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321. 第三百二十一章自由奢华的汴梁51 考……
字体:      护眼 关灯

321. 第三百二十一章自由奢华的汴梁51 考……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其两个孩子作为宗室的外孙,还能跟着娘家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因此,嫡母毫不犹豫选择带着两个儿子离开,至于邓久思这个庶子,她当然不会管。


不过好在,她也不是刻薄之人,分了一部分邓宁县的地产给他和他的姨娘,另外还把大宅子留给了他们母子居住。


就这么地,邓久思和姨娘在邓宁县住了下来,等他长大入学,考取了举人,见再没有进益后,就在县衙谋了主簿一职。


这些年也有机会升官,但邓久思本人安贫乐道,没多少进取心。


他娶了当地一平民姑娘为妻,夫妻恩爱,即便只生下一子,也没有纳妾的心思。


后来儿子长大,没有什么读书的天分,邓久思也不觉得有什么,没有强迫儿子读书,而是教导他打理家中产业。


随着他这些年的经营,当年嫡母留下的那部分产业早已翻了好几倍,儿子即便考不上功名,也吃喝不愁。


之后儿子娶妻生子,一家人满心欢喜的迎接孙子邓未珏的到来。


然天有不测风云,在儿媳怀孕七月的时候,邓久思的儿子外出突遇暴风雨,而他正好在山林中行走,因为脚下打滑,滚下山去,人就这么没了。


儿媳得知这个惊天噩耗,直接难产生下一个儿子,来不及看儿子一面,就失去了生机。


老两口痛失儿子儿媳,刚出生的孙子还早产体弱,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操持一切。


好在他们身体还行,没有被这打击击倒,而孙子随着调养,身体也渐渐好转。


等到三四岁上下,基本已无大碍,且聪明伶俐,显示出读书的天赋。


老两口自然欢喜,邓久思就此认真教导,悉心教养。


按理来说,他本该好好待在家里,为何会出现在百里外的小镇。


这事还得从小孩的母亲讲起,小孩母家姓张,是邓宁县一富商之女,和小孩的父亲本是门当户对。


张小姐出嫁的时候,家里富裕,陪嫁也多。


可没几年,娘家的生意就出现了动荡,渐渐落寞下来。


邓家是慈善人家,对于儿媳妇接济娘家,丝毫没有怨言,在允许的范围内,还会尽量多帮忙。


后来张家父母相继过世,只留邓未珏的大舅二舅,至此分了家。


大舅带着妻儿出去讨生活了,而二舅则在家里,靠妹妹接济养活。


后来张小姐难产去世,看来儿媳妇的面上,邓家也没断了给二舅的接济。


可有一句话说的好,升米恩斗米仇,就因为对他们太好了,导致二舅觉得理所应当,并越来越贪婪。


他甚至想要借着这层姻亲关系,吞了邓家家产,于是不久前,他找借口把邓未珏带到家里去,然后暗暗把人关了起来。


邓未珏就是再聪明,也是一个孩子,不懂人心险恶,加上这是亲舅舅,从未设防。


等到被人关起来,又偷听到二舅的打算,才清楚自己的处境。


他二舅打算把人先关起来,然后佯装孩子被劫匪抢去,要邓久思付赎金,赎金的价格最起码也是让邓家倾家荡产。


等钱到手,他再把邓未珏卖到山窝窝里去,然后带着一家人离开,去过逍遥日子去。


邓未珏聪明,知道二舅要是真的得逞了,爷奶就没了活路。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利诱二舅家的小表弟帮自己解开绳子,然后偷偷跑了出去。


那天正好下着大雨,这点动静二舅一家起初没有觉察,但他在雨中奔跑,也是受寒严重。


再加上雨幕的遮挡,一时间门分不清回家的路,去了相反的方向。


这样一来,反倒是逃脱了二舅的追踪,可毕竟人小,在又累又饿又乏的情况下,晕倒在路上。


等他醒来,就在那山西人的背上了。


邓未珏害怕这山西人也会和二舅一样,借自己害爷奶,谋夺邓家家产,于是一言不发。


跟着这山西人几天,他才弄懂对方的想法,是打算卖了他换几两银子。


他正思量着,怎么把山西人引回邓宁县去,到时候就好脱身了。


恰在这时,被白玉堂解决了,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而这本是随手帮人的一件小事,却也给白玉堂提供了诸多帮助。


他想的不错,邓三关和邓久思确实有点关系。


邓家是个大家族,枝枝蔓蔓很多,除了南安府的主家外,还有好几个分支,住在南安府下辖的县城,或村子。


邓三关原本是邓宁县乌里村人,因为发了家,才搬到邓宁县城的。


两家虽然不熟,但都知道有这么一户族人的存在。


邓久思身为被排挤出来的长房庶子,在家族中本就地位尴尬,很少和族人联系,因此即便知道邓三关是族人,也没主动结交。


而邓三关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也没有找上门来,因此两家就处于这种知道彼此,却从不往来的情况。


在看到宝贝孙子被送回来,邓久思欣喜若狂,对于白玉堂想知道的事,自然十二分上心,为的就是能稍微偿还白玉堂的恩情。


他不仅在县衙查找了相关资料,还亲自去乌里村打听,作为邓家本家人,打听消息,并没有被村里人防范,村长和他们说了不少邓三关的情况。


邓三关一家是在邓三关五岁那年搬到乌里村的,他们一来就大手笔的购买了不少土地。


据老两口自己说,他们原是另外一县邓家人,因为赚了钱,想要购买良田,但那处的土地没人愿意卖,正好乌里村原本的地主打算卖地,于是他们干脆搬到了这里居住。


和邓家三口一起来的,还有邓家的童养媳,姓雷。


据说这位雷姑娘还在襁褓就和邓三关定下了婚约,可雷姑娘命不好,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又无其他亲故,他们见孩子可怜,就把人抱回来养着,反正未来也是邓家媳妇。


乌里村人都觉得邓家人心善,很乐意和他们交往。


很快,邓家就在乌里村站稳脚跟,自从以村里人自居。


后来邓三关长大,和雷姑娘完了婚,转年就怀孕了,可雷姑娘却难产死了。


邓家老两口伤心,养大的儿媳就这么没了,他们不愿意再待在伤心地,于是卖了乌里村的土地,搬走了。


至于搬去了哪里,村里没人知道,但邓久思知道了,来了邓宁县。


乌里村虽然隶属于邓宁县,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更靠近隔壁县的县衙,因此除了交税,他们通常都会去隔壁县县城购物或者做售卖农产品,而不是来邓宁县。


再加上村里人本就少出门,而邓久思一家属于县里的富户,住着高门大宅,这么些年,还真没人知道他们家就在本县县城。


来邓宁县后不到三月,邓三关就迎娶了县里大地主的女儿钱家小姐。


而这位钱家小姐,就是被吓得流产那位。


邓三关再次成婚后,就经常出外跑商,路过钱塘,被一美貌青楼姑娘迷住了,动了心思,想要娶这个姑娘为妻。


但他现任妻子的嫁妆实在丰厚,他有点舍不得,如果妻子死了,又没留下一儿半女,钱家是可以把嫁妆拉回去的。


所以思考再三,他想到请人杀妻,并且要在妻子的娘家钱家动手。


到时候妻子死在娘家,责任全在钱家,且妻子肚子里怀着邓家血脉,因为钱家照顾不周而没了,他们也没好意思把嫁妆拉回去吧?


正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要不是想要吞没妻子的嫁妆,或许钱家小姐会像雷姑娘一样,死得不明不白。


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请了雷英,而雷英也让他们一家子黑心肝付出了代价,直接让邓家三口死得不能再死了。


至于邓家的家产,出于邓三关意图杀妻的补偿,在县令的主持下,统统给了钱小姐。


“这雷英和雷姑娘有什么关系?”苏叶询问道。


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到雷英和邓家的仇恨呢。


白玉堂撇撇嘴,相当嫌弃的样子,“邓家和雷家原本是邻居,两家关系好,雷家又没什么亲朋,对邓家多有照顾。两家的女人同时怀孕,就玩笑般定下了婚约,就是邓三关和雷姑娘了。雷姑娘三岁那年,雷家父母染了时疾,撒手人寰,临死之前把儿子女儿和家产都托付给了好邻居。然而这邻居狼子野心,卖掉了雷家所有家产,占为己有,怕雷家长子六岁已经记事,于是干脆把他也卖给了人贩子,然后一家带着雷姑娘搬到了乌里村。”


“当时雷姑娘还小,记不住事,雷英却记得清清楚楚,见到邓家老两口,可不就认出来了嘛。正好,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那位雷姑娘的死,是邓家想要攀高枝,故意害死的?”苏叶询问。


“没错,他们害死了雷英的妹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雷英自然不会让邓家的血脉留着,所以故意把钱小姐吓到流产,至于原本属于雷家的家产,他也没要,就当是补偿钱小姐了。”白玉堂道。


而这所有的细节,以及尘封多年的往事,都是邓久思帮忙查出来的。


他做了主簿这么多年,自有其本事,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拼凑出真相,比如当年雷姑娘难产时请的稳婆那里。


据稳婆交代,雷姑娘原本怀相挺好的,发动的时候也没问题,看着就是顺产,可生着生着就气力不足,她让邓家煮一碗鸡汤来,好给雷姑娘补补力气。


邓家好久才端来,里面加了大块的人参,可雷姑娘喝完,力气没恢复多少,生产时反而血流不止,最终一尸两命。


稳婆觉得不好意思,但邓家并没有责怪她,给了一两银子打发她离开。


从稳婆的话中就知道,邓家不安好心,人参本来就不是能随便用的,更何况是用大块的人参去补,也不怪雷姑娘生着生着就血流不止了。


再比如雷家和邓家的过往,随着邓家人和雷家人都死了,本该尘封的,是邓久思追根溯源,直接查到了邓家原本所在的县城,通过邻居的描述,才拼凑出这些真相。


听完白玉堂的叙述,包大人不由对邓久思的能力大加赞赏,认为他在县衙担任一个主簿实在太屈才了,就这份抽丝剥茧,追根溯源的本事,不去刑部或者大理寺当个官,实在太浪费了些。


他把这人暗暗记在心上,到时候询问一下人家意愿,看是否推荐一二。


现在的重点是雷英身上,虽然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世,以及他杀邓家三口的目的,可他的仇人和亲人都死了,该如何让他开口呢?


就雷英对襄阳王那忠心耿耿的态度,没有特殊原因,必定不会开口的。


哦,对了,苏叶已经确定,神魂丹里的灵魂,就是属于雷英的。


至于他灵魂的样子和身体相貌不一致,苏叶还没找到原因。


她检查过尸身,发现雷英并没有易容,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原本的相貌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身体是原装的,那为何灵魂和身体长的不一样?


好奇,太好奇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