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499. 第四百九十九章红楼潜龙在渊113 关……
字体:      护眼 关灯

499. 第四百九十九章红楼潜龙在渊113 关……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届时,她会响应全社会号召,对整个朝廷进行从上而下的改革,让其适应工业社会进程。


目前苏叶已经拥有第一批这方面的人才,无论建多少所学校都不会缺老师,更不会却生源。


能上学认字,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只要学费不太贵,他们咬紧牙关也愿意送孩子们去上学。


再有宣传部的安孟文会帮忙,争取让全大楚百姓都知道,新学校是教什么的,学会了就可以轻轻松松赚钱,不用下地干活,多好。


即便不能当官,也是无数百姓的追求了。


苏叶有钱,已经多到数都数不过来,不需要朝廷支持,就能做到普及教育,那又有什么好犹豫的。


而这件事只能交给陈景轩,海岛上的学校就是他一手筹建起来的,此时也是得心应手。


陈铭跟在父亲身边,知道他在做些什么,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当然不会强求。


而他正好也需要大展拳脚的机会,以前在宫里,他一直小心翼翼,什么都不敢做。


现在有机会自己当家做主,万分高兴,也没想过让父亲插手。


父子俩达成共识,都很满意,决定尽快给儿子办婚事,宋将军可不等人。


宫外热火朝天,宫里则要冷清的多。


太上皇知道苏叶做的事后,头疼不已,思考许久,还是让夏金忠请她过去,借口是一起用晚膳。


“你真决定这么做?不怕他们反客为主?”太上皇严肃问道。


“有我在,他们没机会!”苏叶认真道,“如果我的子孙不争气,被他们反超了,最后入主中原,也还是我徒家血脉,不是吗?”


最重要的是,他们出去,苏叶要求带着一整套教育体系过去。


也就是说,他们在外面,接受的也是华夏传承了五千年的思想和文明,那就是同根同源。


大楚未来有可能不复存在,但华夏文化传播的越广越好,最好成为全世界都要接受的文化和思想。


学汉语,讲论语,出口之乎者也。


啧,灭国算什么,灭文化才有意思呢。


当然了,苏叶也没那么霸道,就是想华夏文化渗入到世界各地,所有人学习自己国家文化的时候,也接受华夏文化的熏陶,多好!


毕竟他们可是讲究和而不同,兼容并蓄,而不是排斥打压,不是吗?


太上皇想不到这一层,见她坚定自信,也就不再劝了,只道,“等晟儿那孩子在天竺站稳脚跟,老四一家就交给他吧。”


倒不是对徒机心软了,就是觉得徒晟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做国主也寂寞,他的那些兄弟过去与他作伴,全当废物利用了。


“可以,”这不是什么大事,苏叶同意下来。


见她答应,太上皇心里卸下一块大石头,开始关心起战事来,“什么时候开战?”


“一月后吧,”苏叶想了想,“粮草已经准备好,从周边挑拨过去了。”


“兵马也已经从大漠和西域出发,届时我去与他们会合就是,”戚若道。


“戚家人要不要调来京城,大漠毕竟苦寒,”太上皇关心了一句。


“不必,”戚若缓缓摇头,“他们要是想,自己会争取。”


戚家大部分都是武将,按照苏叶的规划,未来几年都不缺仗打,他们在军营正如鱼得水,哪肯来京城当富贵闲人。


就是老一辈,也更愿意在东北老宅,教导儿孙,反正他们已经习惯了东北气候。


太上皇看了苏叶一眼,见她没什么反应,知道以她的心性,不会忌惮戚家。


只是他也担心,等到下一代该怎么办?


他们能压制战功赫赫的戚家吗?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苏叶道,她和戚若的孩子,怎么可能差。


就算天生愚钝,她也能从系统那里购买开智丹,搞一个学习系统都是可以的。


再加上她从夏洛克那里学到的思维宫殿等学习方法,还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继承人,就该一头撞死了。


从太上皇宫殿出来,苏叶主动牵起戚若的手,两人一起漫步在寂静的宫道里。


高高的宫墙,幽长的宫道,在黑夜里遮住大部分天空,显得幽深静默。


如果是一个人走在这里,难免心生恐惧,但两人手牵手,只觉安静闲适。


“明日可有事?”戚若声音轻柔,看着苏叶的眼神充满爱与占有。


“无事,可陪你,”大婚原本就有三天假期,今天处理了宗室,剩下的可以放一放,一天时间耽误不了什么。


“嗯,那我们去演武场比武?”戚若眼前一亮,兴奋道。


苏叶转头看他,笑叹道,“谁约会是打打杀杀呀。”


今天杀人还不够吗,明天还要动刀兵?


“哦,那我们去干什么?”戚若也不在意,只要和她待在一起,怎么都好。


虽然苏叶处理事情,也一直让他待在身边,可阿叶的注意力在不在他身上,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出宫逛逛吧,”苏叶做了决定。


自从宣布继位那天,她就好久没出去了,想来这段时间,京城发生很大变化。


比如报纸出现了,还有专门建造提供各种表演的剧院,京城郊外划出一大片土地兴建科学院以及工业园。


科学院是由林如海负责的,一部分人员是海岛学校培养出来的,一部分直接从粮商会剥离出来。


里面的农学研究院整个搬过来,只留下一些技术骨干,支撑粮商会的发展。


而科学院除了农学相关研究,还有工学,理学等各门学科。


不是都放一起,是相对独立的几个研究院,只是安排在一处罢了,另外工业园在不远的地方,研究出结果,能立马实验。


这个工业园,苏叶打算建成覆盖全产业链,依托于研究院,作为全国领头羊的存在,引领全国相关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发展。


每个科学院都有院长负责管理,而林如海统管,其中涉及到研究经费的问题,统一向林如海申请,由他统筹规划。


苏叶拨给科学院的资金非常富足,和陈景轩那边差不多,大概占据了她总收入的一半。


剩下的钱,她打算一分为二,一半用于发展医疗,一半则成立投资基金。


目前这个基金只投资一个行业,那就是银行。


刚来京城,她就已经筹备大楚第一家银行了,赶在确立登基前建好,现今已经开展了业务。


京城百姓都知道,这叫‘银行’的地方和当铺差不多,但存钱居然还给利息,实在太惊奇了有没有。


帮你保管钱财,还给送钱,这什么冤大头啊!


大家伙儿可不觉得真有这样的好事,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砸陷阱。


因此银行开起来,业务有,但都是试试水,没人敢把全副身家都存进去。


直到他们知道,银行背后的东家是苏叶,顿时热情起来。


这可是皇上的产业,自然不会骗人,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把钱存入银行。


期间有官员上折谏言,表示苏叶身为帝王,不该与民争利。


苏叶只懒洋洋询问了一句,“我是给百姓发钱,让他们吃利息,怎么与民争利了?”


“这?”那官员顿时哑口无言。


对啊,皇上这做法就像个冤大头般,平白给人送钱,可不是那些放高利贷的,让老百姓多还钱。


“可是他们存了就取不出来了,”那官员想不出话反驳,只讷讷道。


苏叶翻了个白眼,“你到底调查清楚没有?签的日期是一年,当然要按契约到期才能取啊。”


“可要是百姓家中急用钱,又取不出来怎么办?”官员立刻道。


“那也可以取啊,只是要放弃银行给的利钱罢了,”苏叶看他一眼,“你到底调查清楚没有?什么都不懂。”


这话说的那官员面红耳赤,讷讷退下去,下朝后立刻就去调查,然后发现是真的。


存钱给利息是真的,不要利息提前可取出来也是真的,难道他想错了,皇上真的要借着这种方式给老百姓发钱?


那为什么是那些有存款的百姓,底下更贫困的不是更需要吗?


于是他又上了一道折子,让皇帝一视同仁。


苏叶直接批了一个字,就打了回去:查!


什么都没调查清楚,就来上折,真当她是闲得啊。


随后她就下了一道口谕给御史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后要谏言或弹劾,调查清楚后,阐明危害再来上折,她忙,没时间给人一一解释!


此话一出,御史台大夫们再也不敢乱上折了,纷纷跑出去调查。


然后他们发现,原来银行也不只是他们以为的给老百姓发钱,还会给商人放贷。


那这是与民争利吗?想了想,竟一致觉得不算!


原因很简单,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这些官宦认可的老百姓是农民和匠人,至于商人,和下九流一样,都不算百姓的范畴。


也就是说,他们看不起商人,甚至不认为他们是民,于是银行赚他们的钱,就不算与民争利。


而御史台的大人们,都是最正统的儒家弟子出身。


结果就很明显了,银行业务如火如荼,再没人上折参奏。


银行门口天天排着长龙,官员们就当看不见,反正损失的是皇帝的钱,与他们无关。


当然,也不是没有聪明人,明白里面的诀窍,知道苏叶肯定稳赚不赔。


但他们也不敢与皇帝抢生意啊,尤其那位杀人不眨眼,还有一个杀人如麻的男后。


现在的大楚商业一片繁荣,经常出现新式商品,什么生意做不得,实在不行出海一趟,也能赚够本,何必冒着得罪帝王的风险,去抢夺这门生意呢,再赚钱也不行啊!


于是全大楚,目前也只有这家银行,不过银行里面资金充足,已经筹备在江南,东北,西域,南邵,南海爪哇各设立一家。


等这几家走入正规,里面资金充足,就会在全大楚富裕的城市设立,然后是府县。


这个速度会非常快,像滚雪球一般,只需要不到十年时间,就可以遍布全国各地。


届时,她将会推出纸币,用纸币可以直接到银行兑换成金银,不需要多余手续,而纸币也不记名,可以自由流通。


等到百姓使用纸币成为习惯,铜钱和金银就会慢慢退出市场,成为储备金。


那时银行真正的作用才会显现,不是什么存钱贷款,而是发行货币!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时间,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大早,苏叶和戚若起身,穿着便服,带着几个人就出宫了。


早晨的太阳还在东边地平线,可京城街道上已经很热闹了,两边的商铺开门,伙计们整理着货物,把好卖的放到最显眼的位置。


而最热闹的地方,无非是早餐铺和早餐摊,许多工人赶着上工,没时间在家做饭,加上也不差那几个钱,就带着自家小孩一起出来吃,吃完送孩子去学堂,自己去工坊。


苏叶和戚若来到一家巷子口的馄饨摊前,找到唯一一张空桌子坐下。


摊主是一家八口,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带着两儿子两儿媳,一闺女和一个大孙子忙活。


老丈和大儿子负责煮馄饨,老妇人和两个媳妇负责包馄饨,剩下一个儿子收拾,闺女和孙子蹲在角落用干净的水洗碗。


这么多人,按理来说,应该会很轻松,但他们忙的脚不沾地,收钱的功夫都没有,摊前摆放一个箱子,客人吃完直接往里面扔铜板就是。


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这巷子从巷口一直往里,摆着十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


有一家人齐上阵的,也有一家三口或者夫妻两个,更有几个女工或男工一起。


显然这家混沌很好吃,几乎没什么空位,也实惠,大碗十六个只需八文,小碗十二个六文,馄饨馅是荠菜加肉末,汤可以多续一碗,即便有人拿着馒头来让他们续汤,老板也不说什么,乐呵呵给打。


那汤是用猪骨和羊骨加在一起熬煮的,味道鲜味,就着馒头很是美味。


这家是真的实惠,老板人也很好,怪不得生意这么好。


苏叶等馄饨的工夫,看到一家四口走过来,见没位置也不离开,耐心等着。


男人穿着化肥厂的工服,女人是纺织厂的,身边两个孩子,女孩七八岁,男孩五六岁,都背着小书包,显然都进学了。


他们的衣服不是特别鲜亮,灰扑扑的,但精神面貌极好,是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上让苏叶想到那个年代的工人,总是激情满满,对未来充满向往。


戚若见她眉眼动容,随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只见到普通的一家四口,也没什么特别的,京城这样的家庭不多也不少,“怎么了?”


“真好!”苏叶笑着道,“以后大楚的子民,都该像他们那样。”


对现在生活满意,对未来有期盼,每一天都充满了激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