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赝太子 > 第八百八十四章 我之寇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百八十四章 我之寇仇

  赝太子

一处偏殿


皇帝正在更衣,换了一身衣裳,看着镜子中自己,恍惚间觉得自己似乎比刚才精神了一些?


皇帝自己扭了下脖子,心里暗叹“老了,朕在自欺啊!”


白发、皱纹,干瘦,甚至身体内的沉重,以及隐秘折磨自己着昼夜不歇的病痛,都告诉自己,暮气深沉,与日无多了。


“罢了,要去外朝了。”一瞬间,皇帝甚至起着让太孙代劳主持外宴的想法,可立刻压了下去。


时间多少,皇帝心里有数,知道该开宴了。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静悄悄走入,来到了皇帝耳畔,耳语几句。


皇帝正在扯衣领的手就是一顿,淡淡说“是么?太孙就泛泛巡查了下,并没有多问多说?”


“是的,一路上,遇到任何人,太孙都只问一二句,到任何地点,都只是略微停留,只在回来时在一处偏殿休息一下,喝了一盏茶,不过这是纪留良自动提议,并且也只是问了上的茶是什么。”


“太孙去了各门,可与侍卫联系?”


“并无,队伍的人都盯着,&bsp&bsp有六个人观看记载,对照并无差异,&bsp&bsp同样只问了一二句。”


“现在,&bsp&bsp太孙已去了含章殿,&bsp&bsp在殿门等候。。”


“是么,这样老实?”皇帝心里诧异,&bsp&bsp总觉得不止如此,可也清楚,这采取的是彼此不联系,&bsp&bsp记录对照,断无弄虚作假的可能,当下颌首,&bsp&bsp这就是表示已知道了。


“去外殿!”


“是!”太监弯着腰,慢慢退了下去,外面乘舆已经预备,&bsp&bsp宫人都垂手而立了。


含章殿是朝会之殿,&bsp&bsp很是宏伟,&bsp&bsp皇帝坐乘舆绕道正门而入,远远看去,&bsp&bsp就看见了三拨人——宗室勋贵、文官、武将。


这些人虽都站着,可相互寒暄,&bsp&bsp有的甚至说笑话,&bsp&bsp见皇帝乘舆而来,&bsp&bsp就立刻住了口,“唿”黑鸦鸦跪下一片。


皇帝迈着沉重的步子下了舆,就见太孙也跪着迎接,&bsp&bsp便笑着说“太孙起来罢,&bsp&bsp天寒,地上也寒,&bsp&bsp朕说,&bsp&bsp你实在不必拘礼!”


“这是皇上的恩泽,&bsp&bsp可礼仪乃万世之道,孙臣却不敢放肆。”苏子籍恭敬的说着。


当了代王和太孙,&bsp&bsp有了下属,&bsp&bsp才清楚“礼多人不怪”、“恭敬不如从命”的意思,态度真的非常重要,&bsp&bsp既知道皇帝用心不良,&bsp&bsp自是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让人抓住可发作的把柄,反正以自己的身体素质,&bsp&bsp天气再冷,等在外面,并且跪一会,也并无关系。


皇帝见太孙如此恭敬,不由略满意,又想起了汇报,说太孙虽到了殿外,却并没有自己进去,更没有与大臣来往,只是稍微寒暄下,这让皇帝还算满意,可是,光是看到这样风华正茂的太孙,皇帝心里就有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皇帝努力将这股情绪压下去,路过太孙时,说着“你有心了,外面太冷,跟朕进去吧。”


说着迈步进了大殿,坐在帝座上,吩咐“叫进来吧!”


顿时,丹陛之乐大起,群臣早就在里面等着,都等得有些昏昏欲睡,随着太监叫进响起,再困的人都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


能有资格进入宫宴的官员,最低基本也是四品官,还都是实权官员。


除了这些官员,就是一些有爵位且还能让帝王记得的人家。


有些空有爵位,却早就已经没落,老人都不在了,可能根本连进宫门参加这场宴会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条件都筛选一遍,剩下的人,也有着上百人,黑压压坐了一片,一人一桌,矮桌矮椅。


皇帝跟太孙先后进来,这些人也都按品秩肃然鱼贯而入,随班行礼,齐声高呼“万岁”、“千岁”!


叩拜皇帝,也拜见太孙。


这二人,一个是君,一个是储君,行礼其实是不同,皇帝看着拜见完自己,又去拜见太孙的百官,目光一扫,淡淡说“诸位爱卿,都平身吧。”


又看一眼站在前面的太孙“来人,给太孙赐座。”


这本就是应该,苏子籍自然不会推辞,而是谢恩后就在百官前坐了下来。


“今天是上元节,是喜日子,过了上元节,就要开印开封开衙门,又要忙了起来。”


“今日上元宴,既然是召见大员,君臣同乐,也是对来年有所寄望,朕得在这里说上几句。”皇帝端坐在御座上正容,一片寂静中,声音不疾不徐,清晰响彻着殿内,充满了自信和威严。


而百官躬身以对,满朝连呼吸都停止了,空广庄严的殿中,静至落针可闻。


苏子籍略抬起头,看了下面一眼,心中震凛,只有在这种场合,才能看出皇帝的掌控力。


“太祖不仅仅提三尺剑,扫平群贼,开创我大郑基业,更在位十一年,振百年之颓风,整饬吏治,刷新朝政。”


“朕蒙太祖之德,继承社稷,不敢说宵旰勤政夙夜不倦,至少也能说的上是孜孜求治。”


“二十年来,有人说现在是盛世,可去年,就有三个省,十七个郡县遭了水灾,又有十一个郡县遇了旱灾,甚至还有青黄不接之时,邪教蛊惑闹事作逆,虽旦夕就被郡县平之,可也说明远未到太平之时。”


“朕虽老迈,心尚未熄,诸卿更得努力,以辅助朕创大郑之世。”


听到这里,苏子籍微微变色。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