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314. 第三百十四章自由奢华的汴梁44 清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314. 第三百十四章自由奢华的汴梁44 清风……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所以苏叶不担心配方泄露,因为她有廉价的原材料,而这原材料目前来说,能卖出超高价,其他人比不了。


所以这门生意于她而言,其实是低成本高收益。


但苏叶依然不想去做,因为再高的收益,比得上那些大宗商品吗?比得上柳金蝉经营的新农作物生产和推广带来的利润吗?


那些她都没费多少心思,自然不会为了这些远远比不上的收入,而去辛苦谋划。


不错,开这些小店是非常麻烦的,要培训人手,安排店铺,严抓食品安全,最后还得按季度盘账。


因为原材料是按季度出的,每季能生产的都不一样,需要统筹规划。


如果她没有其他赚钱方法,那这个也是可行的,管理的好,每年也有好几万两的收入,比那些当官的收入还高。


但她现在是真的没看上这些,与其琢磨这个,还不如费点时间,去学习专研《如一神经》,然后多给包大人找一些含冤的鬼魂。


她是发现了,除了包大人梦入阴阳宝殿,他使用其他两宝的时候,也会逸散能量。


而逸散一次,哪怕时间较短,也能让她直接入账大几百星币的特殊能量。


而这换算成银两,就是几百万,所以她为何要去赚那些麻烦又琐碎的钱呢?


当然了,苏叶也不喜欢让别人占自己的便宜,除非为她干活。


而这些机灵的孩子们,就是她打算培养培养,未来给她干活的。


以后她会出钱投资这些人,让他们出去开店经营,自己占一定份额,出钱出配方,原材料另算,让他们自负盈亏。


就相当于加盟店,苏叶负责原材料加工,他们负责经营。


这样的人多了,苏叶不仅可以省下人工成本,还能扩大经营规模,又不导致冗员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只要这些孩子们肯干能干,必定能带领家里致富,拜托贫困。


为此,她又购买了几个山头,打算把玉英园扩大。


而之所以选孩子们,是因为这些孩子基本在玉英园长大,对玉英园的感情很深,以后即便出去了,也不会对玉英园不利。


就比如小花,她是附近村里人,因为受家里欺压,被带进玉英园,在园子里不仅吃饱穿暖,还能干活赚工钱。


苏叶还安排了账房先生们在晚上给他们开设夜校,除了教授基本的认字,还有算术。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商人。


当然,其实苏叶也没有限制那些大人去听课,可他们往往在干了一天的活后,不愿意再学习,对于他们而已,学习比干活还累。


而且有时间,他们更愿意收拾家里,比如抹黑把自家的地翻了,种一些蔬菜瓜果,比如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做衣服和鞋等等。


这不是他们短视,而是年纪大了,学东西本就吃力,不说事倍功半了,就是孩子们四分之一进度都没有。


更何况除了为玉英园做事,他们家里也确实还留着一摊事,与其浪费时间自己吃力的学,还不如督促自家孩子。


现在玉英园有四十几个孩子,除了管事的孩子,还有父母都在玉英园,被带进来的,以及苏叶善心,让人收留的无家可归的孩子。


这些人半工半学习,暂时创造不了多大的价值,但前途可期。


就比如小花,本就是机灵不服输的性子,学习过后,懂得思考了。


知道外面玫瑰花卖的贵,玉英园又不会把开久了即将败落的花束卖出去,而是剪了做别的用处。


这样用当然不比卖花赚得多,于是她就心思活络,和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商量了一番,找到管事,要求帮着售卖被剪下的玫瑰花。


管事询问苏叶后,立刻答应了。


而苏叶存了考教的心思,想看看他们能做到什么程度,于是让人把这几个孩子接到城里来,就住在苏宅。


反正房间多,给他们匀出几间绰绰有余。


至于鲜花,会在半夜剪下,和其他果蔬一起,连夜运往汴梁,赶在天亮前进城,而他们就能拿到刚剪下最新鲜最艳丽的鲜花了。


剪下的玫瑰能保存到四天,稍微降一点价格,也不算坑人。


就这样,几个孩子在汴梁待了好几天,前两天是由宅子里的仆役带他们出去熟悉地形,不要迷路了。


之后就开始沿街叫卖,走的也是大路,或者去热闹的坊市,基本没有什么危险。


几天下来都顺顺利利的,玫瑰花很好卖,一篮子不到半天时间,基本都能售罄。


孩子们早早就能回来,即便稍微歇一歇脚,或者被街上热闹的场景迷住了,也不过耽搁一会儿,晚饭前肯定赶回来的。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孩子都是穷人出身,又都十一二岁了,知道攒钱的重要性。


苏宅给他们提供晚饭,有肉有菜,在外面买着吃,这个质量的,起码花掉十几个铜板。


他们卖玫瑰,一天也不过赚一百多铜板,一顿饭就花去了分之一,还是舍不得的。


尤其是小花,深深知道攒钱的重要性,每一文都看得很重,舍不得浪费一点点。


因此她肯定会赶在晚饭前,回来吃饭的,即便玫瑰没卖完。


可现在已经是苏宅晚饭时间了,小花还没有回来,和她以往半下午就回,完全不一样。


苏叶担心出什么事,就过来寻一寻,正好看到了展昭和白玉堂带着一帮衙役,愁眉不展的商量事情。


听明白前因后果,她当即细细探查周围的环境。


和两人找凶手的线索不一样,苏叶是返回去把官家之前走的路再走一遍。


很明显,此次的掳人事件,是冲着官家来的,至于颜查散和小花,不过是恰逢其会,正好撞到了。


这一路上,官家经过的地方都是大路,且众目睽睽。


从赵祯还要找包拯拿钱,就知道他是临时决定出来,行踪该没有泄露才对。


那么肯定是这一路上,有人看到了官家,且当机立断让人绑架了他。


时间这么短就能组织起人手,且是武功高强之辈,此人的势力一定非常大,且在附近就有人。


附近?


苏叶转头看向清风楼的招牌,微微一笑。


知道襄阳王觊觎她的霸道刀法,苏叶怎么可能不防备呢。


在报仇之后,她就有暗中调查,结果显示,霸刀山庄的覆灭,有襄阳王推波助澜的结果,但他并没真的动手,只是挑拨而已。


既然如此,苏叶就没有动手,而是按照原计划,让襄阳王修炼霸道刀法,然后自食恶果。


她甚至都计划好了,等到襄阳王练好了,就让江湖上那些败类,去挑战襄阳王,达成两败俱伤的成就。


这样一来,就不关她苏叶什么事了。


襄阳王作为先帝的弟弟,无论在真宗一朝,还是刘娥掌权的时候,都备受信赖。


而他当初也确实兢兢业业,维护大宋江山的稳定。


可那话怎么说的,人一旦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就再也舍不得放手了。


襄阳王就是如此,作为当今的叔叔,他还在赵祯小时候,尽心教导于他,怕的是刘娥这个女人,把先帝唯一的皇子教坏了。


可随着赵祯长大,从刘娥手里拿回了权利,也不再需要倚重他,而襄阳王在众位大臣的明示暗示下,不得不离开汴梁回封地去。


至此,他就不再是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王爷了,而是封地的藩王。


这让他倍感失落的同时,又享受到了做藩王的好处。


在封地,没人能管得了他,甚至因为之前的功绩,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贤王,朝廷甚至没有下放属官,以此来监督襄阳王的行为。


权利没了限制,剩下的就是为所欲为了。


襄阳王就是这样,少了刘娥和官家的节制,在封地作威作福,以往压抑的全都爆发,贪花好色,性情残暴,嗜杀成性。


而且随着天长日久,他的无限膨胀,已经不想局限在一城一地了。


他想要当皇帝!


没错,襄阳王早已有了谋反的想法,因此他吸收了不少江湖人为他办事,还在汴梁开了酒楼青楼,以便搜集消息。


而清风楼,就是苏叶查到的襄阳王的据点之一。


襄阳王此时的名声很好,在那些罪名没有揭露出来之前,是所有人认为的贤王,和八贤王差不多。


所以如果苏叶去把人杀了,很可能会为自己引来麻烦,所以她并没有动。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襄阳王做的事揭露出来,暴露他的野心。


可思考过后,苏叶依然没有做。


原因也很简单,赵祯的仁慈是方方面面的,对百姓宫人都能那么体谅,对宗室就更是仁善了。


像赵允让,他谋反的想法昭然若揭,收买领兵的将领和江湖人,换做一般的皇帝,杀了他已经是仁慈了。


可赵祯是怎么做的?


在赵允让哭说自己只是想立功,实在不敢有这个心思时,竟然真的信了!


或者说,他并没有信,却仁慈的放过了。


现在赵允让正在府里反省,并没有被砍头,也没有被夺爵,只是限制了行动而已,依然是享受各种供奉的宗室。


而赵允让只是普通宗室,还是赵祯出生前,先帝的养子,只要他死了,就有机会得皇位的样子。


这么说吧,如果赵允让找一武功高强的江湖人,刺杀了赵祯,事后再去讨好一下太后刘娥,凭借他曾被先帝抚养过的情分,是真有可能继承皇位的。


偏偏他又是接触江湖人,又是和武将串联,野心昭然若揭。


可最后,赵祯竟然体谅他的尴尬不易,轻轻放过了。


他都能如此简单被放过,那襄阳王呢?


前期襄阳王的功绩是实打实的,不仅为大宋江山做了好事,也在赵祯幼时维护了他,这份情意可比赵允让大多了。


所以如果不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他很可能被轻轻放过。


原书里,襄阳王犯了好几宗大罪,贪好好色,嗜杀成性,称霸地方,残害忠良,勾结奸党,私通番邦。


这些无论哪一条,换成其他人都是死罪,可对襄阳王来说,只有残害忠良和私通番邦,才是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的关键。


原因也很简单,其他的看在襄阳王的功绩上,官家和百官都愿意轻轻放过,顶多降爵或圈禁。


毕竟襄阳王贪花好色,抢的是平民女子,杀的也是自己封地上的人,百官没有实感,怜悯之心或许有,可如果襄阳王因此获罪太大,他们反而心里不舒服了。


他是太宗幼子,堂堂宗室王爷,还对朝廷有功,就因为犯下的小小错误,就要被打杀,那他们呢?


须知当官的很少有真的干净的,即便不是他们自己,他们的亲友族人也会仗着他们的势,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谁也不确定这种事会不会被查出来,要是查出来,按照宋朝对文官的优待,很可能是罢官流放,甚至是贬诋,去更偏远的地方做官,而不是直接变成阶下囚。


这在他们看来,也算退路了。


可一旦襄阳王都被从重处刑了,那其他人还有什么理由轻拿轻放?


就是为了他们自己那些小心思,也会劝着官家仁慈大度的。


而原书里襄阳王会被处死,得益于他残害忠良,以及私通番邦。


残害忠良说到底,就是残害官员,宋朝官员的生命是有保障的,尤其是文官,被杀的很少。


可偏偏襄阳王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对文官挥起屠刀,这让那些官员人人自危。


他们会认为自己不是忠良吗?


当然不会,襄阳王没杀到自己头上,仅仅是还没轮到自己而已。


而且他们也不想被襄阳王收买,但凡聪明点的,都知道跟着当今才是最好的选择,襄阳王暴君旗下的大臣,岂是好当的?


再说了,跟着谋反也不过是为了从龙之功,好让自己和家族更上一层楼。


可不说谋反失败的概率,就是成功了,襄阳王真的会如他们的意吗?


北宋官员普遍过的滋润,即便仕途不如意,也不会缺银钱,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没那个心思谋反。


而这妥妥会得罪刀起刀落的襄阳王,从他残害忠良那一刻,就意味着他和朝中大多数文官武将站在了对立面。


绝大部分朝臣都不会支持他,于是为了自家的生命安全,都想要让他死!


而勾结番邦,就是最好的罪名,是官家不得不树立典型去杀去震慑的罪名。


只有让人知道,勾结番邦必死无疑的下场,才能遏制这种风气。


不然早晚整个大宋,会被奸臣和巨贾给卖了。


他们心里可没有家国百姓,有的只是利益。


只要西夏和辽出的起价钱,他们就可以通敌卖国。


所以这个罪名一旦公布,襄阳王不死也得死,不然大宋江山不稳!


赵祯就是再仁慈,也会被朝臣逼着杀襄阳王,以及他所有妻妾子女,不留一个血脉,这就是叛国的下场!


而现在,苏叶查到的,襄阳王还没有勾结奸臣,残害忠良,私通番邦。


也就是说,目前的罪名不足以至他于死地,因此苏叶才没有动手!


啊,对了,那个奸臣就是权倾朝野的庞大师,其实庞太师除了和包拯政见不合,不算奸臣,虽然也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可他其实是很节制的,旗下门生也没做出出格的事来。


后期会和襄阳王勾结谋反,是因为唯一的儿子被包拯斩了,他要杀包拯报仇,偏偏官家护着包拯,宫里庞贵妃也因生病去世,他没了其他念想,这才想借助襄阳王的手杀包拯。


展昭顺着她的视线看向清风楼,“你怀疑这里?”


苏叶微微一笑,意思不言而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