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420. 第四百二十章红楼潜龙在渊34 朝廷出……
字体:      护眼 关灯

420. 第四百二十章红楼潜龙在渊34 朝廷出……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相通了这点,南安郡王心下放松,留下来处理剩下的不动产,像房产,商铺,地产等。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真要便宜了那些泥腿子?”南安郡王心里有点不舍,想着是不是偷偷昧下一些。


盐商们有钱,他们的资产当然是最好的,千亩良田连成一片,商铺在最繁华的位置,宅邸,别院,园子等统统修建豪华奢靡,哪样不是好东西?


“王爷,我建议您如此做,是为了帮您在京城那边加一层保障,要是到时候有人依旧攻讦您,就可以拿着万民书,彰显你的功绩。且只有让江南更多人受益了,江南才能迅速安稳下来,两位陛下也能放心。”宋师爷道。


他的提议很简单,有别于以往抄家来的财物悄悄变卖,一般都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接手。


这次宋师爷建议南安郡王把良田拆开了卖,以底于市价卖给普通百姓。


当然,他们买不起太多,可一家人凑一凑,买上一两亩地还是可以的。


按照户籍来,一户只能买两亩,读书人可以买四亩,要是考上了功名的,比如童生秀才可以买六亩,举人八亩。


这可是江南鱼米之乡的上等水田了,八亩足以让一个五口之家过的不错。


可对举人来说,八亩地就太少了,实在不值得去争夺。


举人都如此,那些大户人家自然看不上了,只要严格审批购买人,这些地最后会落到百姓以及贫困的读书人手里,获益的是普通人。


然后商铺,这些也会底于市价出售,但规定每户只能购买一间。


这是给江南剩余官员,乡绅地主,富商的好处,虽然只有一两间能到自己手里,但价格低啊,等于白送。


最后是那些豪宅,会被卖给江南的其他富商,价格也比平时低,买到就是赚到,不用自己花钱建,还能住上这么豪华的宅子,想来那些富商也是乐意的。


这样一来,整个江南,获得好处的人就多了,不至于再像之前那样,对南安郡王仇恨满满。


南安郡王再宣扬一下,这都是两位皇帝的意思,百姓也会觉得,皇帝的心是向着自己的,是那些盐商们可恨,吸百姓们的血,造成的动荡会很快消弭于无形。


“好吧好吧,”南安郡王固然不甘心,也觉得宋师爷说的话有理,“就是不知道太上皇和圣人会不会同意?”


“会的,”两位帝王也没反对的理由,毕竟是拿来安抚民心用的。


果然一月后,皇上下达圣旨,命他全权处理,并表示售卖这些产业的钱,一半用于南安郡王出海的军费,一半换成粮草,送到西北边境。


并派来了处理粮草和押解的钦差,这人将会看着南安郡王处理,然后上折朝堂,相当于监督之职了。


南安郡王有点不高兴,原以为能全部到手的钱,被割走一半,换谁心里都不高兴,还是宋师爷偷偷安抚了他。


“听说海上有不少海盗都很富有,训练水师自然需要练手的,”言下之意,这些已经被皇上知道的财物何必惦记,外面还有更好的。


南安郡王眼前一亮,对钦差顿时和颜悦色起来,做事也格外麻利,处理得那叫一个快。


钦差心里疑惑,可再三查验账本,都没发现问题,滴水不漏,一丝差错都没有,更别说贪污之类的了。


他也暗暗派人询问了那些购买田地和商铺的人,是否存在阴阳合同等行为,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南安郡王竟真的没捞一分,只能按下不提。


且南安郡王非常热情,给钦差介绍了粮商会,表示他们卖粮非常公道,还能帮着运送呢。


要是西北那边着急的话,可以先和粮商会签订合同,先把一批粮食运过去,事后再付钱不迟。


钦差半信半疑,抱着审视的态度去了,发现粮商会的甄管事果然好说话,当即表示可以降低价格,帮忙运送。


“你们的粮食不会是陈粮吧?”他怎么都不相信会有这种好事。


“放心,绝对是今年的新粮,送到边关后,保存得当,将士们吃到明年年底绝对没问题,”甄管事信誓旦旦,“可以货到再付款,你们到时只管让人查验,但凡有假,我们粮商会分文不取!”


他得了陈景轩的示意,这是一个好机会,要是能借此承办军粮,绝对能让粮商会发展壮大,且彻底在江南站稳脚跟。


闻言,钦差倒真动心了,跟着甄管事去了几个不同地方的粮仓,查看要运走的粮食,发现果然都是今年收上来的两茬,没有陈粮,没有坏的,不由满意。


他的重心都放在了粮食上,对南安郡王这边就不再死盯着了。


南安郡王觉得舒服多了,当即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把钱一分为二,交接清楚。


钦差最后查验,依然没有问题,给京城的折子竟全是称赞,顺便还说了自己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更多的粮食,西北边军一整年都不会缺粮食吃了,明年不用朝廷再拨款。


这可是大功一件,京城那边当即下旨嘉奖南安郡王和钦差,并命南安郡王回西南,钦差押运粮食去北边。


这样一来,江南这场轰轰烈烈的盐商案落下帷幕,中途虽起了一点波折,却也安稳度过。


真正的战场转移到京城,先是近百位官员被下大牢抄家,砍头流放一条龙。


这样大规模的清洗,让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阴霾中,在血色过后,紧接着是更加激烈的争夺战。


这百位官员,以及被他们牵连的亲友,空出一百五十多个岗位。


太上皇和新帝刚开始默契的收下那些钱,统一战线坚决处理涉案官员。


可到了此时,他们又开始明争暗斗起来,今天你命自己心腹上位,明天我就调心腹去到另外一个位置上。


两人虽然都有自己的心思,但也知道朝廷损失了这么多官员,虽然不至于政事停摆,但也要忙碌一阵,得尽快决定新官人选。


于是在互相争夺又互相妥协之下,他们用自己人瓜分了比较重要的十几个岗位,剩下的就提拔部门内能干的官员,或由各部门的长官提供名单,吏部审核,两位帝王最后通过。


等到这些都处理好,朝廷开始检拔那些考取功名后,等待候补的官员。


这一次,只要托个关系,稍微走动一下,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


于是在一大批人哭嚎过后,是另一批人的欢天喜地。


人类悲喜并不相同,这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比如荣国府,京城这一系列的变故,都没影响到太上皇心腹荣国公,且在事情过后,他还为自己的长子和次子谋到了两个不错的位置。


长子贾赦因为先太子的情分在,被太上皇惦记,候补了一个武职,在羽林军充当正六品小官。


别看官小,但这意味着太上皇允许荣国府下一代继续接触军权。


荣国公本身掌管京郊大营,要是大儿子干的好,说不定能接他的班。


当然了,这一点荣国公内心充满了忧虑,毕竟新帝不是和贾赦关系好的先太子,而羽林军又是掌管内城防务的,新帝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心。


荣国公不能拂了太上皇的好意,又不想叫新帝忌惮上,只能让大儿子装傻,韬光养晦,不惹了新帝的眼。


于是贾赦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时不时缺席差事。


而他的弟弟贾政则相反,进了清水衙门工部,虽然是从六品的小官,但有父亲照拂,进去后就受到上司的重视,带在身边教导。


和原著相比,他当官的时间早了好些年,也要容易得多,毕竟荣国公还在,贾家正是最鼎盛的时候,没人故意打压,升官指日可待。


荣国府这一家子,都是欢喜参半,更何况境遇更加天上地下的其他人。


而最叫人哭笑不得的,就是林家的喜讯了。


经过太上皇和新帝的角逐,新任巡盐御史竟然落到了林如海身上。


要知道林如海还在守孝期间,按理需要27个月,现在才过去一半。


林如海怎么也想不通,两位皇帝怎么想起他来?


巡盐御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太上皇和新帝都不可能把这么关键的位置让出去,于是在互相妥协过后,再一次迎来了激烈的交锋。


这一次是太上皇胜了,他命自己的心腹上任,可不过半月,这人竟然死在上任的路上。


太上皇大怒,下令彻查,可结果却显示,这位是感染了风寒,病倒在驿站,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厉害的大夫治疗,才没的。


太上皇不信,认定是新帝动的手脚,而新帝也确实插手了,不过在事后。


得知那人病了,他就安排选新的巡盐御史,想趁太上皇还没反应过来,先一步抢了这位置。


然而这看在太上皇眼里,就是新帝早就知道,所以才这么行动迅速。


太上皇恼恨于他,干脆也不装了,直接明面上否决。


无论新帝提议谁,太上皇都不同意,私底下闹得很难看,就差闹出去被朝臣知道了。


最后还是新帝被劝住,再闹下去,太上皇就要不顾他的脸面了。


太上皇的身体已经好了大半,要是去上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新帝没脸,那乐子就大了。


新帝迫于无奈,不得不妥协,但也故意恶心了太上皇一把,提议林如海。


林家因为林如海父亲身体不好,虽然是世袭的侯爷,但从未上过朝,虽有爵位,却不算太上皇心腹。


但林如海是贾代善女婿,又是太上皇钦点的探花,还被他下旨赐婚,算是他看好要培养的人。


新帝选他,是因为知道太上皇不会反对这个人选,但又因为林如海在守孝,夺情说起来是尽忠了,可对文人来说,名声会有瑕疵。


林如海是文人,还是文风鼎盛的姑苏人,比较看重这点,何况他事母至孝,得到消息后,忍不住苦笑,却不能拒绝。


而太上皇一直标榜自己看重孝道,夺情这种事,近二十年都没发生过,在林如海身上破了例,难免不痛快。


因此这个任命,三人都不怎么痛快,唯一高兴的,大概只有苏叶了,毕竟这是她一手促成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