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 第十七章 定计谋门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七章 定计谋门阀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陛下,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和侍中魏征在外求见——”


当李治刚刚从袁天罡和孔颖达手中,接过“天子望气术”和“正气歌”时,大内总管张阿难的声音,在“立政殿”外响起。


“让他们进来吧——”


李世民爽朗的回答道。


看到儿子爱不释手的样子,李世民的心里也很是高兴。


没想到这袁天罡刚刚进宫,就为李治带来如此难得的机缘。


虽然李世民不太清楚“天子望气术”的功效,但是,孔颖达的那册“正气歌”,可是能通往“文道通神”的最佳法门。


凭借李治如此逆天的资质,恐怕很快就能成为大唐最年轻的通神大儒了!


再想到方才孔颖达对那“天子望气术”的推重,也许此次雉奴真就捡到宝贝了。


“臣房玄龄、魏征见过陛下——”


“立政殿”的殿门再次被打开,房玄龄和魏征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玄龄、玄成你们二人来的正好,袁天罡道长已经接受了朕的邀请,正式入主太史局,今后诸位同在朝堂还要多亲多近才是。”


这几位也都算是老熟人了,年轻时就曾相识,房玄龄是一个谦虚低调之人,见到多年前的老友自然是欢喜的紧。


魏征则不然,虽然自身当年为了逃难,也曾假扮过道士,骨子里却是一个过分耿直之人。


对袁天罡这样的相士,虽然也承认对方有高明过人之处,却看不惯他那一套玄而又玄的论调和说辞,总觉得这样的人就是哗众取宠之辈。


如今在“立政殿”里见到袁天罡,又听说今后会同殿称臣,魏征只是敷衍地拱了拱手,脸上却没有半点儿笑颜。


“陛下,老臣和房相此来,是为那河南道水患一事。河南数州之地大雨倾盆,黄河泛滥,饥民遍野,不知老臣上的请求放赈救灾的折子,陛下那里到底是怎样一个章程?”


这几日为了李承乾的事情,李世民也算是忙的有些焦头烂额。


长安城附近被清理了几遍,倒是查获了一些为非作歹之辈,却也没能找到行凶者的踪迹。


跟李治的刺杀案一样,找不到半点有价值的线索,这让李世民很是沮丧。


而河南道水患的折子,每日都有无数封递到“立政殿”,朝中诸相对此也多有争议,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所派的人选上。


李世民倒不是怠政,从这如雪片般的奏折中,他自然能够看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大雨滂沱、黄河泛滥固然是真,河南道各地出现的骚乱怎么讲?


甚至有的地方,竟然还有报上来“河妖”作乱的?


这难道不是有人想趁机捣乱,混顺摸鱼吗?


看到他们要议政,李治就很自觉地站了起来,想告辞离去,却意外地被李世民叫住了。


“雉奴啊,既然碰巧赶上了,就留下来一块儿听听吧——”


李世民没等李治说话,就出言阻止了他,这个举动让刚刚进入“立政殿”的房玄龄和魏征都是一愣。


虽然大唐的皇子,并没有严格要求不得干政,但是眼前的李治毕竟才十二岁啊,这么小的年龄居然要参与朝中重臣的议政了吗?


不过,在场的几位都是经过大风大浪之人,虽然李世民这个举动有些突兀,却没有一个人当面给指出来。


“陛下,魏侍中所言甚是,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房玄龄是被魏征强拉来的,不过对于这件事情,他也忧心如焚。


作为大唐百官之首,河南道百万黎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当然责无旁贷。


“袁真人,河南道大雨还会持续多少时日?”


李世民没有立刻答复房玄龄和魏征,只是示意他二人就座,转头问向另一侧的袁天罡。


袁天罡不敢大意,将手中的拂尘放在一旁,从怀中取出一物,竟然是一方古香古色的小盒子。


盒子近似于方形,枣红色的外色,有半个手掌大小。


袁天罡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辨别了一下方位,双手高举这个枣红色的盒子,冲着东方深深一拜。


紧接着,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将那个枣红色的小盒子,上下摇晃了三次。


来到案几旁,轻轻地打开盒子,从里边依次倒出了六枚铜钱。


“陛下,据卦象显示,此次河南道大雨一直会持续到七月望日。”


七月望日,也就是七月十五,现在才刚刚七月初,看来还得再下上十多天啊。


“玄龄,户部可曾将赈灾的粮食准备停当?”


“陛下,秋粮要再等一个多月才能收上来,如今从长安最多只能起运十五万石粮食。”


“考虑到河南道水患,境内至少减产了一半,受灾之处的秋种估计也会受影响。”


“如此一来,尚需三十万石粮食,才能让整个河南道支撑到明年麦收。”


大唐这几年已经显露出强起之势,可惜三年两头的闹灾荒,粮食产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河南道地处平原,更是大唐的产量重地。


大唐的河南道,主要包括后世hen省的淮河以北,sd省大部和heb省南部少许,囊括了著名的黄泛区。


“那么,缺少的这三十万石粮食,诸位可有办法筹措上来?”


听房玄龄说完,李世民也是眉头紧锁,一筹莫展,那可是三十万石粮食,不是沙土随手就可以抓一把的。


“房相,可否削减一下灾区饥民的用度?粮食省着点儿吃,也许就不需要这么多了。”


看到没人说话,坐在一旁的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说道。


“哎,孔祭酒有所不知,方才说的那个数目,房某已经是往少了报了。再说,大雨过后势必要进行灾后的重建,如果连肚子都吃不饱,恐怕灾后重建就是一句空话了。”


不是孔颖达智谋不够,实在是因为他并不在相关部署任职,不像房玄龄考虑的那样周全。


“雉奴,你可有什么想法?”


冷不丁的,李世民瞅见了在一旁看戏的李治,就随口问道。


“父皇,有诸位朝中贤能在此,儿臣如何敢放肆?再说,儿臣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孩童,怎能……”


“哈哈,晋王殿下何必如此自谦呢?有志不在年高,古之甘罗十二岁就能拜相,晋王殿下也是十二,岂能让古人专美于前呢?”


好嘛,这个孔颖达自己说了条不着调的建议还不算完,居然又在一旁给李世民帮腔,这是在挤兑李治吗,还是心疼他那“正气歌”呢?


“嗯,前几日老夫去见了叔宝,听说叔宝说晋王殿下少年老成,胸怀四海、腹有良谋,老夫也想听听晋王殿下有何高见?”


魏征也在一旁说话了。


作为当年瓦岗山上结拜的大哥,虽然是一名文臣,跟那些武将走的不算太近,对排行第二的秦琼却始终是另眼相待。


看着众人都盯着自己,李治就知道今日这局是跑不掉的。


“好吧,既然诸位叔伯都想看小子献丑,那小子就斗胆胡言几句,行不行的通,小子也顾不得了。”


见这老几位,还真的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李治索性就豁出去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首先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那么哪里有粮食呢?”


缺粮显而易见的事情,这算不得什么高见,只是哪里有粮食,这个问题倒是让在座的几位大佬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时不知道李治想表达什么意思。


“粮食,灾民手里一定是没有的,即便是普通的农户,也未必能有多少余粮,而户部也只能挤出来十五万石。”


“雉奴以为,剩下的三十万石可以从两个地方出,一个就是官府的那些‘战备粮’,好在一两个月新粮就能下来,虽然杂粮居多还是可以抵挡一阵的。”


“另外一个,雉奴以为才是我等更应该考虑的,就是‘借粮’,甚至可以让人‘捐粮’。”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