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409. 第四百零九章红楼潜龙在渊23 苏叶没……
字体:      护眼 关灯

409. 第四百零九章红楼潜龙在渊23 苏叶没……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偏远地区甚至得花去一半以上,但依然吃盐困难。


没有盐,身体就会渐渐无力,丧失劳动力,还会得病死去。


因此盐是重要物资,和粮食一样重要。


无论哪个朝代,盐铁都是收归朝廷的,茶好一点,但也严格控制,严禁卖给外族,卖也需要批条子,一般都是用来换马匹的。


大楚立国百年,私盐贩子已经很猖獗了,盐税年年整顿,年年减少,已经成了非常难处理的顽疾。


但盐引牵扯到的背后利益集团,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涉及整个朝堂内外,没人敢打破,就连老皇帝都得掂量掂量。


毕竟一旦他动手了,不就给了新帝可乘之机,让他们倒戈向新帝?


越是这种两帝临朝的时期,想要办事就越困难。


无论做什么改革难免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皇帝独断专行的时候,都未必能处理好,更何况是这种还有忌惮的时候。


想来两人都会保守得不敢动!


现在苏叶拿出的晒盐之法,对现有的盐买卖,会造成何等恐怖的冲击,想都不用想。


看着上面对于晒盐的数据分析,陈景轩心下颤了颤,沉默片刻,才道,“不能让人知道!”


“那个岛,很适合晒盐,”苏叶选择那个岛,而不是其他岛,当然不只是因为熟悉,更是因为那里的海滩非常适合晒盐,又是独立的岛屿,控制得当,是不会泄漏出去的。


“而且,我也不打算隐瞒多久,几年就够了,现在私盐猖獗,皇帝忌惮某些人,并不深管,但那是因为朝廷还能收到盐税。等到海盐取代私盐的位置,彻底收不上来盐税了,他们就不得不忍痛挖出这颗毒瘤了。”


到时那些从私盐上获利的人,发现再也拿不到利益了,也不会去保私盐贩子,反而亲自下手,免得钱拿不到,还把自己拖下水。


另一方面,他们会积极推动整顿盐税,只有改变现有的僵局,才能让他们重新找到机会,拿回之前的利益!


这时候再把晒盐之法公布出来,所有人都知道了这种方便,且产量巨大的方式,盐就再也卖不上价格了。


因为到时候百姓也会知道怎么做,买不起还不能想办法弄到海水去晒嘛!


听完苏叶的计划,陈景轩总算松了一口气,没想着和朝廷作对就好,贩卖私盐被抓是要砍头的。


即便没有抓到,这对百姓而言也不是好事,会引来动荡。


“那么之后呢?”不知不觉,陈景轩已经万分信服苏叶了,跟着考虑晒盐法公布之后的事了。


“之后第一批技术人才已经培养得卓有成效,该他们出力了,”到时候苏叶可以拿出一些发明,让他们研究制作出来,然后卖出去换钱,亦或者开办工厂都行。


比如新式纺纱机,织布机等等,还有农业器械,工业机器等一切能推动生产力的资料,她都有,但光有资料也没用啊,不得人做出来。


她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研究这个上面,只能先培养人才,然后推着他们研究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技术革新。


光靠她一个人,即便成品做出来了,也不会有后续更新发展。


等人培养好了,她再把资料一批批放出来,成品就足够让这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赚钱反倒成了小事。


见她不打算说,陈景轩也就不问了,目前这些任务,已经足够他忙好几年了。


陈景轩用布匹把那些书籍包起来,打算之后再让人来运走。


他着去了前面,和林如海说了对那些孩子们的安排。


林如海没有拒绝,只说此事有江知府的参与,需要告知他一声。


陈景轩想了想,“明日我和你一起去城内吧,正好我也看一看目前姑苏的情况。”


林如海没有异议,毕竟这也是陈景轩的职责,阻止不了。


他也相信江知府的能力,即便经历地动,又面临粮食危机,江知府依然能处理好的,不至于引起某些不能收拾的后果。


第二日,两人一同前往,大雨后路面变得泥泞,马车行驶速度较慢,等靠近城门,已经是半上午了,此时这里聚满了人等待进城。


姑苏城的城门高大,有三个门洞,旁边还建有专门的水城门。


因为地动的缘故,城门加强了守卫,进出都要检查,马车靠近就不得不停下来,因为排队的人实在太多。


林如海掀开帘子,看着外面热闹的场景,询问一句,“怎么这么多人?”


看那些进城百姓的衣着,应该是城外的农民,这个时候进城干什么?


立刻有小厮跳下马车,前去打听。


片刻工夫,他就回来了,躬身回禀,“老爷,陈大人,他们都是来领免费米粮的。”


“免费米粮?”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发现了不对劲。


“是,据说是陈记粮铺知道百姓受难严重,心生怜悯,于是每人上午都发放一定的米粮,困难的百姓可以免费领取,不过一人仅限一升,于是百姓拖家带口进城,就是为了能多领一些。”


“陈记是姑苏城的大粮商之一,”林如海解释道,可说完眉头却皱了起来。


“他们每天发多少,发了几天?打听过了吗?”陈景轩敏锐抓住了关键。


“据说是从两天前开始的,每天至少会发一百石,”小厮道。


“不对,每天只有一百石,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进城,更何况不过两天,哪里能传得这么远,你再去打听。”


一百石粮食都不够附近居民领的,林如海绝不相信,这点东西能让这么多人浩浩荡荡进城。


“不错,更何况这都快中午了,要那么点粮食,早就领完了,他们何必再进城,”陈景轩也道。


小厮挠挠头,听话的继续去打听。


这次等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回来,“不仅是陈记,城内十几家粮铺都在这么做,他们像约好了一般,都在两天前开始放粮,不过每家粮店的时间不一样,似乎每隔半个时辰就会有一家。因此这两天城内可热闹了,到处是人跑来跑去,想要拿到免费粮食。”


“那他们还挺好的,”赶马的车夫道,“这样只要在城里待一天,多排几个队,就能拿到一家人吃上十天半个月的粮食了,叫我我也去,划算!这年头做工都没有这么多工钱,免费的谁也不乐意啊。”


小厮也猛点头,“是啊,听说他们发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比百姓家里吃的好多了,他们到真是良心商人。”


“这可不见得,”陈景轩和林如海对视一眼,轻嗤出声,眉眼染上了冷意。


“啊?”小厮不明白,可见自家老爷和陈大人的表情都不好,立刻闭嘴,他们都是聪明人,一定想到了自己想不出的深意。


事实也正是如此,两人同时想到了一个游戏:击鼓传花!


击鼓传花的游戏很简单,就是一边敲鼓,一边传递花环,等鼓停下时,花环落到谁手里,谁就要接受惩罚。


这群粮商像约好了一般,在不同时辰不同地点免费放粮,引得老百姓们在全程乱跑,一会儿东边,一会儿西边。


但真正拿到免费粮食的,估计没几个。


原因也很简单,时间地点都是他们定的,在百姓找到他们之前,早就找好了托来排队,先领走大部分粮食,剩下一小部分才会意思意思送给百姓。


而且事情也不会像他们想得那么美好,什么多排一些队伍,就能领到好几家的免费粮。


事实上,“你可以去打听一下,看有谁真的获得超过一斗的粮食!”陈景轩眼含嘲讽,带着莫名的冷意。


小厮吓了一跳,忙去看自家老爷。


林如海点点头,“去吧,我们先进城,打听清楚了来府衙找我。”


小厮立刻点头,跳下马车去找人调查了。


看着他的背影混入人群中,陈景轩道,“你这个小厮是个能办事的。”


言下之意,脑子还不够灵活。


林如海对此不做评价,反而问道,“陈兄觉得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制造恐慌!”这很好猜,先是以声势浩大的施米活动吸引全城,乃至周边村落百姓的注意力,等到几天后,这活动会戛然而止,然后统一对外宣布,没粮食了!


霎时,所有人都会陷入缺粮的恐慌中,他们再对外放出,不管是官府,还是各大粮商,都已经没有储备粮了,周围城镇的粮食也运不过来。


此时百姓会开始着急,拼命想要储备更多的粮食,于是再高的价格,都会去购买!


招式不算新鲜,但通过让百姓们全城跑来跑去,一步步提高百姓心中对于粮食少的恐慌,先因为赶去领粮的紧迫,无形中让他们被暗示,粮食很少,快别人一步才能获得。


这样持续了几天,等到全城缺粮的消息放出来,他们再说店里就剩一点点,是自家留着吃的。


这时,上头的百姓们就会求着他们,甚至还拉关系送礼,找店铺的伙计掌柜帮忙之类。


等到恐慌进一步蔓延,再高的价格他们都愿意掏钱买,人不吃饭真的会死,钱还可以再赚不是吗?


这时陷入心理压力的他们,无法去思考为何自己会这么幸运,能在这种情况下买到粮食,只会觉得是自己有本事,想到了好法子。


于是一次收割全姑苏百姓的行动就轰轰烈烈展开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