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第171章 杀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1章 杀生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娄七喉中“嗬嗬”作响,丁校尉这一趟没能干上最出彩的,心中正不快,听得觉得心里发毛,抬起拳头一阵暴打:“你还装象!”


祝缨道:“行了,别打了,怪没趣的。”


丁校尉一想,确实没趣儿,收了拳头走开了几步,只见祝缨缓缓抽出长刀,下一瞬,白光闪过,仿佛一道细小的闪电劈到了娄七颈侧。


司法佐和王翁被溅了一身的血。


祝缨拿刀鞘捅一捅司法佐,司法佐跳了起来!祝缨道:“拖着尸首,游街去。”她看了看自己的刀,小吴知机,找王翁讨水洗刀。


王翁大口地喘了几口气,道:“多谢大人除去此害。”


“哦,逃犯拒捕,应该的。”


祝缨洗了刀,又洗了手,不顾王翁的挽留也没再问王翁家的事情,带着人重回娄七与毛六分开的岔路,再去追踪毛六。


————————————————


毛六比王大虎、娄七都好抓,连祝缨也没有想到毛六的落网是这么的容易。


福禄县邻近大山,县内也有些小山小丘,又常有些沟沟坎坎。离村不远就能看到些野鸡之类,也有些野物四下蹿着。村里的机灵人会下点猎套挖个陷阱之类,抓到野味倒能卖几个钱。


毛六这条路没有挑好,他逃跑后没有留意,一脚踩空落进陷阱里,将腿也折了。正值秋收的时候,谁也没心思检查这陷阱,他掉下去之后因受了伤爬不上来,祝缨找到他的时候他已三天没吃东西了。


祝缨从上面垂下一根绳子,他拽着绳子往上爬。爬上来之后便说:“大恩大德,结草衔环。”


顾同拿着画像和眼前人一对:“毛六!”


毛六也与娄七一般,也不想承认,祝缨踢了踢地上的一个东西,道:“这个也带走。”这是一柄钢叉,河西村丢的几样东西里就有这一样。


衙役们如得了法宝,将一根铁链套到了毛六的脖子上,再抬手劈头盖脸一顿好打:“你这贼!这是哪里来的?”


毛六道:“我拣的。”


祝缨道:“王大虎、娄七已然伏法了。”


毛六脸上的表情告诉了所有人,他就是毛六。


丁校尉乐了:“得来全不费功夫!祝大人,恭喜恭喜!”


祝缨道:“这些日子辛苦丁兄了。”


“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保一方平安,也是我等职责所在嘛!”


两人客套一回,衙役们又看他已不能行走,再要腾一头驴给他坐上。祝缨也没有反对,只是说:“去河西。”


毛六脸色一变,不顾腿伤挣扎着要跑,跌下了驴来疼得一阵抽搐,却又坚持装死。祝缨道:“捆了带走。”


衙役们气他不老实,拿麻绳将他捆成了个攒蹄模样,一根大粗杠子从中穿过,像抬死猪一样抬着。此地离河西村已颇近了。祝缨等人回到河西村,这里稻谷已收得差不多了,村里办白事的人家正在撤幡——天气仍热,他们已将人下葬了。


看到祝缨又回来,河西村的里正只得又出来迎接。祝缨用马鞍指着毛六道:“认一下吧,有没有他。”


王大虎、娄七的尸首都拿去游街了,最后的终点是县城。毛六是个活物,正可带过来告慰亡者。


衙役们将大粗杠子一抽,毛六落到了地上。里正叫来人,年轻后生背着个拄杖老者跑得飞快,全村人都围了上来。老人道:“有他!是他害的小童,还有两个!”抡起拐杖就要打。


衙役们假意阻拦,村民一捅而上将毛六打死。


祝缨道:“行了。带回去吧!啊!对了,忙完了到县城来看景儿。”


里正不明白祝缨这话是什么意思,不过凶犯都抓了,县令大人确实是个心系百姓的好官!里正道:“收得差不多了,这就上城去。”


祝缨道:“不急,先将村里安顿好。”


这才带着毛六的尸首回县衙去。


——————————————


从河西村到县城,快马当天能到,拖着个尸体就要慢一点,祝缨索性算了两天的量,中间遇到村镇就架起尸首去游一番。


第二天,她回到了县城。


城门前的空地上已搭了一座三尺高的土台,上面树起了三根高高的粗木桩,一个用铁钩勾起了王大虎,另一个勾起了娄七,算上带回来的毛六,三根木桩正好满了!


关丞慌得要命,带着人出来迎接祝缨。他的身后是顾翁等几个乡绅,许多乡绅回乡督促秋收了,只有顾翁等田产在附近的还住在县城里。


关丞见面先说:“大人辛苦!”


祝缨道:“吊上吧。”


然后问关丞:“县里一切可还好?”


关丞忙道:“好好,都很好,公文也发出去了。想来回函也在路上了。这……三个都……”


“啊!为防他们再作恶,就地格杀了。你来得正好,正有事要你做呢。”


关丞小跑着跟在祝缨身后:“大人请吩咐。”


祝缨道:“几件事。第一,宣谕全县,歹人已然伏诛,让大家安心秋收。第二,该开始收税了……”


她说了几件事,先是关于秋收之类正常该干的事,接下来就特别提到了受到三个逃犯侵扰的村子,那里的秋收肯定受到了影响,报税的时候如果有困难,先不要急着催缴,把情况报给她,她再来做决定。


关丞道:“是。”


他现在老实得很,身后的顾翁等人也是一样。


祝缨又说:“再要宣谕全县,这户籍还得再理上一理,像这样有贼人出没的时候,反应还是太慢了。乡、村、里保消息都得畅通,无论上情下达都不能有阻滞。”


“是。”


“再有,要出个告示,警示全县!”


他们一面说一面往城里走,城里的百姓也不怕她,都笑着迎她。祝缨骑在马上也频频向四下点头。


回到县衙,她不忙别的,先起草一份告示。内容乃是针对流放犯以及流蹿犯的,第一部分写明了,朝廷的制度,到了流放地之后要服役,但是三千里的流放犯,服役三年之后就可以争取在当地正常的生活了。即,像差不多的普通人一样定居下来,入籍,完粮纳税,从此变成当地人。虽然他们犯了错,但是还是有改过的机会的,让流放犯们“不要自误”。


第二部分才是写,福禄县是个有法制的地方,绝不允许各地重犯过来犯事,必须遵守法纪,否则“严惩不贷”。


她这告示写得很清楚,第一部分占了五分之四的篇幅,详细写了朝廷的法令规定。第二部分只是简单一提。


关丞接了之后,道:“小人这就将这发抄张贴!再向全县张帖宣讲!”


祝缨道:“去吧。王大虎三犯的往来公文我来应付。”


她还得写个汇报给京城呢,这是重犯,抓着了得判个死刑,但是现在人死了,得有个说法。现在案犯伏法了,她就得把前因后果都写明了,她也不打算为常校尉隐瞒,常校尉就自求多福吧。


此外还得再补一个结案通报给南府和州里,告诉他们凶犯伏法,大家可以先放心了,不要耽误了秋收。同时再告一状,说明她这儿的秋收也被耽误了一点,她正在“勉力补救”。


诸如此类,她早就干得十分顺手了。


心里又盘算了种麦,以及要与苏鸣鸾、阿苏洞主再协商一下山上种麦的事宜。她打算教她们,同时向朝廷说明一件事:瑛族人不是瞎子,看到山下推广了麦子,他们难道不好奇?不会模仿?


这事儿是拦不住的,不如就趁此机会做个人情宣扬一下王化。


打着腹稿,祝缨对顾翁道:“顾同好好的,不必担心。”


顾翁老老实实地说:“在大人手里,小老儿是放一万个心的。”


祝缨看看他,又看看旁几个乡绅,心道:这恭敬来得有点奇怪。她对顾同道:“好好陪陪你阿翁,别叫他再担心了。”顺势让大家都散了。


赵苏等人也散了去,祝缨叫住了他,道:“你的行李才收拾了一半吧?鸣鸾下山的日子也被秋收打乱了,这个月索性不干别的了。着紧些,我给你收拾行装,收完秋粮你就得动身了。”


“是。”


祝缨这才派小吴:“你出去打听打听,今天的人都有点怪。”


小吴奇怪地问:“哪、哪里怪了?小的没发现呀。”


“看我的眼神有点儿怪,去打听。”


小吴摸不着头脑,出去打听了好几天才有了眉目——比起仔仔细细地写明“流放犯的待遇以及以后可以有的生活,如何回归正常”那一长串,百姓们更津津乐道的是那句“是龙,给我盘着,是虎,给我卧着。”


祝缨让高闪等人悬尸示众,本意是安抚百姓、震慑贼人,使贼人害怕进而不在福禄县犯案。


不想尸体吸引眼珠,高闪等人一番口沫横飞的描述又更让人像听了一篇剑侠的传奇故事。百姓平日也没什么娱乐,秋收累个半死,听个故事实在提神。


畅快极了。


顾翁等人于痛快的故事之外又有了一点额外的体悟,越发的老实配合了。


祝缨此时已发完了文书,又收到了第一批文书的回函,南府与鲁刺史那里都说知道了,让她有了眉目接着汇报,案子如果遇到了难处赶紧开口,别闹出大事来不好收场还要耽误秋收。思城县令来函致歉,并且表示会与常校尉好好沟通的。


她现在正等着各地方的第二封回函。


小吴回来之后一套讲,祝缨道:“原来是这样?”


小吴道:“大人,您就是脾气太好了,但凡稍微露一点儿本来,就够他们开眼的了!”


祝缨道:“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是来种地挣钱的,又不是来杀人的。”


小吴一噎,心道:大人真是太慈善了!


童波拿了邸报过来:“大人,今天的邸报。吴头儿,你干嘛呢?傻了?”


小吴笑骂:“滚蛋!”


祝缨扫了一眼邸报,道:“你去把小江叫来。”


小吴自己“滚”了:“是。”


祝缨又吩咐童波:“去将司法佐等人也请来,都到前院集合。”


“是。”


小江就在衙门里,来得很快,祝缨将邸报往前一报:“看看吧。”


小江迟疑地看了一眼,祝缨点了点其中两行字,她才找到要看的内容——大理寺设了女仵作一职,并且建议各州、府有条件的都设一名女仵作。


“这……这是什么意思?”


祝缨道:“以后干你这一行的人会很多,不在县里,你还可以去府里、州里。”


小江想说,那些地方人家有门路呢,不过转念一想,那又如何?


她说:“这一定是大人的主意!”


“我现在可管不着大理寺了。”


小江笑笑,心道:我才不信呢。


祝缨道:“你想栽培小丫?”


小江试探地问:“您答应吗?”


祝缨道:“我答不答应你不都干了吗?硬带着她往前蹭呢。想听就站直了身子认真听,别缩头缩脑跟做贼似的!”


“哎!”小江答得又脆又快。然后又问:“听说要种麦子了,还要教授种植之法,要编歌吗?”


祝缨道:“今年先不用,让乡绅们先种,看有没有要调的地方。明年定了稿子再唱。”


“好!”小江道,“我去告诉小丫。”


“她大名是什么?”


“没名儿。”小江说,“卖来卖去的粗使丫头,没有大名。”


“姓什么?起个吧。”


“姓也总是改来改去的。没个准儿。”


“那就定了个,定下来了告诉我,记个名。”


小江认真地问:“您办事一向有主意的,可这又是为了什么?”


“女仵作有了,女监有了,女衙差也可以有,”祝缨说,“得有个名儿。”


“那我问她想叫什么。”


小黑丫头也不知道叫什么好,倒是想跟小江一个姓,都托给了小江。又说:“我跟着娘子叫!娘子,你大名叫什么?”


小江也没给自己起大名儿,要不她叫大娘,小丫叫二娘?又不太像。她想了一下,道:“我想叫士。”


“啊?”


“哦,连着叫有点怪。”


最后索性又翻书,随便指了个字,给自己取名叫“江腾”。小丫头:“这也太不讲究了,我不要这样。”


“那要叫什么?”


小丫也想不出来,闷闷地道:“不知道。我不要随便叫个名字。”


“江舟吧。”


“粥?”


“就是船。”


“嗯,也行!”


俩人的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小江匆忙去报告祝缨,祝缨顺便将她们俩也加入到了旁听的队伍里。告知他们,完粮入库、麦种播下之后,都得跟着学查案!


司法佐等人满心高兴,能学到一半儿,不不,两三分本事也够使的了!


祝缨道:“且慢高兴,差使要是办不好,也是不能学的。”


衙役们道:“大人放心,今年的秋税一定收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