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453. 第四百五十三章红楼潜龙在渊67 漠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453. 第四百五十三章红楼潜龙在渊67 漠北……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漠北,朝廷封王的诏书和苏叶的信同时抵达,戚十一直接弃诏书不管,反而看起了苏叶的信。


来宣旨的钦差脸色变了变,却不敢发作。


谁不知道现在戚十一炙手可热,谁也惹不起,万一他一个不高兴,直接发兵攻打大楚怎么办?


不说别的,光东北就是一个巨大的缺口,戚家想反,燕山内外响应者云集。


要是他态度不好,戚十一以此为借口,他就成千古罪人了,被杀了祭旗都是轻的,就怕皇帝不过瘾,灭他九族!


不仅是皇帝,朝臣们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放过他。


因为一旦戚家反了,东北平原肯定并入戚家地盘,而不再属于大楚。


看那些女真人受戚家驱使,为他南征北战,就知道他们对戚家是当成主公效忠的。


许多大臣的粮庄还在东北平原上呢,如果真的反了,他们的利益就收不回来了。


在临出发前,他的上司一再交代,要和颜悦色,不要得罪戚家。


当然了,他也肩负探查的工作,看戚十一在大漠上是个什么地位,是真的横扫大漠,让那些鞑靼瓦剌人不敢反抗,屈服于他的统治。


还是只是打赢了,其实离治理好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果是这样,大楚不介意动动手脚,让戚十一没法轻易掌握统治,最好时常有叛乱拖住他的手脚。


然而一路行来,钦差看到的都是柔顺的外族人,他们似乎对戚十一心服口服。


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做到如此程度,除了强大的武力让人敬佩,还有超强的政治手腕,该打压打压,该拉拢拉拢,毫不含糊。


合理公平的分配好利益,然后改善普通牧羊人生活,让他们立刻恢复生产,在冬天来临之前,囤积足够过冬的物资。


虽然时间不长,可鞑靼和瓦剌牺牲了将近二十多万人,虽然一大半是被俘虏,送到别处去服役了,可对于两族百姓而言,确确实实少了二十多万劳动力,且还是最年轻健壮的那一批。


留下来的多数是老弱妇孺,有些部落还能剩下一半青壮,有些就只剩老人和女人在苦苦支撑了。


现在是夏季还好,等到冬季没了食物来源,将会饿死更多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戚十一以雷霆手段,把所有人重新聚集到一起,给众人重新划分了放牧的草场,并且强调,不允许大部落仗着人多势众,去劫掠小部落,抢他们的草场也不行。


要是被发现,他不管是不是有苦衷,整个部落的男子全部被斩杀,他亲自让你没有抢劫的实力。


夏天过完,牛羊吃得肥肥的,就统一去规定的个地点,届时大楚的商人都会过去贸易,带上足够过冬的物资。


他们可以用牛羊马匹换这些生活必需品,且为了不被恶意降价,规定了统一价格。


按照计算,只要每个人养头羊,到冬天换来的物资,就可以过一个有粮食有炭火的安稳冬天。


有本事一点,如果养上五六头,剩下两头还能换来年春天的物资,没有也不要紧,因为春天也会有一场商贸交流,大楚商人会带来新的物资。


那么问题来了,草原上剩下的这些人,每人有头羊的财产吗?


肯定是没有的!


那些有地位的贵族和首领就算了,他们手里的羊多的数不清,可更多的普通百姓一家能养四头就不错了。


最后还有奴隶,他们自己就是主人的财产,更不用说拥有私产了。


在这方面,戚十一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事得一步步做,奴隶暂时只能由奴隶主养活,不过那些普通牧民,他倒是能帮上一帮。


在知道苏叶喜欢钱财后,戚十一打赢后立刻搜刮钱财,把瓦剌王庭和鞑靼王庭几乎搬空了,且他要求所有搜到的财物都得上交,然后按级赏赐下去。


古代打仗,将军冲在最前面,每打下一座城池,都会把城内的财富劫掠一空,一部分上交,一部分私吞,最后只剩下一点点才会分给那些士兵。


这样做有好处,能提高士兵的积极性,但坏处也很明显,养成了士兵和土匪一样的习性,烧杀抢掠,甚至还有不顾百姓死活的,杀光,抢光,实在恶劣。


戚家作为武将世家,有严格的军纪军规,对底下士兵的约束很强,不允许他们伤害百姓,当然奖惩制度也比较完善。


苏叶按照这些规定,修改一番,形成更完善的制度。


首先第一件就是所有劫掠到的财物必须上交,分出一半,存入军库,作为军饷,军粮,武器等未来都从这里支出。


考虑到大楚可能对戚十一的忌惮,未来或许会在粮食和军饷上克扣,而草原上能使用的资源只有牛羊,东北平原有一半土地掌握在大楚朝臣手里,在不撕破脸的前提下,不好动他们的地。


那东北剩下的土地是主要粮食来源基地,考虑到还有那么多普通女真人和鞑靼瓦剌人,不能把所有粮食都充当军粮,存钱买粮就必不可少。


那些朝臣们,有钱自然愿意卖,除非朝廷明令禁止。


可说到底,东北粮食禁止了,和草原的羊毛贸易要不要禁止?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还要通过这个节制草原的发展,所以肯定会卖的,这部分银钱必须保留。


而剩下的一半,可分为个部分,其一是打赢了按级封赏,配合按功劳升官,差不多能犒劳大部分功臣。其二用来作为抚恤金,发放给那些受伤的,伤残的,以及死亡家属。


最后一部分自然归入戚十一的私库,变成他送给苏叶的‘嫁妆’。


作为草原的新大汗,他只拿了六分之一财物,其实并不多,因为这些钱并没有搜刮普通牧民,都是从那些被吞并的贵族中来。


但他此举算是完全打破了草原上的习俗,资源统一上交管理,打仗的时候大家出人,王庭出军粮和军饷。


这就让那些大小部落没了发展军事的机会,必须统一归戚十一管。


这对弱小部落来说是好事,能保证他们在草原上的财产安全,对某些部落实力不俗,野心勃勃的首领来说,就万分难受了。


可这些刺头从一开始就被戚十一踏平了,新选上来的首领,为表诚意,也把大部分马匹和牛羊献了上来。


因而至少现在,还没人敢反对他的治理方案,全都乖乖照做。


威慑已经足够,接下来就是拉拢了。


苏叶给他的建议,那部分收起来的钱财暂时可以先用起来,转起来才能钱生钱嘛!


怎么转呢?其实很简单,让那些实力弱,没有多余羊的部落,可以向王庭贷款,不收利息,你要是少于每人头羊,都可以去向王庭打申请,购买到足够头的数。


等到一年后的秋末,再把羊还回来就是,别以为这是亏本买卖,不是,羊是会生育的。


只要照料好,它会生下小羊,一年两产或产,而借走一只还一只,只分公母,并不要求大小区别。


你借去的是小羊羔,等来年还回来羊羔也没问题,且还不需要利息。


这就和借鸡下蛋是一个意思,因而绝对算仁政了。


那些普通牧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当即沸腾了,纷纷找来王庭。


而苏叶早就让粮商会准备好,紧急送过去一批账房先生,把事情完成的井井有条。


今年冬天能安稳活下去,不用时时警惕,担心其他部落打过来,他们能安心的在分配好的地盘放羊,并提前找好过冬的地盘驻扎,至少能保证大部分人的生存率。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普通牧民还是感激戚十一的,即便战争刚刚平息,亲人族人许多都死在戚家军手里,他们也无力去怨怼什么。


草原上就是这样,你强众人就都听你的。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戚十一很快安定了民心,让当地的生产生活走上了正轨。


以至于钦差到来,看到的是一片生机勃勃景象,仿佛之前的大战不存在一般。


问起对戚十一的印象,都夸他是天下第一勇士。


钦差:


明显不可为,他还能如何,只好客客气气的宣读完圣旨,憋着气被人带下去了。


索性戚十一任性,苏叶派来的大管事可是个人精,他是专门挑中送过来的理政人才。


武有戚十一和苏合,文有毛鑫和迪古,毛鑫是律法学院培养的人才之一。


他是个天才,学习律法和工业都非常快,不过年就完成了全部课业,通过考核后,申请回内陆考科举,因为他想当改革的先锋,就要先考中科举,率先爬上高位再说。


这样聪慧的人,在四书五经方面还过得去,可在诗词歌赋上天生缺一根筋。


然而现在的科举,写诗作赋是必备技能,且在全卷中占比分数极高。


因而他只考到了秀才,就再无寸进,苏叶只好培养他提升政事能力和政治敏感度。


先送去各地当师爷,对各处有个基本了解,然后捐了一个小官在京城朝堂观摩学习,结合学到的律法政治思想知识,分析改革方案。


再好的方案,想要落实,都要因时因地,一点点渗透,潜移默化,再顺理成章变革。


步子不能一下子跨得太大,会导致两极分化,因而有了方向,执行还需要一点点优化。


而这就需要聪明人长年累月按照现在的思想和习俗,想尽各种办法去实现。


毛鑫就是这个人选之一,现调来大漠,是为了打磨能力,积累经验。


他作为文官,专门管理草原上内政。


而迪古,专门负责个商贸市场建立,算是从粮商会中选出来的能干人,他属于毛鑫管理,可在商业方面又是独立运营。


军队,文政,钱财,方权力交叉又互不影响,谁也不能一言堂。


戚十一对于她这种明显分权的行为,丝毫不放在心上,而戚家,之前就说了,戚家本来也没谋反的意思。


他们还以为毛鑫和迪古都是朝廷派来的,现在又下旨册封戚十一为漠王,岂不是和那些异姓王一样了?


哦不不不,他们怎么会一样的。


现在四个异姓王只剩下两个,南安郡王为了自家能世袭罔替,直接出卖了老兄弟东安郡王,把他克扣粮饷,与外邦擅自勾结的事暴露出来。


东安郡王直接被抄家,成年男子砍头,未成年流放,女子充入教坊司。


而西宁郡王参与了当初皇子谋反,被太子诛杀,剩下嫡支嫡脉竟皆被杀,唯独剩下一支,就是当今皇后的父亲,原是西宁郡王的庶子,因为新帝的原因,被封了承恩公。


但这个承恩公一点实权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新帝想要立皇后养子为太子时,其他皇子不满,实在这个弟弟既不是正经皇后嫡出,外家又没什么势力,比不上他们母家。


西宁郡王府算是彻底没了,而最后就只剩下北静王了。


北静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特殊就特殊在一代代王爷都死的早,代代单传,传到现在北静王水溶身上,已经第四代了,且他在襁褓里就继承了爵位。


也因为早逝,北静王府的兵权早早就上交了,现今几乎和军中没了关系。


加上水溶又是襁褓继位,长到现在,连政事都没接触过。


北静王府本就没几个主子,王爷又都死的早,家里女眷自也没什么本事去外面凭借权势做坏事,只在家安享富贵,顺便打理家产。


都是当初跟着□□打天下的,荣宁二府能这样富贵,北静王府也不逞多让,且因为主子少,花销更少,娶回来的女眷都是高门精心培养的嫡长女,打理家产不在话下。


因为富贵是尽不缺的,就更没有必要去外面搂银子了。


所谓仆随主人性,主人都这样安分,仆人就更不敢放肆。


皇家对于这样安分的王府,自然以拉拢为主,好显示恩德,不杀功臣,因此年年赏赐,从不落下北静王府。


但水家算是彻底退出了政治中心,安享尊荣罢了。


最后南安郡王,因建立水师,打击海盗,建立功业,加上靠出卖东安郡王,让新帝找到借口,抄了几家勋贵,顺便打击了太上皇的势力,高兴之下,竟还真的恩准了世袭罔替的旨意。


不过爵位虽然有了,却不允许再参与政事了,和北静王府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了,差别还是有的,首先南安郡王的世袭罔替是明旨下发的,算是过了明路,没有意外,能一代代传下去。


而北静王就不同了,他们能继续袭王爵,看得还是皇帝的心意。


要不是皇家想要安抚勋贵,获得一个大度的名声,北静王府早就可以变成侯府,然后国公府邸了,爵位是一点点往下降的。


戚家和他们的区别挺大,虽然先前这四座王府镇守边疆,手握兵权,可实际还是大楚皇帝的臣子。


而戚十一即使获得册封,本质上相当于属国,和海外那些属国的意义是一样的。


所以没有意外的话,戚家是可以在大漠一直称王下去,王位传承不需要听大楚的。


戚家人也没打算真的在大漠待下去,其实他们早已习惯了东北的生活,那里才是世代居住的地方。


等到大漠彻底平定,他们还是会回去的,因此对于‘朝廷’派来的毛鑫,迪古等人,一点意见都没有。


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武将,打天下是他们的任务,管理自然归文官。


戚十一知道他们的想法,干脆也没解释,戚家人这样想,反倒省事,以后大漠和西域并入大楚也不会有什么阻碍。


他回到自己王帐,打开苏叶的信一字一句阅读。


信很厚,除了交代之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对西域的谋划外,剩下的就是说游历的经过,看到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思想变化,以及她对未来的畅想。


苏叶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戚十一认同自己的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他,达到思想统一。


这样未来戚十一就是她大刀阔斧改革的帮手,而不是反对派。


戚十一认真看完,忍不住眯起眼,眼里全是兴味和跃跃欲试。


他喜欢刺激,无论是打仗,还是改革这种注定血流成河的政局变动,都让他热血沸腾。


然而更兴奋的是,苏叶说到做到,说要把他当成未来的皇夫,现在就已经开始在影响他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