿一切、讥讽万物。


只有在太医身边,才会像个普通少年……


登诚府盛产鱼鲜,其中鲥鱼更是一绝,为历朝历代的纳贡之物。


今日午宴的重头戏就是它。


文清辞上一世的时候,喜欢研究做菜。


但鲥鱼处理起来太过麻烦,他也从没有尝试过。


所以从到登诚府起,他便期待这日的午宴。


一身浅蓝罗裙的侍女,将秘色瓷盘端了上来。


登诚府菜重鲜,鱼也是清蒸的。


唯一特殊之处是,早在上菜之前,便由人用专门的镊子,一根根将鱼刺拔了出来。


文清辞拿起筷子,还没来得及尝,忽然被皇帝的话所打断。


殷川大运河修成已有近二十年,期间清过三次淤,转眼就要清第四次了。


方才皇帝一直在与相关官员说这件事。


说着说着,不知怎的忽然提起了二皇子。


“观止,运河清淤一事,你可有想法?”


宴上所有人都停箸,朝这边看了过来。


但还没等二皇子回答,皇帝像是这才想起此时还在午宴般笑着摆手说:“算了,宴上暂且先不说这件事,你好好想想,过上一阵子,直接写成小卷给朕看。”


皇帝的语气里,满是对儿子的期许。


像是已经将他当做储君看待。


但桌案下不断轻点的手指,却将他并不平静的心情暴露了出来。


语毕,将手里的酒一饮而尽。


皇帝身上重金属中毒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缓解。


但文清辞的药,治标不治本。


焦虑与不稳定的情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引爆。


谢观止的优秀,和众人对他的追捧,无疑加快了这一进度。


在场众人没有一个多想皇帝的话,所有人都理所应当地以为,二皇子继承大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慧妃也忍不住凑过来,叮嘱谢观止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件事。


为了这次南巡,登诚府特意修建了一座行宫。


宴罢,皇帝回去休息,其余人则自行在行宫内赏游了起来。


有正事要做的谢观止原本没有这个心思,但就在他回住处的路上,刚一转身,竟在回廊那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兰妃的贴身宫女明柳,正扶着她散步。


两人随口聊的……正是今天宴席上的事。


“等等。”他拦住了身边的太监。


谢观止下意识后退半步,回到了转角之后。


“哎……慧妃处处都不如娘娘,唯独二皇子争气,”眼见四下无人,明柳的话,也不由放肆了一点,“要是大皇子能像二皇子般讨陛下喜欢,这几日大出风头的人,就是娘娘您了。”


“明柳!”兰妃不由呵斥了她一声,末了忽然叹气,状似随口说,“大出风头也不是好事,南巡一事,最大的人物,应当是陛下才对。”


“也是……”


说着,两人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回廊那一边,但兰妃的话,却盘踞在谢观止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少年慢慢皱紧了眉。


兰妃说得没有错。


阴差阳错之下,身为皇子的自己,在此次南巡中,风头似乎已经压过了父皇。


……这并不是自己的本意,更不会是父皇想看到的场景。


谢观止虽然任性,但绝不是个傻子。


或许放在几个月前,他还会对兰妃的话嗤之以鼻。


但是上回被罚与三皇子一道反思之后,他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就有了一点点微妙的变化。


例如他终于清清楚楚的意识到,自己绝对不能再和往常一样,将皇帝当作普通的父亲看待。


兰妃的话像颗石子,在二皇子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涟漪。


------------------------------


行宫内燃起了安神的熏香。


烟雾缭绕,紫气升腾。


“这是朕第二次南巡,转眼便是十七年……”皇帝用手撑着额,轻闭着眼絮絮叨叨地念道,“上回走这一趟的时候,还没有这些毛病,爱卿你说,朕是不是老了?”他的语速很慢,导致声音听上去格外沙哑、低沉。


说完,缓缓抬起眼皮看了桌上的药碗一眼。


这里面盛的,是祛风胜湿止痛的药。


皇帝很在意年龄和保养。


文清辞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从专业角度分析道:“陛下您的问题,主要是寒气、湿气入体引起的,与年纪没有关系。”


御座上的人,缓缓笑了起来。


“殷川大运河的图纸绘好放到朕面前时,朕也就比谢不逢和谢观止他们现在大不了几岁。”


说着,他如再次陷入回忆般慢慢地眯起了眼。


运河是天初元年,皇帝继位起开始修建,修了整整十年。


不过在此之前,应当早几年就已经画好图纸,做好了规划。


果然,他又说:“那图绘好的时候,前朝哀帝尚在……”


皇帝早在不知不觉中将文清辞当做心腹。


例行问诊的时候,总喜欢同他聊上几句。


文清辞的话绝不算多,相比起皇帝身边的朝臣、近侍,他甚至有些沉默寡言。


但皇帝需要的,便是这样一个倾听者。


旁人图名、图利、图财、图赏,只有文清辞一心向医,心无旁骛,更与朝堂没什么利益牵扯。


平日里皇帝说一句,周围人恨不得诚惶诚恐地回上十句,听着便让人头大。


可文清辞总是安安静静地听着,只有关键时刻,才回答他的问题。


文清辞轻轻将银针刺入皇帝额间,直到这时,一身明黄的天子,仍在轻声回忆着往昔。


过了一会,文清辞将针收了回来。


诊疗将要结束,贤公公忽然带着一册小卷,从殿外走了进来。


皇帝抬了抬眼皮,漫不经心地问:“这是何物?”


“回禀陛下,这是二殿下写的小卷……关于殷川大运河清淤的。”


听到这里,刚才还一脸困意的皇帝,忽然睁开了眼睛。


“拿上来给朕瞧瞧。”


“是,陛下。”贤公公双手将小卷捧了上去,接着犹豫了一下,从殿上退了出去。


接过之后,皇帝方才还舒展着的眉,忽然紧紧地蹙在了一起。


他粗略将第一页看了一遍,忽然飞快翻了起来,没两下便将整个小卷看完了。


接着,突然重重地将手里的东西扔了下去。


用绳线装订的小卷,顷刻间散了开来。


见状,原本正在收拾药箱的文清辞动作随之一顿。


他放下手中的东西,缓缓向后退了两步,跪在了地上。


重金属中毒给情绪带来的负面作用,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强压了下来而已。


人多的时候,皇帝自己也会更克制一点,可一旦人少,便不一样了。


这甚至不是文清辞第一次见到“宅心仁厚”的皇帝在私下发火,以及露出阴晴不定的模样。


他忍不住将视线向下落去,瞄了地上的小卷一眼。


谢观止写得非常认真,详细记叙了如何协管、统筹清淤之事。


……这到底有什么好生气的?


下一秒,皇帝的话里,便给出了他一半答案。


“谢观止他何时学会低调行事了?”停顿片刻,皇帝喃喃自语道,“你说这些都是谁教给他的?”说完便深深地朝文清辞看了过去,等待着他的回答。


文清辞:“……”


慧妃性格张扬,二皇子半是继承,半是后天被人追捧,表面上看也养成了和他母妃差不多的性子。


放在往常,他一定会带入主管的身份写清淤提案。


但是这一次,他竟然后退一步,将自己带入了协办者的身份,写了一份不痛不痒的提议。


文清辞不能暴露自己方才偷看了小卷的事,只能顺着皇帝的话,从“低调”这个角度回答。


“或许二殿下只是年长一岁,成熟了点。”


他的语气平静,神经却不由得紧绷了起来。


文清辞意识到,皇帝已经对谢观止起了疑心,无论自己的答案是什么,在他耳边都没有任何意义。


登诚府这些年靠运河赚了不少的钱,行宫修建得更是豪华、宽敞。


皇帝说话的声音本不大,原本在殿外等文清辞的谢不逢,除了他丢卷时的那声巨响外,什么也没有听到。


但下一秒,他的耳边却再一次清清楚楚地响起了皇帝的声音。


——人的情绪越是激动,在谢不逢听来,声音便越大。


『是啊,长大了一岁,他已经十七。』


『朕像他这个年纪,早就开始谋划继位的事了……』


皇子长大一岁,对一个多疑的统治者而言,便意味着更大的威胁。


听到这里,谢不逢忽然垂眸冷笑了一下,并用食指从手腕上的羊毛手链上轻轻蹭了过去。


遛狗果然有趣。


之前那番话,也是他故意让兰妃说给谢观止听的。


皇帝那张道貌岸然的外皮下,藏着的是一颗不安又恐惧的心。


——他不喜张扬抢他风头的人,可真正害怕的,却还是如他自己当年那样隐藏野心、韬光养晦的皇子。


谢观止越是低调内敛,皇帝便越是焦虑,越是忍不住想要出手。


果不其然。


『年纪越大,威胁便越大。』


『……必须早些下手为好。』


皇帝的心声,清清楚楚地落在了谢不逢的耳边。


“爱卿退下吧。”皇帝又吃了一粒芙旋花丹,沉沉地阖上了眼。


文清辞提起药箱,放轻脚步从殿内走了出来。


直至阳光落在他身上,文清辞这才从刚才的气氛中缓过神来,并想起……原著里的二皇子,结局是败于宫斗。


那件事的开端,似乎是他在某年秋狩中大出风头,逐渐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据文清辞所知,今年并没有秋狩的安排。


也就是说现今剧情的进度,快了至少一年……


不止如此,皇帝的表现,似乎也比原著里更加不焦躁不安。


这一切就像是有人一直在背后默默煽动他情绪、加快进剧情一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