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317. 第三百十七章自由奢华的汴梁47 见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317. 第三百十七章自由奢华的汴梁47 见人……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他们躲在山中好几年,后来才敢出来打听消息。


然而这消息让张家祖先悲痛欲绝,赵匡胤最终黄袍加身,而祡宗训被封为郑王,子孙全都安稳。


赵匡胤甚至定下祖训,要后人尊从:善待周世宗的子孙后代,犯错了也不要处罚,即便是谋逆之罪,也只让主谋自尽,而不牵连其家人。


这原本很好,张家祖先应该感到欣慰的。


可就是对柴家血脉太好了,为了防止他们真的谋反,于是对跟从的人,从重从严处理!


赵匡胤号称张家挟持柴宗训儿子逃离,是想要以此为借口举兵谋反,于是派兵卒直接包围了张家祖地,把所有张家人全部斩杀,包括张家外嫁女和外嫁女生下的血脉。


也就是说,在川地,张家血缘亲人几乎全死绝。


得到消息后,张家祖先当即栽倒,一命呜呼,剩下几位赞成他决定的族老,也在当晚自尽。


因此,这件事对于张家人来说,绝不是秘密,即便到了第四代,也是知道一星半点的。


可为什么张珦出现后,没人揭穿他?


实在是饿怕了,张家现在这个样子,还有什么值得别人算计的?


总归人家带来了钱粮,让他们能活下去,所有人默不作声,甚至还让张珦上了族谱。


于是,张珦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是不是姓张都不知道的人,自此成为了松山县张家人。


自家族谱添上了大家心知肚明的外人,大家还得默契的装不知道,好似这人真是远道而来的族人一般。


这事既荒唐可笑,又格外心酸。


要不是为了活命,耕读传家又坚守忠义的张家人不至于如此。


或许他们心中也感觉耻辱,因此即便张珦颇为富贵,他们也没想着过来投奔,终归留了一丝底线。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底线有多不值钱,又有多致命。


苏叶已经想到,为何张珦特意找到这张家,而不是王家,李家,或者其他已经落寞的家族。


在这个时代,大家讲究出身,你可以穷困潦倒,但只要家族显赫过,大家提及你,自然而然也会尊重几分。


而那些经商发家之人,即便过的富裕,如果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家世,不仅会被人看不起,也很难融进某些圈子。


就比如苏叶曾听过一则传闻。


说的是赫赫有名的盐商李德兴,家资富饶,富贵到什么程度呢,称江南第一富商都使得。


可就因为他父祖都是小吏,再往上也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流民。


等他发家后,别人虽当面奉承,背地里却嫌弃他商贾味过重,不是可结交之人。


这也就算了,李德兴有一小儿,天资聪颖,自小诗书经义,朗朗上口,仅六岁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


李德兴有意为小儿寻一名师,栽培成李家麒麟儿,以后为官做宰,到时李家才真是发达了。


然而他寻访大半年,连连碰壁,那些名声响亮的老师,要么说自己精力不够,不打算再收学生,要么说自己的学识有限,教不了如此天才所谓孩童。


刚开始他还暗自得意,觉得吾儿果然聪慧异常,就连那么出名的老师,都觉得自己教不了他。


可渐渐的,就觉得不对劲了,一个两个教不了,难道十几个就没一人能教?


后来他一打听,发现之前说没精力的那位名师,之后又收了三名学生。


整整三名啊,这哪里是教不了,分明是不愿教他儿。


李德兴又气又急,生意人的和气生财,让他没有直接上门质问,而是备上重礼,一次次上门请教,说自己如何如何苦恼找不到名师,说儿子再耽搁下去,怕就要误了读书的好时机,最终沦为庸碌之辈。


是他这个父亲无能,小儿子生在他家,竟然深深错付了。


说到动情处,他痛哭流涕,呼天抢地,甚至说出愿意折寿十年,只为小儿能顺利求学的话。


如此为孩子着想,让那名师不免动容,忍不住心生愧疚,于是暗暗吐露了实情。


原来无人愿收他儿子当学生,不是因为这孩子不好,或者太好,纯粹是因为李德兴的出身不够,偏又太过出名。


众名师担心,自己收下江南第一富商的儿子,会被认为是收了重礼,进而怀疑他们的品行。


如果李德兴有个显贵的出身,或者即便以前曾显贵过,之后落寞了也可以。


大家还可以辩解,是敬佩其先祖品行,有感于孩子效先祖,才收下细心教导,以免辜负了孩子的天资。


所谓名师,既然已经出名了,就要为了名师细细维护,不能落下贪财的名声,更不能被人质疑其品行。


所以事情别扭就别扭在这里,名师受名声所累,不好收李德兴这个江南第一富商的孩子当学生,即便这孩子是真的聪明,外人也只会认为,名师看中的是钱财,而非孩童本身。


毕竟偏见天然存在,听其出身,祖辈小吏父亲盐商,第一反应就是禄蠹之辈,这样的家庭真有所谓的神童?


不会是为了好听杜撰出来的吧?


长久以来的习惯,大家都把吏称为酷吏,把商人看做重利而忘义之辈,即便宋朝开放经商,也不能改变这千百年形成的传统观念。


更何况,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事实!


而李德兴的豪富也太出名了,但凡提及,几乎人人可闻,对他的身世经历,也了如指掌。


又是酷吏又是盐商,几乎都和众人心里鄙夷的存在划上等号,难怪那些名师们避之唯恐不及。


这就像后世的土大款一样,有钱但没素质,别人和他们交好,都会被怀疑是为了钱连面子都不要了。


所以如果不是真的看上他们的钱财,其他人反而会敬而远之。


这情况换到古代,只会更严重。


要李德兴没那么出名,他的孩子收了也就收了,偏他不仅在江南一地,而是全国扬名,难怪他辗转多地,都找不到愿意收他儿子之人。


而且随着他拜访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别人不收的,剩下的名师们就更不敢收了,到了最后,别说名师了,就连普通夫子也不会再收了,以免背上贪财谄媚富贵的名号。


好在李德兴醒悟及时,还没有把这件事传到外地去,不然他儿子是真的毁了。


最后这事是怎么解决的呢?


其实很简单,李德兴找了一家早已落寞的李氏家族连了宗。


此李家据说和诗仙李太白还有关系,其直属祖辈是李太白的二子李颇黎。


至于是不是真的,这谁知道呢,历史上李颇黎是失踪,下落不明,他们说是就是吧。


不过除了这个不知真假的祖辈,李家祖上还是出过几位名士的。


哪怕这名士离得最近的,也是百年前的事了,他们现在落魄到祖宅祖田都没了,大多还是佃户,也依然有人觉得他们是名人之后,来历不凡。


李德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研究过后,把自家早已作古的□□并入了这李家族谱,于是他就有了一个疑似太白后人出身的身份。


而他那自小聪颖的儿子,从一开始的被人嫌弃,瞬间变得备受追捧。


大家都在夸赞,原来是诗仙之后,果然有太白遗风啊,更是顺利拜得名师。


而那李家也不亏,李德兴是真的把自己当李家族人了,尽心尽力照管,送田送房子,修祠堂购买祭田,还成立族学,比真的族人做的还要好还要全。


让一开始怀疑此事真实性的人也打消了怀疑,毕竟那可是十几万两白银花出去,如果不是真的族人,谁舍得?


可这对江南第一的盐商来说,多吗?


只要能让自己的儿子有前途,一点也不多。


后来,这李德兴的儿子果然出众,考中了状元,成为□□太宗时期的重臣高官,虽然远远称不上和诗仙太白相比,但也带领家族改换门庭,自此跨入官宦阶级。


有这个例子在,这些年发家的富商们,都热衷于给自家编造一个身世,或从家族先祖中找有本事的人出来造势,或和那些听着名头很大的家族连宗,借名行事,双方互利互惠。


正因为这样的事多了,张家人丝毫不怀疑张珦找来的目的,还以为就和那些富商为自家找出身一样。


其实但凡他们想多一点就会知道,因为带走柴宗训儿子的事,他们多年来小心翼翼,从不敢露出痕迹。


尤其发现川地的族人尽皆被诛后,更是不敢露头。


对外他们只说姓张,山里人家,从来也没提起过先辈是后周那个有名的官宦之后,张珦又是怎么知道的?


然而当时的饥饿已经蒙蔽了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无暇思考,之后陆陆续续获得的好处,让他们也没有多想。


以至于掉入某人的陷阱,还尤不自知。


张珦会选这个张家,绝不是意外,甚至这可能是他找好的第二背锅人。


第一肯定是信阳候,但设计信阳候的计谋过于简陋,谁都能看出来,信阳候愚不可及,却没什么野心,不至于做出谋杀这等杀头的大罪。


如果皇家和朝廷不信,坚持要查,那张珦的身份必定浮出水面,乃松山县张家村人。


而在被调查后,张家的身份真能掩盖住吗?


要知道柴氏血脉,那个被带走孩子的后人还好好活在张家村。


有这样的身份和来历,他和张家人密谋造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简直辩无可辩。


这是比信阳侯还难以洗清的实证!


张让机灵,在最初的惊慌之后,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危机,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因此在被提审后,第一时间坦白,争取宽大处理,然后剩下的罪名一力承担,不祸及家人和族人。


他连连磕头,“大人啊,我的族人只是想活下去,真不知道那张珦做的事啊,他们是无辜的,求大人开恩啊!”


“你只说他们,那你呢?”许大人脸黑,没想到审理一桩谋反案,还牵扯出了七十多年前的旧事,关键还和后周余孽有关,这可真是麻烦大了。


张让迟疑了一瞬,决定实话实话,“小人是三年前跟着张珦的,他说自己在汴梁经营一家酒楼,但伙计们都是外人,惯爱偷奸耍滑,于是想要在族里找几个人帮忙。族中长辈还记得当年那事,不敢叫小辈们来汴梁,就拒绝了。唯独小人,当时父亲生了重病,是张珦拿钱帮父亲治好的,为报答他的恩情,小人义无反顾跟着来了。”


“这三年,小人帮着张珦打听各种消息,知道他所图甚大,不敢与家里联系,生怕牵连了他们。小人敢担保,这件事他们绝不知情,还请大人开恩啊。”


许大人看他,“你没说,那张珦也没说吗?”


张让连连摇头,“自从小人来了,和村里联系的事就教给了小人,张珦再没回去过,真的。至于他带给村里的财物,小人都换成了银钱,托人带了回去,但除此之外,小人一句话都没带,一个消息都没传。”


在汴梁三年,他也算是打听清楚了,当今官家仁善,即便是谋反这样的大罪,只要不是知情人,就不会受牵连。


所以张让想要一力承担,不牵扯族人。


更何况族人被七十年前的事吓坏了,确实不敢参与这种事,以他们的本事,也无力参与。


就是张让,也不过是帮着打听消息,这次绑架贵人,他帮忙盯梢,并不知道那是官家。


“这事本官会向圣人禀明,至于如何惩戒,还要请官家示下。张让,你且说说,那郑王的庶子后来如何了?”这才是许大人关心的,牵扯到前朝皇室,一定要慎之又慎。


张让抿抿嘴,有点不敢说实话。


“张让,不得隐瞒,你可知此事的重要性?!”许大人斥道。


“回大人,他被取名张简,一直在张家村没有离开过,现在张家第七房就是张简的后人,”也就是柴家后人。


苏叶有点讶异,那种情况下,死了多半的族人和族里大部分长辈,张家居然还把祡氏后人养大了,倒真是忠义。


许大人也觉得意外,“你是说,他长大了?”


“是太叔祖临死遗言,张家人不敢不从。”张让道。


怨怼吗?估计有吧,张让想到,每次爷爷提起七叔祖,语气都是淡淡的,村里很多人家都不愿意和他家打交道,但要说欺负,那也是没有的。


七房单独住在山脚下,离其他张家人有点距离,但也离得不远。


张让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剩下也问不出什么。


许大人翻看了一下文书记录,轻轻吐了一口气,和左右少卿对视一眼,“两位,这就去禀告官家?”


他们一直从昨天半夜,审到现在已经是下午了,可发生这么大的事,他们哪里敢耽搁,停下吃饭休息更是不敢。


尤其绑架主谋虽然罪证确凿,却又疑点重重,许大人担心,如果不尽快禀告,官家会怀疑到他身上。


好在又牵连到了前朝血脉身上,说不定可以借此转移官家的注意力。


而这么短的时间,却审出这么多大事来,官家应该不会质疑他的能力,或者怀疑他的立场吧?


两位少卿也有这样的顾虑,当下立即同意,三人起身,整了整官服,邀请苏叶和展昭同去。


苏叶有点失望,却不觉得意外,襄阳王本来就不好对付,把锅甩得一干二净。


现在唯一的突破口就是雷英,不知道他为何对襄阳王如此忠心耿耿。


想要从他嘴里套出东西,就要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才好突破他的心理防线。


现在苏叶对他一无所知,打算先去调查一番,之后再来对峙。


时间紧急,她不打算去宫里走一趟浪费时间,于是以无官职为由拒绝了。


但展昭却不能拒绝,只得和三位大人一起面见官家。


苏叶和他们分道扬镳,打算先去找江湖朋友打听雷英的来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