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第132章 祥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2章 祥瑞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顾翁仍坚持着意见,认为新县令是个万事都在心里的深沉之人,还是合作的好。交田就交田、交人就交人,只要祝缨能够做到允诺的事情,倒比他们与县令对着干要好。


不满的人当然是有的,却无人想做这个出头鸟。


他们各自盘算的时候,祝缨却在县衙里又发了一次令——县衙先要遴选书吏、衙役。


她发布了两条标准:一、全县的人口,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参选。二、选中之后,全家都得搬县城来住。


她虽巡察十三乡,始终没有忘记县城。县城才是她与京城连接的纽带、对全县发号施令的中心、治理全县的根基之地。


朝廷征兵爱选良民,祝缨亦然。她列出的条件,第一条就是,全家得住在县城!然后再谈其他。衙役不是必须识字,书吏也不用三代都是良民。同时,她又正式设女监、招收女卒。因为级别的关系,


诸君老婆孩子都在县令大人手里,你们向着谁呢?


衙役里,也有被祝缨放回老家当土财主的,也有留下来的。返乡的,做里正、做保长,都比当普通农夫要强。也有觉得县城更好而不肯走的,祝缨便做主,让他与老家“分宗”,单立出来。回乡的人,日后如果愿意,也可到县城来重新参选。


再有,因为许诺过各“父老”,需得有族中长者首肯,才能过来参选。


当然,这里不是没有折衷的办法,那就是“分宗”。另立门户,虽然有同一个祖先,但是从守法上你们是两支了,互不统属。就不用同姓族老同意了。


同一天,她又发了另一道针对县衙内的命令——既往不咎。但是,得自己过来跟她自首。以往有什么贪赃枉法又或者侵占官产的事情,吐出来,跟她老实交待了,这件事就翻篇了。如果还心存侥幸,她就要动手了。


她下令在衙内设一个箱子,如果不方便找她当面谈可以投书到箱子里,也算自首。


期限也是七月十五中元节。


两道令发完,祝缨就开始攒衙役。


先把衙役打手给攒齐了,然后召来了侯五、小吴、曹昌谈话。


三人不明就里,都老实地站着。祝缨道:“坐吧,咱们聊聊。”


侯五最先坐下,吴、曹二人也跟着坐了下来。


祝缨道:“你们怎么打算的?”


三人被问住了,小吴试探地说:“大人的意思是?”


祝缨道:“你们是要在衙门里谋个差呢?还是依旧算我的家人?都要想明白,胥吏虽然有些小权,却也有弊端。曹昌,你更要想明白。如果有心,由吏而转升做官,也不是不可以。你们自己想想。”


曹昌道:“我还是跟着您,给您牵马吧。”他爹娘就有个不当仆人的执念,现在算是帮工,身份上还是普通百姓。


侯五道:“我本来就是门房,您都答应给我老衣了。”


小吴却大声说:“大人,小人愿意!”


祝缨道:“好。我便将衙役交给你。”


小吴大喜:“谢大人!”


祝缨道:“好好干。”


“是!”


接着便召来祁泰:“祁先生,下面该你了。”


祁泰这人,居然还不知道祝缨已经在福禄县折腾起来了,他眼皮也不翻地问:“大人要我做什么呢?”


你还能做什么?小吴腹诽。


祝缨道:“查账!从县衙的账查起,这回我要你查清每一笔!从县衙查起!”


祁泰也不与她客套,答应一声就开始干了。


那一边,又有人敲响了衙门外门的大鼓!


——————————


常寡妇告雷保,本是无奈之举。祝缨抬手就打,竟是毫不含糊。


这个案子让一些观望的人再也忍不住,他们开始告状来了。


祝缨接到的状子也是五花八门,有妻女被霸占的,有赌博收债砍死人的,有殴斗杀人的,有抢劫的……


原告之中,有一些是自己识几个字,自己写的诉状,里面夹着不少白字。也有是请人写的状子。


小吴抱着一叠状纸,咋舌道:“还以为福禄县这偏远之地民风淳朴,哪想得到竟然有这许多大案子!小人想到会有,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啊!”


祝缨道:“多少年了,都不断案,福禄县欠的不止是租子,还有案子呀!我亏大发了,不该叫汪县令这么轻易就能脱身的!”


单汪县令一个人就在这儿干了六年,他不管事儿,坏人这六年却没闲着冬眠啊!汪县令之前,福禄县对下面的管辖就有些松懈。零碎加起来一二十年的“垂拱”。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要管,不少人就想来试一试了。


县城里的人,比乡间那等偷了寡妇钱瓮滚回家不带打扫痕迹的贼要精明一些,在祝缨看来也还是“淳朴”的。


她的新衙役班子凑齐了,命小吴带人,先把街头地痞流氓抓一抓。仿着当年钟宜的做法,县衙大门两边枷着,一气枷了十几个人。


衙门口是流氓的呻-吟,祝缨就坐在衙内,开始断案。她断案很快,略小些的案子,直接拖出去打。大一点的也不是没有办法避免。做了县令才知道,如果地方官想胡作非为,实在是太方便了。


大理寺有复核之权,但是如果不报,那就不容易受大理寺的管。京兆尹会把京兆府的流氓直接拖大街上打死,这事儿就没见报大理寺之后再打的。县城亦然。


衙门前的哀号持续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祝缨下令把门前这些人先放掉。县城上下开始过中元节。


祝缨穿着正式的官服,在城中一座高楼上对街面上致意。


街面上的百姓都笑着指指点的,也都对她致意。一如王云鹤做京兆那般,治了流氓、管了豪强,百姓的感受就会好许多,他们都觉得:还是得这样的县令来管一管事!


祝缨心情不错,张仙姑和祝大两个却忧虑万分。福禄县城本来就不大,很快就逛完了一圈,两人虽有人奉承,却推说“上了年纪,累了”回到了县衙。


祝缨也就不再多逛。自打出巡时张仙姑起疹子,她就留意着父母的身体,两人都不年轻了,祝大的年纪还要更大一些,如果因为跟着她出来做官而生病,她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邀了花姐,两人一同去看望父母。


————————


老两口住在西院,祝缨和花姐过去时,他们的灯还没熄,正在那儿长吁短叹。


花姐来把脉,祝缨就问:“怎么了?我瞧着心情也不太好的样子。”


张仙姑藏不住话,说:“哎哟,我身子没那么不好,是心里……我这心呀!”


“怎么了?”


祝大说:“你……你……你这门口那些,是不是下手,有点儿……有点儿……太威风了?”


祝大这老封翁做得,一向是比较飘的,只恨自己不能明着更飘一点。闺女升堂他想旁听,闺女断案打人,他恨不得喝彩。


打雷保父子时,老两口看得津津有味。等到衙门外枷了一排人的时候,两人却突然害怕了起来。祝大又想起了自己当年陷入官司时的事儿。


张仙姑拉着祝缨的手说:“老三啊,我知道做官儿威风,但不知道是这样的威风。真是吓人呐!你是来当官儿的,咱们干点儿好事。”


祝大也说:“官儿的威风,也不能这样的威风呐!”


“你们不是也爱看打板子的么?”


两人急了,只反复说:“不是这样的威风,过了些儿。”


花姐先劝老两口:“小祝从来心中有数,她打的,必是该打的人。干爹干娘看他们可怜,可知被他们欺负过的人更可怜呢!从前头县令算起,过了多少年那样的样子,才得小祝拨乱反正。”


张仙姑急了,说:“我哪是说老三不好呢?我是担心她!老三,我就怕你,总是威风,威风着威风着,就叫我不认得了。”


祝缨道:“娘,我懂你的意思了。”


“哎。”


祝缨又安慰他们:“他们松快了六年,我得给他们紧一紧才能接着当好人呀。我是来过日子的,又不是来打人的。放心。”


“哦,那就好,那就好。”


花姐把完脉,说:“没什么大碍,多喝点茶水就好啦。”然后跟祝缨一同出来,她有点担心祝缨,跟着祝缨回了房。


祝缨道:“不用担心我,我心里有数的。我家的事,从来不能太听父母的话。”


花姐被她逗笑,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他们也是怕我变成个酷吏,移了心性。”祝缨说,“我都明白。”


“那,接下来你打算做什么呢?”


祝缨道:“当然是接着打啊!真见鬼,我什么时候也不是好人呐。你帮我个忙,他们要再担心,你帮我劝一劝。就说,我说过的,先打完一遍才能当好人。”


花姐忍笑道:“好。”


————————


地痞无赖打完了,七月十五也过了。改过自新的大门已然关了,该算账了!


祁泰那里先查出了县衙账簿上的问题,祝缨也不啰嗦,命小吴带人,将几个账史抓了过来。账合不上,先打二十板子,再起出赃物、赃款,再拖到县衙外面扒了衣服打。打完了,枷三天。黜落。


县丞见状,抱了本簿子,小心翼翼地过来给祝缨交账:“大人,这是公廨田的产出……”


祝缨道:“放下吧。”


“您……您不核一下数目?”


祝缨道:“核数目?是你不识数还是我不识数?咱们俩,都要识数呀。我说过了,既往不咎。关丞,以后多指教了。”


“不敢不敢,一定一定。”


祝缨做了个请的手势,关丞放心地离开了。祝缨摇摇头,翻看公廨田的产出,这就是她的长项了。她一惯的风格,对自己人从来都是很照顾的,尤其是在钱粮上。


县丞显然在账面上已做了些修正,祝缨心里算了一下,还行。


她这时已重整了整个县衙、县城的秩序,新的吏员、衙役们称不上死忠,却也都愿意跟着她干。照顾“自己人”的生活,祝缨是驾轻就熟的。


与此同时,各“父老”也陆续向县衙重新申报自己的田产、拥有的奴婢、佃农的数量等等。祝缨派祁泰与他们核账,祁泰是个不会看人眼色的人,祝缨要一千,他一个不留神给核出了一千一百户出来。


这本来应该是一项极大的政绩,却又因为祝缨为前任平账,竟只能隐于福禄县的户籍之中了。


到得八月十五,县城已焕然一新,人口也稠密了许多。许多“父老”都在县城置了房子,也有一些搬过来住的。有些人自己来住,让长子在家乡看守。有些人派了儿孙到县城居住,自己却回乡里居住。


此时县丞又来请示祝缨:“秋收,该收租了。可是咱们的欠租还……”


祝缨道:“那是我操心的事儿。”


她并不对县丞说什么,而是全县下令:“谁闲了去抓两只白翎子野鸡回来!有重赏!”


白雉,祥瑞中十分出名的品种。偏僻山林里比较容易找一些,如果没有白雉,什么白鸠也行!


造个祥瑞给皇帝送过去,换朝廷免了福禄县的逋租嘛!前任县令们真是忒老实了!如果没有白雉、白鸠,其实白虎、白狼也可以。如果这些都没有,那就凑几株灵芝。再不行,就只好自己再干回老本行,做点障眼法了!


好在运气不错,找了没多久,就有人乡民抓了两只“白翎子野鸡”带到了县衙里。


祝缨正在后面练功,做了县令之后,连练功都方便了许多。与“父老”们核对了户籍数、田亩数之后,祝缨就闲了下来,张仙姑和祝大终于不用再心惊胆战地在后衙听女儿在前面打人了。


她要立梅花桩,要立刀杆,要立靶子,要扎草人,老两口都一个劲儿地赞同。一个官员,她有时候不干正事也挺好的!官员的父母这样想。


抄起汗巾擦了擦脸,祝缨披了件衣服到前面去验货。


出了二门,童波正等在外面,凑上前道:“大人……”


“怎么了?”


童波道:“这人不太好。”


“什么意思?”


“就是,看着像是獠人的种!”童波皱着鼻子说。


祝缨道:“不在本县户籍?”


童波道:“那倒没问。”


“看看去。”


两人到了前衙,祝缨见到了所谓“獠人的种”,这是一个穿着青衫的年轻男子,个头稍高,皮肤白晰,与本地人是有些许的不同,却也眉清目秀、品貌端庄。祝缨问他姓名,他说:“晚生赵苏。”


祝缨又问他是哪里人,他报了是福禄县下某乡的人,祝缨道:“哦,快出福禄地界了。你寻找白雉辛苦啦。”取了白雉一看,两只鸟,还怪有精神的。


祝缨又问他这两只鸟如何饲养,得知就喂点正常的食水即可,有虫子喂一点更好。


祝缨命人取了金银给他,赵苏道:“不敢。晚生家中尚有衣食,大人整顿福禄县,晚生已然受益了。”说完,留下白雉便飘然而去。


祝缨道:“有趣。侯五,来,跑一趟!”


侯五嘴巴不逢时,长途押运却是令人放心的。祝缨把两只白雉装笼,又准备了一些土仪,连同几封信,都让他带着押送到京城。


以侯五的脚程,秋高气爽之时一路驿站到京城也就一个月多一点,时间刚刚好。


——————————


祝缨可不敢明着跟皇帝说:给你祥瑞,给我免税。


她写了信给政事堂,小声提福禄县的一些小难处加以暗示。别人用祥瑞给自己谋个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祝缨却用两只野鸡换朝廷免掉欠租。


刘松年一边骂她“三千里外也躲不掉王云鹤的怪味”,一边跟皇帝说“当使边陲之地亦沐圣恩”。王云鹤便请免了逋租。


皇帝笑道:“可。”


不用携带东西,朝廷的政令下达到福禄县就要快得多。表彰的旨意下到福禄县的时候,祝缨正收到鲁刺史给福禄县的行文。他命祝缨上报今年之租税,以及往年逋租补缴情况,祝缨直接拿笔把逋租那一行给划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