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680.第六百八十章考验世界24
字体:      护眼 关灯

680.第六百八十章考验世界24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卡列宁扫了一眼,“利亚姆?”就是原本那个相亲对象。


苏叶疑惑,“他怎么来了?”之前那么下谢尔巴茨一家的面子,怎么好端端又跟来了。


马克西姆耸肩,“我还没来得及问,似乎里面有什么误会,谢尔巴茨家已经接受了他的道歉。”


苏叶点头,和走过来的两人打招呼。


午餐很快开始,在卡列宁招来的厨师帮助下,酒店厨师准备了丰盛的食物,除了瑞士传统特色菜,还是俄国经典菜肴,以及一只完整的烤全羊。


众人说说笑笑,并不拘泥于桌边,而是拿着食物,随意找地方三三两两坐下。


可能是因为卡列宁气质过于冷冽,没人愿意待在他身边,几位男士过来说了几句话就离开,剩下苏叶陪在身边。


不过没一会儿,可爱的吉蒂小姑娘跑来牵苏叶的手,“尹琳娜姐姐,你快来看,我们用鲜花装饰了餐布,上面还有许多水果,陶丽说要画画。”


苏叶任由她拉着起身,走到陶丽身边,这位温柔和煦的姑娘冲她一笑,阳光下温婉而美好。


但似乎男士们更欣赏热烈开朗的女郎,溪水中,娜塔莉亚站在一块鹅卵石上,用力向周围泼水,银铃般的笑声传到很远,感染所有人会心一笑。


而她身边围着三位男士,里弗夫毫无疑问,早在之前就对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新来的奥博朗斯基也对她抱有好感,被泼了水,头发打湿也不恼怒,笑得非常开怀。


奥博朗斯基是个英俊开朗的青年,整个人又和善又充满活力,在场这么多位男士,他相貌是除卡列宁最英俊的。


他本人在上流社会非常出名,总能引起所有人好感,无论上了年纪的,还是年轻的,都认为他是值得结交的好青年。


他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且拥有爵位,除了财产不多外,几乎没有任何缺点,是任何一位夫人都愿意接受的女婿人选。


但他并非花花公子,只是对每一位女士都温和而已。


因和谢尔巴茨少爷关系好,经常出入谢尔巴茨家,引得两位谢尔巴茨小姐产生好感。


但这种好感都在初级阶段,并未发展到爱情的程度。


当然,如果他愿意,并付诸行动,展开追求,相信年轻的小姐很快会沦陷,只他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是时候选择一位妻子了,态度松弛没有任何危机感。


和他性格完全不一样的,是列文,这个青年是个地主,沉默寡言,但心中有许多想法,脑海中总是在思考,社会问题,阶梯问题,哲学和宗教。


身为一个思考着,沉默就变得理所当然,他不善言辞,性格偏向内敛,和人相处总显得局促。


但非常有责任心,且充满正义和对世人的怜悯。


作为一个地主,他一直在探索一条道路,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活。


因此得知苏叶在伊戈尔庄园展开的农业方面改革,非常急迫的追问一切细节,得到答案后,又自己一个人缩在角落,拿出纸笔写写画画,或者放空自己思绪,对着阿尔卑斯山发呆。


温柔的陶丽给他送食物和水,都没注意到,和卡列宁一样,与这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


而另外一位对娜塔莉亚似乎有意的,就是那位利亚姆先生。


苏叶好奇,询问道,“你们不生利亚姆先生的气了吗?”


陶丽看向那边兴奋玩水的四人,眼中闪过一抹复杂情绪,随即微笑摇头,“之前是我们误会了,利亚姆先生不是故意不去接我们,而是被人误导了。”


“误导?”苏叶琢磨着这个词,觉得非常有意思。


“是的,利亚姆先生有一个表妹,非常喜欢他,想成为他的妻子。但他只把她当成妹妹,那位小姐不甘心,得知他要去相亲,故意传达了一个错误的时间,让他误以为我们抵达的时间是第一天下午。那天下午,他在火车站等了许久,没等到人以为我们出事了,忙安排人找,也因此解开了我们之间的误会。”陶丽温和道。


苏叶挑眉,合情合理,“原来如此,只不过他似乎欠缺一点缘分,被里弗夫捷足先登了。”


任谁都看得出来,三位男士中,娜特莉亚明显对里弗夫感官更好。


陶丽缓缓点头,“不过还不确定,年轻的姑娘总是看不清内心想要的,”她呢喃道。


“那么你呢?”苏叶微笑。


“什么?”陶丽一愣,不明白她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内心想要的是谁?”应该是奥博朗斯基吧,原著里,他们就是夫妻,虽然人到中年,奥博朗斯基出轨了,陶丽很崩溃,最后还是选择了原谅。


这说明陶丽是真的爱这个男人,才会被背叛后,觉得天都塌了,可经过思考和安娜的劝说,又从心里接纳了丈夫。


虽然她一度也感到迷茫,不明白人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


婚姻,爱情,子女,好似每个家庭都是如此,而她是那个贤惠妻子的模板。


相比安娜,她兢兢业业操持家业,照顾孩子,丈夫拿走所有钱财,带着孩子们去乡下节衣缩食过日子,生活烦闷鸡飞狗跳,也没有丝毫抱怨。


但贤惠能决定一个女人所有标签吗?


不,陶丽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模板,她有自己的思考和坚持,对于安娜勇于追求爱情的做法并不排斥,甚至主动帮忙劝说卡列宁原谅安娜,想要帮助安娜达成离婚和弗伦斯基结婚的目标。


但那时,安娜已隐隐走向崩溃,不想也无法面对变质的一切,被自己背叛的丈夫,被抛下的儿子,被排斥在外的交际圈,以及情人弗伦斯基渐渐不耐烦,越开越抓不住的爱情。


彼时的安娜已经失去一切,只能死死抓住弗伦斯基的爱,但敏感聪慧的她,已隐隐意识到,自己连最后这份爱情也要失去,于是她只想在爱情还在时,热烈的,痛痛快快的燃烧自己。


不考虑未来,忽略掉过错,最后的,极致的享受最后的爱意和疯狂。


陶丽的好意她知道,只是那不是她想要的,宁愿在热烈中死亡,也不想继续无奈而压抑的生存。


是的,恐怕她已经意识到,哪怕和卡列宁离婚,和弗伦斯基结婚,结果也不过是重复相似的命运。


在爱情退却之后,她和弗伦斯基的婚姻就会不一样吗?


不,早晚会变成枯燥,乏味,甚至是背叛。


她的哥哥和嫂子不就是如此?


奥博朗斯基和陶丽结婚时,也是相爱的,两个人都很好,是外人艳羡的一对,但她哥哥出轨了,在妻子忙于家务,整日操劳的时候,在更年轻的躯体上寻找新鲜感。


而身为妻子的陶丽,在爱意和责任下,只能选择原谅。


安娜怎么可能原谅,想到未来奥博朗斯基会在对别的姑娘感兴趣,她就心如刀绞。


而此时,她已经隐约感觉到,爱意在消退,这让她产生了深深的恐慌,早晚有一天,她会亲眼见证相同的不幸在自己身上发生。


且到了那时,她还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奥博朗斯基,毕竟她本身也是背叛婚姻的那个。


那样的结局叫人恐慌,所以她不愿意去思考未来,去面对可能到来的支离破碎,宁愿一日日过着现在这样的生活。


在爱意存在时,尽情绽放,当爱情结束,那么就结束这一切吧。


疯狂,破碎,绝望,但淋漓尽致!


苏叶无法做到这样,在她的观念里,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味品,有就大胆去爱,但绝不会为此放弃一切。


或者说,在爱情之前,她还有理想,工作,生活,乃至娱乐,哪个似乎都不是爱情可以替代的。


有人或许会觉得,这样的人无法真正体会到爱情,但那又怎么样,有些东西注定是奢侈品,大部分人无法拥有才是常态。


但苏叶也佩服安娜这样的人,勇敢,大胆,挣脱世俗的束缚,为自己淋漓尽致活一场,虽最后结局不好,可她起码真实的活过,爱过,恨过,快乐过,也痛苦过,而不是麻木的日复一日,重复上流社会那枯燥无法,毫无意义的生活。


唯一可惜的是,除爱情外,安娜找不到生活的支点,如果除爱情外,她能有一份热爱,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这让她想到上辈子听到过一位女歌手,分手失恋九次,每次都把恋爱经历写进歌里,热恋时甜蜜,分手时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最终,她成为一代歌后,事业节节攀升。


要是安娜能像她那样,把所有感情转化成艺术表达出来,那么或许,最后她不会死亡,而是成为一代艺术家吧?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是如此感情充沛且敢爱敢恨,把极致的快乐和痛苦统统传达出来,不仅成就了自己艺术高度,也会情绪转嫁出来。


安娜如果能做到,或许未来会成为著名的艺术家也不一定。


当然,这是后话了,言归正传,按照原著的时间点,陶丽此时应该对奥博朗斯基产生了好感。


果然,她听到苏叶的问话,不知道瞥向正笑得欢快的奥博朗斯基。


这充满感染力的笑容,让她不自觉嘴角上扬,眼底闪现过一抹温柔。


可随即,她脸上的笑容变淡,垂下头不再往那边看。


苏叶看到奥博朗斯基和娜特莉亚互相泼水,并笑得开怀,显然,他的笑容是另外一个女人带来的,而这是陶丽的亲妹妹。


她不可能和自己妹妹争抢男人,所以即便产生感情,也一直克制自己。


或许她也在等待,等到娜塔莉亚做好决定,奥博朗斯基失败,自己或许有机会。


苏叶觉得有点可惜,陶丽这样的人,温柔而坚定,有思想又成熟的姑娘,其实更适合列文那样的男人。


奥博朗斯基不是不好,只是他更像个孩子,还没有完全长大,不适合当丈夫。


原著里,即便两人已经结婚多年,还有好几个孩子,奥博朗斯基依旧天真,喜欢逃避,做事没有章法,需要她这个妻子在后面善后。


所以陶丽才活得那么累,成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在丈夫背叛后,如此伤心痛苦的情况下,还要去考虑丈夫的面子,孩子们是否有人照顾。


她似乎是许多贤惠女人的模版,却很少能做自己。


不是她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和需求,只是对家庭的爱和责任,让她选择把自我放置到一边,不允许任性罢了。


有一个不懂事的丈夫,女人除了自己坚强,还能有什么办法?


偏偏这丈夫名声还极好,她连抱怨的立场都没有,或许也没精力去抱怨,操持家务和照顾孩子,已经耗尽了她所有力气。


如果她的丈夫是列文,虽然沉默,常常陷入思考和纠结,却充满了责任感,不会背叛妻子和家庭,做任何事都有规划,不会搞出一些烂摊子,最后交给妻子收拾。


当丈夫思考纠结时,她能用自己的智慧和语言把丈夫拉出精神世界,给他以慰藉。


这一点,原著中的吉蒂无法做到,她是个天真烂漫的姑娘,在富贵窝里长大,单纯而美好。


唯一的打击是被喜欢的奥博朗斯基放弃,感受到了屈辱,后成熟了些,但实际她依旧单纯,是那个时代,贵族少女的极致代表,漂亮单纯没内涵。


这不是她的错,是这个社会对女性的限制,让她无法接受更深层的教育,加上父母对幼女的宠爱,自然而然成长成这个样子。


而这也没什么不好,她善良又快乐,一生安稳无忧。


但有一点无法忽视,她不能走入丈夫的内心,对于列文思考的一切,她无法理解,又无意探寻。


婚后列文几次欲言欲止,想要对妻子表达,可最终放弃了,于是他们成为了生活中的和谐伴侣,却无法成为真正的灵魂伴侣。


在这方面,反倒是陶丽,既能倾听列文的心声,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他对自己的想法认同。


是在她的开解和劝说下,列文抛开第一次被吉蒂拒绝的羞耻感,决定再追求一次。


陶丽的这种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温和坚定,甚至能影响本已恨上安娜的卡列宁,让他选择原谅一次。


但这能力,似乎在自己的丈夫奥博朗斯基身上又不起作用,因为,和列文不一样,奥博朗斯基不爱思考,享受浅层的快乐,且一直活得像个孩子。


这本书里的每个家庭,每对婚姻,似乎都是错配的,而这就是人生常态,也是人性所向决定的。


温柔内敛的陶丽会被开朗阳光的奥博朗斯基吸引,活泼单纯的奥博朗斯基更欣赏张扬肆意的娜特莉亚。


列文和陶丽会很契合,最后却娶了吉蒂,而单纯的吉蒂原本喜欢英俊潇洒的奥博朗斯基,天性使然,无法走入内敛的丈夫内心。


每个人似乎总是被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吸引,于是生活充满了千变万化。


苏叶好奇,现在情况已经改变,那么她们未来的走向,又是否会变得不同。


虽然托翁在原著开篇,用一句话给整本书定了一个基调,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可细究起来,这本书里每一个家庭,都存在问题,没有纯然的幸福。


那么这个世界,是否会发生改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