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459. 第四百五十九章红楼潜龙在渊73 苏叶……
字体:      护眼 关灯

459. 第四百五十九章红楼潜龙在渊73 苏叶……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苏叶三人从川蜀一路过来,最先进入宜宾安,盘踞在这里的是叫越西的小国,往东一点更大的地盘是朱提国。


在汉朝时,这里统称为益州,一直都是中原王朝节制云贵高原各民族的要塞。


等到南邵国建立,把这里纳入版图,又对中原称臣,于是这里又属于南邵,但因为传统,一直由汉人掌控,中原朝廷向这里派官员管理和驻军。


由于其地理的特殊性,官员时常换人,但驻军却是同一人掌管,不过军队里的士兵是从荆楚调来。


等到南邵国分裂,中原也战火不断,顾不上南边,这一地就分裂成一个小国,就是之前提到的三国之一的大长国,后来又分裂成越西和朱提。


大长国内汉人居多,统治者就是那在此地驻军的汉人军官,刚开始是三国中发展最好的,可传位四代,出现了一位奢侈享受的国主。


为了能过上奢侈无度的日子,他横征暴敛,不把人当人,于是西边雪山一代各民族就反了,想要推翻他的统治。


然汉人政权毕竟具有先进性,虽然这些本地人擅长打战,最终还是输给了大长国的军队,但他们也没有服气。


正好云贵高原上的地形被高山切割的支离破碎,很难聚拢,漫长的历史中都是各自为政,即便形成国家,也都是散装的。


于是当初反抗的民族首领高莫就带领剩下的各族人,往西翻过目梁山,在雪山脚下建立了国家,叫越西。


而大长国的国主因为他们的反抗,死在了战场上,军队权力落到了权臣崔家手上,他们扶持幼主登基,然而一连三任皇帝都不长寿,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不过二三十年,崔家崔格叔取而代之,成立了朱提国。


崔家虽然姓崔,但并不是汉人,也是本地少数民族的一支,只是他们已经汉化好几代了,和真正的汉人没什么区别。


朱提国施行的制度,是照着前中原王朝设立的,但为了分权,也因为是窃国,崔格叔需要拉拢国内其余忠心前大长国的势力。


于是他设了一个三家分权的模式,崔家是国主,另外还有权臣高家,魏家,和赵家。


这种方式倒真让崔家的王权稳固下来,大家不再想着大长国的事,而是坐下来一心争权夺利。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向西征讨越西国,有一次直接俘虏了高莫,只待瓦解其余小部落,就可以统一了。


然而就在这时,越西出现了一个猛人段兴阳,直接带着剩余部落杀了来,把高莫又抢了回去,甚至还勇猛的直逼朱提王城。


要不是他们士兵是真的少,粮食也供应不足,就真的要灭了朱提了。


可人手和粮食不足,段兴阳也只能望朱提而兴叹,带着剩余士兵回去了。


此一战消耗了两国有生力量,甚至十四岁以上的男子都上了战场,回来的不足一半。


这也让两国都没机会南下,与下面的天兴国大义国掰一掰手腕。


段兴阳回去后,直接成了越西的大英雄,又掌握了军权,士兵都服他,相反高莫的威望下降了一大截,即便依就是国主,可国内的权柄已到了段兴阳手里。


好在段兴阳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就是抓着权柄不放。


越西形成了一个略微有点奇怪的格局,高家稳坐在国主的位置上,而段家掌握军队和一部分政权,成为越西国第一大权臣。


在越西,你可以得罪高家人,但绝对不能惹段家。


而高家的王位继承,得看段家的脸色,看他们愿意扶持哪一位,而不是国主决定哪一位。


这一格局沿用至今,高家是明面上的国主,段家是实际意义上的掌权人。


段家现任家主段明辉是个贪财好色之人,没有大局观,眼里只看到段家的利益,甚至隐隐有取高家而代之的野心。


粮商会一进入越西,就把段家的情况调查的一清二楚,更是对段明辉宠爱的美人进行了投资,让她帮忙说话。


在这位美人的帮助下,粮商会一共在越西建立了三个大小不等的庄子,收拢妇女儿童老人两万多人,青壮三千人。


其中身体素质最好的一千人,以各种方式,越过东边的朱提,进入了宋将军的水师。


哦,在朱提招募到的更多,足足五千人,很大一部分是汉人。


他们得知粮商会是中原来的,天生就具有好感,在帮忙安顿家眷后,毫不犹豫答应招募,和越西人合到一起,在海南秘密训练了半年,就登船去了太平洋某岛。


这其实并不算是水师正规部队,其实属于苏叶的士兵,作用嘛,见仁见智。


是成为海上航行家,还是某岛上的开拓者,亦或者海盗?总要视情况而定,但作为配合宋将军作战的编外人员,他们的战斗力确实强悍。


因为这个,这些年从南邵源源不断招了许多兵,人数超过了五万有余,但还远远不够,会持续向外输出。


原本苏叶这样搞,很容易让本地只剩下老人,女人和孩子,毕竟南邵本就地广人稀,七国加起来也没多少人。


可与此同时,他们还往这里运人,像倭国被占领后,大部分俘虏都被运来此地,还有朝鲜半岛,越南的万象人和占人等。


有很多都是未开化的民族,仍处于原始部落,派人把他们弄来,先运到更需要发展的云贵高原来,等这里的土地都消化了,再慢慢往更南边扩张也不迟。


这其中粮商会的功劳只有一小半,大部分还是大楚各地权贵,以及那些海商们干的。


他们跟着粮商会行动,获到了好处,东北平原的庄子,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轮到南邵,想也不想就跟进,甚至无师自通各自去攻略七国国主和权臣,从他们手里买下大片大片的土地来。


然而问题来了,云贵本就地广人稀,在高原上,且高原再生高山,一山叠着一山,崇山峻岭绵延不绝,买下的土地大部分是山地,能种植粮食的地很少。


怎么办呢?不能买下来就直接放着浪费吧?


继续跟着粮商会学,当初他们就是盲目跟进,现在发现问题了,还是得闭着眼睛跟。


粮商会在购买土地的时候,特意选了许多山区,不为别的,只因为这里适合种植果树,茶树,或者鲜花等,还有能榨油的棕榈树,以及经济价值相当重要的橡胶树等等。


至于粮食,只种本地的占城稻,味道口感很差,但产量高,还能做到一年三熟。


而这些粮食,也仅供本地自给自足,不往外卖。


也就是说,粮商会在此地说是庄子,其实就是一座座山,以及山下一大片地方。


这些山下土地可种植粮食,实现庄子上劳动人口的自给自足,而剩下收益的大头,是从经济作物来。


其余人发现了这个,一时间有点傻眼,但也没办法,钱都花出去了,毕竟是人家七国的地盘,想买下一大片土地,多少是都要出点血的。


于是他们只能向粮商会买技术,买指导,甚至买策划案。


借着这机会,粮商会给他们的地盘以及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规划,让大家都处于一个大框架内。


而这个框架的基本原则,就是每种作物都有三个及以上的势力种植,不能形成垄断,互相制衡,但又都是大规模种植,形成产业化。


如此一来,南邵这地在商业上的布局基本完成,但碍于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处于别国的统治下,经济活动进行的并不安稳,时不时出现战乱和抢劫,以及偶尔发生的疫病,导致这里长期只看到投入,产出却有限。


即便产量增加,眼见要赚钱了,又担心那些统治者看到好处,就想要抢走,于是不得不花重金招募侍卫。


因而在南邵投资的,除了粮商会,其余人大部分没有盈利,而粮商会也是因为本地人喜好享受的缘故。


用那些奢侈品,从他们手里换走大量明珠,翡翠,玳瑁,犀牛角,象牙等珍惜商品。


这些在中原,自古以来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这才造成了贸易顺差,赚的盆满钵满。


其他投资的人倒是有心跟着做,可惜他们人手实在有限,不像粮商会已经是庞让大物,人才众多。


虽然还叫粮商会,可内里早就变成了真正的商会大联盟,且也一直有在孵化各个部门,扩大规模。


这次派往南邵的,就超过了一万人,从高层决策人,到中层管理人,再到最低一级的货商,过来前都经过培训,对此地了解,不说了如指掌吧,至少心中有数。


许多还学会了当地不少方言,沟通交流不成问题,买卖自然就好谈了。


其余投资人可没有这份远见,不知道南邵有什么好东西,也不知道南邵的具体情况,就连势力格局,都是一知半解。


就这样,他们怎么和粮商会争夺生意?


于是为了投进去的钱不打水漂,就只能听从粮商会的安排,接受他们的管理,听从指挥,也顺便得些庇护,都是中原来的,守望相助吧。


索性这里乱归乱,但他们是带着好东西来的,又打点得当,大麻烦倒也没有。


唯一的问题就是人手实在不够,这个不够到了空缺十分之九。


在东北圈地,那是能多大就多大,越大越好,前期投入少,只要荒地开出来了,后面就是源源不断的收入。


顶多隔几年出一部分钱,用于兴修水利上,其余完全不用管。


于是尝到了好处的人,就把好处全占光了,其余人只能眼红。


等到粮商会在南邵有了动作,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跟进,甚至抢在粮商会之前,购买了大片土地。


因为他们笃定粮商会一定做了完全准备,不会出问题的。


这倒是不错,要是没有全盘规划,苏叶怎么可能把培养起来的人才,白白牺牲了。


现在到处都要用人,不仅粮商会主体,东北,大漠,海岛,百越,乃至还没有打下来的西域都用得上他们呢。


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十几年工夫,但折损一个人才,只需要瞬间。


为保障进入南邵之地人的安全,不仅计划要做全面,侍卫更是用上了精锐。


这样的充分准备之下,才让他们一进来,就形成了国中国的格局。


一个个庄子,就像一个个坞堡,让那些国主权臣无可奈何。


可他们想到了开头,没想到结果,那就是土地虽然得到了,可人却少之又少。


地是好地,规划后的经济收益,怎么看怎么让人眼馋,前途一片光明!


就是吧,没劳动力实现这美好愿景,叫人难受不难受?


资本是野蛮的,即便是号称儒家弟子的那些当官之人,面对自家利益的时候,也会把仁慈抛到一边。


于是人口买卖大兴,反正这原本在大楚也是被允许的,只要套上一层遮羞布,就可以假装看不见其黑幕下剥削的本质。


可大楚的百姓终究有限,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粮食价格降低,卖身为奴为婢的人一下子少了六成,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别说弄到云贵高原这种瘴气遍地,气候多变的地方来劳动了,不半路病死都算好的。


那怎么办呢?买战俘,买其他国家活不下去的人,不管什么人吧,只要能干活,怎么都好。


有需求,自然就有买卖,商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且他们也大胆,从海上,从越南,甚至天竺那边,购买或掠夺,总之弄来了许多人。


填补了一部分云贵高原人员不足的问题,至少能让各个庄子按计划运行起来。


而粮商会因为有自己的侍卫,敢于和国主们抢人,把女人老人和孩子纳入自己的保护范围,他们家中的男人自然也跟来了。


挑出精兵送到海上去,剩下的留在各个庄子,训练成侍卫,加入侍卫中。


而庄子上干活的,就成了购买的奴隶和本地女人和老人。


越西三个庄子,护卫超过了五千人,其中一千是粮商会带过来的,剩下四千都是本地人,经过正规化训练后,已经成了一支合格军队。


别看这支军队人数少,在越西完全够用了。


苏叶检查了一下他们的实力,就随着商队去了越西的王都高王城。


这座城池建在雪山脚下,利用三面的高山形成天然屏障,只有一面有个缺口。


按常理来说,只要守住这个缺口,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事实上,这城的防御四处是漏洞,以为背靠雪山就万事大吉,但事实上,从雪山翻越而来,也不是没可能。


历史上蒙古铁骑就穿越雪山,先攻打大理,借此双面夹击南宋,虽损失惨重,却也成功了。


这就意味着,雪山能下来人,而一旦从这里攻破,就是出其不意,势如破竹。


当然,苏叶没打算真刀真枪干一场,她打的是扶持国主高迪与权臣段明辉相争的主意。


段明辉好攻破,随便一个计谋就能让他丧命,麻烦的是掌握在段家手里的军队。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名为越西,其实早已被养成了段家的私军。


这支军队的人数差不多两万,这在小小的越西国,已经是了不起的数目了。


再多一点,越西也养不起。


苏叶亲自去了一趟军营,试探他们的整体实力,发现这支段家军,就是六支军队组合起来的。


其中四支掌握在段家族人手里,段明辉手里一支,侄子段庆一支,还有一位堂叔和一位族侄,剩下两支是两个部落首领,都是段家女婿。


其余人都要听从段明辉这个家主及国相的调遣,统一性还是足的,战斗力嘛,各个身体素质都很强悍。


只是他们习惯了有事直接勇上去,靠气势和冲劲压人,没有所谓的配合,也没有战术战略。


就这样的,苏叶的五千侍卫,完全收拾的了。


可她没打算让自己的侍卫出面,五千对两万,就算训练的再好,也难免伤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