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503. 第五百零三章红楼潜龙在渊117 最终……
字体:      护眼 关灯

503. 第五百零三章红楼潜龙在渊117 最终……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不然地盘打下来都是无人区,能起什么作用,守边还麻烦。


可不打?怎么可能,皇帝可是提前给他们透露消息,那些地盘上存有的资源,都是大楚需要的,不拿到手岂非太亏了?


所谓仁义之邦,是因为无利可图。


以前华夏是天朝上国,大部分好东西华夏都有,没有的也可以让别国进贡,因此大度一点,高高在上刷仁义的名声没问题。


可现在朝臣们获知,那些土地下埋葬着许多珍贵资源,就连金矿都有,不去取就是傻子。


就是再迂腐的儒生,在家国利益面前,也该衡量衡量。


那些一心为了名声好听,为彰显大义,不顾国家利益的,早就被剔除朝堂了。


因而目前朝堂虽有摩擦,可都是主战派,至少是以大楚利益为先的官员。


所以开放让百姓生孩子这一条,他们知道是对的,即便对于随意取消祖宗规矩心下郁郁,也没跳出来反对。


再有,户部尚书还提到开恩科,选拔更多人才。


这是应该的,每位帝王上位,都有这么一遭。


想到这里,他们突然意识到,皇帝就是今年的状元郎,从打马游街到坐拥天下,不过半年时间,实在变幻无常。


想想皇帝,再想想家里的子侄,不由心生感慨,人比人气死人。


相同的年纪,他们家的孩子尚且懵懂,大部分人连秀才都没考中,这位已经大权在握,权倾天下。


想到这里,他们突然意识到,那个农技站,对自家孩子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农技站的官位不高,又要在全国各地设立,需要的官员相当多,自家安插一两个人进去,也不是问题吧?


品级和小吏一样,却是官,管着农业相关,有机会一步步升上去,即便比不上科举取中的官员,也比在家闲混着强吧?


现年头谁家里没几个需要安排的小辈,又不是各个子孙都出息,大多还是平庸之辈,靠着家族过日子,谋一份差事,也是一条出路。


如此想着,大部分人竟都思考农技站会怎么设立,又要怎么往里面安插人,对于户部尚书的提议,没发表任何意见!


发表什么?呵,打量他们都是瞎子聋子,不知道这就是皇帝,林如海和户部尚书串通好的吗?


算了算了,取消人头税就取消吧,也算是于百姓有利。


这次取消因为没把税额摊派到土地上,是直接不征收了,因此当户部都不反对的时候,其他官员自然也没揪着不放。


下朝之后,户部尚书没有离开,而是期期艾艾跟着苏叶去了议政殿,一脸我有事禀告,说什么都不离开的架势。


苏叶瞥他一眼,示意梁源把设立国企的策划拿给他,“拿去内阁与诸位大人讨论,拿出章程来,再找几个负责人,去吧。”


那资料可是厚厚一沓,户部尚书也不嫌重,两眼冒光接过,一话不说,立刻退出去内阁了。


阁臣们见到他亲自搬着一堆资料进来,立刻明白是要事,上前帮忙,凑到一起看。


看的过程,表情那叫一个精彩纷呈,时而皱眉,时而不悦,时而高兴,时而疑惑,到最后长舒一口气,怔怔坐在那里,脑子里宛若万马奔腾,转的飞快。


场内一时沉默,半响才有人出声,“那钢铁真那么好?”


“我去看过京郊的水泥钢筋建筑,确实很好,”户部尚书道,那样规整亮堂的建筑,还能登高,连他都羡慕了。


“那些农机大部分用的是钢铁制造的”其中一位阁臣道。


“还有桥梁,船舶,建筑”


“上面还提到什么车,钢铁那么重,马哪里拉得动?”


“不是,上面写的是蒸汽车,不用马拉,这蒸汽还能驾驶车?假的吧”


实在上面写的钢铁作用过于匪夷所思,让这些见多识广的阁臣们,都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了。


户部尚书没说话,等待阁臣们回过神。


他是相信的,自从知道水泥肥皂香水之类的都是皇帝搞出来的,就觉得没什么是她做不到的,那这钢铁的作用就没什么好惊讶的。


至于那蒸汽车,不明白就不明白吧,造出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对了,还有蒸汽船,可远洋,那也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真要成功了,帆船就该淘汰了。


想想到时能赚到的利益,嘶~


他耐不住了,提议道,“要不我们商量商量,该怎么把这些事安排下去?”


反正皇帝已经决定,与其商量是否可行,不如商量怎么做到吧!


五位阁臣齐齐看向他,眼里都是疑惑,你就这么信了?


户部尚书扯扯嘴角,“皇上做的哪件事,是没做成的?算无遗策说的就是她老人家,”连天下都算计来了,这些小事,不值一提!


“哎~”五位阁臣也无奈,他们原以为自己是皇帝的智囊,虽然权利小了,但也是参与决策之人。


现在却发现,皇帝哪里需要他们的意见,那主意正的很!


他们这些阁臣只是工具人罢了,为的就是把皇帝天马行空的想法实施下去,就连顶锅都不用,皇帝直接绕过他们决定了。


这样也好,到时候御史上折弹劾,皇上一个人去承受吧。


如此想着,阁臣们任命开始研究,分析,并做计划,然后对文武百官一一筛选,看谁适合去主持资料上提到的各项事务。


能做到阁臣的,那都得是全大楚最顶尖的精英,脑子不是一般的好使。


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快列出一个章程,在下一个大朝会上向皇帝禀告。


因为事情过多,要素过杂,朝臣们听完都花了两个时辰,要不是苏叶好心,让人上了座椅和吃食,他们大概就要饿着站一整天了。


官员们在心里哀嚎,之前各种设立新部门,整改还没完成,又来又来!他们是铁打的吗?


可即便累得精神恍惚,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因为这次的内容涉及到各行各业,也意味着大部分部门都牵扯进来,由不得他们不认真记住。


汇报完,苏叶不给官员讨论时间,直接按照阁臣们商量的结果,给文武百官下命令,命他们全力配合,另外还指定了负责人。


像各个国企,就是正副两位,涉及道路桥梁和船舶,则是五人团队。


这是负责的,剩下的办事人员,要他们自己去百官中挑,或者直接从新科进士中选。


和苏叶同一届的进士中,除了少数几个被安排差事外,大部分还在静候,正好各个地方都需要人,直接安排上即可。


包括前几科考中没捞到官职的,加上犯了一些小错被贬官的,全部起用。


当然像贪赃枉法,行贿受贿,酷吏等就不在考虑范围了。


而触怒太上皇和废帝,或者因为党争而贬官的,也重新得到机会。


可即便如此,人还是不够用,怎么办呢,紧急加开恩科。


有多紧,原本年后一三月会试,直接提前到今年秋末,不过两个月后。


也就是说,有些比较远的,连消息都没通知到,恩科就结束了。


这当然是不公平的,因此这次恩科分两次,今年秋末一次,明年春还有一次,每次录取三百人,总共六百人。


另外就是,参加了今年秋天的,就不能参加明年春那一次,总要给偏远地方的举人留机会,不能你一人连续参加两次。


可这就够了吗?依然不够!


不仅是人员数量的问题,还有质量问题。


科举选出来的新官可以在紧急培训半年后,去各个地方任职,有老官员带着,不会出现大问题。


可目前需要的岗位,有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这些人压根不会。


比如农技站,需要的人才必须是懂农业,懂农用机械,了解良种肥料,甚至气候,土质,水利等内容的专业人才。


官员们安插一些人进去混个管理文书之类的工作没问题,但不能全是这样的,那就一点作用都没有了。


因此农科人员必须要有,全大楚至少需要建上千个农机站,也就意味着至少需要几千农业人才。


矿产业,船舶业,钢铁行业,乃至国企属商业,哪个不是技术性强,没接触过的人听都听不懂,能用那些读四书五经的人去干吗?


当然了,能过五关斩六将考上来,个顶个是聪明人,有些甚至能做到学什么都快,并且精通,但这样的人未必肯去那些新部门,估计更想在朝堂挥斥方遒。


何况,这样的人才,阁臣们商定的负责人本身就是,有他们统领,剩下就是懂专业的人按照要求去实施,太聪明的,也没有他们发挥的空间。


现实问题摆在这,缺人,大量缺人!


怎么办呢,还是一样的方法,考试。


苏叶一连下了好几道圣旨,秋收恩科过后,举办女官考试,商贸考试,钢铁船舶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考试,考中就录取为官!


哗!全朝震惊!


尤其是读书人,他们不满皇帝下的旨意,凭什么女人能当官?凭什么那些人会那些所谓的技术,就可以直接不用考科举就当官!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群情激奋,一时间整个京城闹得沸反盈天,许多学子纷纷走上街头,聚众到贡院门口,各衙门门口,以及皇宫门口,要求给个说法。


另外,他们还对百官不满,觉得他们尸位素餐,竟然没劝阻皇帝,甚至闹到围了这些官员府邸。


百官:


我招谁惹谁了?是我们不想阻拦吗?是皇帝压根不给机会。


皇帝给他们分配了大量任务,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还要求了完成时间。


只要错过时间,没按时完成,评级就降一等,降到及格以下,直接扔去那些新部门。


除了少数几个对这些‘奇淫巧技’感兴趣的官员,没人愿意被贬,这样的地方,进入就会被同僚耻笑。


可偏偏也是这样的地方打量缺人,那十几位负责人专门盯着他们挑,皇帝还答应,工作完成不好的就代表不适合,既如此,不妨跟着去新部门试试,说不定发掘出新才能呢。


这不就相当于末位淘汰制?


为了不成为被淘汰的人,官员们无法,只能卷生卷死,生怕自己成为那个倒霉鬼。


而分配任务的上官也是鸡贼,把每个人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一点空隙都没有。


如此,他们连回府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心思提出反对?


算了算了,人真的不够用,选就选吧,那些学子不懂他们这些官畜的苦!


一些被围了府邸的官员,悄悄派人回去,得知他们只是围着,也不敢闹事,干脆不管了,也管不过来,都快累死了,睁眼就是工作,闭眼前还是工作。


事情闹得轰轰烈烈,最后平息得也相当迅速。


报纸上直接宣布了皇帝新旨意,朝廷如今很忙,学子们不认真看书复习,还在考虑这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事,说明此人没有大局观,没有为大楚未来考虑的意识,只注定自己得失,不适合成为现今发展中的,蓬勃向上,剧烈变化中的大楚。


此等人不是大楚需要的人才!


因此,闹事的学子会被记录档案,直接取消恩科名额,等三年悔过自新后再来吧!


当然了,这些是总结后的意思,报纸上其实洋洋洒洒用了三个版面,阐述此次事件。


从朝廷缺人的现状,到朝廷需求人才类型,到唯才是举的决心,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好似不如此做,就选不出最适合的官员,会对全天下百姓不利,反对者要么目光短浅,要么注重私利,不能与之为谋。


最后,用整面篇幅总结苏叶这位新上位帝王的丰功伟绩,虽然才当皇帝半年,却早就开始为百姓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了,从肥皂到玻璃,从打天下到成立粮商会,让百姓们都有机会吃饱。


每一个举措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且从未出错,如此一位帝王,她的决策会出错吗?


既然她没有错,那错的是谁?那些科举都没考过她的举子?


这话可谓扎心,却也是大实话!


从三月到现在,乡试还没开始,也就意味着现在闹事的那些举人,全都是苏叶的手下败将,他们凭什么以为自己比苏叶强?


人家不过十五,就已经是状元了,文曲星下凡不过如此!


你们呢?


报纸一出,谁与争锋,百姓都相信皇帝,学子们的闹腾成了一场笑话,怕真的取消考试资格,灰溜溜撤了。


真可谓闹了个寂寞!:,,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