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416. 老臣 “好自为之。”(捉虫)……
字体:      护眼 关灯

416. 老臣 “好自为之。”(捉虫)……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窦朋道:“公主下降,又与旁人家不同。”


郑熹道:“还是再斟酌斟酌吧。”


陈萌与冼敬也看了过来,郑绅一旦尚主,郑熹就与皇室算亲家了,关系更紧密了,这对冼敬来说可不算是好事。


冼敬道:“孝期未满。”


陈萌也犹豫着说:“两可之间。”


窦朋将奏本给陈萌看了,陈萌又改口说:“确实,多事之秋,又有灾异,停得太久又要多费钱粮,不好。”


窦朋是这么想的,就算再准备一个公主府,也不至于就让国家精穷了。但是再拖两年,户部尚书未必就还是祝缨,到时候万一再发生点别的事,新尚书还能不能像祝缨这样将各方面都处理好就是两说了。


两年之后,恭安公主的妹妹也到了差不多的年纪了,皇帝还有两个兄弟似乎也可以开府了。


能趁祝缨在户部的时候多办一件是一件!他都恨不得现在就把这几个人全都安顿好!现在不用他发愁,两年后就不一定了。


“陛下已经出孝了。”陈萌含蓄地说。


冼敬道:“那是陛下。”


郑熹道:“与我家有关,我反而不好说话啦,不如请陛下圣裁。对了,户部不至于这么吃紧吧?我再问问子璋去。”


官司打到了皇帝面前,郑熹自己隐了。冼敬还是觉得公主不宜此时出降,窦朋、陈萌有希望早点办的意思。


皇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恭安公主下嫁郑绅,将加重郑熹一方的力量。平衡一被打破,皇帝觉得有可能掌握不住。


皇帝道:“我要再想一想。”


丞相们退去之后,皇帝枯坐,他也不太想现在就给自己的兄弟们开府。但是丞相们提出来的问题也比较现实,能把官司打到他的面前,就代表丞相们对这件事也还算认同。他又不想被人说苛待手足。


一时左右为难。


郝大方将他手边凉了的茶换了一盏热的,劝他休息一下,别太费脑子了。


皇帝道:“你懂什么?”


“奴婢什么大事都不懂,只知道这是您的家事,您要不好说话,不如请示太后?”


此时,穆成周正在穆太后面前,他自被免职之后就急得上蹿下跳,他的女儿是已定下的永王妃。永王妃与恭安驸马一样,府有了,婚没结。永王与恭安公主不同的是,公主没结婚,就还住在宫里,永王开府了,庆祝的宴席都吃过了,他已经住在宫外了,逍遥快活。


穆成周被郑奕一番游说,想借着女儿的婚事,给自己弄个实职。永王结婚了,王妃的父亲不能一直无所事事吧?


穆太后有些不痛快,道:“先帝尸骨未寒。”


“陛下都出孝了!永王身边也不能没人看顾起居不是?难道都要托付给宫女?”


穆太后还犹豫,却没禁住穆成周软磨硬泡,勉强同意了这件事:“只怕不好向陛下提。”


巧了,皇帝正好要请示她这件事。


穆太后就坡下驴,道:“既然丞相们说得有道理,那就这样吧。将他们两个的婚事,都先办了。唉,你阿爹要是还活着,他们两个的事早就该办好了。他在天有灵,也会乐见儿女成家的。”


“阿娘说的是。”


——————————————


那一边,祝缨等到落衙,先回家去准备。郑熹先回家换了衣服,到郡主病榻前问安。


郡主精神恢复了一些,郑熹陪她说了一会儿话:“我已设法请公主早日下降……”


郡主道:“这怎么使得?”


郑熹道:“我什么时候不知轻重了?您就放心等孙媳妇过门。”


郡主苦笑道:“公主下降,是二郎离家。”


“那也是成家了。”


陪着说了一会儿话,看郡主撑不住,郑熹嘱咐家里人好生照看,才换了衣服去祝府。


祝缨这里,府中早就准备好了。


除了没了舞乐,其余都很郑重周到。


郑熹踏进祝府,就有一丝舒适感。祝缨的府里称得上是简朴,但又不简陋,该有的都有。


祝缨请他到堂上坐,郑熹指对面的座位:“你还与我客气什么?”


祝缨也坐了,问道:“什么事,要您亲自跑这一趟?”


郑熹轻声道:“阿娘,病了。”


“老夫人?老人是偶有病痛的。”


郑熹道:“恭安公主出降,永王纳妃,两件事,还支应得来么?”


祝缨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马上答道:“当然。”


“那就好,”郑熹露出一个嘲弄的笑来,“只怕冼敬又要上火了。”


“先帝定的,他能如何?”


郑熹道:“结了婚的还能离呢!他也短视,只知道盯着我们,却不知道陛下也在盯着所有人。”


“您何出此言呢?”祝缨见他看着自己,不假思索配合地问道。


郑熹道:“陛下,越来越有乃祖风范了。”


“谢天谢地,总比先帝朝……”祝缨又住了口。


郑熹却摇头说:“只是有点模仿的影子,偏又不是!我那位舅舅,总能把握一切。大家听他的就行了,今上毕竟年轻,陛下能够乾纲独断了,要我等老臣何用?”


祝缨马上就懂了郑熹的意思:他不想皇帝这么快地树立基于皇帝本人能力的权威把权柄收回去。


名义上,天下都是皇帝的臣子。但是实际上,一旦有“党争”出现,就代表这些“朋党”有了自己的意志,不再是皇帝的“自己人”。


名义上都是他的臣子,实际上各行其事,其实想影响皇帝,让皇帝按照他们的想法做事。


今上的祖父在世的时候,大臣们也各有各的利益,以姻亲、同乡、师生等等有关系各自结成团伙,却都远远达不到“朋党”的地步。这些大臣——以丞相为代表——皇帝说什么,通常都能支使得动。是大权在握。


先帝的时候党争已现,先帝努力栽培的“自己人”无大能为,他想要干什么,大臣——尤其是丞相——有一个反对的,这个事儿就干不成。是失权。


如果你是大臣,又觉得自己是对的,是不是反而会觉得有章法主见的皇帝太碍事?


当一个皇帝从后者变成前者的时候,大臣会不会失落?


郑熹就是觉得新君还太嫩,该多听“老臣”的建议,但又希望他有一点判断力,通过判断赞同自己、别被其他人左右。


祝缨也有些惆怅,她也不太期望皇帝很快就养成势力,那样她就危险了。皇帝,还得是一个“弱而好强”的状态对她比较有利。


她与郑熹的立场竟出奇地一致,因而能很快理解郑熹。


“世上没有恰到好处的皇帝。”祝缨慢慢地说。


郑熹道:“是啊!这正是要用到咱们的地方。”


祝缨问道:“您的意思是?”


郑熹道:“施相公的遗本透着蹊跷,陈大多半知道些什么,他倒是一片忠心。这些日子,你可察觉出些什么来?”


祝缨道:“多半还是当年几位老相公的情谊吧。那时候我年纪不大,又早早离京,知道得也不多。他们,恐怕还是怀念当年的盛世的。”


郑熹敲了敲扶手,低声道:“当年?盛世?祭了一个安王开的头,再祭了一个龚劼又续了二十年。这一次,不要献祭了你我才好。”


祝缨微微吃惊:“不至于吧?”


郑熹道:“若是府里有事,我不丁忧也是不行了的。公主下降的事,一定要尽早办妥。”


“这……好!”


郑熹道:“我若丁忧,你可不能再纵容冼党了!王叔亮就快到京了,思念故人不如去与他聊聊,何必理会赝品?”


祝缨道:“我也正有事要拜托鸿胪。”


“陛下想调郎睿、苏晟等做侍。我说,天子近卫的品级太高,两人出身又不够,还是异族,进京时间又短,心性未定,还需教导。这件事就先搁置了。梧州是你的头生子,看好了,别被人撬了。”


祝缨不知道皇帝还有过这样的念头,背上也不由寒毛直竖。


郑熹道:“好自为之。”


祝缨微微低头。


正事说完,祝缨在家招待郑熹,郑熹略坐一阵就说要回家侍疾,很快离开。祝缨将他送出门,看他上车,才转回家中。


郑熹一走,家里重新轻松活泼起来,路丹青与苏喆嘀嘀咕咕:“这位相公架子忒大。”


苏喆道:“他待阿翁已经是很和气的了,丞相的架子嘛。”


“上次的陈相公不这样。”


祝缨道:“嘀咕什么呢?小妹一会儿过来,我有事要你去办。”


“哎!”


——————————


王叔亮回京在恭安公主下嫁之前,王家在京城的府邸已然交回了,祝缨叫来苏喆,让她带了房契去了杨静家。


她知道王叔亮不会收房契,杨静也不会代收,就让苏喆以自己的名义将这宅子租给王叔亮暂用。


有杨静转圜,王叔亮便搬进了祝缨给他准备的宅子里,次日就面圣、接掌鸿胪寺去了。


此后,朝上又泛起一股怪味儿来。


祝缨却不管这些,她先帮着把公主出降、永王纳妃的事儿给办好。亏得老郡主争气,直到孙子嫁了公主,郡主还是缠绵病榻,居然熬到了秋天还活着,真是万千之幸!


祝缨也在两处吃了喜酒,又往郑府探望老郡主的病情。郑霖也不时从广宁王府回娘家探望,祝缨在府里遇到过她几次。郑霖与她说起郡主病情总是不好,忍不住问:“三哥家里以前有位娘子,医妇人病极好,不如还在否?”


即使是花姐在京城,祝缨也不会让花姐沾这样一件事,花姐远在三千里外,她就更不会提这事了。因此将手一摊:“已不在此间了。御医是天下医者中医术最好的了,莫慌,会好的。”


她只管搜罗些名贵药材,尤其是北地物产,往郑府里一送了事。


或许孙子的婚礼真的能振奋人心,郡主就这样一直拖到入冬。


所有人都担心老人到了冬天会熬不过去,她却仍然熬着,到了十一月里,还活得好好的,反而是国子监死了一个正值青春的大好学子,可谓造化弄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