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 137. 137 太子之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137. 137 太子之权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咱们先从朱高炽得太子之开始分析朱高炽的权利之路。


首先,朱棣登基两年才立朱高炽为太子,还是在文官四次上书要请求册立皇太子,朱棣才定了朱高炽。


第一次,永乐元年,群臣上表求立太子,明太宗朱棣拖延的理由是,“国家建储,自古所重”,言下之意,这是件大事,得好好想想。


明太宗朱棣还说,“今长属当进学之时”,意思是朱高炽正是学习的时候,不着急立太子,关键此时的朱高炽已经二十五岁了,就放在现代也大学毕业独立工作了。】


朱高炽听神迹说当年之事,面上仍旧没有波澜。


“太子可是怨朕。”朱棣问,同时目光未离开天幕。


“父皇说的都对,儿子何来怨恨。”朱高炽道。


朱高炽说这话的时候,天幕上仍旧没他的心声。


“不是,这天幕就欺负我一人?”朱高煦不高兴了,凭啥就显示他一个人的心思!


朱棣的眼刀再次落在朱高煦身上,朱高煦闭嘴。


【朱高煦】:天幕就是欺负我人老实。


“二哥,你若老实,还有老实人?”朱高燧无情吐槽。


【到了永乐三年,群臣再次上表求立太子,这次明太宗朱棣推辞的理由是“长子德业未建”。


瞧瞧明太宗朱棣这话说的,朱高炽身体肥胖根本不可能去战场,武上是无法建功立业了。


至于文上,一个皇子怎么建功立业?】


朱高炽仍旧很淡定的听着。


但是另一时空的李承乾却替朱高炽心酸,明摆着大明皇帝看不上他这个太子。


那时的明太子朱高炽是多委屈呀。


与之相比,李承乾觉的自己之前的委屈算不上委屈了,起码自家父皇承认自己的太子之位。


“倒是我生在福中不知福。”李承乾感叹。


【到了永乐二年,群臣再次上表求立太子,这次连藩王们也一并上表。


可是明太宗朱棣还是犹豫,最后他询问解缙的看法,解缙先说了朱高炽仁厚,随即又提了一嘴好圣孙,朱瞻基。


终于,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尘埃落定,相比太子李承乾还有太子朱标,同为嫡长子的朱高炽这个太子之位得来的真不容易。】


【李泰】:那他也是长子,占尽先机!


李泰的心声以弹幕出现在神迹上,虽然他如今不是太子了,但是心里还有点想法。


同样都是胖子,命运竟然如此不一致,李泰感觉自己生不逢时,他若生在大明朝便好,一出事就是嫡长子,下面的两个弟弟还蠢钝如猪,丝毫没威胁。


见自己嫡次子李泰的心声,李世民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将李泰从储君之位的名单里给划去了。


【虽然明太宗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但咱们来看看明太宗朱棣对朱高炽多为严苛。


明太宗朱棣下令,“凡百官朝谒东宫,偕进偕退,不许独留私见。”


意思是任何官员都不能私下见太子,以防官员和太子结党营私,可见此时的朱棣还是很防备太子朱高炽的。


这条指令朱棣可不是随便说说,有次武官李谅早朝后私见太子,立即受到弹劾。


除了方才的指令,朱棣还下了一条指令,“皇太子令旨如所启事或差讹,随即纠覆。”如上所言,朱高炽下的任何命令说了不算,明太宗朱棣可随时改之。


如此看,朱高炽这个太子之位坐的,既没有自由也没有太多权利。】


【朱高煦】:这么惨,还不如我。


【朱高燧】:大哥真能忍啊,这太子,我当不得。


二人齐刷刷的看向朱高炽,之前是只见朱高炽的风光,但未见他背后的隐忍心酸。


在朱高煦和朱高燧印象里的太子是朱标那样的。


【朱高煦】:父皇如此小心眼。


朱高煦又看见自己心声被挂在天幕上,他整个人也是一个大无奈。


【倒不能说明太宗朱棣小心眼,毕竟坐到一国之君这个位上,自然要防备。


历史上又不是没造反的先例。】


“说的不是咱们唐朝,吾可是正八经的禅让。”李渊立马跟上一句。


李世民……


大可不必掩饰,为大唐天下,他李世民不怕留下污名。


【而且明太宗朱棣的情况还很特殊,他御驾亲征,时常不在京城。


如此自然要对权利多加管束,若是后方起火,大明王朝便要葬送于此。


自古皇家多凉薄,既然为帝为储君,就不是简单的父子关系,更是君臣关系。


作为父亲可能不会防备儿子,但是作为君主就必须防备太子,要不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朱高炽点了点头,对此无异议。


朱高煦不可思议的看向朱高炽,“大哥,你当真一点怨念没有?一点都没?”


“没有。”朱高炽回道。


“我不信。”朱高煦立马否定。


朱高炽叹气,一副你不信你还问什么的表情。


【刚刚咱们唠的是明仁宗朱高炽刚得太子之位,权利的第一阶段。


可以看出这个阶段所有的权利全把握在明太宗朱棣手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