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361. 攒人 傻孩子,干活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361. 攒人 傻孩子,干活吧!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卓珏也有想法,他说得更直白一些:“大人任用本地士人治理本地,有利有弊。利在他们熟悉,弊在容易欺瞒朝廷。”就是本地人在本地做官、抱团,容易把朝廷的势力排挤出去。


苏喆道:“不是让四州交岔着任职么?也还行。”


祝缨听他们慢慢讨论,颇有些欣慰,最后她说:“都说得不错,今天先休息,明天接着干活。”


“是。”


第二天,各人又做着案牍的工作,好在各人都有几个北地子弟相帮,做得极快。到了晚上便将本州的案卷放到了祝缨的案头。


祝缨再筛过一遍,将其中一些案子发给姜司法,让他“秉公而断”,她自己则又支使起了苏喆等人:“不用你们丈量得多么精细,一人搭上几个本地子弟,下乡去!看一看田地、人口,看看他们怎么收税的。有横征暴敛、私加捐税的,都拿下了。”


“是。”


陈放劲头很足,他将书生袍都压到了箱底,让小厮翻出些方便的衣服来。小厮道:“郎君,还是我来吧,您歇会儿,天天在外面走,要累坏了。一会儿烧热汤来,烫烫脚,我给您捏捏、解解乏……”


主仆二人正说话,门被叩响了。小厮跑去开门,却见是金良。


陈放也叫一声:“金将军,”将金良往里让,“行李杂乱,请您见谅。”


金良道:“不碍的,郎君只管忙,我只说几句话就走。”


陈放忙问何事,金良道:“呃,是三郎的事。他如今也忙,我一个粗人,帮不上别的什么忙,请郎君千万为他分忧。他少年时多么有气性的一个人,不肯服输、不肯低头的,到了北地竟也要小心谨慎。”


金良与祝缨一番谈话,让他忧心不已,这些倒霉官儿还不能治罪,忒窝囊了。他明白道理,却又为祝缨憋屈。想陈放是前丞相的孙子、孙女婿,本地别驾又是他岳父家的人,便私下来寻陈放,说了自己的担忧。


陈放只觉得金良一把年纪还是单纯可爱,旗杆上还挂着俩呢,祝叔父的气性什么时候也没改啊。不过对自己人不亮尖牙利爪罢了。


他极礼貌地道:“您说的是,我们自当为叔父分忧。”


金良搓了搓手:“好、好,那、那我就不打扰了。”


陈放将这位可爱的老人送出门去,回房来见小厮在吐舌头,轻斥道:“你那是什么鬼样子?”


小厮低头闷笑。


——————


陈放与苏喆等人次日又被派了出去,到乡间转悠。他观察了一下所有人,见祝青君、项乐等人换了简朴的布衣,想了一下,又缩回房里也翻出一件最简单的袍子换上。


出去到乡间又走访了几日,学着祝缨的样子,到农户家里讨水喝,讨点饭吃,看人吃得如何。试着与人聊天,听他们讲故事以听取风评。


到了估计好的日子,他便马不停蹄地又赶回了行辕——本州的考试,开始了。


这一天,天公作美,风很小、太阳很好。


祝缨率众到了官学里,与阳刺史等官员碰了个面,先祭拜孔子,再宣布考试。


考试分三天。官学生早有身份验证,拿名帖直接入场。贡士有阳刺史筛选过了,也可拿名帖入场。此外还有一些本地的士子,持名帖与本地官员、士绅的保书,也可入场。


时间虽然仓促,但是北地平坦,交通比南方便利得多,通知下去之后,到场的考生着实不少。州学、县学生便有二百多人,再有十名贡士,又有数十学子,人数达到了三百。


而祝缨也只打算在其中选四十人。


先讲规则,不得作弊,糊名。


祝缨亲自坐在上面,听着外面唱名,忽然指着其中一个考生道:“带他上来。”


阳刺史问道:“大人看他与众不同么?”


祝缨笑着摇了摇头:“拿名帖来看。”


此人唱名,说是某县乡绅之子,但是祝缨看他的样子却是不像的。读得起书的人家,家境一般不会差。当然也有像她这样偷听的,以及梧州一些靠宗族周济的穷孩子。总的来说,都比较体面。


这一位样子也算端正,但是行动间略带一点局促、警惕。腰会不自觉腰一下,脖子会不自觉低下去,肩膀、两臂往内收,这是在安逸的环境中很难养成的特质。


再看他的衣着,新衣,像是士绅人家能穿得起的,但是他行动间总有点不自在,不停地在理衣服。好像很难得穿这样的衣服似的。他脚上的鞋子也是新的,走路也带点不适应。


阳刺史问道:“你是何人?”


这是一个未留须的年轻人,大声说:“晚生某县李生。”


祝缨突然问道:“你爹叫什么?”


这人马上张口:“崔五……”他猛地卡住了!


阳刺史道:“怎么会说不出自己父亲的名字来?查!谁与他同乡?!不对!你姓李?你爹怎么姓的崔?赘婿吗?”


很快便被查出,此人姓崔,乃是个替考的!


近年来,普通人出仕愈发地难了,丘一鸣从南往北跑了这一趟,祝缨再出告示,许多人心思便活络了。决心抓住这次机会。


李家是本地的乡绅,儿子却有些愚笨,但是书僮崔某机灵,便将崔某充做己子推来应考,许诺之后会给崔某放良。反正天使是使者,过不多久就回京去了,他家安心在本地做着官。完美。


哪知道祝缨闲着没事去监考,给看穿了!


下面一阵“嗡嗡”,惊叹之声扩散开了去,很快,许多人就知道这场故事。


祝缨将李某名字记下,阳刺史派差役去拘拿李某父子。


祝缨道:“继续吧。”


考生们还在陆续进场,施别驾便与陈放在一处闲聊:“祝公真是耳聪目明啊!”


陈放低声道:“这对叔父而言可不算什么,叔父本就是大理寺出身,祖父在世的时候曾亲眼见过,他只往地上看了一眼,便能抓到凶犯。”


金良听了,插言道:“可不是!那次我家被人……”讲到这里,金良突然想起来,不对,那不是陈家的家丑么?


施别驾问道:“将军家怎么了?”


金良顿时拐了个弯儿:“偷了,就是大人给找回来了。还有……”还有当年郑熹他舅家,哦,也是家丑。


金良又讲回了龚劼案中,祝缨带人找到了一份至关重要的证据。


他们一讲,苏喆和祝青君也有得说,其中以祝青君的故事最多:“……就这样,几个流放的逃犯都被拿下了,吊到杆上!从那之后,就没有外人敢到福禄县作恶了!”


这些都是祝青君从花姐处听来的。


花姐看祝缨,无一处不完美。如果某件事情不能圆满,那一定是别人没有配合好。这也极大地影响了祝青君,祝青君本就敬服祝缨,如今说来更是只有好话。


一旁姜司法摸了摸脖子,心道:这大人是什么癖好?跟杆子杠上了……


————————


一群人与本州官吏讲了三天的故事,考完了试,祝缨召集了人手来阅卷。陈放、卓珏等几人都被拉了来批卷子,施别驾、阳刺史也不得闲。


名都糊了,确乎比较公平了。


最后是算分,祝缨带来的两个半会算术的人与项家兄妹算了半天才算完。张榜公布了前四十名。


阳刺史低声问祝缨:“四十个人,安排得过来么?”


祝缨微笑道:“那要看怎么安排了。今晚我请客,请使君也一定要来呀。”


她在行辕设宴,请四十名学子吃饭:“你们都是本地英杰,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


学生们的脸胀红了,项乐看了他们一眼,心道:傻孩子,干活吧!


祝缨又缓声道:“各人各有所长,要放到合适的地方才能显出可贵来。如今正有几件事,让我看看你们的本领。”


学生们应声称是。


祝缨先请他们吃饭,让他们第二天带上行李到行辕来集合,祝缨没有马上为任何一人申请官职,而是冒雪带着他们又到了下一州,再重复挂旗杆、收状纸、接受自首、考试录取的过程。


重新扫过了四州,最后到王刺史处,由于这里已经有了三十名子弟跟随自己,祝缨只又再选取了二十名。


北地四州,未经胡兵的两州各四十人,王刺史处三城受兵灾,张刺史处一城受兵灾,这四城各取了二十人,十人已暂授职。张刺史处另选四十人。


再次驻扎下来,祝缨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名北地子弟相随。


祝缨驻扎下来之后,又下令各州,再各举荐五位德行兼备的贤者到行辕报到,凑足了二百人。


人手顿时充裕了起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